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使陶艺与本土文化间的文脉逐渐被割断,在不少地区陶艺的创作逐渐退出了本土文化创造的历史舞台,而仅仅只是作为一种手工艺被孤立于当代艺术创作之外,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这一西方化误区,使得古老悠久的陶瓷媒介在理论上失去了它保存创作活力的逻辑。”一方面西方的审美系统和文化价值主导着我们的认识;另一方面。某些地域文化方式逐渐成为了被保护的遗产,失去了其生存的生命力和精神价值,从1999年开始,笔者探索并开始石湾公仔再创造的艺术实践,正是基于“弱势文化”“民间文化”“区域文化”“本土文化”的自觉,创造出了具有独特审美观和鲜明“中国身份(或石湾身份)”的艺术作品,使自己的作品并没有在全球化背景下失语,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优势和丰富的语言资源,并找到了一个契合点,用最东方最地域传统的视觉图式,表达并呈现了当代人最真实的生活与情绪,创造了合乎当代人审美趣味的艺术样式。
一、石湾陶瓷的渊源和背景
石湾地区陶器制作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从1957年以来,调查发掘的考古资料可以得到证明,位于石湾东南的15km的西樵山。发现了几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出土大量打制的石器,少量夹沙粗陶片与石器共存。这里的陶器制作年代比中原仰韶文化的“彩陶”和江西万年仙人洞,浙江河姆渡的遗址所出的陶器还早,也是我国最早制作陶器的地区之一。岭南人把陶塑人物、动物、器物等陶瓷制品称为公仔,实际上公仔更容易被人们理解为陶塑人物或动物,是历来人见人爱并乐于收藏的玩物。石湾作为中国最早的制陶地区之一,在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大量刻有丰富几何印纹的陶片,见证了石湾制陶5000多年的历史。追溯石湾陶瓷的发展历史,“仿”是石湾窑最基本的立足点,目广泛地吸纳北方各大名窑的长处;其二是石湾窑的市场化,特别是宋代以后石湾成为南北船转运站,明朝时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石湾之陶通二广,旁及海外之国。”从前石湾陶艺制品“不入帝王之家,难邀富豪顾”。究其原因一方面石湾并不产优质的瓷土,不受官方重视,但是从材料的特性上来讲,石湾的陶土却比瓷土更具温情和表现力;清末两广总督张之洞请石湾黄炳制九大簋模型神似,黄炳因而成名而石湾陶艺亦渐为世人所重视。另一方面,从战国和汉墓出土的陶塑动物陶俑《水田附船模型》就可以看出石湾公仔贴近百姓生活,关怀民生的贫苦。
清代以来粤剧艺术的兴盛,附加在建筑之上的瓦脊公仔是传统陶塑艺术的精华所在,佛山的祖庙、广州的陈家祠,香港、东南亚地区都保留着石湾创造的瓦脊公仔精品。清代以来由瓦脊公仔独立出来的陶塑人物造像逐渐成为石湾最具代表的成就。粤谚语有云:“石湾瓦甲天下”。而作为石湾陶艺最具代表性的石湾公仔,是石湾历代手艺人从生活中吸取艺术创作的养料,并通过自身对生活的体验而创造出来的,陶塑形象不但生动传神而且变化万千。石湾公仔的起源来自产业,依附于建筑,有着很强的公共性,是当时人们生活状态在建筑中的表现。而后被笔者改造过的石湾公仔在现代空间中,通过陶瓷特有的工艺过程和构件方式,实现了从工艺到艺术,从公仔到当代人文精神和当代艺术价值的实现。更重要的是石湾公仔的再创造并未中断石湾传统艺术的文脉,相反更加强了地域文化的身份,发展了本土文化资源。
石湾陶艺大致有过3次“现代化”的过程,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出面组织学院专家与工艺美术家一起挖掘、整理、继承传统的石湾公仔,并创造了具有时代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石湾公仔,以刘传、庄稼,曾良等为代表开创了人文精神与现实主义相结合耳极具表现力的新型石湾公仔;二是改革开放时期商业的推动,现代艺术思潮也在石湾有了很大的冲击,以梅文鼎、曾鹏、曾力在北京举办的《石湾现代陶艺展》为标志,石湾陶艺开始了本土现代主义的改造,创造了既传统又具现代风格样式的现代公仔;三是2000年后,石湾陶瓷产业的发展,艺术交流的频繁、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或者说不同门类的艺术家在石湾的艺术实践,呈现了石湾陶艺的分化和共存的格局,以笔者提出“新公仔”为标志,石湾陶艺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的石湾公仔,也不仅仅是样式现代的石湾公仔,而是积极表达当下人的生活与情绪,恢复并发扬了石湾公仔走入空间的优秀传统和特质,艺术家逐步融入当代文化语境、开始有了当代的国际的艺术视野。
