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职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是职高德育课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教师只有针对性地改革职高德育课教学模式和考评标准,才能不断提高职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 。
关键词:职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教学模式;考评形式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提高课堂的实效,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最大的效益,达成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和程度决定了课堂实效,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实现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总量的最大化。
提高職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是职高德育课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职高德育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组织教学。以往的职高德育课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无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失去了德育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为此,笔者认为增强职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加强职高德育课教学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1.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现状。德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认同教师倡导的观念,并内化于自己的观念体系中。教师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实现德育的效果。而许多教师教学没有针对性,只能说一些空话、套话,有的教师不管学生懂不懂,夸夸其谈,甚至有些教师自己都没有弄懂就引进课堂,致使教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增强课堂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2.教学必须针对当前的社会现实。学生的思想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德育教学如果回避社会现实问题,也就失去了德育价值。当前社会变化对德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如:市场经济下引发的金钱观、消费观、理想观等冲突,以及信息、网络所带来的人际交往的变化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及时关注并引发思考和研究,增强学生对多种意识形态、多种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3.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终身发展。德育的出发点是发展人。德育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人格,教给学生正确的信念、做人准则和强大精神动力。因而必须针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需要,选择德育内容。教师要多关心学生,指导学生如何交往、处事,帮助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精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他们勤俭节约、自尊自爱。同时,德育必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服务,培养学生的进取品质,树立终身学习观。
二、改变职高德育课教学模式,增强实效性
1.教学模式变单向传授式为多边互动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强调知识的灌输,带有明显的规定性和强制性。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因此急需实现教学模式的改变,构建新型的多边互动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不但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而且还是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结合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胆量,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变过去教学的单向传授为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多边互动过程。
2.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强调学生主体化和个性化。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顾学生的感受满堂灌,可能这节课你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是一头雾水。作为“导演”的教师,要努力使每个学生达到最佳状态。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有效的行为养成,充分重视感情交流,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创造更多合作学习的机会,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归属感,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制订和课堂纪律自治。为此,必须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在宽松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才会自由地思考问题,产生“想学”愿望和“要学”行为。
3.教学方法变单一为多样。改进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改变的重要手段。课堂是师生进行互动交流信息的主要阵地,沉闷单调的课堂只会钝化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我们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法应广泛应用。克服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此外结合教学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到德育课不是假大空,是对自己有帮助。
三、改革职高德育课考评形式,提高实效性
1.创设合理的考试形式。改革考试观,以能力考核为主。考核形式要多样化,在传统的闭卷考试和笔试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开卷考试和口试,重在理解运用而非记忆,重在课堂参与而非结果。尤其开卷考试,学生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轻松地投入到课堂中。
2.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有效的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门艺术。首先,评价要适时适度:既不能滥用评价,也不能吝啬语言。 其次,引导生生评价:评价不是教师的专利,要学会让权给学生。最后,要倡导发展性评价。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往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把学生划分为好生和差生,而不分对象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在个性和潜能上的差异,容易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而构建科学的考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强弱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尽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其特长,采用“知行合一”的评价标准,以行为考核为主,以理论考核为辅。努力使各层次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提高职高德育课课教学实效性,要靠老师的教学经验与智慧,针对学生和社会实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评方法。
参考文献:
[1]增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作者 :任艳秋 2010、9.
[2]教师论坛 2009-07-28.
关键词:职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教学模式;考评形式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提高课堂的实效,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最大的效益,达成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和程度决定了课堂实效,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实现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总量的最大化。
提高職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是职高德育课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职高德育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组织教学。以往的职高德育课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无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失去了德育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为此,笔者认为增强职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加强职高德育课教学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1.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现状。德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认同教师倡导的观念,并内化于自己的观念体系中。教师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实现德育的效果。而许多教师教学没有针对性,只能说一些空话、套话,有的教师不管学生懂不懂,夸夸其谈,甚至有些教师自己都没有弄懂就引进课堂,致使教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增强课堂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2.教学必须针对当前的社会现实。学生的思想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德育教学如果回避社会现实问题,也就失去了德育价值。当前社会变化对德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如:市场经济下引发的金钱观、消费观、理想观等冲突,以及信息、网络所带来的人际交往的变化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及时关注并引发思考和研究,增强学生对多种意识形态、多种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3.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终身发展。德育的出发点是发展人。德育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人格,教给学生正确的信念、做人准则和强大精神动力。因而必须针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需要,选择德育内容。教师要多关心学生,指导学生如何交往、处事,帮助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精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他们勤俭节约、自尊自爱。同时,德育必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服务,培养学生的进取品质,树立终身学习观。
二、改变职高德育课教学模式,增强实效性
1.教学模式变单向传授式为多边互动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强调知识的灌输,带有明显的规定性和强制性。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因此急需实现教学模式的改变,构建新型的多边互动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不但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而且还是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结合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胆量,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变过去教学的单向传授为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多边互动过程。
2.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强调学生主体化和个性化。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顾学生的感受满堂灌,可能这节课你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是一头雾水。作为“导演”的教师,要努力使每个学生达到最佳状态。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有效的行为养成,充分重视感情交流,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创造更多合作学习的机会,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归属感,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制订和课堂纪律自治。为此,必须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在宽松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才会自由地思考问题,产生“想学”愿望和“要学”行为。
3.教学方法变单一为多样。改进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改变的重要手段。课堂是师生进行互动交流信息的主要阵地,沉闷单调的课堂只会钝化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我们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法应广泛应用。克服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此外结合教学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到德育课不是假大空,是对自己有帮助。
三、改革职高德育课考评形式,提高实效性
1.创设合理的考试形式。改革考试观,以能力考核为主。考核形式要多样化,在传统的闭卷考试和笔试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开卷考试和口试,重在理解运用而非记忆,重在课堂参与而非结果。尤其开卷考试,学生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轻松地投入到课堂中。
2.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有效的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门艺术。首先,评价要适时适度:既不能滥用评价,也不能吝啬语言。 其次,引导生生评价:评价不是教师的专利,要学会让权给学生。最后,要倡导发展性评价。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往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把学生划分为好生和差生,而不分对象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在个性和潜能上的差异,容易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而构建科学的考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强弱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尽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其特长,采用“知行合一”的评价标准,以行为考核为主,以理论考核为辅。努力使各层次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提高职高德育课课教学实效性,要靠老师的教学经验与智慧,针对学生和社会实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评方法。
参考文献:
[1]增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作者 :任艳秋 2010、9.
[2]教师论坛 200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