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4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项计划的主旨在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网络体系,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关于这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师范教育司领导特别强调:这是新一轮国家级、强制性并涉及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这一《标准》的推行,标志着全国中小学生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已经开始启动和实施,也标志着我国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任重而道远。而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桥梁科学;它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目的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总的看教学设计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 教什么,即是对学习需要的分析,明确要教什么。
2 怎样教,即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的部分。
3 教学的效果怎样,即一堂课的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设计。
其实质依次是目标、策略、评价三方面问题。
四、教学设计的操作步骤
结合教学设计的定义,可以认为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前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环境分析)→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设计→媒体和资源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和修改等过程设计。无论是谁充当教学设计者,都需要系统的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环节的任务包括:
1.学习需要分析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社会等对学习者的要求,分析学习者学习水平与所应期望达到的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从而为确定学习目标等提供依据。所以说学习需要分析也就是解决“为什么教和做”的问题。一般认为,这一环节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的基本环节,并将影响后续各环节。
2.学习内容分析
即分析学生该学什么和怎么学,通常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中个知识点的关系,分别采用归类分析,层级分析,图示分析等方法,也可以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出发,采用信息加工的分析方法,将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所有心里操作过程揭示出来。
3.学习者分析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学习者常常会在认识风格等方表现出较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越来越强,并逐渐达到稳定,如果在低年级阶段就要求学习者具备较高的决策和问题解决水平,不仅违背了人的正常认知规律,而且也容易使学习者对学习产生畏惧。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
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了解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这一水平标志着学生已经能做什么,说什么,想明白了什么等等。这是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
二是要了解教学活动结束后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必须达到的状态。对这种状态的把握最终会转化为确定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的学习目标。 只有对这些做到心中有数时,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真正恰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
4.学习环境分析
应考虑学习环境的差异,保证设计出的方案可行。现代化的教学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技术。但是教学要有自己的东西。每所学校自己的环境都不一样,不要照般照抄。别人的东西拿到你那不一定实用。学别人好的先进的经验要学实质。视频、录音等手段没错,但并非适合所有边远地区。光盘是死的,不知道学生心里想的是什么,不能代替老师,明确教学目标勿盲目的使用现代化手段。
5.确立教学目标
强调以目标为中心,各环节的安排需要围绕目标来进行,教学目标也是评价学习效果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是必须要达到的,要具体、可评价的,而且评价量规要证明学生具体达到什么程度。根据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目标的编写需要考虑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强调从过去的重视知识到重视能力,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从重视认知到重视情感,所以目标不能定得过大过空。
6.教学策略设计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在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和学习内容后,还需要考虑如何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这些内容,达成学习目标,因此就需要巧妙地运用教学策略。根据给定的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1)设计教学活动并排序。
(2)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讲授、分组、实践、演练……)。
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形成那样的教学方式,总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去质疑相关的正确结论。在实践过程中一点一点的做,做多了,累积成定势,累积成习惯,最后就固化到我们的教学思想中。
(3)教学方法的选择。
(4)教学资源的选择。
7.选择媒体和资源
媒体与资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需要充分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环境条件和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等,应当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媒体资源的使用不应简单地追求形式,而要关注其对教学效果的优化。绝对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媒体可以适应所有的教学情景。好的媒体是靠教师来设计的,媒体与教师相比,媒体永远处于被利用的地位,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在内,世界上还没有一种媒体能够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
8.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师生教学活动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环节,它包括教法和学法。预设学生将会作出可能反映,如过深或过浅,预先设计另一种教学方法,一旦课堂上出现非常规状况时教师就可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策略和方法,在这里包括板书设计。做好预设但要更重视生成。
9.教学评价和修改设计
评价学习效果,不应仅仅关注学习活动的最终结果,还需考虑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但又要避免走向只重视过程而忽视结果的另一个极端。目前,运用学习档案袋来支持学习评价的方式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技术传载着教育,技术支撑着教育,教育促进着技术,在强大的现代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正更新着我们的教育观,同时也为我们奇思妙想、精彩纷呈的教学构思、教学方法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如果我们从现在一点一滴开始,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要求离我们也为时不远。当然,技术不能取代教师,媒体不能取代理解和直觉。但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在现代社会教育活动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树立起正确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充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教育技术带来的革命性的变革,自觉地开展现代教育,从而使我们的教育取得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深刻的学习和最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重任,这是不可否认的。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桥梁科学;它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目的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总的看教学设计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 教什么,即是对学习需要的分析,明确要教什么。
