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上半年银行的同业业务成为关注的焦点,从已公布的半年报来看,兴业银行(601166.SH)表现良好。其同业业务净利息收入达59.33亿元,占生息资产净利息收入的17.14%,对净利润的贡献约20%。而2011年同期,按笔者计算方法调整后的同业业务综合收益与生息资产的净利息收入比值则是4.62%。
兴业上半年的高收益一方面是因为同业业务规模扩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上半年市场利率急降,兴业的长久期同业资产重定价晚于短久期同业负债的重定价,拉高了息差。
有人认为,下半年兴业的同业高收益不可持续。笔者亦认同,兴业的同业息差尽管有波动,但自2009年逐渐形成规模以来,平均息差水平较高,按每半年度为一个周期,至今七个周期从未亏损,调整同业往来免征营业税额为等同收入后,息差介乎0.35%至1.25%之间,总体上领先同行,技高一筹。
同业贡献大
同业业务取得高收益的关键,在于获得充裕、稳定的低成本同业负债特别是同业存放款项,或配置于高收益的同业资产特别是买入返售资产。另外,配置长久期的同业资产以及短久期的同业负债,亦是拉高息差的关键点之一,而前提是拥有充裕、稳定的低成本负债,否则,若配置长久期资产后负债不足,需要主动负债,可能得不偿失。
兴业除了2012年上半年同业负债略有不足外,其余时间均是同业负债超过同业资产,考虑超额部分负债投资债券所得,并将金融机构同业往来所得免征营业税额和国债利息收入免所得税额调整为等同收入后,笔者测算了兴业在过去七个半年周期中的息差,其中上半年由于同业资产略超同业负债,计算中去掉了超额资产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除上半年外,其他半年度的同业负债匹配的资产中包含了债券投资,其风险权重不好测算,笔者只测算了2012年上半年同业资产的风险系数。根据现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按照较严格的测算标准,不考虑风险缓释,且对非银行同业受益权计100%权重,3个月以上银行同业资产计20%权重(按现行办法是4个月以上),总体的风险权重仍只有约26%,即上半年1.25%的同业息差,相当于100%风险权重资产取得大于4.8%的息差,与银行总生息资产2%-3%的息差相比,显然资本消耗较低,收益率较高。早期信托受益权占比极低,总体风险权重应较26%低不少,0.35%到1.25%之间的息差水平实属较高。而同业综合收益与净利息收入的比值平均能占到10%左右,对净利润的贡献不小。
充裕稳定的同业负债
浦发银行(600000.SH)的同业业务规模自2009年以来也发展较快,在股份制银行中其同业业务历年平均余额与兴业最为接近。
对比可见,兴业长期有充足的同业负债,同业负债资产比值长期大于1。如果债券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超额的同业负债可用于债券投资,获取额外收益,如若不然,兴业会减少同业负债的配置。之前不少分析师没有考虑超额负债用于投资所得,认为兴业2011年上半年同业业务不赚钱,这不正确。
反观浦发,其同业负债资产比值长期小于1,即同业负债长期不足,而配置的同业资产过多,这就需要动用客户存款、自有资金,或向央行负债;不管如何,都占用了其他存款的贷款投放或投资收入机会成本,特别是在股份制银行过去几年存贷比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将客户存款用来补充配置同业资产,等于自愿降低实际存贷比,很不经济。农业银行(601288.SH;01288.HK)也存在同业资产超过同业负债的情况,但其客户存款充裕,存贷比非常低,这样做有其合理性。
自2009年初以来,兴业的同业存放款项余额逐季上升,这是它连续七个半年度同业业务取得正收益的关键因素。而浦发早期同业存放款项余额波动较大,这可能导致其不敢配置过多久期较长资产,或者需要借入久期较长负债,于是提高了成本,这可能是导致浦发同业息差较低或不赚钱的原因之一。
另外,浦发的同业存放款项占比高于兴业,主要原因是兴业积极配置资产端,在同业存放款项占比稳定的情况下,额外主动负债,以配置高收益率资产。而浦发资产端多为存放同业款项,配置并不积极,所以无需过多主动负债。
灵活多样的同业资产配置
