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作用,能促进高中生心理稳定发展,从而有助于提高高中生学习成绩和师生间关系的融洽度,外在辅导是现阶段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通过实践发现这与高中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没有体现出高中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更好地促进高中生的自主成长。本文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重要途径进行探讨,期望能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中 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性学习 重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98
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成熟的高中生来说,心理健康程度对其个人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与同学和老师相处的更加融洽。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良的社会习气,高中生在面对繁重学习任务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诱惑的影响,这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心理状态有关,如果学校老师能以正确有效的方式引导他们,就会避免很多灾难的发生。有些学校老师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总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没有深入地探究高中生的心理活动,片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不到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研究性学习就是要站在高中生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以高中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是高中心理教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性学习整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促进高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的有效办法。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原因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如果不与研究性学习整合在一起,就难以凸显高中生的主体地位,难以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十分片面,很多深层次的东西不通过研究性学习就难以发现并解决,因此必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整合在一起。
(一)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明显的学科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高中已经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中生的一门课程来进行,并且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来上课,甚至还组织期末考试来评定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高中教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是没有什么错的,但是以一门课程或者还要考试的方式来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难免有点片面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含义了。心理健康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受学生主观世界影响的,而其他文化课一般都是对客观世界的传授和探索,把这两者相提并论是不合适的,容易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误会,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活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来评定学习心理健康的好坏。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科化的发展趋势,不能真正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促进作用,且还不利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生的主体探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以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展开,这些教育方式都是由教师事先设置好的,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还很好奇,对这些教育形式充满了热情,也愿意主动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这种教育方式也能取得一些不错的教育效果。可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对这些教育方式感到麻木甚至是厌烦,因为高中生这个时候的思维能力已经趋向成熟,对这些表面化的教育已不再感兴趣,这势必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高中生还是比较想和同龄人沟通的,他们在一起有共同的讨论话题。
(三)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体现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的作用,学生是教育活动参加的主体,而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教师事先设定一个场景,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接收到的知识也是教师安排好的,学生不能按照意愿去学一些心理知識。教师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一样的,用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肯定是不行的,这样会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停留在表面的知识传输上,没有与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共鸣,起不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性学习整合措施
(一)科学运用研究性学习资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过去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过于模板化,致使心理知识的传输存在很多偶然性,不能引起高中生的足够重视,很多教育内容也是根据教材提炼的,教师讲授的心理知识停留在表面上,高中生不易领会到一些客观理论的含义,从而不能以一个正确的分析方法对教材中的例子进行分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合理运用研究性学习资源,如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文献检索等科学方法对相关心理健康有关的资源进行研究,教师向学生介绍每一种研究方法的科学研究意义和使用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收集有关资料,在研究案例的时候鼓励学生先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再进行评价。
(二)定期举办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高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的时期,如果教师一直依赖课堂上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难起到有效的效果,他们喜欢参加一些内容丰富的活动,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内容通过一些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出来。要注意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入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对活动设置的情景或者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案例进行研究性的分析,让同学们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多么重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从自身找问题所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稳定发展。
(三)合理运用主题探索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主题探索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确定下来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主题的探索和讨论中,教师可以事先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确定一些与学生兴趣相关的主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谈到自己心里的感受,再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能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
三、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性学习有效的整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重要的作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从事者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研究性学习引进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教育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丰富教学内容,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出发,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能让他们掌握到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解决自身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高中 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性学习 重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98
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成熟的高中生来说,心理健康程度对其个人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与同学和老师相处的更加融洽。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良的社会习气,高中生在面对繁重学习任务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诱惑的影响,这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心理状态有关,如果学校老师能以正确有效的方式引导他们,就会避免很多灾难的发生。有些学校老师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总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没有深入地探究高中生的心理活动,片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不到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研究性学习就是要站在高中生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以高中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是高中心理教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性学习整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促进高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的有效办法。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原因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如果不与研究性学习整合在一起,就难以凸显高中生的主体地位,难以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十分片面,很多深层次的东西不通过研究性学习就难以发现并解决,因此必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整合在一起。
(一)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明显的学科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高中已经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中生的一门课程来进行,并且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来上课,甚至还组织期末考试来评定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高中教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是没有什么错的,但是以一门课程或者还要考试的方式来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难免有点片面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含义了。心理健康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受学生主观世界影响的,而其他文化课一般都是对客观世界的传授和探索,把这两者相提并论是不合适的,容易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误会,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活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来评定学习心理健康的好坏。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科化的发展趋势,不能真正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促进作用,且还不利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生的主体探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以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展开,这些教育方式都是由教师事先设置好的,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还很好奇,对这些教育形式充满了热情,也愿意主动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这种教育方式也能取得一些不错的教育效果。可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对这些教育方式感到麻木甚至是厌烦,因为高中生这个时候的思维能力已经趋向成熟,对这些表面化的教育已不再感兴趣,这势必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高中生还是比较想和同龄人沟通的,他们在一起有共同的讨论话题。
(三)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体现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的作用,学生是教育活动参加的主体,而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教师事先设定一个场景,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接收到的知识也是教师安排好的,学生不能按照意愿去学一些心理知識。教师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一样的,用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肯定是不行的,这样会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停留在表面的知识传输上,没有与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共鸣,起不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性学习整合措施
(一)科学运用研究性学习资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过去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过于模板化,致使心理知识的传输存在很多偶然性,不能引起高中生的足够重视,很多教育内容也是根据教材提炼的,教师讲授的心理知识停留在表面上,高中生不易领会到一些客观理论的含义,从而不能以一个正确的分析方法对教材中的例子进行分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合理运用研究性学习资源,如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文献检索等科学方法对相关心理健康有关的资源进行研究,教师向学生介绍每一种研究方法的科学研究意义和使用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收集有关资料,在研究案例的时候鼓励学生先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再进行评价。
(二)定期举办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高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的时期,如果教师一直依赖课堂上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难起到有效的效果,他们喜欢参加一些内容丰富的活动,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内容通过一些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出来。要注意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入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对活动设置的情景或者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案例进行研究性的分析,让同学们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多么重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从自身找问题所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稳定发展。
(三)合理运用主题探索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主题探索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确定下来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主题的探索和讨论中,教师可以事先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确定一些与学生兴趣相关的主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谈到自己心里的感受,再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能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
三、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性学习有效的整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重要的作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从事者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研究性学习引进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教育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丰富教学内容,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出发,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能让他们掌握到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解决自身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