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可上溯到1890年的“文正书院”。当我们试图去解读宁海百年辉煌的历史、探究宁海万千知名的校友时发现,“以文化人”与“以正治校”不仅是学校管理理念位序中的原始概念,也是学校文化的根基和血脉,且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不断有新的演绎和诠释。
一、“以正治校”——学校管理律则和保证
正,法则也。“以正治校”首先包含两层涵义,即立法和执法。立法是指在加强法制教育、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建立规章制度,以规范法人行为和师生个体行为;执法是指领导全校师生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学校,把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实现依法促进人和学校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目的。执法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接受执法,即国家机关和有关机构依据法律规定,在其职权范围内从事治理学校的活动;二是学校实施执法,即学校管理者依据教育法规以及内化了的校规、校纪从事管理学校的活动。
正,正气也。文天祥的《正气歌》中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大意是天地之间正气存,赋予形体杂纷纷。地上江河与山岳,天上日月与繁星。人有正气叫浩然,充塞环宇满盈盈。生逢圣世清明年,平平和和效朝廷。国难当头见气节,永垂青史留英名。正气乃一个组织的风骨和脊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永不过时的学校管理主流价值观。
“以正治校”,首先是“以正则治校”。它是学校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是学校管理的律则和保证,这是因为法制在办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一是教育功能。法制教育人们哪些事可以做、必须做,而哪些事是不能做、绝不可以做,对于增强人们的是非观念,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教育导向功能;二是管理功能。法制规范社会组织和个体的行为,保障社会的正常秩序,这是对社会的管理。可以说管理功能是法律的核心功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对办学行为作出了规范。依据这些法律法规管理学校就是发挥法律的管理功能;三是奖励功能。立功受奖,这是一项法制原则。在这项原则激励下,引导师生出色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促进人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四是处罚功能。违法必究,这也是一项法制原则。法律提出了不能逾越的警戒线,谁逾越就追究谁的法律责任,并予以处罚。这对于组织和个人的行为起着一种规范和制约作用,使学校各项工作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以正治校”,其次是“以正气治校”。提倡“德政”,正直、平正、厚正、廉正、忠正,为师生树立典范;提倡“明政”,先人后己、秉公办事、任人唯贤、举贤唯德、深谋远虑;更提倡“公政”,大公无私、奉公守法、廉洁公正。
二、“以文化人”——学校管理的要义和归宿
文,文化也。它是指学校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以文化传递为己任,给人以一种朝气、一种感召和一种激励;文,美德也,是贯穿全人类所有积极的、建设性文化的一根主线。
“以文化人”崇尚“以人为本”,这是因为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要义和目的也是人,所以说学校管理的终极价值就是促进人的发展。这一点可从百年宁海的发展史和西方现代科技文明史中得到印证。当西方各国进入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科技的负面作用也同时显现出来。人的个性、主体性的丧失,使人感到自我的残缺和生存个性的异化。不仅科学技术奴役人,甚至教育和知识也奴役人。科技文明把教育变成一种强制性的义务,人从受教育中获取知识不再是一种乐趣,而只是为了把自己变成一种更为有用的工具。现代西方教育家已逐渐转向对人和社会现实进行探索,使得个人的存在问题和人类命运问题成为许多教育家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人本主义教育悄然兴起并逐步登上了现代教育的舞台,其不仅影响了学校教育,更影响了学校管理。
当代人本主义提倡伦理价值,即理解与和平、人的尊严、自由与责任、敬重自然、敬畏生命等。为此,这种教育观主张加强文学、艺术、伦理、社会、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教学;把价值观教育放在教育的首要地位;将人性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之中,使整个教育人性化;加强自由与责任的教育,将自由与责任视为现代伦理生活的核心价值。
“以文化人”强调“以文化化人”,从经验管理到制度管理、从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品质的升华。它要求营造一种使人置身其间不由自主地释放潜能的文化氛围,使每一个个体自动定位、自我约束、自主发展;“以文化人”还强调“以美德泽人”,要求加强领导自身的学识道德修养,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要明德博闻、勤学好问,以诚、以礼、以制度关爱师生;要人本为上,关爱师生,教导教育不以威势,做到扬善赋简,勤政有德,助推师生终身优质发展和幸福生活。
对“人”的管理与对“事”的管理,显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管理。这是因为活着的人,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它不可能像机器和商品那样,无条件地接受管理者的一切指令。管理者的指令只有经过被管理者头脑的加工、消化并得到认可以后,才能自觉地付诸行动。否则,管理者的指令就有落空的危险。即使被强迫执行,也会带来种种后遗症,特别是容易滋生逆反心理,给后续指令的执行带来消极作用。因此,只有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重视并做好人的管理工作,促使被管理者对指令或目标的认同,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下去。
三、“文正”——学校管理的境界和品质
“以文化人”是立足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以正治校”则兼顾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二者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措施来管理学校,一个强调的是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另一个强调的是纪律、秩序、程序,依法管理,违法必究。但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二者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校,都是为了人的发展;二者都是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以文化人是以正治校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正治校是以文化人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不可偏废,把二者整合起来,才是学校管理的理想境界。
今天,历经百年的宁海中学,立足这片神圣的土地,立志无愧于历史和时代。从“文正”理念到确立以“宁静致远、海纳百川”为校魂时,宁海的梦想又随“百年名校推新工程”再度飞扬。“宁静致远、海纳百川”是心静坦然的大气度,是包容万物的大胸襟,是精深悠远的大智慧,是博大高旷的大境界。它呼唤我们行动起来,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示范为基本特征和领先标志,以特色为基本取向和发展动力,努力用美的教育,培养具有民族灵魂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培养德智双全、身心两健、艺术见长的新型人才。我们将永远以“文正”为文化血脉,以“育人”为培养目标,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全心缔造宁海的美好愿景——做江苏一流教育,创华夏品牌学校。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