兴业将同业负债主要配置于收益率较高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及拆出资金。从图3可以看出,兴业的买入返售及拆出资金多数期间占比在82%-96%之间,只有4%-18%是低收益的存放同业款项。而浦发配置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和拆出资金的比例则多数在54%-86%之间,约16%-46%是低收益的存放同业款项。
兴业同业资产产品配置多样,且能灵活快速应对监管要求变化。2011年6月份之前,不少银行为逃避信贷规模监管,银行同业间特别是与农信社之间的双买断式票据或信贷资产交易活跃,此后监管部门叫停了相关业务,票据与信贷资产在同业间的腾挪急速降温。在2011年半年报中,票据与信贷资产占兴业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比例为90.57%,同期信托受益权的占比只有5.28%。到2011年底,票据与信贷资产在兴业同业资产的占比即下降到41.36%,但信托受益权的占比则从5.28%上升至53.73%。2012年上半年,票据类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余额大增,信托受益权的余额有所下降,但占比仍有29.51%。当然,信托受益权通过财务报表无法得知细节,有一部分很可能是信托公司质押的银信理财产品,风险无法准确判断。
2011年1月,兴业银行受让原联华国际信托公司51.18%的股权,并更名为“兴业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截至2011年末,持股比例达到73%。按兴业信托2011年年报披露,其与兴业银行的关联交易不超过254亿元,而兴业银行信托受益权类同业资产当年年末为2000多亿元余额,虽然兴业信托与兴业银行信托受益权的关联交易可能很小,但兴业在信托受益权资产的配置以及对兴业信托的布局,多少看得出兴业在同业资产配置方面的多元化策略,以及今后加大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发展的意向。
久期配置 对于生息资产,久期越长,利率定价越高。对于付息负债,久期越短,利率定价越低。
在资产负债的久期配置当中,如果能够做到久期错配,借入短期负债,配置长期资产,在利率稳定的情况下,则息差就会比没有进行久期错配要大。在市场利率急降的情况下,由于长久期资产重定价周期长于短久期负债定价周期,息差会拉得更大,如2012年上半年兴业的情况。反之,在市场利率急升的情况下,息差就会缩小,如2011年上半年兴业的情况。但这个缩小是相对于已经进行了久期错配“借短配长”的较高息差而言,如果利率变化不是特别快,缩小后的息差可能仍然比同样期限的资产负债利差要高。所以,笔者并不认同关于兴业在同业资产负债方面的久期错配是“和时间赛跑,搞投机”这样的说法。毕竟,久期错配本来就是拉大息差的合理方法,而遇到市场利率急降,息差扩大不过是额外收获。遇到市场利率急升,息差缩小不过是靠近正常水平。即使从2010年10月开始到2011年7月连续五次加息,兴业的息差在2011年上半年下降到0.35%的低值,但仍不算太低,并且下半年很快回升到0.88%的较高水平。
反过来,如果是在升息预期下,进行“借长配短”的久期错配,这才是投机行为。
图4所示,兴业三个月内重定价的同业负债与三个月内重定价的同业资产比值,长期大于1,即兴业长期以来都是“借短配长”,而浦发并没有明显的策略,甚至不少时期是“借长配短”。
赶超者众多
同业资产风险权重即将调整变化。根据新颁布的将于2013年开始执行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商业银行对中国其他商业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5%,其中原始期限三个月以内(含)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0%。”,而按照旧办法,四个月以内的风险权重为零,四个月以上的为20%。同业资产风险权重将大幅上升。按笔者测算,兴业上半年的同业资产风险权重将从测算的26%上升到38%,上半年1.25%的息差将等同于100%风险权重资产约3.3%的息差,考虑上半年息差属近年最高水平,按新《办法》,同业资产的资本消耗水平可能要高于总生息资产的平均消耗水平。
