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门新型的工具性、服务性课程,教育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在教法、学法的改革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上,给传统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可以说,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的学科课程整合状况还不容乐观:从教师的角度看,一方面,一些农村学校还在“一根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教几代”的老路子上徘徊;另一方面,一些城区学校的年轻教师把“借助教育技术优化教学”变成了“完全依赖教育技术教学”,出现了对教育技术手段的依赖症和备课上的懒惰症。从学生的角度看,一些学习好的学生以为教育技术是在耽搁他们的学习时间,而后进生则希望教育技术整合课成为游戏课、上网课。显然,这两方面的现象都是有问题的,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那么,如何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我认为,应该注意“三大原则、四个重视”。
一、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三大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
教育技术在各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各学科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并不是所有学科、所有教学活动都要用教育技术手段,该用不该用,关键看是否需要。需要利用教育技术来整合的教学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从教学内容上看,语文学科的作者简介资料和相关图片展示、数学学科的例题和练习题展示、英语学科的单词和句型朗读、科学学科的星空图及实验过程演示、美术学科的绘画分步练习展示、地理学科的地貌特征图片展示等,均需要与教育技术来整合;从教学步骤上看,导入激趣、旧课复习、当堂训练任务、当堂小结及各学科作业展示等,需要与教育技术来整合。总之,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一定要考虑需要性原则,不能为了追求方法的多样而冲淡了教学重点。
(二)补充性原则
补充性原则指的是对一些教材上的没有编入且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的内容,如知识、资料、图片等,可通过教育技术手段展示给学生,作为教材的补充。比如,语文学科的文言基础知识和教学背景资料、数学学科的不同版本例题和同一习题的不同解法展示、外语学科的语法基础知识和相关词语辨析、历史学科的人物多角度展示及不同评价等等,这些资料的补充展示,使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识会更加全面、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开阔视野。
(三)链接性原则
链接性资料不同于补充性资料。补充性资料是教材上的没有且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的内容;而链接性原则,则是运用教育技术对不一定需要了解掌握而有些学生可能对这些资料很感兴趣的知识、事情进行相关链接。比如,语文学科的同类文章和同题作文、数学学科的某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介绍、外语学科的同类语法练习试题集锦、历史学科的逸闻趣事等等。借助教育技术对这些资料的链接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促使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了解事物。
二、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四个重视”
(一)重视学习热情的激发
教育技术的优势是直观形象,画面感强,对人的视觉冲击力大,容易营造生动、逼真的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比如,教学星空知识,如果我们仍然照本宣科走老路,学生就会提不起学习兴趣,而且内容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想象,但如果我们整合教育技术资源,向学生播放美丽直观、富有动感的星空课件,学生就会一下子被课件里的魅力自然所吸引,对观赏和研究太空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探索星空知识,主动阅读课文中有关的星空片段,而且他们会在课外主动去搜寻补充关于太空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又如,语文课上,我们要教学《斑羚飞渡》一课,如果我们只是去阅读原文,由于学生并非现场目击者,上课只是“听故事”,所以,对斑羚飞渡的悲壮气氛感受并不真切。但如果我们适时播放一下斑羚飞渡的模拟课件,让一对对斑羚在彩虹的映照下,交替飞渡,使仿真的飞渡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再配上沧桑、浑厚的男生朗读,学生学习的兴趣肯定会一下子提高许多,斑羚飞渡的悲壮气氛会让学生感动不已,并永远铭记在心。
(二)重视动感画面的渲染
动态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神奇,化无声为有声。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PPT等方式渲染出生动、有趣的动态画面,就会吸引助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始终保持亢奋的心理状态。比如,学习《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有关章节时,我们可以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将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播放一遍相同内容的影片,生动形象地再现艺术形象横戈立马的威武,冲锋陷阵的惊险、斗智斗勇的场面、运筹帷幄的沉思,人物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时代背景也变得容易理解。动态画面的渲染,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快地掌握教学内容,这是单纯依靠一门学科永远无法达到了境界。
(三)重视交流平台的构建
教育技术最大的优势是互动的便利性,因此,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整合教育技术资源,开发学科交流QQ群、学科学习工作室、学科网络共享平台等,利用这些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学科整合平台提出个人困惑,寻求他人帮助,也可以针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搜集资料、提出解决办法,或者向同学发布自己在某方面的反思和研究成果等。整合资源平台的创设,给学生交流互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学生随时可以进行沟通互动。也就是说,教育技术资源的整合成了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为了提高交流效率,教师要预设任务、早提要求,规定时间,使学生学有目的,积极协作。学科整合资源平台的搭建,有利于学生互助共进,提升学习效率;有利于教师创新教材,减轻教师教学工作量。同时,通过整合平台的使用和交流,提高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协作共赢的意识以及学会交流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作为工具性课程,教育技术因其省时、快捷、高效的优势,与各学科整合必将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实践证明,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可以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直观,化低效为高效。多学科的整合不但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而且增加了课堂密度,扩大了学生视野,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是一个师生结伴而行、长途跋涉的愉悦之旅。
