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中音乐 问题教学法 音乐鉴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B-
0070-02
问题教学法操作简便,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符合高中新课改的要求,实践效果良好。高中音乐鉴赏课所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笔者认为,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有积极意义。
一、问题教学法简述
问题教学法主要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将这一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笔者认为,问题教学法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
第一,问题教学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参与实践体验,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进行自学和探索,然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及评价。这就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第二,问题教学法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它以提出问题来调动学生自学与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两者相结合,把学法和教法融为一体。
第三,问题教学法是开放的教学模式。它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所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寻找答案,得出的答案没有统一的标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其实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探索精神等,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运用
笔者认为,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适当运用问题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此,笔者以鉴赏新疆民歌《牡丹汗》为例,谈谈如何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运用问题教学法。
《牡丹汗》是王洛宾先生收集、整理并进行改编的新疆民歌作品之一。1950年,王洛宾先生先后到新疆塔城、裕民、精河、伊宁等地采风,收集到了11首民歌,其中最令他满意的就是在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收集到的这首《牡丹汗》。这首民歌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在很久以前,一个维吾尔族流浪艺人在巴尔鲁克山中邂逅了美丽的姑娘牡丹汗。两人一见钟情,堕入爱河。牡丹汗家境阔绰,是当地的望族。牡丹汗的父亲发现女儿竟然爱上了一个流浪汉,勃然大怒,将她关了起来。牡丹汗痴心不改,在一次偷偷与心上人相会的途中,被骑马追上来的父亲用马鞭活活抽死,最后被埋葬于相约之地。流浪艺人赶到约会地点,发现美丽的心上人已经为爱丧命。流浪艺人对着一座新坟,痛不欲生地唱出了感人至深的歌。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运用了问题教学法,按照以下三个步骤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鉴赏《牡丹汗》,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一步: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看似很简单,但其实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精心设置问题,所提问题既要使学生感兴趣,又要保证问题的难度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更重要的是,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要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针对民歌《牡丹汗》,教师可以提出的问题有很多,比如:这首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这首歌能体现出新疆音乐怎样的风格特点?但笔者认为,此类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分析、思考和寻找答案的动力。笔者发现,班上大多数学生对此类经典民歌有偏见,觉得这些歌老土、不好听、不时尚,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笔者另辟蹊径地提问:“我发现大家不是很喜欢这样的作品。但是老师觉得,它既然能够入选教材,就说明它具备艺术价值。那么,这首作品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你觉得它没有存在的意义,请说明你的理由。”这样提问,“弹性”很大,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去谈,没有统一的答案,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动力。
第二步: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步骤是运用问题教学法的重中之重。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的过程,也是发现“知识障碍”的过程。然而,课堂时间有限,要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提高效率。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开始思考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例如,指导学生鉴赏《牡丹汗》,笔者这样引导学生思考上文所提到的问题:“我们可以把思考的重点放在歌曲的思想内涵上。《牡丹汗》所讲述的故事其实和《梁祝》的故事很相似,与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也有共同点。很多同学在欣赏《梁祝》《泰坦尼克号》时被感动得流下热泪。为什么我们会被这样的故事所打动?爱情本来应该纯净无比,不应给它附上太多的物质条件,然而,在现代社会,爱情观扭曲的人不在少数。我们的身边还有多少能经得起生死考验的纯洁爱情呢?”这样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听《牡丹汗》不是为了去聆听它的节奏快慢,去分析它的旋律如何发展,而是要听出它的思想内涵,听出它所承载的社会意义。笔者先进行引导,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并评价他人的不同观点,以此加深学生对该音乐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三步:解决问题
通过分析问题,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已有自己的答案,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方式,总结归纳出问题的答案。
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同一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得出不同的答案。笔者一般不要求学生归纳出统一答案,学生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只要是学生的真实体验就可以了。因为音乐鉴赏课本身就是要让学生去聆听、感知、理解音乐,而每一个人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如鉴赏《牡丹汗》,有的学生觉得《牡丹汗》存在的价值是唤醒人们,歌颂忠贞、至死不渝的爱情。有的学生认为,作品存在的意义是对等级差别、家长制度的批判和对爱情的歌颂。而有的学生认为,这样的爱情不可取的,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没有生命就没有爱情,所以《牡丹汗》没有存在的价值。笔者没有否定学生们的答案,而是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牡丹汗的爱情是那么的单纯,纯粹的爱情正是我们这个浮躁的、利欲的社会所缺少的,这就是我们需要《牡丹汗》这样的作品的原因。它告诉我,在古老的天山下,有一位美丽而勇敢的女子,虽然她短暂的人生结束了,爱却给了她新的生命,她永远都活在爱她的人的绵绵思念之中。美好的东西总是值得我们追求和纪念的。”
笔者认为,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适当运用问题教学法有积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步骤开展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欣赏的音乐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责编 雷 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B-