由于兴业已经配置了较多久期较长的资产,其风险权重的变化幅度可能将小于其他较长久期资产配置较少的银行,因为三个月以上银行同业资产风险权重从20%调整到25%,比三个月以下从零调整到20%变化要小。按新监管要求,三个月以下与三个月以上风险权重相差不多,从利率定价与节约资本消耗的角度看,长久期资产配置将更加必要,而兴业一直以来的做法就是加大长久期资产配置,所以新监管要求下,兴业受到的影响比一般竞争对手要小。
另一项将在2013年实施的监管要求是杠杆率(核心资本减去核心资本扣减项后与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率)不得低于4%,由于同业资产的特点就是低风险权重高资产总量,而兴业的同业资产占比较大,目前的杠杆率可能已经低于4%。为此,2012年兴业拟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增发补充核心资本。但长远来看,同业资产的规模必将受到杠杆率的限制,可能需要配置更长期限,更高收益率而风险权重也更高的同业资产,即同业资产配置模式将不得不调整。
同业业务的发展受到竞争对手的青睐,四大行中的中国银行(601988.SH;03988.HK)、农行的同业资产规模亦不小。股份制银行中不仅浦发在过去几年中大力发展同业业务,2012上半年,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光大银行(601818.SH;06818.HK)的同业资产都有很大规模的上升,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息差水平,尤其是民生,买入返售资产比年初多了一倍,相当于兴业上半年的一半,去掉超额同业资产后,在三个月内重定价同业负债与同业资产比值超过1,即存在一定程度的“借长配短”的情况下,同业息差仍达到0.60%,且配置的同业资产多是三个月以内的票据,总体风险权重非常低,等同100%风险权重生息资产的息差估计远高于兴业。
然而,民生、光大同业资产都超过同业负债,也就是使用了其他负债来配置同业资产,而存贷比相对年初,都有了几个百分点的下降。据此推测,其他股份制银行上半年发力同业业务,更多是因为贷款需求不足,且2012年是同业资产风险权重调整前的最后一年,是个很好的机会性产品。但若想长期做好同业业务,还需要同时具备负债端与资产端的优势,这并非短期内可以形成。
兴业上半年的高收益一方面是因为同业业务规模扩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上半年市场利率急降,兴业的长久期同业资产重定价晚于短久期同业负债的重定价,拉高了息差。
有人认为,下半年兴业的同业高收益不可持续。笔者亦认同,兴业的同业息差尽管有波动,但自2009年逐渐形成规模以来,平均息差水平较高,按每半年度为一个周期,至今七个周期从未亏损,调整同业往来免征营业税额为等同收入后,息差介乎0.35%至1.25%之间,总体上领先同行,技高一筹。
同业贡献大
同业业务取得高收益的关键,在于获得充裕、稳定的低成本同业负债特别是同业存放款项,或配置于高收益的同业资产特别是买入返售资产。另外,配置长久期的同业资产以及短久期的同业负债,亦是拉高息差的关键点之一,而前提是拥有充裕、稳定的低成本负债,否则,若配置长久期资产后负债不足,需要主动负债,可能得不偿失。
兴业除了2012年上半年同业负债略有不足外,其余时间均是同业负债超过同业资产,考虑超额部分负债投资债券所得,并将金融机构同业往来所得免征营业税额和国债利息收入免所得税额调整为等同收入后,笔者测算了兴业在过去七个半年周期中的息差,其中上半年由于同业资产略超同业负债,计算中去掉了超额资产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除上半年外,其他半年度的同业负债匹配的资产中包含了债券投资,其风险权重不好测算,笔者只测算了2012年上半年同业资产的风险系数。根据现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按照较严格的测算标准,不考虑风险缓释,且对非银行同业受益权计100%权重,3个月以上银行同业资产计20%权重(按现行办法是4个月以上),总体的风险权重仍只有约26%,即上半年1.25%的同业息差,相当于100%风险权重资产取得大于4.8%的息差,与银行总生息资产2%-3%的息差相比,显然资本消耗较低,收益率较高。早期信托受益权占比极低,总体风险权重应较26%低不少,0.35%到1.25%之间的息差水平实属较高。而同业综合收益与净利息收入的比值平均能占到10%左右,对净利润的贡献不小。
