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相得益彰共生辉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m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敬亭山,在安徽宣城市城北5公里的水阳江畔,原名昭亭山,西晋时,为避晋文帝司马昭之名讳,更今名。山体绵亘百余里,有大小峰峦60余座,主峰高317米。按其大,大不过黄山;按其高,高不如九华;按其峻,峻不比天柱。但自南齐著名文学家谢任宣城太守时,曾有“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游敬亭山》)等诗句的极力讴歌;唐朝时,更有“一生低首谢宣城”的谪仙大诗人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独坐》)的尽情讴颂,以致山名鹊起,直迫五岳。随即唐朝著名诗人慕名来游敬亭山的有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颜真卿、孟浩然等;宋代有欧阳修、苏轼、范仲淹、黄庭坚、文天祥等;明、清时期的文坛大家、达官名宦,更是景仰敬亭山,追寻谢、李白等人的步伐,风流坦荡地纷至沓来。这些文坛大师们,观游敬亭山的同时,又为之吟诗作赋,绘景写记,寄情此山,抒发胸襟。以致敬亭山被民间称之为“文化之山”、“江南诗山”而誉满神州、名播海外。今天去游敬亭山,寻觅谢、李诗踪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在敬亭山的众多历史文化珍宝中,特选出一幅珍藏于安徽博物院的梅庚《敬亭棹歌图》绘画作品,以供大家赏读。
  梅庚(1640-1722年),字耦长,一字子长,号雪坪,晚号听山翁,安徽宣城人。明代著名文士梅鼎祚之孙。少孤,但能严格遵循家训,好学苦读,早年在诗歌上即很有成就,与梅清齐名。康熙二十年(1681年)考中举人,后被任命为浙江泰顺知县。清节廉明,注重民生,更能以丰富的人文知识来辅佐吏治,以致亲民惠政之声远近称颂。然时隔不久,他即以老辞官,归于故里。在其祖梅鼎祚所筑的天逸阁,读书著文,又创置讲堂教徒育人。其一生诗、书、画皆精通。其诗作,清代诗坛大家誉称“宣城体”的施润章(1618-1683年)大为赞赏,与其交结,引为忘年交;善书法,尤善八分书;精绘画,画坛评其画是“旷逸有雅韵”。一生著述丰富,有《雪坪诗抄》《南雅集》《漫兴集》《梅听山诗文集》《天逸阁集》等传世,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敬亭山棹歌图》(见图)为纸本墨笔,纵71.8厘米,横47厘米。所绘乃梅庚家乡的敬亭山景及山下水阳江之象,可谓寄托乡情的动人山水之作。山上葱茏茂密的林木,延绵伸向远方,直插云霄。小亭自林木中显露,端庄的四角之顶及沿亭壁所设的简朴之座位,展示出敬亭的“诗山”文灵。临江之巨石,扎在水底,坚实奇力,给人以厚重无垠之感,也给人力量无边的遐思!山下的江面,辽阔而静谧,一叶扁舟的到来,给江心带来些波浪。扁舟之尾,头扎双角的年少者,在奋力地划动双桨,同时在唱着他熟悉而爱唱的“棹歌”,显现出他悠然自在的心情;扁舟之首,一位无冕的老人,端正静坐,两眼目不斜视地凝注着敬亭山景,表现出对敬亭山的敬仰与崇敬。山与水,恬淡无尘般地依偎融洽;人与人之间,悠然自得般地动静谐和,构筑起敬亭山虚实灵奇的特有风格,勾勒出人对自然生态的热爱之情。真可谓家乡人绘家乡景,绘出了精妙的真谛!
  画的右上角,有画家的七言自题诗,诗云:
  讲堂深傍敬亭开,
  祗爱城南旧钓台。
  半刺正当京辇道,
  犹持小艇棹歌回。
  款署“赠别岑翁先生 戊辰六月勉望 雪坪梅庚”。下钤“阿”、“庚”二小印。细读此诗,可测出:此画之景是其在返回“讲堂”时的舟中之影。他的“讲堂”位于宣城的“城南”,平日那里所爱到的地方,仅仅有个昔日的钓鱼台。“望”过敬亭山,回“城南”“教堂”,虽有一半的归途有“半刺”的“京辇道”,但还是采用了持“小艇棹歌”从水阳江上而回。“京辇道”,即从宣城通往京城的官车道。“小艇”,指扁舟;“棹”,是划水的行船,晋人陶渊明《归去来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所谓“棹歌”,即船工行船时所唱之歌。如唐诗人张志和《渔父歌》:“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在划船少年的歌声中,无冕之老者静心凝目地观赏山景,呈现出划船者与静坐者的愉快心情。梅庚人生中的“戊辰”年,乃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其诗与画,作于四十九岁的夏季“六月”。他既能有教徒育才的“城南”、“讲堂”,又能如此自由雅逸地观山看景,当是在其辞官归里之后,方能有如此心情。真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画面左右下角处,分别钤有“汝南梅生”、“朱方”鉴赏印或收藏印。清代书画著名评论家秦祖永《桐阴论画》中论梅庚画“笔墨脱略凡格,不宗一家,偶尔落笔,韵致翩然”,其山水画,是“疏点林木,山石纯用浓墨钩斫,中略加淡墨皴,不施苔点,真同虢国(夫人)淡妆丰韵,更觉超然尘表”,将梅庚之画作定位逸品。以此评再来细赏这幅《敬亭棹歌图》,足使赏画者别有一番心思上心头:看出此画的精妙“逸品”之高品位。
  画的上方,还有首长长的墨书七言题诗:
  外林中一草亭,
  亭前山色镇青青;
  朝晖暮霭知多少?
