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书画大家喜欢临摹前人的书画作品,由于这些书画大家具有极高的书画造诣,所以即使是临摹作品亦堪称书画精品,往往让人真伪难辨,从而留下了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逸闻趣事。
宋朝著名书画家米芾就是一个临摹高手,他常常将别人收藏的前人书画作品借来临摹。有一次,米芾借来好友白绵生收藏的一幅唐代大画家韩晃的《五牛图》真迹,精心临摹了一幅《五牛图》后故意将赝品还给白绵生,目的是想考考白绵生的眼力。细心的白绵生经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破绽。原来米芾临摹的《五牛图》中有一头白花牛的眼睛朝下,而真迹上白花牛的眼睛是朝上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区别。事后,白绵生问米芾:“这个破绽是你一时疏忽还是故意留下的标记?”米芾微微一笑说:“当然是故意留下的。如果不留下这个标记,恐怕连我也真假难辨了,那我岂不成了别有用心?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米芾有个好友名叫葛藻。有一次,葛藻向米芾讨要了一幅米芾临摹的古帖,回家后精心装裱并收藏起来。后来葛藻又将这幅临摹的作品送给了他江都一个姓陈的老朋友,但他没有告诉朋友这是米芾临摹的。姓陈的朋友不明就里,以为是真迹,视若掌上明珠,秘不示人。后来,米芾不知从哪里听说到姓陈的朋友有一幅古帖真迹,很想借来一饱眼福,哪知竟然遭到了陈姓朋友的婉言谢绝。
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了一个以假为真、以真为假的故事,亦非常有趣。学士李世蘅收藏着一幅晋朝时期的帖子真迹,十分珍贵。一个姓石的朋友借走李世蘅的真迹后临摹了一幅,然后又将真迹归还给了李世蘅。后来这个姓石的朋友又将他临摹的作品送给名士文彦博。文彦博以为是真迹,十分珍爱。有一天,文彦博大宴包括李世蘅在内的宾客,并拿出自己收藏的书画作品给宾客们观赏,其中自然也包括那幅所谓的“晋帖”。李世蘅见到那幅“晋帖”后吓了一跳,心想, 自己收藏的晋帖怎么跑到这里来了?他赶紧派佣人回家取来自己的藏帖,两本一对照才知道文彦博收藏的是摹本。可在座的宾客们一来真伪难辨,二来都想拍文彦博的马屁,故“皆言潞公(文彦博字)所收乃真迹”。李世蘅本想申辩,可转念一想:“彼众我寡,岂可复申?”故索性随声附和,以假为真。
有人将赝品误以为真迹收藏,结果留下了笑柄,也有明知是赝品而购买并收藏的。据《吴县志》记载,明朝大画家沈周、文征明的画的赝品很多,这是因为当时想购买沈周、文征明绘画作品的人很多,而他们的画又十分有限,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沈周、文征明的赝品画便应运而生。另外,一些“追星族”为了满足自己对沈周、文征明绘画作品的喜爱心理,在购买不到真迹的情况下往往明知道是赝品也争相购买。当时有个叫朱郎的,临摹文征明的画十分逼真,就连文征明的印章、签名也临得有鼻子有眼,真假难辨。有一天,有个人从南京来到文征明和朱郎所在的城市,慕名想购买一幅文征明的画,可跑了几处都扑了空。万般无奈之际,他只好让佣人带着银子到朱郎家去购买一幅文征明的赝品画。佣人听说主人要文征明的画,也没问清楚就阴差阳错地来到文征明家,将银子交给文征明说:“我家主人想要购买一幅你的假画。”文征明知道这个佣人错把他当成了朱郎,却并不申辩,接过银子后哈哈一笑说:“我画真征仲(文征明的字),聊当假子郎(朱郎的字),可乎?”一时传为笑谈。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曾收藏了一幅元朝大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赝本,他误以为是真迹,闲暇之时常常把玩欣赏,叹为旷世无双,推崇备至。后来,有人将《富春山居图》真本送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却瞪着眼睛硬说真迹是赝本。原来,乾隆皇帝见到真迹后知道自己一直信伪为真,但如果承认后来者是真迹,那不等于向世人宣告皇帝以前连《富春山居图》的真假都分辨不清吗?如此一来皇帝的面子还往那里放?而既然乾隆皇帝公然以伪为真、以真为伪,谁又敢站出来跟皇帝较真儿?