充裕稳定的同业负债
浦发银行(600000.SH)的同业业务规模自2009年以来也发展较快,在股份制银行中其同业业务历年平均余额与兴业最为接近。
对比可见,兴业长期有充足的同业负债,同业负债资产比值长期大于1。如果债券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超额的同业负债可用于债券投资,获取额外收益,如若不然,兴业会减少同业负债的配置。之前不少分析师没有考虑超额负债用于投资所得,认为兴业2011年上半年同业业务不赚钱,这不正确。
反观浦发,其同业负债资产比值长期小于1,即同业负债长期不足,而配置的同业资产过多,这就需要动用客户存款、自有资金,或向央行负债;不管如何,都占用了其他存款的贷款投放或投资收入机会成本,特别是在股份制银行过去几年存贷比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将客户存款用来补充配置同业资产,等于自愿降低实际存贷比,很不经济。农业银行(601288.SH;01288.HK)也存在同业资产超过同业负债的情况,但其客户存款充裕,存贷比非常低,这样做有其合理性。
自2009年初以来,兴业的同业存放款项余额逐季上升,这是它连续七个半年度同业业务取得正收益的关键因素。而浦发早期同业存放款项余额波动较大,这可能导致其不敢配置过多久期较长资产,或者需要借入久期较长负债,于是提高了成本,这可能是导致浦发同业息差较低或不赚钱的原因之一。
另外,浦发的同业存放款项占比高于兴业,主要原因是兴业积极配置资产端,在同业存放款项占比稳定的情况下,额外主动负债,以配置高收益率资产。而浦发资产端多为存放同业款项,配置并不积极,所以无需过多主动负债。
灵活多样的同业资产配置
兴业将同业负债主要配置于收益率较高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及拆出资金。从图3可以看出,兴业的买入返售及拆出资金多数期间占比在82%-96%之间,只有4%-18%是低收益的存放同业款项。而浦发配置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和拆出资金的比例则多数在54%-86%之间,约16%-46%是低收益的存放同业款项。
兴业同业资产产品配置多样,且能灵活快速应对监管要求变化。2011年6月份之前,不少银行为逃避信贷规模监管,银行同业间特别是与农信社之间的双买断式票据或信贷资产交易活跃,此后监管部门叫停了相关业务,票据与信贷资产在同业间的腾挪急速降温。在2011年半年报中,票据与信贷资产占兴业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比例为90.57%,同期信托受益权的占比只有5.28%。到2011年底,票据与信贷资产在兴业同业资产的占比即下降到41.36%,但信托受益权的占比则从5.28%上升至53.73%。2012年上半年,票据类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余额大增,信托受益权的余额有所下降,但占比仍有29.51%。当然,信托受益权通过财务报表无法得知细节,有一部分很可能是信托公司质押的银信理财产品,风险无法准确判断。
2011年1月,兴业银行受让原联华国际信托公司51.18%的股权,并更名为“兴业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截至2011年末,持股比例达到73%。按兴业信托2011年年报披露,其与兴业银行的关联交易不超过254亿元,而兴业银行信托受益权类同业资产当年年末为2000多亿元余额,虽然兴业信托与兴业银行信托受益权的关联交易可能很小,但兴业在信托受益权资产的配置以及对兴业信托的布局,多少看得出兴业在同业资产配置方面的多元化策略,以及今后加大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发展的意向。
久期配置 对于生息资产,久期越长,利率定价越高。对于付息负债,久期越短,利率定价越低。
