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次文代会的隆重召开,不仅仅完成了全国文艺界五年一次的团聚,更是继往开来的开端。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十次文代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包括曲艺家在内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多年来的辛勤耕耘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勇于创新创造、坚守艺术理想的具体希望。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曲艺历来就具有深接地气、连接社情的特征,之所以传承千年仍活跃在都市的霓虹光彩和乡村的市井百态之中,其根本是曲艺在亲民、为民、惠民、乐民方面得天独厚。近年来,曲艺的发展态势是良好的。单从可作为“晴雨表”的中央和省级春晚来看,语言类、曲艺类节目呈现出逐年占比加重的趋势,新人更是不断涌现。与此同时,《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笑声传奇》等喜剧元素节目的热播,全国曲艺小剧场在回归理性后的稳步发展,各级曲协组织在发掘培养锻炼曲艺人才、创作打磨推介曲艺作品方面作出的实际努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突破口的传统曲艺挖掘整理传承工作的持续深入,都能看出曲艺在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接下来,曲艺要面临的是如何在趋势中发掘优势,将态势转化为胜势,持续激发创演热情,切实推进行风建设,打造曲艺领军队伍,推出文质兼美佳作,这就需要广大曲艺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曲艺人真正静下心、俯下身,用扎扎实实、创新求精的艺术创作和行动,从准确把握世情、国情、社情、民情出发,从认真研究受众文化需求、欣赏水平出发,站稳时代和人民的立场,巩固传承和弘扬的阵地,真正实现曲艺的普及型量变与艺术化质变协同推进,巩固曲艺的繁荣发展。
包括新曲艺群体中自由从业者在内的青年曲艺人,时下与普通大众的接触最直接最频繁最深入,是推动曲艺传承发展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习总书记对新的文艺群体现象明确表示:“这些人中很有可能产生文艺名家,古今中外很多文艺名家都是从社会和人民中产生的。”这既是褒奖更是激励,而充分尊重和全面激发青年曲艺人的艺术活力和首创精神,也必将成为今后事业发展的着眼点落脚点。在日常的联络交流中,不少青年曲艺人表示如今适逢事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但是究竟如何贯彻学习讲话精神,尤其是对如何出作品出人才、继承发扬传统、追求崇德尚艺等方面仍有困惑和担忧。笔者以为,能够有困惑和担忧是件好事,证明青年曲艺人在主动思考,在探寻发展艺术、追慕崇高的途径和出路。以下,就尝试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出发,与青年曲艺人分享四个建议。
一、要从象牙塔中走出来,拥抱生活、感悟生活、描绘生活。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这是对社会主义文艺性质的根本定义。在人民性上,曲艺从来没有打过折扣,总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但是今天并非不存在罅隙。“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象牙塔,我理解为脱离现实、远离生活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思路。当前的曲艺存在着象牙塔的现象吗?显然是有的。
在文本创作中,网络段子的拼接拼凑、用老活“炒冷饭”、几个垫话攒一个段子的情况都不在少数,闭门造车、自说自话、不合逻辑的作品也不是没有。尤其是消费网络段子的问题上,提了这么多年,还是未有解决的魄力和方法。我们打开新浪微博搜索“搞笑”二字,可以轻松查到几百个以“搞笑”为名的主题微博,如“微博搞笑排行榜”“热门搞笑排行榜”“搞笑大百科”“最最搞笑精选”等可谓花样百出,这想必成了不少人创作素材的来源。网络传播传递的往往是凌乱散漫的形式和缺乏内涵的内容,依靠解构、颠覆的粗暴手段换得笑声的不少见,而由此简单加工带来的作品或许会造成火爆的剧场效果,但往往都是碎片化且无逻辑的“一水趟”,只能作为消费品赢得一时的掌声,绝对不可能让人感动深思,让人反复琢磨。不可否认,曲艺人普遍脑子快,有“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洞察力、反应力,也有闪转腾挪、自由结合的创作能耐,可这不代表我们就应该为此自我陶醉,不应该为了赢得片刻的笑声而放弃打造经典的理想,而应该用智慧的逻辑、精彩的语言、巧妙的结构去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有思有悟的曲艺佳作。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不了解人民何谈创作。1948年,19岁的袁阔成力排众议,说演新书《小二黑结婚》《吕梁英雄传》,然而遇到了书座清冷的滑铁卢。他向老听众请教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看似说的是新书,但实际上还是旧词、旧法、旧程式、旧人物,归根到底是缺乏生活,缺乏提炼,缺乏从人民到人民的方式方法。