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迟到是教育界的一个亘古不变的课题,也是教师热议的一个重点话题。迟到看起来只是班级管理的一个小问题,班级学生的迟到影响到班风、学风。作为教师,都想彻底根治这个问题,但现实告诉我们,解决起来并非是一件得心应手的事情。那么,对于学生的迟到,我们有没有好的方式呢?本文将从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 迟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迟到现象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对于学生迟到的问题,老师各有各的方式,有的采取严厉的批评,有的做深蹲甚至有的采取家访等方式,都想“杀一儆百”。如有位教师为了彻底解决学生的上学迟到问题, 她不仅大力宣扬和推广罚扫地,而且还和学生进行了所谓的美丽约定, 即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一旦迟到就必须承担打扫班级卫生的任务。然而,时至今日,迟到问题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仍然出现。此时,我们教师是否应该反思下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应该作调整呢。基于学生迟到问题的思考分析,本文现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供教师参考。
一、晓之以理;自觉避免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语言和行动上传递正能量,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迟到的学生,教师往往会心浮气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言语伤人。相反,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经常迟到的学生,他们可是“身经百战”,已经“百毒不侵”了,这个时候,如果还是采取严厉批评和处罚的这种教育方式,我想,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教育效果。倒不如春风化雨,晓之以理,自觉避免。
对迟到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课间操或午自习时间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耐心地询问迟到的原因,认真倾听学生所陈述的理由。了解情况后,教师应当晓之以理了,告诫学生迟到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果没有及时纠正,个人还习以为常,那么,会潜移默化淡化学生的时间观念,影响做事的态度。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假如连自我的行为规范都无法按要求完成,又如何完成大事呢。因此,告诫迟到的学生要严肃对待,自觉避免。
学生吴晓峰(化名),迟到对于他可是“家常便饭”的事,一开始迟到,我原谅他,也了解过原因,但后来还是迟到,反反复复两个月,但我還是忍住了,没有大发雷霆,也不心浮气躁,利用了课余时间进行了家访,了解到他家庭贫困,父母很忙,根本没有什么时间教育他。也顺带知道了他所谓迟到的原因都是编的。于是,我采取了说理方式,给他送了小闹钟,并提醒他按时上学,但迟到还是没能完全避免,于是,我再次调整策略,当他再次迟到时,我便说,你今天比昨天早了一分钟。照这样下去,你过不了多久,就不迟到了。并让全班同学表扬他,全班同学就鼓掌。终于,他不迟到了。
二、动之以情;润物无声
学生迟到问题想要做得更好,必须做到动之以情,这样的观点早已被社会普遍认同。它就是要求你运用情感的感染力去打动别人,调动他们的情感,从而激励他们。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心诚话实,耐心细致”。要想得到学生的信任与爱戴,就必须时时刻刻心理想着学生,处处事事脑中有着学生。
关于学生的迟到,更需要耐心,千万不能不讲方法而求全责备,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急于求成。
学生吕霞(化名)家距学校两三公里,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不算太远,可她却经常迟到。面对这样的学生,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我通过其他同学了解到吕霞的家庭情况较特殊,父亲卧病在床,只有母亲在干活,吕霞成了家务活的主要劳动力,同时,吕霞她孝顺,爱劳动,虽然由于一些原因,耽误学习,但上课还是能认真学习的。针对这些优点,我决定和她用心交谈:吕霞,我知道你迟到可能有某些原因,你爱劳动,孝顺父母,是个不错的孩子,但学校的规章制度怎么能乱呢?你说对吗?我并没有说迟到的问题,吕霞有些吃惊,听了我的话后反而不好意思,保证以后不再迟到。我深知,保证后不一定能做到,于是,我并没有要求她以后不迟到,而是要求一次比一次提前即可,并没有定下规章制度限制。而是用心去交换想法。后来我和她又畅聊了好久,果然,第二天,她提前了两分钟。我继续鼓励她,直至她改变这个坏习惯。
三、导之以行;以身作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其身端正,率先示范,不迟到,甚至应该早到。在潜移默化下学生也会受到正面的影响。教师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在不用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学生也能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相反,当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言语的表达上,没有身体力行,那对学生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
曾经有老师对我说,学生不能管得太紧,适当地放手可以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所以一部分老师早读期间往往坐于办公室批改作业,学生则自己在教室读书,我并不赞成这样的做法。我习惯较早进教室,特别是早读提前10分钟准时进班组织读书学习,很明显,我的早进教室影响了学生,他们心里想着:老师都这么早来,我明天要更早。这样不仅迟到现象减少了。看来,以身作则比思想教育更加有效,看来“言传身教,防微杜渐”是我们班主任的必修课。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教师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严格要求学生。据研究数据显示,师生之间相处的时间较长,他们之间在行为上是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的。教师拥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学生相应的也有。教师凡事准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为学生的迟到问题防微杜渐,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岂能不开花呢。
综上所述,迟到问题基本上在读书时代是存在的,但是作为教师如何疏导,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是需要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尤其教师要以身作则,妥善处理迟到问题,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一套教育风格,打造出零迟到班级,让学生做时间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王成红.我和孩子们的美丽约定[J].中小学德育研究,2009(5):59.
