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凌晨1点半,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从4楼办公室来到1楼卖场,又漫步到地下一层,数了数看书的人数,一共135位,他很满意。“从三联书店4月8日开始24小时试营业以来,我最担心的就是客流问题,现在看,这不成问题了。”24小时试营业半个月后,樊希安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此时,书店楼上楼下十几张小书桌旁都坐满人,通向地下一层的著名“看书楼梯”一侧也坐着七八个读者,只不过有人在读书,有人趴着或靠着墙已经睡着了,这样的场景被书店副总经理张作珍发布到微信上,自三联书店24小时试营业以来,他频繁更新微博和微信,“昨晚24小时书店夜间销售额高达5.6万元,昨天白天销售额高达9.2万元。”这条微信发布于4月27日下午。而4月9日晚9点至次日早9点,三联书店的销售额是24000多元,比试营业第一天销售多10000元。
2014年,“全民阅读”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李克强总理给三联书店回复的信成了当天的大新闻之一。
在樊希安的办公室,书柜占据了一整面墙,全是“三联版”,在书柜旁边,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合影格外醒目。
今年59岁的樊希安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从吉林省委宣传干事一直做到吉林人民出版社总编辑,2005年调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任总经理、党委书记。
今年1月份,李克强总理听取各界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座谈会。樊希安作为出版界唯一代表,提的建议是“倡导全民阅读”,“希望报告能倡导全民阅读,这也是大家的意见,我只是提了出来。我知道总理自己非常爱读书,三联书店80年店庆的时候他给我们写过信,提出只有读书才能掌握新知。”
李克强的夫人程虹也是三联的作者。她翻译的“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包括《遥远的房屋》《低吟的荒野》《心灵的慰藉》《醒来的森林》4本)去年5月由三联出版社出版。
提倡“全民阅读”后来成为了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之一。
4月8日,三联书店开始24小时营业。“试运营几天后,效果很好,我就写封信向总理汇报,没想到很快得到回信,很兴奋,也长出一口气。”樊希安说。
在三联书店四楼办公区,李克强的复信复印版被张贴到布告栏上。信中写道:
获知你们于近日创建24小时不打烊书店,为读者提供“深夜书房”,这很有创意,读书不仅事关个人修为,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准,也会持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希望你们把24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让不眠灯光陪护守夜读者潜心前行,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让更多的人从知识中汲取力量。
布告栏对面正是韬奋先生的头像,背后是他的金字名言“竭诚为读者服务”。
“大概8年前,我去过台湾诚品书店,回来后就总惦记着能学学诚品,开夜店。但当时条件不成熟,我们只能延长营业时间。而且,台湾是亚热带气候,一年四季一件衣服。北京四季分明,冬天半夜还会有人来吗?我最担心的就是客流问题,还真不是钱的问题。如果晚上没人,我还是开不下去。”樊希安说。
两三年前,三联书店把二楼出租给“雕刻时光”咖啡馆,当时还有人哀叹“三联书店代表的阅读时代的凋敝”。而正是“雕刻时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变化,却给樊希安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发现以前去雕刻时光喝咖啡,空位很多,可自去年下半年以后,无论什么时候上楼,总是人很多,找不到位置了。
客流优势已经形成。
站在书店门口,西边是中国美术馆和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南面有华侨饭店、商务印书馆、北京人艺和王府井步行街,东边是隆福寺商圈——地铁六号线开通,让这里的交通更便利,在樊希安眼中,三联文化圈已经出现了,明显增加的客流成了三联“卖夜宵”的保障。
不仅仅是客流保障,一些政策利好也让樊希安有了开夜店的底气。
2013年年底,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今年年初,财政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又决定对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12个试点城市开展实体书店扶持试点,56家实体书店共计获得9000万元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三联分得100万元。