这番挫折使袁阔成后来说新书大获成功,这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总结和思考。深入实践、扎根人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主旋律,也是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的唯一归宿。青年曲艺人要拥抱生活,就是要用心去感受当今社会的火热实践,感受人民大众的家长里短,只有把心交给生活,才能从生活中感受真实。要感悟生活,就是平心静气地感知蓬勃的社会发展,满含热情地感知人生的喜忧哀思,只有在生活中寻觅,才能体悟到生活的真谛。要描绘生活,就是用手中的笔去再现生活的色彩斑斓,去提炼生活的丰富多样,只有从生活的本来面目出发,才能让作品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趣。“要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鼓舞人们在黑暗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我们细数曲艺发展的每一个高潮,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与生活、与时代、与人民紧密联系,而那些辉煌的时代中,最为闪耀的是曲艺家还有他们的经典作品。每一个有担当的曲艺人,都应该怀揣着社会、怀揣着人民,曲艺的嬉笑怒骂是手段是武器,是可以让人民体察生活、感受真情、思考人生、充满力量的良药。因此,我们应该多问问自己,手里的作品是不是能够说到自己的心中进而滋润观众的心田,如果还在象牙塔中自娱自乐、自我沉醉,那么请快点走出来!
二、要坚守艺术理想和追求,不忘初心、怀揣恒心、下定决心。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希望大家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任何一个时代,对于文艺事业的要求都不应仅仅是娱乐或者再现,从业者需要站在历史的回声里、时代的浪潮中、未来的方向上去阐释和描摹思想的深度与生活的廣度,在润物无声中礼赞英雄、弘扬精神、思索实践,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行者、先觉者、先导者。这也应该是每一个青年曲艺人在走到舞台中央前应该坚定的理想和追求。 曲艺艺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它是接地气、亲民心的形式,但是它也能够承载弘大的历史观和时代性。一个个包袱,包含对生活的提炼和反思;一句句唱词,蕴藏深厚的哲思与道理;一声声板歌竹韵,足以展现金戈铁马、古今千年,这何尝不是曲艺的独有魅力,何尝不是辈辈曲艺人坚持的艺术理想和执著追求。作为传统艺术行业的曲艺,自打拜师学艺之时,便划定了艺术从业标准,师训箴言有云:“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多学多看多想多练,……上台兢兢业业,下台沉稳自重”“仁义孝悌,首重德艺,为民求乐,不遗余力”,这不仅道出尊师重教的原则,还包含了业精于勤、精益求精的艺术价值观。
今天,不少曲艺形式发展的趋势是好的,也在社会上深入人心,但浮躁、功利的现象时有发生。踏踏实实作艺,甘守寂寞清贫,不断超越自我的人似乎越来越少。我们不反对对物质、对名利的追求,因为我们在一个提倡开放、包容市场的时代,但是不能淹没艺术应有的本色,更不能被眼前利益迷惑了双眼、束缚了笔墨。“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
因此我们还要一再地说服青年曲艺人,要知道自己的方向更要清楚前路漫漫,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更要明白艺术高峰难攀。只要在不断的学习借鉴超越中,必然会发现一山还比一山高,发现曲艺艺术的博大精深。青年曲艺人要不忘初心,切不可忘记追求艺术真谛、实现艺术抱负的本初,永远保持不竭的动力;曲艺人要怀揣恒心,学艺苦、作艺难,切不可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要始终有持之以恒、一往无前的冲劲;曲艺人要下定决心,无论起点如何,攀登艺术的最高峰都应该是终极理想,这既要敢为人先,更应该在不断超越自我之中,成就新我超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著追求。”今天的曲艺生态和业态已非旧时光景。在平地抠饼的年代,曲艺人从未有今日的社会地位,这种改变不光来自于社会的变迁,更在于从业者自身积极适应社会、紧跟时代步伐的艺术实践。这是新的起点,更是新的难点,市场多元了、欣赏多变了、观众分流了,怎么办?新中国的第一代曲艺家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和主旋律,说唱伟大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变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真情说唱人民、礼赞英雄,用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为实现艺术理想和个人追求,奏响多彩乐章。