二、关于“新公仔”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雕塑界还在讨论“回到本体”的问题,西方现代主义在中国没有消化完善之际,当代艺术思潮很快解构了精英的现代艺术,理论界对现代主义、样式主义的批评,使一大批探索形式主义的艺术家们失语。一方面笔者抱以怀疑抵制的心态沉迷于个性的、样式的生命的创造;另一方面,因为困惑而失语,近十年,笔者没有创造出有真正意义的作品,并且失去了与社会、环境精神交流的动力。1998年笔者离开生活了十年的佛山,在深圳大学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巨大的空间、校园的清静更增加了几分落寞,似乎失去了某种文化的根源。1999年笔者去香港参加艺术交流偶然购得《石湾陶展》一书,体味到一种用美和爱心珍爱石湾公仔的情怀,也为石湾公仔以形写神的智慧所感动。似乎突然唤起了在佛山生活十年所有的视觉记忆,生活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而文化才是根。笔者突然觉得石湾公仔是如此的当代,“头大身小”与其说是石湾公仔的形态,还不如说更似中国画大写意之笔墨——随机、随情、随性,意欲神情尽在一笔之中,而石湾公仔又恰到好处地在这一笔中“尽精微”。似乎瞬间摆脱了学院创作模式的约束,找到了与时代、与当代人的情绪的契合点。笔者依据公仔的图式,创作了一批反映当代人生活状态的公仔,同样夸张、怪异、传神但更多的是当代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雕塑理论家孙振华博士把笔者借用石湾公仔图式反映当代人生活状态的人物雕塑称之为“新公仔”,新公仔的提出一方面是对雕塑艺术界样式主义、现代主义的批判,希望中国艺术摆脱西方艺术的审美系统,另一方面又鼓励艺术家更多地关照当下本土,更多地表达当代人的生活和情绪。
“与他过去的作品相比,我以为抽象、具像的变化倒是其次,重要的是他变换了一种趣味,找到了一种感觉,这就是好玩、通俗、调侃、幽默。这是一种对民间艺术资源的借用,它不仅扩大了雕塑图式来源,把老百姓的喜闻乐见的样式引入了雕塑,给当代雕塑赋予了一个无须仰望的平民视点。新公仔的笑声是颠覆性的,在雕塑上,人们看到了太多的纪念碑,习惯了用正面性、普遍性,用庄严、肃穆来界定雕塑,当新公仔以它的诙谐、搞笑的形象出现时,便具有了四两拨千斤的力量。……首先,我以为它们扩展了雕塑在鉴赏上的感觉空间,在古典主义雕塑面前,人们习惯了严肃、深思、缅怀、激昂的感觉方式,在现代主义的雕塑面前,人们习惯了惊愕、茫然、恐怖、亢奋的感觉方式,然而在新公仔这一类雕塑面前,过去的感觉方式都化为轻松的一笑,人们终于可以 从无形的强制和压迫中解放出来。”。
新公仔的创造,不仅是石湾的图式,而是石湾公仔的幽默、睿智的智慧重生。陶艺大师刘传说:“要创出一件成功的艺术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必须进行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二、必须有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三、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创作方法。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在当代的艺术语境中,新公仔是中国当代雕塑界利用民间资源进行当代艺术创作的典范,开启了中国新一代玩世主义雕塑的先河。而于石湾地域来说一方面有利于恢复古人随情、随性、随意的创造智慧,另一方面石湾地域的陶艺创作的丰富和发展需要创造力,想象力、更需要我们学习先辈对待眼前生活关照的积极态度。
三、石湾公仔的再创造及在城市空间的运用
