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124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左侧组、右侧组和双侧组。左侧组采用10 Hz高频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右侧组采用1 Hz低频刺激右侧DLPFC;双侧组联用左侧组和右侧组的治疗方案。3组连续治疗6周。治疗前后,评估HAMD-17、NIHSS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检测患者S100β、NSE、TRPC1以及Na+-k--ATP、Ca2+-Mg2+-ATP的酶活性;采集事件相关电位P300电位。结果 在量表评估,治疗后3组HADM-17、NIHSS、SS-QOL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组在HADM-17、NIHSS两项评分优于其余2组(P<0.05),在SS-QOL评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指标,治疗后除右侧组Na+-k--ATP酶活性一项指标外,3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组在S100β、TRPC1、Na+-k--ATP、Ca2+-Mg2+-ATP优于其余2组(P<0.05),在NSE指标双侧组仅优于右侧组(P<0.05),与左侧组无差异(P>0.05);在视觉P300检查,治疗后除右侧组波幅外,3组两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组在潜伏期和波幅均优于其余2组(P<0.05)。结论 10 Hz高频刺激左侧DLPFC配合1 Hz低频刺激右侧DLPFC的联用方案能更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