三、要努力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自觉创新、有为创新、适度创新。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塑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曲艺正是其中的璀璨星辰。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岁月和只争朝夕的改革年代,在国力日臻强盛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中华文化的支撑和守护。今天,曲艺没有理由隐退在后,这不光是因为曲艺倔强顽强的生存法则,也因为曲艺凝结着不朽的中华风度。
时下,众多相声人依然将“曼倩遗风”“曼倩再世”看作最佳褒奖,而书坛依旧以“敬亭遗韵”作为崇高目标,由此不难看出,曲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其独到的价值追求和艺术维度。传统文化语汇包罗万象,书画家的笔下乾坤、舞蹈人的洋洋洒洒、歌唱者的婉转旋律,还有曲艺人的智慧吟诵都在其中,每个文艺门类都是民族血液中流淌的情感价值和思想源泉。无论翻阅典籍还是品读旧藏,我们都自豪地发现,曲艺从来都是凝聚民族精神价值的利器,曲艺人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着思想、宣扬着道义、培育践行着时代的核心价值观。
今天,我们更不能妄自菲薄,继承艺术需要自强自立。倘若自己看低自己,那又如何高台教化他人?我们不仅仅要掌握技艺技巧,没有创新发展之志,谈何继承?解放后,说新唱新如火如荼,相声艺术改革的步伐也在加紧。侯一尘、孙玉奎、侯宝林等倡导的相声改进小组就此作出了回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注重文学、提升文化,关注生活、感悟民情,相声不仅仅活过来了,还成为上到庙堂、下到黎民都不可或缺的艺术享受。需要指出的是,今天我们“走回头路”的势头不减,“越老越好、以旧为尊、能笑就行”的观念对青年曲艺人的影响日益加重,本来被净化、剔除的糟粕沉渣泛起,甚至反倒成了创新,老前辈当年付出的心血努力眼见付之东流。
曲艺需要创新,呼吁创新,必须创新!陈云同志曾说“对于新书,有三分好就要鼓掌”,这个好是要有价值有高度的创新,不是单纯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或者仅仅是增加灯光舞美、大屏特效和阵仗声势。青年曲艺人要自觉创新,具备知不足、不知足的志气,应循守旧、抱残守缺终究导致的是脱离观众、脱离现实的危险,要有为创新,具备勇于、善于创新的主观意识,要在博古通今、广采众长、超前思维中寻找新的结合点着眼点立足点。青年曲艺人适度创新,有适可而止、把握分寸的智慧和能耐,在坚持曲艺本体的同时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守正出新、点石成金,杜绝“不挨着”“四不像”。“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与时俱进、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禀赋,也是我国文艺不断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是一个永远的话题,而创新的方法途径变化万千,需要青年曲艺人广开思路,要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对于坚守本体的创新,我们要多包容多分析多修正,不急于下结论;对于背离原则的所谓创新,我们要早提醒早总结早拒绝,理直气壮地说不。传统的曲艺在它的昨天一定是创新的结果,而传统的曲艺在它的明天期待着继续合情合理合适的创新。
四、要坚定曲艺文化的自信,敬畏历史、敬畏本体、敬畏观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整体实力呈现质的飞跃,经济总量更是居于世界次席。然而,当我们分享物质财富带来的满足时,也不得不注意到,思想精神層面上的积累与物质财富的收获变得极不相衬,这当中既包含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仍有待加强,也包含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创造仍然不够。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曾经有过反复,那是发展的、历史的需要,我们同样也曾经对外来的文化有着过分的崇拜和向往,那也是发展的、历史的必然。今天,中华民族处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佳战略机遇期,不仅仅对国家经济、军事实力提出了新要求,同样也对包括曲艺在内的文艺事业提出了新期待。“古今中外,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回首中华文明的五千年長河,文化就如同镶嵌其间的宝石璀璨耀眼,而在无数次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甚至外族侵略、殖民统治之时,中华文化又如同不息的长灯,点亮着国人的内心世界。毫无疑问,曲艺也承载着这份责任和荣光,晚清小说家李伯元在《庚子国变弹词》中控诉着八国联军的暴行,抗战通俗文学《抗到底》中老向、老舍以及爱国将领冯玉祥用鼓词、快板写就的激扬文字,还有抗美援朝期间奔波在烽火硝烟中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曲艺服务大队,从曲艺作品到曲艺人,都以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的自信和自觉,为国人的精神苏醒和国家崛起贡献着不竭动力,这不就是曲艺文化自信的最佳注脚吗?