石湾公仔起源戏剧,是建筑产业的附属,来自空间,其本身就有很强的公共性,也是当时人们生括的反映。在现代空间陶瓷材料特有的工艺特性最能实现从工艺到艺术,从公仔到当代人文精神和当代艺术价值的实现。1999年底笔者受邀参加“千年之烧”回到石湾,并很快在南风古灶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这种回归对于笔者的心路历程来说是对石湾陶文化认识的一种升华。开始思考着传统的陶瓷艺术何以才能进入中国当代文化视野,何以才能在陶瓷艺术中表达当代文化精神。
1 公仔柱
2000年底佛山祖庙路商业文化街的主雕塑招标,笔者设计《公仔柱》得到了评审一致通过。《公仔桂》通过对石湾瓦背公仔的再模写以素烧的方式,使南风古灶第一次烧制超过8m高的大型柴烧作品。《公仔柱》的意义在于:①佛山第一次拥有了以自己地域文化图式创造的城市雕塑。②在佛山,陶艺走入了城市空间,恢复了石湾陶艺放置在公共空间的特性。③具有500年传统的南风古灶开启了烧制大型公共艺术的先河,传统与当代文化生活有了联系。
2 《公仔墙》《公仔砖》与《创意佛山》
《公仔墙》是笔者为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创作的壁画。2003年,博物馆方面要求要创作反映石湾制陶历史的作品,而笔者也深受后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通过对石湾各个时期公仔的复制挪用,应用砖体的现代构件形式进行拼合,实现了很强烈的艺术效果,呈现了既传统又现代的石湾陶艺的新形式。石湾公仔是被人们消费的陶瓷产品,其生产、销售大有过剩之嫌,实际形成了一个与当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文化市场,《公仔墙》实际上通过陶瓷特有的印制方式,褪去了其故有的审美程式,把多余的、废置的公仔重新组合,使其具有了经典的意义,呈现着具有当代审美价值和意义的“作品”。而这种实现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石湾公仔的再提升、再创造。如果说“新公仔系列”是对石湾公仔样式和精神价值的提升,那么《公仔墙》《公仔砖》则是完全进行着合乎后现代意义的当代艺术创作。
《公仔砖》是笔者找到的最自然的精神呈现。历史、文化沉淀着众多的所谓创造,对于任何一个形态或某种审美的情趣,往往倾往着各个时代的印痕、某种精神祈愿,宗教的、政治的或是某个封建帝王的意忠,通过时间的过滤,我们能接受到的都是淡淡的气息,退去了宗教的追随、人间的烟火,“砖”的意义就在于创造了某种时间的距离,营造了别样的思想空间,有时也有些游移漂浮,但总是在打乱时空的重构中找到自己个人的某些记忆、某些片段。陶的材料的运用给了自己创作无限的丰富性,“砖”确实让人不再执着所谓的塑造。也不再坚持某种创作的意义。实际上,游戏与精神力度是个相对邻近的东西,有一片薄薄的纸片只要加以水分就能穿透。造“砖”有时也体味了人生的某种片段,浓缩了人生的时间和空间,它创造了不一样的人生场景,不仅是挪用,而是一种新型形象的再创造,是把历代、中外,经典通俗的雕塑公仔通过陶瓷粘合工艺进行新的创造,构成全新的视觉图像。《创意佛山》实际上则是《公仔墙》《公仔砖》的进一步完善。
3 亚洲艺术之门的意义
《亚洲艺术之门》是笔者与陈舒舒合作设计的中国乃至世界最大型的户外陶瓷作品之一,高18m,由繁体汉字“門”按照太极图的平面构成的,门上镶嵌了亚洲各国重要的文化符号和雕塑。①《亚洲艺术之门》是佛山第一次全城参与投票选举的城市雕塑,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伴随着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的宣传,以及亚洲27国文化部长为其剪彩,它已成为佛山城市文化的地标,也成为一座城市百姓的共同记忆。②是石湾制陶历史上重要事件及中国公共艺术的重要事件。
4 陶瓷文化广场
陶瓷文化广场是中国陶瓷城总部基地为提升总部陶瓷文化内核而建造的,有主雕《中华之光》(高19m)《汉俑墙》《秦俑墙》《唐俑墙》《卫浴产业水景墙3》等多组的大型陶瓷雕塑,是通过各个时期雕塑品的采购、复制再组合拼装,建成具有全新视觉经验和感受的作品,是当代人文精神全新的释放,是石湾陶土、火、釉特性淋漓尽致的运用。“现成品”成为笔者惟一的创作组件,无论是传统的雕塑或是陶瓷工业产品,都被笔者注入了艺术家的视觉的经验和精神意志。建构培育新型的文化系统和价值是当代文化的开始,陶瓷文化广场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佛山新兴陶文化语言及创造的展示点,是当代陶艺创作进入公共空间的集中表现,是一次成功的当代人文精神和当代艺术价值的实验。
