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些高中生源不是很好,生物学科教学时间又是不连续的,高中生物难度和深度都比初中大,这些都给学生学习生物增加了不少困难,所以生物学困生所占比例较大,研究这类学生的转化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生物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困生一旦对生物产生了兴趣,那他们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真诚爱学生,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做一位让学生愿意亲近、值得学生信赖的老师是良好教学的基础。学困生是一个渴望得到关注的群体,生物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生物教师,其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广博的学识、严谨治学的态度、灵活的教育方法、正面的个人品德、幽默风趣的语言、宽广的包容情怀去感染学困生,使他们对生物产生学习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学困生更是需要。他们往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这时如果教师能够真诚地爱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就可以给予他们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来认真学习,从而摆脱“学困生”这个称号。师生之间一旦建立起融洽的情感关系,彼此之间就容易产生亲近感、认同感,学生自然而然会愿意听老师的话,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不断进取。
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主要在课堂上,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可以加快学困生的转化。
1.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也需要精彩的导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在荒岛中,食物只有母鸡和玉米的情况下,先吃鸡再吃玉米?先吃玉米,同时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哪种生存策略可以维持更长时间?这样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学生分成两派争论不休。这时我并不急着公布正确答案,而是告诉学生,等学完本节内容后,自然就知道正确答案了,果然,那节课学生听得非常认真。
2.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维持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与人类生活、生产紧密联系,实用性强。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使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让学困生觉得,学好生物是非常有用的。
如上“免疫调节”一节时,我适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教室里,有的同学在感冒,为何其他的同学有的很容易被传染了,有的却没有被传染呢?感冒后,为什么吃了药不会立即好,不吃药,自己也会好呢?每次注射青霉素前为什么都要做皮试呢?为何有些同学一吃海鲜就会拉肚子或是出疹子呢?我们为什么要去打预防针呢?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或知道的现象,学生感兴趣,学习起来也就会事半功倍。
又如在讲完“酶的特性”之后,我问学生:“加酶洗衣粉使用的时候,用冷水、温水、开水哪个效果好?”学生思考讨论后就知道由于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使用加酶洗衣粉用温水效果最好。有些同学还恍然大悟:原来冬天的时候我用开水溶解加酶洗衣粉的做法是错误的。
3.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巩固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枯燥且低效的。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时,学习的积极性才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同一情境下以不同方式体验所学知识时,学习效果最佳。教师应该根据所教知识的特点、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情况灵活选择教法。
比如在讲“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转录和翻译这些细胞中微观的动态变化”过程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动画直观的模拟这些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
4.重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以“动”促“思”,延续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生物是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验证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验课上,大多数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对于课本上的一些实验,有条件做的,教师应让学生动手去做一做。
书本上的一些模型建构,我也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践。比如在讲减数分裂时,我提供了足量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和白纸,让学生分组建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在学生分组建构、小组互评、纠错重构的过程中,学生对同源染色体概念、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等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时我又让学生建构同种生物“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并与之前建构的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呵护学习兴趣
要维持学困生长久的学习兴趣,还要让他们不断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努力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比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困生制定符合自己能力的目标,让他先掌握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然后逐步增加难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一步一步地提高,最终摆脱“学困生”这个称号,成为中等生甚至优等生。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课后交流或作业批改后写评语等途径,作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你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有进步,再努力些,你完全能学得好!”等等。诸如此类的评价,既肯定了学困生的进步,又使学困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期望,由此喜欢上老师,也喜欢上课。通过让学困生不断体验成功,呵护学习兴趣,保证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学困生转化绝非一日之功,教师也应该正视转化的难度和反复,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必将适得其反。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困生一旦对生物产生了兴趣,那他们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真诚爱学生,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做一位让学生愿意亲近、值得学生信赖的老师是良好教学的基础。学困生是一个渴望得到关注的群体,生物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生物教师,其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广博的学识、严谨治学的态度、灵活的教育方法、正面的个人品德、幽默风趣的语言、宽广的包容情怀去感染学困生,使他们对生物产生学习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学困生更是需要。他们往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这时如果教师能够真诚地爱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就可以给予他们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来认真学习,从而摆脱“学困生”这个称号。师生之间一旦建立起融洽的情感关系,彼此之间就容易产生亲近感、认同感,学生自然而然会愿意听老师的话,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不断进取。
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主要在课堂上,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可以加快学困生的转化。
1.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也需要精彩的导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在荒岛中,食物只有母鸡和玉米的情况下,先吃鸡再吃玉米?先吃玉米,同时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哪种生存策略可以维持更长时间?这样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学生分成两派争论不休。这时我并不急着公布正确答案,而是告诉学生,等学完本节内容后,自然就知道正确答案了,果然,那节课学生听得非常认真。
2.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维持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与人类生活、生产紧密联系,实用性强。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使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让学困生觉得,学好生物是非常有用的。
如上“免疫调节”一节时,我适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教室里,有的同学在感冒,为何其他的同学有的很容易被传染了,有的却没有被传染呢?感冒后,为什么吃了药不会立即好,不吃药,自己也会好呢?每次注射青霉素前为什么都要做皮试呢?为何有些同学一吃海鲜就会拉肚子或是出疹子呢?我们为什么要去打预防针呢?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或知道的现象,学生感兴趣,学习起来也就会事半功倍。
又如在讲完“酶的特性”之后,我问学生:“加酶洗衣粉使用的时候,用冷水、温水、开水哪个效果好?”学生思考讨论后就知道由于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使用加酶洗衣粉用温水效果最好。有些同学还恍然大悟:原来冬天的时候我用开水溶解加酶洗衣粉的做法是错误的。
3.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巩固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枯燥且低效的。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时,学习的积极性才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同一情境下以不同方式体验所学知识时,学习效果最佳。教师应该根据所教知识的特点、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情况灵活选择教法。
比如在讲“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转录和翻译这些细胞中微观的动态变化”过程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动画直观的模拟这些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
4.重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以“动”促“思”,延续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生物是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验证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验课上,大多数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对于课本上的一些实验,有条件做的,教师应让学生动手去做一做。
书本上的一些模型建构,我也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践。比如在讲减数分裂时,我提供了足量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和白纸,让学生分组建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在学生分组建构、小组互评、纠错重构的过程中,学生对同源染色体概念、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等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时我又让学生建构同种生物“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并与之前建构的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呵护学习兴趣
要维持学困生长久的学习兴趣,还要让他们不断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努力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比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困生制定符合自己能力的目标,让他先掌握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然后逐步增加难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一步一步地提高,最终摆脱“学困生”这个称号,成为中等生甚至优等生。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课后交流或作业批改后写评语等途径,作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你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有进步,再努力些,你完全能学得好!”等等。诸如此类的评价,既肯定了学困生的进步,又使学困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期望,由此喜欢上老师,也喜欢上课。通过让学困生不断体验成功,呵护学习兴趣,保证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学困生转化绝非一日之功,教师也应该正视转化的难度和反复,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必将适得其反。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