对青年曲艺人来说,文化自信既是一种勇敢的担当,也是使命和责任的内化于心。“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曲艺可溯之源长、可证之史短,但这不能抹煞它的传统价值和意义;曲艺包容兼蓄、外延广泛,这代表着它的生命顽强和不断成长;曲艺确实要取悦观众,但是笑中含泪、以情感人同样是艺术追求的最终归宿和至高境界。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曲艺不只是观望者和经历者,更是参与者和创造者。
今天,扎根和拼搏在基层的许多曲艺形式确有生存难的问题,活下去依旧是基本需要,可正因为曲艺的客观属性,每个从业者还是应该下功夫精进艺业,推陈出新。在信息传播和文化产业如此发达的今天,仍旧靠卖怪、“粘牙”、洒狗血、伦理哏的伎俩博人一乐,结局终归是被淘汰和遗忘。与资本操作的娱乐圈不同,曲艺界的扬名立万要靠真本事真能耐,我们见过太多横空出世的喜剧天才和达人,但也很容易忘记昙花一现、不思长进的曲艺响蔓儿。“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唯此,才是一条光明大路。
要坚定曲艺文化自信,既要有舍我其谁的胆识,又要有历久弥新的坚韧,更要心怀敬畏。青年曲艺人要敬畏历史,必须认真从历史这面镜子中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青年曲艺人要敬畏本体,必须把坚持曲艺本体作为艺术发展、推陈出新的根本立场;青年曲艺人要敬畏观众,必须把满足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引导提高他们的审美品格有机结合起来。文化自信关乎着新时期曲艺发展的出路,中华文化宝库中凝结的智慧是曲艺人自信的源泉,千百年来的传承底蕴是曲艺人自信的根基,励精图治、不进则退的生存法则是曲艺人自信的基因,而筑就文艺高峰的时代命题是曲艺人自信的扎实依靠,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回首每一位曲艺前辈的求艺之旅,都要历经千般磨难,最终成就功名。曲艺的“高峰”必然属于天才,但更离不开勤奋向上的不懈追求。征途漫漫,唯有坚守者才能走到最后;高峰险滩,唯有勤奋者才能斩棘过关。此刻,所有的青年曲艺人应当铭记启示,砥砺前行!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曲艺历来就具有深接地气、连接社情的特征,之所以传承千年仍活跃在都市的霓虹光彩和乡村的市井百态之中,其根本是曲艺在亲民、为民、惠民、乐民方面得天独厚。近年来,曲艺的发展态势是良好的。单从可作为“晴雨表”的中央和省级春晚来看,语言类、曲艺类节目呈现出逐年占比加重的趋势,新人更是不断涌现。与此同时,《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笑声传奇》等喜剧元素节目的热播,全国曲艺小剧场在回归理性后的稳步发展,各级曲协组织在发掘培养锻炼曲艺人才、创作打磨推介曲艺作品方面作出的实际努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突破口的传统曲艺挖掘整理传承工作的持续深入,都能看出曲艺在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接下来,曲艺要面临的是如何在趋势中发掘优势,将态势转化为胜势,持续激发创演热情,切实推进行风建设,打造曲艺领军队伍,推出文质兼美佳作,这就需要广大曲艺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曲艺人真正静下心、俯下身,用扎扎实实、创新求精的艺术创作和行动,从准确把握世情、国情、社情、民情出发,从认真研究受众文化需求、欣赏水平出发,站稳时代和人民的立场,巩固传承和弘扬的阵地,真正实现曲艺的普及型量变与艺术化质变协同推进,巩固曲艺的繁荣发展。
包括新曲艺群体中自由从业者在内的青年曲艺人,时下与普通大众的接触最直接最频繁最深入,是推动曲艺传承发展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习总书记对新的文艺群体现象明确表示:“这些人中很有可能产生文艺名家,古今中外很多文艺名家都是从社会和人民中产生的。”这既是褒奖更是激励,而充分尊重和全面激发青年曲艺人的艺术活力和首创精神,也必将成为今后事业发展的着眼点落脚点。在日常的联络交流中,不少青年曲艺人表示如今适逢事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但是究竟如何贯彻学习讲话精神,尤其是对如何出作品出人才、继承发扬传统、追求崇德尚艺等方面仍有困惑和担忧。笔者以为,能够有困惑和担忧是件好事,证明青年曲艺人在主动思考,在探寻发展艺术、追慕崇高的途径和出路。以下,就尝试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出发,与青年曲艺人分享四个建议。