(责任编辑 刘 颖)
一、“以正治校”——学校管理律则和保证
正,法则也。“以正治校”首先包含两层涵义,即立法和执法。立法是指在加强法制教育、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建立规章制度,以规范法人行为和师生个体行为;执法是指领导全校师生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学校,把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实现依法促进人和学校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目的。执法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接受执法,即国家机关和有关机构依据法律规定,在其职权范围内从事治理学校的活动;二是学校实施执法,即学校管理者依据教育法规以及内化了的校规、校纪从事管理学校的活动。
正,正气也。文天祥的《正气歌》中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大意是天地之间正气存,赋予形体杂纷纷。地上江河与山岳,天上日月与繁星。人有正气叫浩然,充塞环宇满盈盈。生逢圣世清明年,平平和和效朝廷。国难当头见气节,永垂青史留英名。正气乃一个组织的风骨和脊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永不过时的学校管理主流价值观。
“以正治校”,首先是“以正则治校”。它是学校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是学校管理的律则和保证,这是因为法制在办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一是教育功能。法制教育人们哪些事可以做、必须做,而哪些事是不能做、绝不可以做,对于增强人们的是非观念,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教育导向功能;二是管理功能。法制规范社会组织和个体的行为,保障社会的正常秩序,这是对社会的管理。可以说管理功能是法律的核心功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对办学行为作出了规范。依据这些法律法规管理学校就是发挥法律的管理功能;三是奖励功能。立功受奖,这是一项法制原则。在这项原则激励下,引导师生出色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促进人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四是处罚功能。违法必究,这也是一项法制原则。法律提出了不能逾越的警戒线,谁逾越就追究谁的法律责任,并予以处罚。这对于组织和个人的行为起着一种规范和制约作用,使学校各项工作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以正治校”,其次是“以正气治校”。提倡“德政”,正直、平正、厚正、廉正、忠正,为师生树立典范;提倡“明政”,先人后己、秉公办事、任人唯贤、举贤唯德、深谋远虑;更提倡“公政”,大公无私、奉公守法、廉洁公正。
二、“以文化人”——学校管理的要义和归宿
文,文化也。它是指学校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以文化传递为己任,给人以一种朝气、一种感召和一种激励;文,美德也,是贯穿全人类所有积极的、建设性文化的一根主线。
“以文化人”崇尚“以人为本”,这是因为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要义和目的也是人,所以说学校管理的终极价值就是促进人的发展。这一点可从百年宁海的发展史和西方现代科技文明史中得到印证。当西方各国进入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科技的负面作用也同时显现出来。人的个性、主体性的丧失,使人感到自我的残缺和生存个性的异化。不仅科学技术奴役人,甚至教育和知识也奴役人。科技文明把教育变成一种强制性的义务,人从受教育中获取知识不再是一种乐趣,而只是为了把自己变成一种更为有用的工具。现代西方教育家已逐渐转向对人和社会现实进行探索,使得个人的存在问题和人类命运问题成为许多教育家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人本主义教育悄然兴起并逐步登上了现代教育的舞台,其不仅影响了学校教育,更影响了学校管理。
当代人本主义提倡伦理价值,即理解与和平、人的尊严、自由与责任、敬重自然、敬畏生命等。为此,这种教育观主张加强文学、艺术、伦理、社会、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教学;把价值观教育放在教育的首要地位;将人性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之中,使整个教育人性化;加强自由与责任的教育,将自由与责任视为现代伦理生活的核心价值。
“以文化人”强调“以文化化人”,从经验管理到制度管理、从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品质的升华。它要求营造一种使人置身其间不由自主地释放潜能的文化氛围,使每一个个体自动定位、自我约束、自主发展;“以文化人”还强调“以美德泽人”,要求加强领导自身的学识道德修养,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要明德博闻、勤学好问,以诚、以礼、以制度关爱师生;要人本为上,关爱师生,教导教育不以威势,做到扬善赋简,勤政有德,助推师生终身优质发展和幸福生活。
对“人”的管理与对“事”的管理,显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管理。这是因为活着的人,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它不可能像机器和商品那样,无条件地接受管理者的一切指令。管理者的指令只有经过被管理者头脑的加工、消化并得到认可以后,才能自觉地付诸行动。否则,管理者的指令就有落空的危险。即使被强迫执行,也会带来种种后遗症,特别是容易滋生逆反心理,给后续指令的执行带来消极作用。因此,只有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重视并做好人的管理工作,促使被管理者对指令或目标的认同,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下去。
三、“文正”——学校管理的境界和品质
“以文化人”是立足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以正治校”则兼顾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二者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措施来管理学校,一个强调的是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另一个强调的是纪律、秩序、程序,依法管理,违法必究。但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二者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校,都是为了人的发展;二者都是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以文化人是以正治校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正治校是以文化人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不可偏废,把二者整合起来,才是学校管理的理想境界。
今天,历经百年的宁海中学,立足这片神圣的土地,立志无愧于历史和时代。从“文正”理念到确立以“宁静致远、海纳百川”为校魂时,宁海的梦想又随“百年名校推新工程”再度飞扬。“宁静致远、海纳百川”是心静坦然的大气度,是包容万物的大胸襟,是精深悠远的大智慧,是博大高旷的大境界。它呼唤我们行动起来,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示范为基本特征和领先标志,以特色为基本取向和发展动力,努力用美的教育,培养具有民族灵魂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培养德智双全、身心两健、艺术见长的新型人才。我们将永远以“文正”为文化血脉,以“育人”为培养目标,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全心缔造宁海的美好愿景——做江苏一流教育,创华夏品牌学校。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
(责任编辑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