  容我芒半日停。
  江心何处送天风,
  吹到金山寺里钟;
  正是蓬窗初睡觉,
  迎眸千仞削芙蓉。
  春云漠漠石斑斑,
  出入朝霞晚翠间;
  好是连朝湖上去,
  教人看煞画中山。
  款落“癸卯春三月 文治题”。下钤“王氏禹卿”方印。从此落款中可知,此一诗三韵的题诗人,即清代文坛大家“王氏禹卿”王文治也。
  王文治(1730-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清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同年又为一甲第三名探花。初为朝官,从翰林院编修,晋为侍读、日讲官,旋又外任云南临安(今云南建水县)知府,后以病乞归。辞官后,历任杭州书院、镇江书院主讲,可谓桃李遍天下。因其文品高雅,文献称其是“天才豪纵,有国士之称”。其文,中年及中年以前崇尚瑰丽华彩,晚年则趋于平淡恬静而耐人寻味;诗坛评其诗“雄杰宏亮,不愧唐音,一时声华,与袁枚相上下”;其尤工书法,得明代大家董其昌神髓,与清代书法名家“翁方纲、刘墉、梁同书齐名”;其还善音律之学,当年乾隆皇帝南巡,行宫之中所供奏的名曲,有资料说“皆出于王文治之手”,真可谓是位多才多艺的文坛大家也。王文治人生中的“癸卯”之年,乃清雍正元年(1723年)“春三月”。依此可推断,题诗是在梅庚作画三十五年之后所作,时王文治早已不在政界,脱离仕途,主讲书院了。
  依王文治题诗中三韵,按诗意可分为三段。前四句,是说他见到《敬亭棹歌图》的心态:画中“外林中”的“草亭”,与“镇青青”的“亭前山色”,勾起他对敬亭山“朝晖暮霭”自然风韵的想往,盼望自己能穿着草鞋“芒”登上敬亭山的“半日”时间,去观山寄情抒发情怀;诗的中间四句,是描绘他见到《敬亭棹歌图》时的所处环境:身处镇江“金山寺”下江船之上,是在“蓬窗初睡觉”时的“迎眸”所见;诗的最后四句,将“画中山”与其船上所见大江两岸的实景,有机地联系起来:“漠漠”的“春云”,“斑斑”的岩石,船仿佛行在“朝霞晚翠”之间的美景美色之中。“教人看煞画中山”之句,既是对江船上所见两岸风景的称颂,更是对《敬亭棹歌图》精妙艺术的夸赞!诗的通篇,字里行间洋溢出对梅氏画作巨大影响力、感染力、吸引力的艺术魅力,予以高度评价。文坛大家的名诗、名书法,为《敬亭棹歌图》大增异彩!
  从《敬亭棹歌图》中,我们赏识到的不仅仅是敬亭的山景与水阳江的风光,更有造诣精深的题诗和底蕴丰厚的书法。自然风光与弦外雅音密切结合又相互烘托,画、诗、书三珠合璧,相得益彰,共同构建起《敬亭棹歌图》的秀逸风光和无限情愫。美哉也!