(责编 赵建荣)
一、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三大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
教育技术在各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各学科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并不是所有学科、所有教学活动都要用教育技术手段,该用不该用,关键看是否需要。需要利用教育技术来整合的教学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从教学内容上看,语文学科的作者简介资料和相关图片展示、数学学科的例题和练习题展示、英语学科的单词和句型朗读、科学学科的星空图及实验过程演示、美术学科的绘画分步练习展示、地理学科的地貌特征图片展示等,均需要与教育技术来整合;从教学步骤上看,导入激趣、旧课复习、当堂训练任务、当堂小结及各学科作业展示等,需要与教育技术来整合。总之,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一定要考虑需要性原则,不能为了追求方法的多样而冲淡了教学重点。
(二)补充性原则
补充性原则指的是对一些教材上的没有编入且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的内容,如知识、资料、图片等,可通过教育技术手段展示给学生,作为教材的补充。比如,语文学科的文言基础知识和教学背景资料、数学学科的不同版本例题和同一习题的不同解法展示、外语学科的语法基础知识和相关词语辨析、历史学科的人物多角度展示及不同评价等等,这些资料的补充展示,使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识会更加全面、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开阔视野。
(三)链接性原则
链接性资料不同于补充性资料。补充性资料是教材上的没有且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的内容;而链接性原则,则是运用教育技术对不一定需要了解掌握而有些学生可能对这些资料很感兴趣的知识、事情进行相关链接。比如,语文学科的同类文章和同题作文、数学学科的某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介绍、外语学科的同类语法练习试题集锦、历史学科的逸闻趣事等等。借助教育技术对这些资料的链接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促使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了解事物。
二、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四个重视”
(一)重视学习热情的激发
教育技术的优势是直观形象,画面感强,对人的视觉冲击力大,容易营造生动、逼真的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比如,教学星空知识,如果我们仍然照本宣科走老路,学生就会提不起学习兴趣,而且内容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想象,但如果我们整合教育技术资源,向学生播放美丽直观、富有动感的星空课件,学生就会一下子被课件里的魅力自然所吸引,对观赏和研究太空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探索星空知识,主动阅读课文中有关的星空片段,而且他们会在课外主动去搜寻补充关于太空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又如,语文课上,我们要教学《斑羚飞渡》一课,如果我们只是去阅读原文,由于学生并非现场目击者,上课只是“听故事”,所以,对斑羚飞渡的悲壮气氛感受并不真切。但如果我们适时播放一下斑羚飞渡的模拟课件,让一对对斑羚在彩虹的映照下,交替飞渡,使仿真的飞渡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再配上沧桑、浑厚的男生朗读,学生学习的兴趣肯定会一下子提高许多,斑羚飞渡的悲壮气氛会让学生感动不已,并永远铭记在心。
(二)重视动感画面的渲染
动态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神奇,化无声为有声。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PPT等方式渲染出生动、有趣的动态画面,就会吸引助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始终保持亢奋的心理状态。比如,学习《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有关章节时,我们可以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将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播放一遍相同内容的影片,生动形象地再现艺术形象横戈立马的威武,冲锋陷阵的惊险、斗智斗勇的场面、运筹帷幄的沉思,人物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时代背景也变得容易理解。动态画面的渲染,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快地掌握教学内容,这是单纯依靠一门学科永远无法达到了境界。
(三)重视交流平台的构建
教育技术最大的优势是互动的便利性,因此,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整合教育技术资源,开发学科交流QQ群、学科学习工作室、学科网络共享平台等,利用这些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学科整合平台提出个人困惑,寻求他人帮助,也可以针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搜集资料、提出解决办法,或者向同学发布自己在某方面的反思和研究成果等。整合资源平台的创设,给学生交流互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学生随时可以进行沟通互动。也就是说,教育技术资源的整合成了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为了提高交流效率,教师要预设任务、早提要求,规定时间,使学生学有目的,积极协作。学科整合资源平台的搭建,有利于学生互助共进,提升学习效率;有利于教师创新教材,减轻教师教学工作量。同时,通过整合平台的使用和交流,提高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协作共赢的意识以及学会交流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作为工具性课程,教育技术因其省时、快捷、高效的优势,与各学科整合必将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实践证明,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可以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直观,化低效为高效。多学科的整合不但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而且增加了课堂密度,扩大了学生视野,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是一个师生结伴而行、长途跋涉的愉悦之旅。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