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也在面临全新的挑战,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必须要转变教学方法,尝试用更加新颖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合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本文将围绕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展开思考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融合思考
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无不是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科目。不仅仅是因为这门学科本身存在的枯燥和低效性,更是由于数学学科需要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进行钻研,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数学教学能够产生质变,教师可以从教学理念上丰富自我,运用信息技术来为课堂增彩。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预习数学
现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整体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清晰,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否有条理,而这也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提前一段时间感知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且为学生设置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课的学习,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前感知教师的教学重难点内容。
例如:在教学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实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需要注意本单元的学习,需要让学生重点掌握一些概念性的数学知识,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一方面需要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但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自己花费时间去进行记忆。对于这一类记忆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就会发现,如果不让学生进行提前的预习,教师在课上讲到有理数和无理数等抽象概念性的知识时,很多学生的脑子里是一片空白的,学生并不明白教师在讲什么,教师课堂上花费的时间也全都变成了无效教学。
为了转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预习阶段观看的概念视频。比如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什么是实数,什么是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教师可以提前在备课阶段录制好视频微课,当学完第三章最后一节知识后将微课上传到班级群中,引导学生进行观看。并且教师也要提醒学生:“老师,刚刚已经把下一节课的预习视频发到咱们班群里了,希望同学们今晚回家后都可以认真观看,最好是将老师在视频里讲的这几个概念全都理解透彻,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老师也整理好都发到群里,大家回家后可以一边看视频一边思考这些概念的具体含义,希望大家都可以认真预习哦!”
需要注意的是,在预习阶段,由于学生还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这些概念的具体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的时候最好不要一上来就让学生将概念性的知识背诵下来。可以先让学生从理解的角度入手,尝试去分辨每一个概念的差别,等到课堂教学结束后,再让学生进行背诵。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有效的数学课堂。通过科学合理的预习,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预习材料,转变了传统的预习形式,也直接使学生的预习效果得到了升华,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数学难点内容
初中阶段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数学知识是比较多的,而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会随之加大。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吸收重点数学知识,很多教师会受制于学前目标,而无法在培养学习兴趣和教学重点知识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初中数学始终没有脱离枯燥低效的教学状态。为了转变这种状况,让学生的低效学习变为高效学习,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有趣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从生活化的角度入手,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数学知识中的重点内容。
例如:在教学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函数”的相关内容使很多学生一上来就不理解函数的概念,经过教学实践调查笔者发现,学生之所以没有弄清楚函数的概念主要是因为没有理清楚“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这句话具体是什么意思。也就是没有搞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弄懂函数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接下来的函数知识,教师可以从生活化的角度入手,帮助学生去理解函数。比如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小短片:大头儿子家最近准备装修房子,但是围裙妈妈发现大头儿子的房间里没有窗户,为了帮助房间通风,小头爸爸就和围裙媽妈商量,决定在大头儿子的房间里重新打通一扇窗户。打通窗户后,就要在窗户上放置玻璃,玻璃有很多尺寸的型号,但是比例是固定的,那么我们要怎样来确定窗户的大小呢?通过播放这样一段短片,学生就会开始思考,在一面墙上打通一扇窗户,需要考虑窗户的长和宽,同时考虑长宽比例和玻璃的长宽比例是否一致,如果大头儿子想要拥有一扇更大的窗户,就需要增加窗户的长。而在增加窗户长的同时,为了保障比例一致,也需要适当增加窗户的宽,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来对因变量和自变量进行理解。
在这个问题中,大头儿子想要拥有一扇更长的窗户,但是为了保证窗户和玻璃的长比一致,在窗户的长加长的过程中,窗户的宽也会随之加长,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数学中常提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案例,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也理解了和函数因变量、自变量相关的知识。由于视频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直观的信息,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思考,就能够快速理解视频中的相关内容。不仅有利于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大大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除此之外,在数学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用传统教学手段很难画出的图形或无法观察到的物体。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把一些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用图形、动画等方式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没有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谈不上教学。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合作关系。在师生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应该平等交流,合作学习。由此可见,在教师实现了理念转变之后,学习就不再是困扰教师的事了。 初中阶段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难感受到比较明显的自我效能感,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设計更多的练习环节,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正确解题来刺激自身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次次地感受到数学的成功之后,学生才能变得越来越愿学数学。