一、要从象牙塔中走出来,拥抱生活、感悟生活、描绘生活。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这是对社会主义文艺性质的根本定义。在人民性上,曲艺从来没有打过折扣,总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但是今天并非不存在罅隙。“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象牙塔,我理解为脱离现实、远离生活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思路。当前的曲艺存在着象牙塔的现象吗?显然是有的。
在文本创作中,网络段子的拼接拼凑、用老活“炒冷饭”、几个垫话攒一个段子的情况都不在少数,闭门造车、自说自话、不合逻辑的作品也不是没有。尤其是消费网络段子的问题上,提了这么多年,还是未有解决的魄力和方法。我们打开新浪微博搜索“搞笑”二字,可以轻松查到几百个以“搞笑”为名的主题微博,如“微博搞笑排行榜”“热门搞笑排行榜”“搞笑大百科”“最最搞笑精选”等可谓花样百出,这想必成了不少人创作素材的来源。网络传播传递的往往是凌乱散漫的形式和缺乏内涵的内容,依靠解构、颠覆的粗暴手段换得笑声的不少见,而由此简单加工带来的作品或许会造成火爆的剧场效果,但往往都是碎片化且无逻辑的“一水趟”,只能作为消费品赢得一时的掌声,绝对不可能让人感动深思,让人反复琢磨。不可否认,曲艺人普遍脑子快,有“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洞察力、反应力,也有闪转腾挪、自由结合的创作能耐,可这不代表我们就应该为此自我陶醉,不应该为了赢得片刻的笑声而放弃打造经典的理想,而应该用智慧的逻辑、精彩的语言、巧妙的结构去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有思有悟的曲艺佳作。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不了解人民何谈创作。1948年,19岁的袁阔成力排众议,说演新书《小二黑结婚》《吕梁英雄传》,然而遇到了书座清冷的滑铁卢。他向老听众请教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看似说的是新书,但实际上还是旧词、旧法、旧程式、旧人物,归根到底是缺乏生活,缺乏提炼,缺乏从人民到人民的方式方法。这番挫折使袁阔成后来说新书大获成功,这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总结和思考。深入实践、扎根人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主旋律,也是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的唯一归宿。青年曲艺人要拥抱生活,就是要用心去感受当今社会的火热实践,感受人民大众的家长里短,只有把心交给生活,才能从生活中感受真实。要感悟生活,就是平心静气地感知蓬勃的社会发展,满含热情地感知人生的喜忧哀思,只有在生活中寻觅,才能体悟到生活的真谛。要描绘生活,就是用手中的笔去再现生活的色彩斑斓,去提炼生活的丰富多样,只有从生活的本来面目出发,才能让作品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趣。“要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鼓舞人们在黑暗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我们细数曲艺发展的每一个高潮,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与生活、与时代、与人民紧密联系,而那些辉煌的时代中,最为闪耀的是曲艺家还有他们的经典作品。每一个有担当的曲艺人,都应该怀揣着社会、怀揣着人民,曲艺的嬉笑怒骂是手段是武器,是可以让人民体察生活、感受真情、思考人生、充满力量的良药。因此,我们应该多问问自己,手里的作品是不是能够说到自己的心中进而滋润观众的心田,如果还在象牙塔中自娱自乐、自我沉醉,那么请快点走出来!