  (责编:李禹默)
其他文献
去年夏天,为了编辑出版一位画家的画册,我与几位同事到江阴市采访。有幸见到了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江阴市企业家协会会长、法尔胜泓集团董事局主席周建松。法尔胜泓集团是一家从事以金属制品为主,产业涉及光通信、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的多元化生产经营企业集团,公司20多年来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金属制品行业第一,是苏南地区首批首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周建松是该集团的创始人。身为一位企业家,周建松是一位风度儒雅
期刊
官窑的精致、严谨、规范甚至胎釉的奢侈讲究造就了它在国内外拍场上引领风骚、居高不下的价位。加之崇洋的积习犹存,人云亦云的痼疾常在,各地古玩市场常见到酒气冲天、豪车鱼贯的主,进店便直问:有没有带款的官窑?有清三代的官窑最好!弄得我一位开古玩店的正派商人朋友哭笑不得地对我戏言,下次再有这样粗俗的“水鱼”,我就卖几个高仿的给他,让他招摇去。  其实从艺术本质的角度看,尤其是吸取了书画精髓的艺术样式,那么无
期刊
在提倡艰苦朴素的年代,喜新厌旧是一个贬义词。如今还清楚地记得童年时长辈们的口头禅:节俭光荣,浪费可耻!不仅如此,我们的先祖早就看到了勤俭的可贵,古语就有“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等等。但如今,喜新厌旧却变成了一种时髦的社会风气,更新换代已经成为人
期刊
清代外销彩瓷造型丰富,纹饰艳丽夺目,并带有外来文化特色,给人一种新颖、秀丽感。本文介绍的10件清代外销彩花瓷盘由鲁德集团季先生收藏,造型均为圆形,宽板沿,浅腹,坦底,圈足。胎薄色白,质坚硬,釉面温润,玻璃质感较强,造型规整,做工精细,板沿与内底都有彩花纹饰。  1.青花矾红花卉山雀纹瓷盘(图1)口沿描绘褐釉,板沿两道弦纹间饰斜方格纹与四组花叶纹,其间还饰有四开光,内绘青花花卉纹。盘内底以釉下青花绘
期刊
在浙江省宁波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内罕见的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该托盏为1975年宁波市和义路遗址唐大中二年纪年墓中出土,包括茶盏和盏托两件器物配套组合而成。茶盏高6.5厘米,口径9厘米,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壁压出内凹的五条棱线,形成五个花瓣的界线效果,茶盏内外素面无纹。盏托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仿荷叶形,薄薄边缘四等分向上翻卷,极具被风吹卷的动感。盏托中心内凹,刚好稳稳地
期刊
和风送暖,丽日普照,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这就是春天。春天是希望,是孕育,是暖风吹开心扉,是细雨淋湿心灵。这时,最高兴的是小孩子们,他们可以脱去厚厚的冬装,在大自然中享受空气的清新,鲜花的芳香,并用柳枝编织成桂冠,用花枝编织成花环,用细线扯住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中遨游。  在我收藏的清代广彩瓷瓶(如图)上,就有孩子们春天出游的情形,我把它叫做“百子闹春”。在亭台之内,一个老者被一群孩子簇拥着
期刊
有位科技专家朋友告诉我,文物鉴定将来慢慢就没有意义了,原因是电脑科技的发展。国外有一种3D“打印”模式,这不是一般的电脑平面打印,而是一种立体模拟技术,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克隆”出完全与原物一样的替代品。专家称没有制造不出来的,只有想象不到的。如果是文物复制,其形状、文字,乃至化学成分,都能达到完全一致。加上作假高手的锈色包浆的外包装和细节修饰,莫说小小的钱币,即使大青铜鼎、书画也都不在话
期刊
三九寒天,五叔蜷着身子,哆嗦着。父亲一看五叔,叹了一口气,作孽呀!五叔一看我,眼中泛着光。五叔用颤抖的手从衣服的最里层摸出一个红布小包,小心翼翼地打开……这是一枚“淳化元宝”古币,五叔叫我把这枚古币上交给国家,说完后就离去了。  想起五叔,我鼻子一酸,差点落下泪来。五叔这辈子苦呀,当初五娘离家出走时,五叔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五娘知道五叔有宝贝,那是在工地上打工时无意间发现的,五叔带回了家。五娘说,
期刊
这枚“集换局票”,背文“当一十用”当十大钱,是系列咸丰大钱中唯一的一种无铸钱局名、无满文的当十大钱。此钱出自福建福州,为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与福州泉友李共青先生用钱币相互交换所得。  此钱红铜材质,整钱面背红斑绿锈满身,与铜胎肉面紧咬在一起入骨生根,显得极富有神韵,包浆熟旧自然。此钱直径33毫米,面背穿径均为7毫米,厚3毫米,重20.8克(按:宝福局所铸咸丰当十钱,以钱局议定的标准重量为五钱,以
期刊
我收藏古钱币二十余年,现早已过花甲之年,好多人说“你已经老了,别干了”,我对他们讲“我收藏二十余年,按收藏年龄算,我还年轻着呢”。作为一个收藏者,所享受的就是在得到藏品时那瞬间的喜悦,惊喜之余的尽情挥洒,瞬间所享受的就是经年苦寻所得到的成果,更有一种成就感。所享受的也是苦淡经营后的自我满足及灯下自赏的喜悦,以及出示于人的自豪。发一句“酸”,那感觉俨然是喜洋洋胸怀荡漾,飘飘然独步天下,“老夫聊发少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