宋朝著名书画家米芾就是一个临摹高手,他常常将别人收藏的前人书画作品借来临摹。有一次,米芾借来好友白绵生收藏的一幅唐代大画家韩晃的《五牛图》真迹,精心临摹了一幅《五牛图》后故意将赝品还给白绵生,目的是想考考白绵生的眼力。细心的白绵生经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破绽。原来米芾临摹的《五牛图》中有一头白花牛的眼睛朝下,而真迹上白花牛的眼睛是朝上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区别。事后,白绵生问米芾:“这个破绽是你一时疏忽还是故意留下的标记?”米芾微微一笑说:“当然是故意留下的。如果不留下这个标记,恐怕连我也真假难辨了,那我岂不成了别有用心?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米芾有个好友名叫葛藻。有一次,葛藻向米芾讨要了一幅米芾临摹的古帖,回家后精心装裱并收藏起来。后来葛藻又将这幅临摹的作品送给了他江都一个姓陈的老朋友,但他没有告诉朋友这是米芾临摹的。姓陈的朋友不明就里,以为是真迹,视若掌上明珠,秘不示人。后来,米芾不知从哪里听说到姓陈的朋友有一幅古帖真迹,很想借来一饱眼福,哪知竟然遭到了陈姓朋友的婉言谢绝。
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了一个以假为真、以真为假的故事,亦非常有趣。学士李世蘅收藏着一幅晋朝时期的帖子真迹,十分珍贵。一个姓石的朋友借走李世蘅的真迹后临摹了一幅,然后又将真迹归还给了李世蘅。后来这个姓石的朋友又将他临摹的作品送给名士文彦博。文彦博以为是真迹,十分珍爱。有一天,文彦博大宴包括李世蘅在内的宾客,并拿出自己收藏的书画作品给宾客们观赏,其中自然也包括那幅所谓的“晋帖”。李世蘅见到那幅“晋帖”后吓了一跳,心想, 自己收藏的晋帖怎么跑到这里来了?他赶紧派佣人回家取来自己的藏帖,两本一对照才知道文彦博收藏的是摹本。可在座的宾客们一来真伪难辨,二来都想拍文彦博的马屁,故“皆言潞公(文彦博字)所收乃真迹”。李世蘅本想申辩,可转念一想:“彼众我寡,岂可复申?”故索性随声附和,以假为真。
有人将赝品误以为真迹收藏,结果留下了笑柄,也有明知是赝品而购买并收藏的。据《吴县志》记载,明朝大画家沈周、文征明的画的赝品很多,这是因为当时想购买沈周、文征明绘画作品的人很多,而他们的画又十分有限,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沈周、文征明的赝品画便应运而生。另外,一些“追星族”为了满足自己对沈周、文征明绘画作品的喜爱心理,在购买不到真迹的情况下往往明知道是赝品也争相购买。当时有个叫朱郎的,临摹文征明的画十分逼真,就连文征明的印章、签名也临得有鼻子有眼,真假难辨。有一天,有个人从南京来到文征明和朱郎所在的城市,慕名想购买一幅文征明的画,可跑了几处都扑了空。万般无奈之际,他只好让佣人带着银子到朱郎家去购买一幅文征明的赝品画。佣人听说主人要文征明的画,也没问清楚就阴差阳错地来到文征明家,将银子交给文征明说:“我家主人想要购买一幅你的假画。”文征明知道这个佣人错把他当成了朱郎,却并不申辩,接过银子后哈哈一笑说:“我画真征仲(文征明的字),聊当假子郎(朱郎的字),可乎?”一时传为笑谈。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曾收藏了一幅元朝大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赝本,他误以为是真迹,闲暇之时常常把玩欣赏,叹为旷世无双,推崇备至。后来,有人将《富春山居图》真本送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却瞪着眼睛硬说真迹是赝本。原来,乾隆皇帝见到真迹后知道自己一直信伪为真,但如果承认后来者是真迹,那不等于向世人宣告皇帝以前连《富春山居图》的真假都分辨不清吗?如此一来皇帝的面子还往那里放?而既然乾隆皇帝公然以伪为真、以真为伪,谁又敢站出来跟皇帝较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