樊希安透露,北京市委有关部门也已经表示,24小时书店开办之后,每年都会给予其一定的资金扶持。
“我们房子是自己的,1700多平方米,租金这块就省了。去年书店盈利40多万,如果免除增值税五六十万,每年就有100万,国家再补贴100万,足够了。”樊希安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整个三联航母的盈利来源是出版社和杂志社,“出版社每年要出700多种书,三个多亿发行码洋,包括出版书籍和杂志等,去年营业收入达到2.7个亿,有6000多万利润。我们真不仗着实体书店挣钱,保本就可以”。
24小时书店试营业至今,樊希安反复给人家算账,“24小时营业主要的费用来自人工成本,其他的还包括电费、水费等等,第一年还需要换一些空调,增加冷风和热风的供应;书架要更换,门脸的美化、书店前停车场的平整,头一年我们需要200万元。不过成本会逐年减少,明年150万就够了。如果我们经营得好,即使国家不拿那100万元,也能自负盈亏”。
在24小时试营业前,三联书店副总经理张作珍的预算是,只要平均每晚图书销售能有5000元至10000元,就可以开下去。结果已远远超出他的预期。
“一些读者从河南、山东专门过来,在这里感受一夜,然后再坐车走。我很感动。”媒体的热情也出乎张作珍的意料,试营业首夜,有约50家媒体在书店蹲守。近半月以来,总有人扛着“长枪短炮”穿梭在读者之中,或者在店门口、收银台、楼梯间“现场直播”。 “这还是书店吗,不是了。其实大家关注的是一个大众文化的新景点,或者说是一个社交新热点,而不再是一家传统书店了。”一名都市报副总编辑表达了另一个担心,“就像天安门广场、长安街上路灯必须要亮着,那是象征。三联的灯光如果不出意外也会亮下去,为了维持,会加大投入,不会考虑经济效益。来三联的都是爱书的,甚至是书虫,是太小一部分人的狂欢,不代表全民阅读的开始。”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更直言不讳:书店24小时营业不仅违背零售业规律,同时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相背离——总体来说,晚上12点之后的书店开业没有意义。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项目研究员刘选举认同陈少峰的观点,“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与朋友一起去书店夜读,与在家里读书的不同之处,无非重点在于‘在书店’的自我暗示,而非读书,场景大于实质,形式大于内容,更像一种娱乐、社交、约会方式。”
“市场的力量终究是强大的,通宵营业的书店又能走多远呢?”刘选举提出疑问。
还有质疑声音表示:“全世界好像只有台湾诚品书店的部分连锁店是24小时营业,其他那些世界更著名的书店都没有这么做。”
即便是以通宵营业为特色的台湾诚品书店,其目前的经营策略也是“复合式经营”:非书部分营收比重达到70%,商场餐饮占到20%到25%,书店部分只占30%。港铜锣湾的诚品书店曾尝试通宵营业了一个月,随后停止。 对于这些声音,樊希安认为,三联开“夜店”只是个例,“三联有自身的文化底蕴,再加上国家和社会的支持,我们努力为书香中国做点事情。‘深夜书房’只是少部分书店的作为,当然不能、也没必要普及。”
4月26日,三联书店也在一楼儿童图书区开辟出一部分柜台,准备销售如24小时营业纪念藏书票,“读·一夜”的纪念布袋等文化衍生商品。
知名编剧史航拒绝网络购书,他是三联常客,试营业第一天晚上,他“打车赶去支持”,买了九本书。不少读者像史航那样,在三联夜晚享受着纯粹阅读和阅读之外的乐趣。
樊希安在多次凌晨三四点“巡店”中发现看书的大都是年轻人,“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昼伏夜出的,不因为天气状况而变化。他们可以看书,不买也行,可以睡觉或者小声交谈,只要不影响别人,三联就欢迎。”
4月29日早上6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书店看到,只剩不到20个读者,包括一个坐在楼梯一侧已睡着了的年轻人,他身边放着一本《京味儿》。“早晨起来人最少,人们要赶早班车和地铁回去。”收银台的工作人员说。
也有人认为,这个热闹只是“实体书店和传统阅读的回光返照”。
2010年初,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等3家协会联合发布《图书公平交易规则》。该规则的主要内容在于限制网上书店的定价,限制折扣门槛。但至今,遵循规则而行的网上书店寥寥无几。网上书店仍对书进行比较低的打折销售,“导致很多读者只是到实体书店看看书的名字,之后去网上买。在不少国家都有法律规定,新书出版后一年内或者18个月之内不能打折,这样网店和实体书店都会相得益彰,这样就能使得实体书店不受到那么严重的伤害。”樊希安说。
此时,书店楼上楼下十几张小书桌旁都坐满人,通向地下一层的著名“看书楼梯”一侧也坐着七八个读者,只不过有人在读书,有人趴着或靠着墙已经睡着了,这样的场景被书店副总经理张作珍发布到微信上,自三联书店24小时试营业以来,他频繁更新微博和微信,“昨晚24小时书店夜间销售额高达5.6万元,昨天白天销售额高达9.2万元。”这条微信发布于4月27日下午。而4月9日晚9点至次日早9点,三联书店的销售额是24000多元,比试营业第一天销售多10000元。
2014年,“全民阅读”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李克强总理给三联书店回复的信成了当天的大新闻之一。
