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光[组诗]

来源 :满族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L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 树
  风一吹,杨树
  便开始翻弄怀里的银子
  我们都一样
  喜欢清点闪光的事物
  有些叶子在中途离场
  有些叶子,到秋后才从枝头落下
  它们都一样,风一吹
  颜色就淡了
  再一吹,或许就没了
  阳光却还在照
  和往常一样
  没心没肺地照
  苦 味
  不知道,青草的苦味
  是如何渗入它们的舌头
  如何顺着味蕾蔓延开来
  如何抵达舌根的麻木,更深处的
  麻木
  那些羊在山间吃草
  一声没吭
  我夹杂在它们中间,一声没吭
  羊群缓缓移动
  阳光缓缓移动
  都是永恒的样子
  感 念
  蓬生的野草,也有香味
  我俯下身去
  認领我的那一份
  阳光轻抚我的后背
  是爱人掌心的暖
  我突然觉得
  老天待我,真的不薄
  特别是刚才那刻
  我低头时
  想起了那些早去之人
  尘 埃
  这些年
  我五行中所缺的土
  正在一点点归拢
  我深知这过程中的曲折与阻滞
  那些坚硬的石头
  是被阳光,一句句度化的
  从内部开始柔软
  一步步走上尘土的归途
  又飞扬了一阵儿,然后落下来
  落下来,我的心里
  才得以
  扎下一条探向深处的根
其他文献
生在黄土高原上的人,大抵和水都没多少缘分。不像江南人,出门就上船,家里也是前店后河,一年四季都泡在水里。恐怕也是由于少水的缘故吧,我从小就喜欢水,不仅喜欢江河湖海的汹涌澎湃,烟波浩渺,也更喜欢林泉小溪的细流蜿蜒,石浅苔深。这些年凡到外地,总会觅着有水的地方流连忘返。朋友们说我是五行缺水,我没算过命,不知道是否真缺,但喜欢水却是真的。  我出生在乡下,是在塬上,也就是黄土高原上纵横的沟壑中间残存的那
期刊
我和母亲在说外公去世的事情。外公是十六岁参加剿匪的老革命,刚刚去世不到一个月。  外公不到一岁时,他的父亲跟着贺龙闹革命,在西湾起义后不幸被捕,地方团练将他绑在一棵漆树上,一刀一刀把他砍死。抗战胜利那年,不到十六岁的外公,投身参加了解放战争,解放后又带队清剿地方土匪,经历了太多生生死死。外公八十岁刚过,腿脚行动已有所不便,却依然乐天乐地。外公说,争取活到九十岁,不找死,不怕死。外公在自己还能主事时
期刊
中国传统农业中,耕田的称农民,放蚕的呼蚕民,捕鱼的叫渔民。突然有一天,泥腿泥胳膊的农民,有了几亩虾圈,撂下锄杆子去养对虾,身份便成了虾民。其实,农民、蚕民、虾民都没走出农业学科。耕田、养蚕是传统的谋生手段,养虾是他们斗胆干起前人没有干过的农事,旨在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对虾的故乡在海洋里。渔民在海捕中有时一网能拉到上万斤鱼、蟹,乐得大呼“淘湾了”(东港渔人方言),但一潮水下来,却拉不到多少对虾。
期刊
造物主造人时,虽然用了心,却没考虑人的高矮。个儿高的当然高兴了,个儿矮的怎么办?  高个儿确实有很多优势。打篮球投篮的时候,轻轻一扣即可。矮个儿就得蹦起来。跟人打架也得蹦起来打对方的脸。这很伤自尊。  俗话说“一俊遮百丑”,其实一“高”也可以遮百丑。说一个人帅,基本要素就是这个人不矮。如果矮,长得再周正也没用,算不上帅。用“帅”字来形容个儿矮的人显得滑稽。如果个儿高,长相差一点也可以遮掩过去。这么
期刊
大海之命运交响曲  蓝色的大幕拉开——  风的卡拉扬上场。长喙般的乐棒,短暂的宁谧。倏然,如蓄意的火星触燃优美的旋律,照亮八月我恢宏的视听。  汹涌的波涛,激荡的海浪,大海之交响器乐——管、弦、號、笛、定音鼓……和谐的奏鸣,繁复的乐音与c调的大海融合。  快板敲打命运之门。  乌云漫上来了,涂改大海。狂野的风折断了蔚蓝,揪住大海的头颅往礁石上撞。大海在呐呼,在抗争……纷纭的怒涛耸起云水的山脉。幽蓝
期刊
期刊
王童 祖籍山东掖县,父辈闯关东至辽宁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 北京东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北京文学》月刊社社长助理,副编审。鲁迅文学院第二届高研班(主编班)学员。曾在《戏剧电影报》《信报》任主编助理、社长助理及评论版主编。中篇小说《美国隐形眼镜》入2001年中国小说学会文学排行榜,散文《雨中的女人》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散文《寻找北京的秋天》发表
期刊
古 戏 楼  二百年前想飞的念头  依然悬挂在檐角  管它楼顶是歇山还是硬山式  我关注的是蹲守的兽们  骨头里还有多少野性  神听和平的招牌下  细品味总含些诰命的味道  我辈俗人只为听个热闹  廊柱深处,恍惚间  开场的锣鼓敲得人仰马翻  出将入相,又一场好戏上演  从青衣到老旦,从小生到花脸  瞬息万变的人生  多少悲歡离合打台上过  一百种脸谱,一千种滋味  被妻的一声轻唤打断  道光年间
期刊
朝圣的人  转过几道弯,见到山花和树  朝阳寺在凤凰山上  兵燹远去,烧毁的殿门  又被重新雕刻  青石碑上的字迹,没有人  认得清  一个乾隆年间叫博明的古人  在这里写了篇游记  他在山花丛中饮酒,他说了  很多酒话  他大骂朝廷,佛祖听到了  但佛祖不管这些凡间的琐碎  登阁望南,柳条边内的民众  在赛社酬神  一些人在求雨,一些人在求子  向北,二龙山上草木华滋  二龙似乎要扑向一只绣球 
期刊
以奴隶之名  在《战绩舆图》中,阿哈伙洛城根本就没有标注,这显然是很奇怪的事情,因为六祖城的其他城址在其中都有说明。阿哈伙洛,现被简化为“二伙洛”、“阿伙洛”,至于满语读音,想必也该有挺大变化的。因为史籍记载的疏漏,同样也导致后人界定阿哈伙洛具体方位的困难,曾经,它被考证在兴京城南的加哈河谷,但是根据《满洲实录》中的六祖城图,它被画在觉尔察城以西,呼兰哈达以北的苏子河南岸。上世纪90年代,地方史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