0070-02
问题教学法操作简便,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符合高中新课改的要求,实践效果良好。高中音乐鉴赏课所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笔者认为,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有积极意义。
一、问题教学法简述
问题教学法主要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将这一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笔者认为,问题教学法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
第一,问题教学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参与实践体验,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进行自学和探索,然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及评价。这就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第二,问题教学法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它以提出问题来调动学生自学与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两者相结合,把学法和教法融为一体。
第三,问题教学法是开放的教学模式。它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所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寻找答案,得出的答案没有统一的标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其实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探索精神等,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运用
笔者认为,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适当运用问题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此,笔者以鉴赏新疆民歌《牡丹汗》为例,谈谈如何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运用问题教学法。
《牡丹汗》是王洛宾先生收集、整理并进行改编的新疆民歌作品之一。1950年,王洛宾先生先后到新疆塔城、裕民、精河、伊宁等地采风,收集到了11首民歌,其中最令他满意的就是在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收集到的这首《牡丹汗》。这首民歌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在很久以前,一个维吾尔族流浪艺人在巴尔鲁克山中邂逅了美丽的姑娘牡丹汗。两人一见钟情,堕入爱河。牡丹汗家境阔绰,是当地的望族。牡丹汗的父亲发现女儿竟然爱上了一个流浪汉,勃然大怒,将她关了起来。牡丹汗痴心不改,在一次偷偷与心上人相会的途中,被骑马追上来的父亲用马鞭活活抽死,最后被埋葬于相约之地。流浪艺人赶到约会地点,发现美丽的心上人已经为爱丧命。流浪艺人对着一座新坟,痛不欲生地唱出了感人至深的歌。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运用了问题教学法,按照以下三个步骤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鉴赏《牡丹汗》,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一步: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看似很简单,但其实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精心设置问题,所提问题既要使学生感兴趣,又要保证问题的难度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更重要的是,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要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针对民歌《牡丹汗》,教师可以提出的问题有很多,比如:这首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这首歌能体现出新疆音乐怎样的风格特点?但笔者认为,此类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分析、思考和寻找答案的动力。笔者发现,班上大多数学生对此类经典民歌有偏见,觉得这些歌老土、不好听、不时尚,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笔者另辟蹊径地提问:“我发现大家不是很喜欢这样的作品。但是老师觉得,它既然能够入选教材,就说明它具备艺术价值。那么,这首作品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你觉得它没有存在的意义,请说明你的理由。”这样提问,“弹性”很大,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去谈,没有统一的答案,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动力。
第二步: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步骤是运用问题教学法的重中之重。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的过程,也是发现“知识障碍”的过程。然而,课堂时间有限,要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提高效率。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开始思考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例如,指导学生鉴赏《牡丹汗》,笔者这样引导学生思考上文所提到的问题:“我们可以把思考的重点放在歌曲的思想内涵上。《牡丹汗》所讲述的故事其实和《梁祝》的故事很相似,与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也有共同点。很多同学在欣赏《梁祝》《泰坦尼克号》时被感动得流下热泪。为什么我们会被这样的故事所打动?爱情本来应该纯净无比,不应给它附上太多的物质条件,然而,在现代社会,爱情观扭曲的人不在少数。我们的身边还有多少能经得起生死考验的纯洁爱情呢?”这样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听《牡丹汗》不是为了去聆听它的节奏快慢,去分析它的旋律如何发展,而是要听出它的思想内涵,听出它所承载的社会意义。笔者先进行引导,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并评价他人的不同观点,以此加深学生对该音乐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三步:解决问题
通过分析问题,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已有自己的答案,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方式,总结归纳出问题的答案。
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同一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得出不同的答案。笔者一般不要求学生归纳出统一答案,学生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只要是学生的真实体验就可以了。因为音乐鉴赏课本身就是要让学生去聆听、感知、理解音乐,而每一个人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如鉴赏《牡丹汗》,有的学生觉得《牡丹汗》存在的价值是唤醒人们,歌颂忠贞、至死不渝的爱情。有的学生认为,作品存在的意义是对等级差别、家长制度的批判和对爱情的歌颂。而有的学生认为,这样的爱情不可取的,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没有生命就没有爱情,所以《牡丹汗》没有存在的价值。笔者没有否定学生们的答案,而是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牡丹汗的爱情是那么的单纯,纯粹的爱情正是我们这个浮躁的、利欲的社会所缺少的,这就是我们需要《牡丹汗》这样的作品的原因。它告诉我,在古老的天山下,有一位美丽而勇敢的女子,虽然她短暂的人生结束了,爱却给了她新的生命,她永远都活在爱她的人的绵绵思念之中。美好的东西总是值得我们追求和纪念的。”
笔者认为,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适当运用问题教学法有积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步骤开展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欣赏的音乐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