向总理提建议倡导“全民阅读”
在樊希安的办公室,书柜占据了一整面墙,全是“三联版”,在书柜旁边,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合影格外醒目。
今年59岁的樊希安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从吉林省委宣传干事一直做到吉林人民出版社总编辑,2005年调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任总经理、党委书记。
今年1月份,李克强总理听取各界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座谈会。樊希安作为出版界唯一代表,提的建议是“倡导全民阅读”,“希望报告能倡导全民阅读,这也是大家的意见,我只是提了出来。我知道总理自己非常爱读书,三联书店80年店庆的时候他给我们写过信,提出只有读书才能掌握新知。”
李克强的夫人程虹也是三联的作者。她翻译的“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包括《遥远的房屋》《低吟的荒野》《心灵的慰藉》《醒来的森林》4本)去年5月由三联出版社出版。
提倡“全民阅读”后来成为了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之一。
4月8日,三联书店开始24小时营业。“试运营几天后,效果很好,我就写封信向总理汇报,没想到很快得到回信,很兴奋,也长出一口气。”樊希安说。
在三联书店四楼办公区,李克强的复信复印版被张贴到布告栏上。信中写道:
获知你们于近日创建24小时不打烊书店,为读者提供“深夜书房”,这很有创意,读书不仅事关个人修为,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准,也会持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希望你们把24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让不眠灯光陪护守夜读者潜心前行,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让更多的人从知识中汲取力量。
布告栏对面正是韬奋先生的头像,背后是他的金字名言“竭诚为读者服务”。
“大概8年前,我去过台湾诚品书店,回来后就总惦记着能学学诚品,开夜店。但当时条件不成熟,我们只能延长营业时间。而且,台湾是亚热带气候,一年四季一件衣服。北京四季分明,冬天半夜还会有人来吗?我最担心的就是客流问题,还真不是钱的问题。如果晚上没人,我还是开不下去。”樊希安说。
两三年前,三联书店把二楼出租给“雕刻时光”咖啡馆,当时还有人哀叹“三联书店代表的阅读时代的凋敝”。而正是“雕刻时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变化,却给樊希安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发现以前去雕刻时光喝咖啡,空位很多,可自去年下半年以后,无论什么时候上楼,总是人很多,找不到位置了。
客流优势已经形成。
站在书店门口,西边是中国美术馆和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南面有华侨饭店、商务印书馆、北京人艺和王府井步行街,东边是隆福寺商圈——地铁六号线开通,让这里的交通更便利,在樊希安眼中,三联文化圈已经出现了,明显增加的客流成了三联“卖夜宵”的保障。
不仅仅是客流保障,一些政策利好也让樊希安有了开夜店的底气。
2013年年底,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今年年初,财政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又决定对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12个试点城市开展实体书店扶持试点,56家实体书店共计获得9000万元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三联分得100万元。
樊希安透露,北京市委有关部门也已经表示,24小时书店开办之后,每年都会给予其一定的资金扶持。
“我们房子是自己的,1700多平方米,租金这块就省了。去年书店盈利40多万,如果免除增值税五六十万,每年就有100万,国家再补贴100万,足够了。”樊希安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整个三联航母的盈利来源是出版社和杂志社,“出版社每年要出700多种书,三个多亿发行码洋,包括出版书籍和杂志等,去年营业收入达到2.7个亿,有6000多万利润。我们真不仗着实体书店挣钱,保本就可以”。
24小时书店试营业至今,樊希安反复给人家算账,“24小时营业主要的费用来自人工成本,其他的还包括电费、水费等等,第一年还需要换一些空调,增加冷风和热风的供应;书架要更换,门脸的美化、书店前停车场的平整,头一年我们需要200万元。不过成本会逐年减少,明年150万就够了。如果我们经营得好,即使国家不拿那100万元,也能自负盈亏”。
在24小时试营业前,三联书店副总经理张作珍的预算是,只要平均每晚图书销售能有5000元至10000元,就可以开下去。结果已远远超出他的预期。
书店还是景点?