二、要坚守艺术理想和追求,不忘初心、怀揣恒心、下定决心。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希望大家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任何一个时代,对于文艺事业的要求都不应仅仅是娱乐或者再现,从业者需要站在历史的回声里、时代的浪潮中、未来的方向上去阐释和描摹思想的深度与生活的廣度,在润物无声中礼赞英雄、弘扬精神、思索实践,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行者、先觉者、先导者。这也应该是每一个青年曲艺人在走到舞台中央前应该坚定的理想和追求。 曲艺艺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它是接地气、亲民心的形式,但是它也能够承载弘大的历史观和时代性。一个个包袱,包含对生活的提炼和反思;一句句唱词,蕴藏深厚的哲思与道理;一声声板歌竹韵,足以展现金戈铁马、古今千年,这何尝不是曲艺的独有魅力,何尝不是辈辈曲艺人坚持的艺术理想和执著追求。作为传统艺术行业的曲艺,自打拜师学艺之时,便划定了艺术从业标准,师训箴言有云:“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多学多看多想多练,……上台兢兢业业,下台沉稳自重”“仁义孝悌,首重德艺,为民求乐,不遗余力”,这不仅道出尊师重教的原则,还包含了业精于勤、精益求精的艺术价值观。
今天,不少曲艺形式发展的趋势是好的,也在社会上深入人心,但浮躁、功利的现象时有发生。踏踏实实作艺,甘守寂寞清贫,不断超越自我的人似乎越来越少。我们不反对对物质、对名利的追求,因为我们在一个提倡开放、包容市场的时代,但是不能淹没艺术应有的本色,更不能被眼前利益迷惑了双眼、束缚了笔墨。“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
因此我们还要一再地说服青年曲艺人,要知道自己的方向更要清楚前路漫漫,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更要明白艺术高峰难攀。只要在不断的学习借鉴超越中,必然会发现一山还比一山高,发现曲艺艺术的博大精深。青年曲艺人要不忘初心,切不可忘记追求艺术真谛、实现艺术抱负的本初,永远保持不竭的动力;曲艺人要怀揣恒心,学艺苦、作艺难,切不可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要始终有持之以恒、一往无前的冲劲;曲艺人要下定决心,无论起点如何,攀登艺术的最高峰都应该是终极理想,这既要敢为人先,更应该在不断超越自我之中,成就新我超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著追求。”今天的曲艺生态和业态已非旧时光景。在平地抠饼的年代,曲艺人从未有今日的社会地位,这种改变不光来自于社会的变迁,更在于从业者自身积极适应社会、紧跟时代步伐的艺术实践。这是新的起点,更是新的难点,市场多元了、欣赏多变了、观众分流了,怎么办?新中国的第一代曲艺家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和主旋律,说唱伟大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变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真情说唱人民、礼赞英雄,用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为实现艺术理想和个人追求,奏响多彩乐章。
三、要努力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自觉创新、有为创新、适度创新。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塑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曲艺正是其中的璀璨星辰。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岁月和只争朝夕的改革年代,在国力日臻强盛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中华文化的支撑和守护。今天,曲艺没有理由隐退在后,这不光是因为曲艺倔强顽强的生存法则,也因为曲艺凝结着不朽的中华风度。
时下,众多相声人依然将“曼倩遗风”“曼倩再世”看作最佳褒奖,而书坛依旧以“敬亭遗韵”作为崇高目标,由此不难看出,曲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其独到的价值追求和艺术维度。传统文化语汇包罗万象,书画家的笔下乾坤、舞蹈人的洋洋洒洒、歌唱者的婉转旋律,还有曲艺人的智慧吟诵都在其中,每个文艺门类都是民族血液中流淌的情感价值和思想源泉。无论翻阅典籍还是品读旧藏,我们都自豪地发现,曲艺从来都是凝聚民族精神价值的利器,曲艺人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着思想、宣扬着道义、培育践行着时代的核心价值观。
今天,我们更不能妄自菲薄,继承艺术需要自强自立。倘若自己看低自己,那又如何高台教化他人?我们不仅仅要掌握技艺技巧,没有创新发展之志,谈何继承?解放后,说新唱新如火如荼,相声艺术改革的步伐也在加紧。侯一尘、孙玉奎、侯宝林等倡导的相声改进小组就此作出了回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注重文学、提升文化,关注生活、感悟民情,相声不仅仅活过来了,还成为上到庙堂、下到黎民都不可或缺的艺术享受。需要指出的是,今天我们“走回头路”的势头不减,“越老越好、以旧为尊、能笑就行”的观念对青年曲艺人的影响日益加重,本来被净化、剔除的糟粕沉渣泛起,甚至反倒成了创新,老前辈当年付出的心血努力眼见付之东流。