5 佛山工业陶瓷产品再创造在公共空间中的运用
陶瓷工业产品的艺术化创作有着不同于石湾公仔再创作的特别意义,强大的陶瓷产业是进行当代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①2006年笔者与韩国金海美术馆合作组织了马桶艺术创作工作营。《青花马桶》:是笔者第一次利用工业陶瓷现成品进行的艺术创作。②《六一·脸》是笔者利用洗手盘加上数码丝网印刷技术,采用网络下载图片创作的作品。③《泉·大缸》:是笔者用南风古灶废弃的大缸创作的一面水景墙。④《泉·洁具的交响》:是笔者利用工业卫浴的工业产品拼合的水景墙,建于陶瓷总部。
6 陶艺文化在广佛地铁中的应用
广佛地铁是中国首条城际地铁,突显地域文化的特色具有重要的标志作用。佛山是陶文化之都,通过陶瓷材料把具有地方特色石湾公仔、粤剧、武术,年画、剪纸等文化艺术形式呈现在各地铁出口,可以说是国内目前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地铁出口。
四、结论
总之,传统一方面体现了历史的惰性;另一方面则是创造创新的必然条件。从地域传统文化走入到当代文化的语境中,不仅有温情脉脉,更有重构的破坏。事实上,以当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的地域文化,重新评估传统文化,我们会发现暗淡的宝藏会重现光芒,我们会激发出不同于其他地域、不同于其他地域传统的,创造出只属于特定地域文化代码的当代。地域性虽说有其难以逾越的局限,但有一点值得庆幸的,它不至于使我们失去传统,更不至于使我们的创造失去文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是创造的基础,也是创造的养份。改造传统也只仅限于承传的考量,只有再造传统才能呈现具有当代意义的文化创造。从这种意义来说,我们的创作要找到自己与时代、社会的契合点,释放并表达了当下人的情感与心态,这才是石湾公仔的精神和智慧。
地域文化资源是实现当代文化艺术价值的基础和原料,这种原料表现在其材料特征上,而且也能挖掘出地域文化中固有的精神价值,比如石湾公仔的平民化引发了我们去关照当代人的当下生活,又比如石湾陶瓷商业意识带动了当代佛山陶瓷产业的巨大发展。在文化的认识上,我们总有两个标准:事实上,我们往往不会否定现代化的中国不是中国,而我们往往否定现代化的文化是中国文化。同样我们当代的陶艺家们创造了当代的陶瓷艺术,而我们又没有把它们纳入陶瓷文化的系统。地域性不仅是地方的概念,它是一个地区共同文化观和价值观的呈现,当代性也不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更是一种精神价值的取向,是一种精神价值的建构、发现和创造。石湾公仔再创造同样不仅仅是一种区域文化的创造,更是注入时代精神的产物,正因为此,一个区域的文化才充满了魅力继而承载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精神价值。
一、石湾陶瓷的渊源和背景
石湾地区陶器制作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从1957年以来,调查发掘的考古资料可以得到证明,位于石湾东南的15km的西樵山。发现了几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出土大量打制的石器,少量夹沙粗陶片与石器共存。这里的陶器制作年代比中原仰韶文化的“彩陶”和江西万年仙人洞,浙江河姆渡的遗址所出的陶器还早,也是我国最早制作陶器的地区之一。岭南人把陶塑人物、动物、器物等陶瓷制品称为公仔,实际上公仔更容易被人们理解为陶塑人物或动物,是历来人见人爱并乐于收藏的玩物。石湾作为中国最早的制陶地区之一,在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大量刻有丰富几何印纹的陶片,见证了石湾制陶5000多年的历史。追溯石湾陶瓷的发展历史,“仿”是石湾窑最基本的立足点,目广泛地吸纳北方各大名窑的长处;其二是石湾窑的市场化,特别是宋代以后石湾成为南北船转运站,明朝时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石湾之陶通二广,旁及海外之国。”从前石湾陶艺制品“不入帝王之家,难邀富豪顾”。究其原因一方面石湾并不产优质的瓷土,不受官方重视,但是从材料的特性上来讲,石湾的陶土却比瓷土更具温情和表现力;清末两广总督张之洞请石湾黄炳制九大簋模型神似,黄炳因而成名而石湾陶艺亦渐为世人所重视。另一方面,从战国和汉墓出土的陶塑动物陶俑《水田附船模型》就可以看出石湾公仔贴近百姓生活,关怀民生的贫苦。