在资产负债的久期配置当中,如果能够做到久期错配,借入短期负债,配置长期资产,在利率稳定的情况下,则息差就会比没有进行久期错配要大。在市场利率急降的情况下,由于长久期资产重定价周期长于短久期负债定价周期,息差会拉得更大,如2012年上半年兴业的情况。反之,在市场利率急升的情况下,息差就会缩小,如2011年上半年兴业的情况。但这个缩小是相对于已经进行了久期错配“借短配长”的较高息差而言,如果利率变化不是特别快,缩小后的息差可能仍然比同样期限的资产负债利差要高。所以,笔者并不认同关于兴业在同业资产负债方面的久期错配是“和时间赛跑,搞投机”这样的说法。毕竟,久期错配本来就是拉大息差的合理方法,而遇到市场利率急降,息差扩大不过是额外收获。遇到市场利率急升,息差缩小不过是靠近正常水平。即使从2010年10月开始到2011年7月连续五次加息,兴业的息差在2011年上半年下降到0.35%的低值,但仍不算太低,并且下半年很快回升到0.88%的较高水平。
反过来,如果是在升息预期下,进行“借长配短”的久期错配,这才是投机行为。
图4所示,兴业三个月内重定价的同业负债与三个月内重定价的同业资产比值,长期大于1,即兴业长期以来都是“借短配长”,而浦发并没有明显的策略,甚至不少时期是“借长配短”。
赶超者众多
同业资产风险权重即将调整变化。根据新颁布的将于2013年开始执行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商业银行对中国其他商业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5%,其中原始期限三个月以内(含)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0%。”,而按照旧办法,四个月以内的风险权重为零,四个月以上的为20%。同业资产风险权重将大幅上升。按笔者测算,兴业上半年的同业资产风险权重将从测算的26%上升到38%,上半年1.25%的息差将等同于100%风险权重资产约3.3%的息差,考虑上半年息差属近年最高水平,按新《办法》,同业资产的资本消耗水平可能要高于总生息资产的平均消耗水平。
由于兴业已经配置了较多久期较长的资产,其风险权重的变化幅度可能将小于其他较长久期资产配置较少的银行,因为三个月以上银行同业资产风险权重从20%调整到25%,比三个月以下从零调整到20%变化要小。按新监管要求,三个月以下与三个月以上风险权重相差不多,从利率定价与节约资本消耗的角度看,长久期资产配置将更加必要,而兴业一直以来的做法就是加大长久期资产配置,所以新监管要求下,兴业受到的影响比一般竞争对手要小。
另一项将在2013年实施的监管要求是杠杆率(核心资本减去核心资本扣减项后与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率)不得低于4%,由于同业资产的特点就是低风险权重高资产总量,而兴业的同业资产占比较大,目前的杠杆率可能已经低于4%。为此,2012年兴业拟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增发补充核心资本。但长远来看,同业资产的规模必将受到杠杆率的限制,可能需要配置更长期限,更高收益率而风险权重也更高的同业资产,即同业资产配置模式将不得不调整。
同业业务的发展受到竞争对手的青睐,四大行中的中国银行(601988.SH;03988.HK)、农行的同业资产规模亦不小。股份制银行中不仅浦发在过去几年中大力发展同业业务,2012上半年,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光大银行(601818.SH;06818.HK)的同业资产都有很大规模的上升,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息差水平,尤其是民生,买入返售资产比年初多了一倍,相当于兴业上半年的一半,去掉超额同业资产后,在三个月内重定价同业负债与同业资产比值超过1,即存在一定程度的“借长配短”的情况下,同业息差仍达到0.60%,且配置的同业资产多是三个月以内的票据,总体风险权重非常低,等同100%风险权重生息资产的息差估计远高于兴业。
然而,民生、光大同业资产都超过同业负债,也就是使用了其他负债来配置同业资产,而存贷比相对年初,都有了几个百分点的下降。据此推测,其他股份制银行上半年发力同业业务,更多是因为贷款需求不足,且2012年是同业资产风险权重调整前的最后一年,是个很好的机会性产品。但若想长期做好同业业务,还需要同时具备负债端与资产端的优势,这并非短期内可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