2 怎样教,即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的部分。
3 教学的效果怎样,即一堂课的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设计。
其实质依次是目标、策略、评价三方面问题。
四、教学设计的操作步骤
结合教学设计的定义,可以认为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前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环境分析)→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设计→媒体和资源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和修改等过程设计。无论是谁充当教学设计者,都需要系统的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环节的任务包括:
1.学习需要分析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社会等对学习者的要求,分析学习者学习水平与所应期望达到的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从而为确定学习目标等提供依据。所以说学习需要分析也就是解决“为什么教和做”的问题。一般认为,这一环节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的基本环节,并将影响后续各环节。
2.学习内容分析
即分析学生该学什么和怎么学,通常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中个知识点的关系,分别采用归类分析,层级分析,图示分析等方法,也可以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出发,采用信息加工的分析方法,将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所有心里操作过程揭示出来。
3.学习者分析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学习者常常会在认识风格等方表现出较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越来越强,并逐渐达到稳定,如果在低年级阶段就要求学习者具备较高的决策和问题解决水平,不仅违背了人的正常认知规律,而且也容易使学习者对学习产生畏惧。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
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了解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这一水平标志着学生已经能做什么,说什么,想明白了什么等等。这是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
二是要了解教学活动结束后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必须达到的状态。对这种状态的把握最终会转化为确定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的学习目标。 只有对这些做到心中有数时,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真正恰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
4.学习环境分析
应考虑学习环境的差异,保证设计出的方案可行。现代化的教学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技术。但是教学要有自己的东西。每所学校自己的环境都不一样,不要照般照抄。别人的东西拿到你那不一定实用。学别人好的先进的经验要学实质。视频、录音等手段没错,但并非适合所有边远地区。光盘是死的,不知道学生心里想的是什么,不能代替老师,明确教学目标勿盲目的使用现代化手段。
5.确立教学目标
强调以目标为中心,各环节的安排需要围绕目标来进行,教学目标也是评价学习效果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是必须要达到的,要具体、可评价的,而且评价量规要证明学生具体达到什么程度。根据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目标的编写需要考虑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强调从过去的重视知识到重视能力,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从重视认知到重视情感,所以目标不能定得过大过空。
6.教学策略设计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在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和学习内容后,还需要考虑如何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这些内容,达成学习目标,因此就需要巧妙地运用教学策略。根据给定的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1)设计教学活动并排序。
(2)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讲授、分组、实践、演练……)。
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形成那样的教学方式,总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去质疑相关的正确结论。在实践过程中一点一点的做,做多了,累积成定势,累积成习惯,最后就固化到我们的教学思想中。
(3)教学方法的选择。
(4)教学资源的选择。
7.选择媒体和资源
媒体与资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需要充分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环境条件和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等,应当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媒体资源的使用不应简单地追求形式,而要关注其对教学效果的优化。绝对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媒体可以适应所有的教学情景。好的媒体是靠教师来设计的,媒体与教师相比,媒体永远处于被利用的地位,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在内,世界上还没有一种媒体能够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
8.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师生教学活动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环节,它包括教法和学法。预设学生将会作出可能反映,如过深或过浅,预先设计另一种教学方法,一旦课堂上出现非常规状况时教师就可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策略和方法,在这里包括板书设计。做好预设但要更重视生成。
9.教学评价和修改设计
评价学习效果,不应仅仅关注学习活动的最终结果,还需考虑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但又要避免走向只重视过程而忽视结果的另一个极端。目前,运用学习档案袋来支持学习评价的方式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技术传载着教育,技术支撑着教育,教育促进着技术,在强大的现代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正更新着我们的教育观,同时也为我们奇思妙想、精彩纷呈的教学构思、教学方法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如果我们从现在一点一滴开始,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要求离我们也为时不远。当然,技术不能取代教师,媒体不能取代理解和直觉。但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在现代社会教育活动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树立起正确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充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教育技术带来的革命性的变革,自觉地开展现代教育,从而使我们的教育取得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深刻的学习和最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重任,这是不可否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