例如:在教学鲁教版七年级下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会发现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学习这一模块的知识,主要是因为在做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做了大量的题目,但是正确率却迟迟没有得到提高。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在这种抽象计算题上花时间。在笔者看来,教师发生质变,教育才能发生质变,学生的发展才能形成质变。教师要想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让课堂教学发生质变,首先就要在教学理念上丰富自我,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
比如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特殊的泡泡龙音效,将该音效添加到课件当中,教师通过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呈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练习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邀请台下的学生上讲台前来解答多媒体上的问题。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就可以触发特殊的泡泡龙音效,用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以及能够挑起学生兴趣的音效来鼓励学生,有了这样的新鲜刺激学生的学习意愿会更加强烈,学生此前并没有经历过这样特殊的练习,当一名同学获得了泡泡龙的特殊音效鼓励之后,其他学生也会出于好奇,心里主动举手上讲台前来回答教师接下来的问题。这也就为学生创造了更加具有趣味的课堂环境,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求获知识的最佳场所。
四、利用信息技术,完善数学学科教学
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相对繁杂,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如果仅仅依靠课堂之上的教学时间,学生是很难将所有的数学知识都吃透的。为此教师在开展数学学科的教学时,也应当充分注意到学生学习的局限性,除了重视课堂之上的教学,还应当注意学生在课后的复习环节。
例如:每教学完一节新课,教师都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份课后复习大纲,大纲上包含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让学生根据教师画出来的重点,有目的、有指向性地进行复习。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传统的教师强制布置作业不同,教师并没有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任务,而是通过将本节课的知识总结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觉有意识地进行复习。比如教学“证明三角形全等”的相关内容之后,学生会在课下进行一些自主练习,但是由于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讲解的证明思路有限,学生在处理多元化的几何证明题时会发现有很多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都是没有学习过的。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而言,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学生可能就不知道如何解决手中的题目,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课后复习,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一旦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微信等多种方式来联系教师。教师随时都可以给学生提供教学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课后难题,完善数学学科的教学。
结语
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思考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将两者巧妙的融合。同时,还需要教师对于现代信息化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数学智慧课堂,符合新时代对于数学课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宁.信息技术视野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构建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122,124.
[2]龚建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J].写真地理,2020(3):225.
[3]张生玉.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高效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20(5):28-29.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二中学)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融合思考
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无不是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科目。不仅仅是因为这门学科本身存在的枯燥和低效性,更是由于数学学科需要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进行钻研,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数学教学能够产生质变,教师可以从教学理念上丰富自我,运用信息技术来为课堂增彩。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预习数学
现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整体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清晰,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否有条理,而这也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提前一段时间感知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且为学生设置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课的学习,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前感知教师的教学重难点内容。
例如:在教学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实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需要注意本单元的学习,需要让学生重点掌握一些概念性的数学知识,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一方面需要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但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自己花费时间去进行记忆。对于这一类记忆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就会发现,如果不让学生进行提前的预习,教师在课上讲到有理数和无理数等抽象概念性的知识时,很多学生的脑子里是一片空白的,学生并不明白教师在讲什么,教师课堂上花费的时间也全都变成了无效教学。
为了转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预习阶段观看的概念视频。比如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什么是实数,什么是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教师可以提前在备课阶段录制好视频微课,当学完第三章最后一节知识后将微课上传到班级群中,引导学生进行观看。并且教师也要提醒学生:“老师,刚刚已经把下一节课的预习视频发到咱们班群里了,希望同学们今晚回家后都可以认真观看,最好是将老师在视频里讲的这几个概念全都理解透彻,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老师也整理好都发到群里,大家回家后可以一边看视频一边思考这些概念的具体含义,希望大家都可以认真预习哦!”