“一些读者从河南、山东专门过来,在这里感受一夜,然后再坐车走。我很感动。”媒体的热情也出乎张作珍的意料,试营业首夜,有约50家媒体在书店蹲守。近半月以来,总有人扛着“长枪短炮”穿梭在读者之中,或者在店门口、收银台、楼梯间“现场直播”。 “这还是书店吗,不是了。其实大家关注的是一个大众文化的新景点,或者说是一个社交新热点,而不再是一家传统书店了。”一名都市报副总编辑表达了另一个担心,“就像天安门广场、长安街上路灯必须要亮着,那是象征。三联的灯光如果不出意外也会亮下去,为了维持,会加大投入,不会考虑经济效益。来三联的都是爱书的,甚至是书虫,是太小一部分人的狂欢,不代表全民阅读的开始。”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更直言不讳:书店24小时营业不仅违背零售业规律,同时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相背离——总体来说,晚上12点之后的书店开业没有意义。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项目研究员刘选举认同陈少峰的观点,“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与朋友一起去书店夜读,与在家里读书的不同之处,无非重点在于‘在书店’的自我暗示,而非读书,场景大于实质,形式大于内容,更像一种娱乐、社交、约会方式。”
“市场的力量终究是强大的,通宵营业的书店又能走多远呢?”刘选举提出疑问。
还有质疑声音表示:“全世界好像只有台湾诚品书店的部分连锁店是24小时营业,其他那些世界更著名的书店都没有这么做。”
即便是以通宵营业为特色的台湾诚品书店,其目前的经营策略也是“复合式经营”:非书部分营收比重达到70%,商场餐饮占到20%到25%,书店部分只占30%。港铜锣湾的诚品书店曾尝试通宵营业了一个月,随后停止。 对于这些声音,樊希安认为,三联开“夜店”只是个例,“三联有自身的文化底蕴,再加上国家和社会的支持,我们努力为书香中国做点事情。‘深夜书房’只是少部分书店的作为,当然不能、也没必要普及。”
4月26日,三联书店也在一楼儿童图书区开辟出一部分柜台,准备销售如24小时营业纪念藏书票,“读·一夜”的纪念布袋等文化衍生商品。
知名编剧史航拒绝网络购书,他是三联常客,试营业第一天晚上,他“打车赶去支持”,买了九本书。不少读者像史航那样,在三联夜晚享受着纯粹阅读和阅读之外的乐趣。
樊希安在多次凌晨三四点“巡店”中发现看书的大都是年轻人,“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昼伏夜出的,不因为天气状况而变化。他们可以看书,不买也行,可以睡觉或者小声交谈,只要不影响别人,三联就欢迎。”
4月29日早上6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书店看到,只剩不到20个读者,包括一个坐在楼梯一侧已睡着了的年轻人,他身边放着一本《京味儿》。“早晨起来人最少,人们要赶早班车和地铁回去。”收银台的工作人员说。
也有人认为,这个热闹只是“实体书店和传统阅读的回光返照”。
2010年初,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等3家协会联合发布《图书公平交易规则》。该规则的主要内容在于限制网上书店的定价,限制折扣门槛。但至今,遵循规则而行的网上书店寥寥无几。网上书店仍对书进行比较低的打折销售,“导致很多读者只是到实体书店看看书的名字,之后去网上买。在不少国家都有法律规定,新书出版后一年内或者18个月之内不能打折,这样网店和实体书店都会相得益彰,这样就能使得实体书店不受到那么严重的伤害。”樊希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