曲艺需要创新,呼吁创新,必须创新!陈云同志曾说“对于新书,有三分好就要鼓掌”,这个好是要有价值有高度的创新,不是单纯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或者仅仅是增加灯光舞美、大屏特效和阵仗声势。青年曲艺人要自觉创新,具备知不足、不知足的志气,应循守旧、抱残守缺终究导致的是脱离观众、脱离现实的危险,要有为创新,具备勇于、善于创新的主观意识,要在博古通今、广采众长、超前思维中寻找新的结合点着眼点立足点。青年曲艺人适度创新,有适可而止、把握分寸的智慧和能耐,在坚持曲艺本体的同时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守正出新、点石成金,杜绝“不挨着”“四不像”。“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与时俱进、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禀赋,也是我国文艺不断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是一个永远的话题,而创新的方法途径变化万千,需要青年曲艺人广开思路,要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对于坚守本体的创新,我们要多包容多分析多修正,不急于下结论;对于背离原则的所谓创新,我们要早提醒早总结早拒绝,理直气壮地说不。传统的曲艺在它的昨天一定是创新的结果,而传统的曲艺在它的明天期待着继续合情合理合适的创新。
四、要坚定曲艺文化的自信,敬畏历史、敬畏本体、敬畏观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整体实力呈现质的飞跃,经济总量更是居于世界次席。然而,当我们分享物质财富带来的满足时,也不得不注意到,思想精神層面上的积累与物质财富的收获变得极不相衬,这当中既包含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仍有待加强,也包含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创造仍然不够。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曾经有过反复,那是发展的、历史的需要,我们同样也曾经对外来的文化有着过分的崇拜和向往,那也是发展的、历史的必然。今天,中华民族处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佳战略机遇期,不仅仅对国家经济、军事实力提出了新要求,同样也对包括曲艺在内的文艺事业提出了新期待。“古今中外,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回首中华文明的五千年長河,文化就如同镶嵌其间的宝石璀璨耀眼,而在无数次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甚至外族侵略、殖民统治之时,中华文化又如同不息的长灯,点亮着国人的内心世界。毫无疑问,曲艺也承载着这份责任和荣光,晚清小说家李伯元在《庚子国变弹词》中控诉着八国联军的暴行,抗战通俗文学《抗到底》中老向、老舍以及爱国将领冯玉祥用鼓词、快板写就的激扬文字,还有抗美援朝期间奔波在烽火硝烟中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曲艺服务大队,从曲艺作品到曲艺人,都以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的自信和自觉,为国人的精神苏醒和国家崛起贡献着不竭动力,这不就是曲艺文化自信的最佳注脚吗?
对青年曲艺人来说,文化自信既是一种勇敢的担当,也是使命和责任的内化于心。“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曲艺可溯之源长、可证之史短,但这不能抹煞它的传统价值和意义;曲艺包容兼蓄、外延广泛,这代表着它的生命顽强和不断成长;曲艺确实要取悦观众,但是笑中含泪、以情感人同样是艺术追求的最终归宿和至高境界。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曲艺不只是观望者和经历者,更是参与者和创造者。
今天,扎根和拼搏在基层的许多曲艺形式确有生存难的问题,活下去依旧是基本需要,可正因为曲艺的客观属性,每个从业者还是应该下功夫精进艺业,推陈出新。在信息传播和文化产业如此发达的今天,仍旧靠卖怪、“粘牙”、洒狗血、伦理哏的伎俩博人一乐,结局终归是被淘汰和遗忘。与资本操作的娱乐圈不同,曲艺界的扬名立万要靠真本事真能耐,我们见过太多横空出世的喜剧天才和达人,但也很容易忘记昙花一现、不思长进的曲艺响蔓儿。“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唯此,才是一条光明大路。
要坚定曲艺文化自信,既要有舍我其谁的胆识,又要有历久弥新的坚韧,更要心怀敬畏。青年曲艺人要敬畏历史,必须认真从历史这面镜子中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青年曲艺人要敬畏本体,必须把坚持曲艺本体作为艺术发展、推陈出新的根本立场;青年曲艺人要敬畏观众,必须把满足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引导提高他们的审美品格有机结合起来。文化自信关乎着新时期曲艺发展的出路,中华文化宝库中凝结的智慧是曲艺人自信的源泉,千百年来的传承底蕴是曲艺人自信的根基,励精图治、不进则退的生存法则是曲艺人自信的基因,而筑就文艺高峰的时代命题是曲艺人自信的扎实依靠,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回首每一位曲艺前辈的求艺之旅,都要历经千般磨难,最终成就功名。曲艺的“高峰”必然属于天才,但更离不开勤奋向上的不懈追求。征途漫漫,唯有坚守者才能走到最后;高峰险滩,唯有勤奋者才能斩棘过关。此刻,所有的青年曲艺人应当铭记启示,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