需要注意的是,在预习阶段,由于学生还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这些概念的具体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的时候最好不要一上来就让学生将概念性的知识背诵下来。可以先让学生从理解的角度入手,尝试去分辨每一个概念的差别,等到课堂教学结束后,再让学生进行背诵。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有效的数学课堂。通过科学合理的预习,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预习材料,转变了传统的预习形式,也直接使学生的预习效果得到了升华,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数学难点内容
初中阶段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数学知识是比较多的,而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会随之加大。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吸收重点数学知识,很多教师会受制于学前目标,而无法在培养学习兴趣和教学重点知识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初中数学始终没有脱离枯燥低效的教学状态。为了转变这种状况,让学生的低效学习变为高效学习,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有趣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从生活化的角度入手,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数学知识中的重点内容。
例如:在教学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函数”的相关内容使很多学生一上来就不理解函数的概念,经过教学实践调查笔者发现,学生之所以没有弄清楚函数的概念主要是因为没有理清楚“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这句话具体是什么意思。也就是没有搞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弄懂函数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接下来的函数知识,教师可以从生活化的角度入手,帮助学生去理解函数。比如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小短片:大头儿子家最近准备装修房子,但是围裙妈妈发现大头儿子的房间里没有窗户,为了帮助房间通风,小头爸爸就和围裙媽妈商量,决定在大头儿子的房间里重新打通一扇窗户。打通窗户后,就要在窗户上放置玻璃,玻璃有很多尺寸的型号,但是比例是固定的,那么我们要怎样来确定窗户的大小呢?通过播放这样一段短片,学生就会开始思考,在一面墙上打通一扇窗户,需要考虑窗户的长和宽,同时考虑长宽比例和玻璃的长宽比例是否一致,如果大头儿子想要拥有一扇更大的窗户,就需要增加窗户的长。而在增加窗户长的同时,为了保障比例一致,也需要适当增加窗户的宽,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来对因变量和自变量进行理解。
在这个问题中,大头儿子想要拥有一扇更长的窗户,但是为了保证窗户和玻璃的长比一致,在窗户的长加长的过程中,窗户的宽也会随之加长,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数学中常提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案例,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也理解了和函数因变量、自变量相关的知识。由于视频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直观的信息,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思考,就能够快速理解视频中的相关内容。不仅有利于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大大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除此之外,在数学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用传统教学手段很难画出的图形或无法观察到的物体。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把一些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用图形、动画等方式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没有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谈不上教学。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合作关系。在师生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应该平等交流,合作学习。由此可见,在教师实现了理念转变之后,学习就不再是困扰教师的事了。 初中阶段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难感受到比较明显的自我效能感,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设計更多的练习环节,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正确解题来刺激自身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次次地感受到数学的成功之后,学生才能变得越来越愿学数学。
例如:在教学鲁教版七年级下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会发现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学习这一模块的知识,主要是因为在做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做了大量的题目,但是正确率却迟迟没有得到提高。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在这种抽象计算题上花时间。在笔者看来,教师发生质变,教育才能发生质变,学生的发展才能形成质变。教师要想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让课堂教学发生质变,首先就要在教学理念上丰富自我,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
比如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特殊的泡泡龙音效,将该音效添加到课件当中,教师通过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呈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练习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邀请台下的学生上讲台前来解答多媒体上的问题。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就可以触发特殊的泡泡龙音效,用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以及能够挑起学生兴趣的音效来鼓励学生,有了这样的新鲜刺激学生的学习意愿会更加强烈,学生此前并没有经历过这样特殊的练习,当一名同学获得了泡泡龙的特殊音效鼓励之后,其他学生也会出于好奇,心里主动举手上讲台前来回答教师接下来的问题。这也就为学生创造了更加具有趣味的课堂环境,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求获知识的最佳场所。
四、利用信息技术,完善数学学科教学
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相对繁杂,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如果仅仅依靠课堂之上的教学时间,学生是很难将所有的数学知识都吃透的。为此教师在开展数学学科的教学时,也应当充分注意到学生学习的局限性,除了重视课堂之上的教学,还应当注意学生在课后的复习环节。
例如:每教学完一节新课,教师都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份课后复习大纲,大纲上包含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让学生根据教师画出来的重点,有目的、有指向性地进行复习。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传统的教师强制布置作业不同,教师并没有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任务,而是通过将本节课的知识总结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觉有意识地进行复习。比如教学“证明三角形全等”的相关内容之后,学生会在课下进行一些自主练习,但是由于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讲解的证明思路有限,学生在处理多元化的几何证明题时会发现有很多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都是没有学习过的。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而言,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学生可能就不知道如何解决手中的题目,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课后复习,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一旦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微信等多种方式来联系教师。教师随时都可以给学生提供教学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课后难题,完善数学学科的教学。
结语
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思考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将两者巧妙的融合。同时,还需要教师对于现代信息化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数学智慧课堂,符合新时代对于数学课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宁.信息技术视野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构建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122,124.
[2]龚建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J].写真地理,2020(3):225.
[3]张生玉.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高效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20(5):28-29.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