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综述了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的基本结构、种类、性能及未来的研究方向,重点介绍了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方法。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二元酸合成法、异氰酸酯合成法、阴离子聚合合成法、一步合成法、酯交换法、动态硫化工艺这几类合成方法。并针对每一合成方法,分别阐述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聚酰胺弹性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热塑性弹性体,具备优异的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例如:柔
【基金项目】
:
科技部中小企业创业基金(12C26214204453); 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50004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述了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的基本结构、种类、性能及未来的研究方向,重点介绍了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方法。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二元酸合成法、异氰酸酯合成法、阴离子聚合合成法、一步合成法、酯交换法、动态硫化工艺这几类合成方法。并针对每一合成方法,分别阐述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聚酰胺弹性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热塑性弹性体,具备优异的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例如:柔韧性好,拉伸强度高,低温抗冲击强度大,耐化学药品及耐候性强,并且易于加工成型,适用于各大领域,是未来热塑性弹性体的一大主流。当前我国对聚酰胺弹性体的需求逐年增加,但国内的对于该弹性体的工业化投产尚未普及,因此,在未来开发出一种绿色、环保且适用于工业化的合成工艺具有重大的价值。
其他文献
我国的扶贫工作在探索中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道路。习近平关于扶贫脱贫和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解决贫困现实问题的政治追求,是党为民谋利初心使命的鲜明体现。习近平关于新时代贫困治理的重要论述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接续探索贫困治理的历史成果,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理论成果,是坚持社会主义
为提高继电器的工作效率,分析PLC对系统的顺序、开关量以及闭环系统的三方面控制的应用,以继电器为对象,进行控制操作性能对比测试,验证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所提研究在电气自动控制领域具有可靠性、灵活性和其他特性的特点,其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从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事文化入手,选取水稻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为依据,开展探究水稻的综合实物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的贫困问题,致力于解决过往扶贫过程中存在的识别对象不准、后续动力不足、到户困难、机制不顺等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贫困治理新理念、新战略,形成独特的习近平贫困治理观。习近平贫困治理观不仅为中国贫困治理实践提供根本指引并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也为全球贫困治理积累了成功经验,提供了"中国方
语文学科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问题、方法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为了探究一氧化氮(NO)对哈密瓜采后贮藏期的抗氧化作用,该研究以“西州蜜17”为试材,采用外源NO精准熏蒸方法,分析测定哈密瓜生理指标、S-亚硝基化水平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从S-亚硝基化水平的角度探讨NO对哈密瓜采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glutathione-ascorbate cycle,AsA-GSH cycle)的影响。结果表明,NO熏蒸能较好地维持哈密瓜贮藏品质,降低果实过氧化氢(H2
目的: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一般资料问卷、疾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自我感受负担(32.14±11.37)分,处于中等水平,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疾病活动指数、住院次数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重要影响因素(P < 0.001)。结论
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中医病因病机及黄芪治疗SLE的历史源流、药理作用、临床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黄芪治疗SLE的文献进行综述,指出黄芪治疗SLE存在一定风险,尽量使用其他补益类中药。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Ⅻ因子抗凝血酶复合物(FⅫa-AT)、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狼疮抗凝物(LA)比值水平变化及联合诊断血栓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SLE患者133例,根据是否发生血栓事件分为单纯SLE组(105例)与SLE合并血栓组(28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0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外周血FⅫa-AT、TSP-1、LA比值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强调了乡村教育振兴中乡村教师的重要作用,通过调研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分析了当前县域乡村教师培训面对的困境、挑战和反思,并构建乡村教师培养的基本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