[2] 韩寿山,徐文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诗文绝唱镜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7(04):198.
[3] 徐旦泽.教育视野下的读古说今[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08):56.
【关键词】 迟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迟到现象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对于学生迟到的问题,老师各有各的方式,有的采取严厉的批评,有的做深蹲甚至有的采取家访等方式,都想“杀一儆百”。如有位教师为了彻底解决学生的上学迟到问题, 她不仅大力宣扬和推广罚扫地,而且还和学生进行了所谓的美丽约定, 即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一旦迟到就必须承担打扫班级卫生的任务。然而,时至今日,迟到问题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仍然出现。此时,我们教师是否应该反思下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应该作调整呢。基于学生迟到问题的思考分析,本文现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供教师参考。
一、晓之以理;自觉避免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语言和行动上传递正能量,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迟到的学生,教师往往会心浮气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言语伤人。相反,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经常迟到的学生,他们可是“身经百战”,已经“百毒不侵”了,这个时候,如果还是采取严厉批评和处罚的这种教育方式,我想,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教育效果。倒不如春风化雨,晓之以理,自觉避免。
对迟到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课间操或午自习时间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耐心地询问迟到的原因,认真倾听学生所陈述的理由。了解情况后,教师应当晓之以理了,告诫学生迟到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果没有及时纠正,个人还习以为常,那么,会潜移默化淡化学生的时间观念,影响做事的态度。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假如连自我的行为规范都无法按要求完成,又如何完成大事呢。因此,告诫迟到的学生要严肃对待,自觉避免。
学生吴晓峰(化名),迟到对于他可是“家常便饭”的事,一开始迟到,我原谅他,也了解过原因,但后来还是迟到,反反复复两个月,但我還是忍住了,没有大发雷霆,也不心浮气躁,利用了课余时间进行了家访,了解到他家庭贫困,父母很忙,根本没有什么时间教育他。也顺带知道了他所谓迟到的原因都是编的。于是,我采取了说理方式,给他送了小闹钟,并提醒他按时上学,但迟到还是没能完全避免,于是,我再次调整策略,当他再次迟到时,我便说,你今天比昨天早了一分钟。照这样下去,你过不了多久,就不迟到了。并让全班同学表扬他,全班同学就鼓掌。终于,他不迟到了。
二、动之以情;润物无声
学生迟到问题想要做得更好,必须做到动之以情,这样的观点早已被社会普遍认同。它就是要求你运用情感的感染力去打动别人,调动他们的情感,从而激励他们。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心诚话实,耐心细致”。要想得到学生的信任与爱戴,就必须时时刻刻心理想着学生,处处事事脑中有着学生。
关于学生的迟到,更需要耐心,千万不能不讲方法而求全责备,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急于求成。
学生吕霞(化名)家距学校两三公里,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不算太远,可她却经常迟到。面对这样的学生,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我通过其他同学了解到吕霞的家庭情况较特殊,父亲卧病在床,只有母亲在干活,吕霞成了家务活的主要劳动力,同时,吕霞她孝顺,爱劳动,虽然由于一些原因,耽误学习,但上课还是能认真学习的。针对这些优点,我决定和她用心交谈:吕霞,我知道你迟到可能有某些原因,你爱劳动,孝顺父母,是个不错的孩子,但学校的规章制度怎么能乱呢?你说对吗?我并没有说迟到的问题,吕霞有些吃惊,听了我的话后反而不好意思,保证以后不再迟到。我深知,保证后不一定能做到,于是,我并没有要求她以后不迟到,而是要求一次比一次提前即可,并没有定下规章制度限制。而是用心去交换想法。后来我和她又畅聊了好久,果然,第二天,她提前了两分钟。我继续鼓励她,直至她改变这个坏习惯。
三、导之以行;以身作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其身端正,率先示范,不迟到,甚至应该早到。在潜移默化下学生也会受到正面的影响。教师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在不用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学生也能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相反,当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言语的表达上,没有身体力行,那对学生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
曾经有老师对我说,学生不能管得太紧,适当地放手可以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所以一部分老师早读期间往往坐于办公室批改作业,学生则自己在教室读书,我并不赞成这样的做法。我习惯较早进教室,特别是早读提前10分钟准时进班组织读书学习,很明显,我的早进教室影响了学生,他们心里想着:老师都这么早来,我明天要更早。这样不仅迟到现象减少了。看来,以身作则比思想教育更加有效,看来“言传身教,防微杜渐”是我们班主任的必修课。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教师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严格要求学生。据研究数据显示,师生之间相处的时间较长,他们之间在行为上是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的。教师拥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学生相应的也有。教师凡事准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为学生的迟到问题防微杜渐,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岂能不开花呢。
综上所述,迟到问题基本上在读书时代是存在的,但是作为教师如何疏导,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是需要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尤其教师要以身作则,妥善处理迟到问题,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一套教育风格,打造出零迟到班级,让学生做时间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王成红.我和孩子们的美丽约定[J].中小学德育研究,2009(5):59.
[2] 韩寿山,徐文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诗文绝唱镜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7(04):198.
[3] 徐旦泽.教育视野下的读古说今[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