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贝尔获奖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对实验和理论关系有如下论述: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实验。从近、现代物理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来,大量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都源于实验,并最终要由实验决定。理论的提出要有实验基础,实验还是理论正确与否的最终判断依据。物理学的发展是这样,我们对物理学的学习也应该是这样,那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实验观念?具有怎样的实验态度?怎样提高实验技能?下面我们逐步予以回答。
一、学生为什么要做实验
物理实验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环节。
在中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做好学生实验是学好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该要对学生实验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的发现和确立都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做好学生实验,可以使我们对物理现象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了解概念和规律是怎样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从而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物理实验中包含有丰富的物理思想,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做好学生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一个活动“降落伞比赛”中就体现了前面学过的科学探究方法,在这个活动中要求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得出降落伞在空中的滞留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此实验充分运用了“控制变量法”,使得学生对“控制变量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个方法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常用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实验方法是我们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通过做学生实验让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要学习一些基本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学习一些物理的测量方法。这对于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认真做好学生实验,可以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物理实验的类型
1.测量型实验。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测量实验才是真正的实验,因为实验原理和实验结合紧密应用了较准确的测量仪器,结果客观准确,与事实相符。比如:长度的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测量。
2.研究型实验。这类实验大部分为半开放式实验,比如: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中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凸透镜在一倍焦距以内、一、二倍焦距之间和二倍焦距以外成像特点。其它范围不作要求,所以教师在指导此实验时可以定性的教学。
3.设计型实验。设计型实验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学生掌握基本实验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现在的物理试题中的实验探究题经常以此为例。例如:如何用实验证明覆杯实验的原理不是由于水具有粘稠性,而是大气压强。方法就是:在纸片上扎一小孔,用手堵住小孔然后按照覆杯实验的原本步骤进行试验,在杯中倒满水然后将纸片堵住杯口让杯子倒置,纸片不掉落。松开堵住小孔的手指纸片掉落水下流,所以证明覆杯实验的原理是因为大气压强。
三、如何做好学生实验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前要做好预习,认真阅读实验内容做到如下几点:①明确实验目的及原理;②明确实验所用仪器及器材,弄清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③做好数据记录。实验前的准备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才能做好实验。
2.动静结合,手脑并用。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手脑并用,心到、眼到、手到。按照实验步骤逐步操作,在进行每一步操作前要想想可能出现的结果,想一想为什么,形成一个思考模式,建立物理实验思维。要注意记录数据及单位,初学物理的中学生总是忘记写单位,因此,实验前教师要对学生这方面进行强化。
3.分析数据。实验后要对数据进行仔细的分析、计算和处理作出合理结论。
例如:测浮力的大小这个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就是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于是得出F浮=G排。
四、通过实验要学习的技能
1.通过观察、测量与分析,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我们学习的物理学,是前人研究的结果,是经过实验直接或间接检验过的。现在学习时可能都用实验去重新验证,但是我们如能针对其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进行观察和测定,必将巩固和正确理解我们从书上学到的知识。
2.通过实验我们学习了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实验技能。要做好一个实验,除了弄清理论之外,还必须运用恰当的实验方法,合理的选取符合实验要求的仪器,懂得如何装配、调整正确的使用这些仪器,通过分析数据,来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做实验时测量一定要力求准确,并忠实于实验数据从而得出结论。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误差,应当仔细分析实验条件和全部经过,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从中积累经验、提高实验能力和技巧,将是实验的重要收获。
总之,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是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使得学生要勤于思考。教师要重视物理教学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及能力。
一、学生为什么要做实验
物理实验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环节。
在中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做好学生实验是学好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该要对学生实验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的发现和确立都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做好学生实验,可以使我们对物理现象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了解概念和规律是怎样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从而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物理实验中包含有丰富的物理思想,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做好学生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一个活动“降落伞比赛”中就体现了前面学过的科学探究方法,在这个活动中要求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得出降落伞在空中的滞留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此实验充分运用了“控制变量法”,使得学生对“控制变量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个方法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常用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实验方法是我们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通过做学生实验让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要学习一些基本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学习一些物理的测量方法。这对于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认真做好学生实验,可以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物理实验的类型
1.测量型实验。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测量实验才是真正的实验,因为实验原理和实验结合紧密应用了较准确的测量仪器,结果客观准确,与事实相符。比如:长度的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测量。
2.研究型实验。这类实验大部分为半开放式实验,比如: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中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凸透镜在一倍焦距以内、一、二倍焦距之间和二倍焦距以外成像特点。其它范围不作要求,所以教师在指导此实验时可以定性的教学。
3.设计型实验。设计型实验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学生掌握基本实验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现在的物理试题中的实验探究题经常以此为例。例如:如何用实验证明覆杯实验的原理不是由于水具有粘稠性,而是大气压强。方法就是:在纸片上扎一小孔,用手堵住小孔然后按照覆杯实验的原本步骤进行试验,在杯中倒满水然后将纸片堵住杯口让杯子倒置,纸片不掉落。松开堵住小孔的手指纸片掉落水下流,所以证明覆杯实验的原理是因为大气压强。
三、如何做好学生实验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前要做好预习,认真阅读实验内容做到如下几点:①明确实验目的及原理;②明确实验所用仪器及器材,弄清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③做好数据记录。实验前的准备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才能做好实验。
2.动静结合,手脑并用。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手脑并用,心到、眼到、手到。按照实验步骤逐步操作,在进行每一步操作前要想想可能出现的结果,想一想为什么,形成一个思考模式,建立物理实验思维。要注意记录数据及单位,初学物理的中学生总是忘记写单位,因此,实验前教师要对学生这方面进行强化。
3.分析数据。实验后要对数据进行仔细的分析、计算和处理作出合理结论。
例如:测浮力的大小这个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就是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于是得出F浮=G排。
四、通过实验要学习的技能
1.通过观察、测量与分析,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我们学习的物理学,是前人研究的结果,是经过实验直接或间接检验过的。现在学习时可能都用实验去重新验证,但是我们如能针对其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进行观察和测定,必将巩固和正确理解我们从书上学到的知识。
2.通过实验我们学习了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实验技能。要做好一个实验,除了弄清理论之外,还必须运用恰当的实验方法,合理的选取符合实验要求的仪器,懂得如何装配、调整正确的使用这些仪器,通过分析数据,来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做实验时测量一定要力求准确,并忠实于实验数据从而得出结论。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误差,应当仔细分析实验条件和全部经过,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从中积累经验、提高实验能力和技巧,将是实验的重要收获。
总之,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是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使得学生要勤于思考。教师要重视物理教学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