清代以来粤剧艺术的兴盛,附加在建筑之上的瓦脊公仔是传统陶塑艺术的精华所在,佛山的祖庙、广州的陈家祠,香港、东南亚地区都保留着石湾创造的瓦脊公仔精品。清代以来由瓦脊公仔独立出来的陶塑人物造像逐渐成为石湾最具代表的成就。粤谚语有云:“石湾瓦甲天下”。而作为石湾陶艺最具代表性的石湾公仔,是石湾历代手艺人从生活中吸取艺术创作的养料,并通过自身对生活的体验而创造出来的,陶塑形象不但生动传神而且变化万千。石湾公仔的起源来自产业,依附于建筑,有着很强的公共性,是当时人们生活状态在建筑中的表现。而后被笔者改造过的石湾公仔在现代空间中,通过陶瓷特有的工艺过程和构件方式,实现了从工艺到艺术,从公仔到当代人文精神和当代艺术价值的实现。更重要的是石湾公仔的再创造并未中断石湾传统艺术的文脉,相反更加强了地域文化的身份,发展了本土文化资源。
石湾陶艺大致有过3次“现代化”的过程,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出面组织学院专家与工艺美术家一起挖掘、整理、继承传统的石湾公仔,并创造了具有时代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石湾公仔,以刘传、庄稼,曾良等为代表开创了人文精神与现实主义相结合耳极具表现力的新型石湾公仔;二是改革开放时期商业的推动,现代艺术思潮也在石湾有了很大的冲击,以梅文鼎、曾鹏、曾力在北京举办的《石湾现代陶艺展》为标志,石湾陶艺开始了本土现代主义的改造,创造了既传统又具现代风格样式的现代公仔;三是2000年后,石湾陶瓷产业的发展,艺术交流的频繁、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或者说不同门类的艺术家在石湾的艺术实践,呈现了石湾陶艺的分化和共存的格局,以笔者提出“新公仔”为标志,石湾陶艺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的石湾公仔,也不仅仅是样式现代的石湾公仔,而是积极表达当下人的生活与情绪,恢复并发扬了石湾公仔走入空间的优秀传统和特质,艺术家逐步融入当代文化语境、开始有了当代的国际的艺术视野。
二、关于“新公仔”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雕塑界还在讨论“回到本体”的问题,西方现代主义在中国没有消化完善之际,当代艺术思潮很快解构了精英的现代艺术,理论界对现代主义、样式主义的批评,使一大批探索形式主义的艺术家们失语。一方面笔者抱以怀疑抵制的心态沉迷于个性的、样式的生命的创造;另一方面,因为困惑而失语,近十年,笔者没有创造出有真正意义的作品,并且失去了与社会、环境精神交流的动力。1998年笔者离开生活了十年的佛山,在深圳大学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巨大的空间、校园的清静更增加了几分落寞,似乎失去了某种文化的根源。1999年笔者去香港参加艺术交流偶然购得《石湾陶展》一书,体味到一种用美和爱心珍爱石湾公仔的情怀,也为石湾公仔以形写神的智慧所感动。似乎突然唤起了在佛山生活十年所有的视觉记忆,生活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而文化才是根。笔者突然觉得石湾公仔是如此的当代,“头大身小”与其说是石湾公仔的形态,还不如说更似中国画大写意之笔墨——随机、随情、随性,意欲神情尽在一笔之中,而石湾公仔又恰到好处地在这一笔中“尽精微”。似乎瞬间摆脱了学院创作模式的约束,找到了与时代、与当代人的情绪的契合点。笔者依据公仔的图式,创作了一批反映当代人生活状态的公仔,同样夸张、怪异、传神但更多的是当代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雕塑理论家孙振华博士把笔者借用石湾公仔图式反映当代人生活状态的人物雕塑称之为“新公仔”,新公仔的提出一方面是对雕塑艺术界样式主义、现代主义的批判,希望中国艺术摆脱西方艺术的审美系统,另一方面又鼓励艺术家更多地关照当下本土,更多地表达当代人的生活和情绪。
“与他过去的作品相比,我以为抽象、具像的变化倒是其次,重要的是他变换了一种趣味,找到了一种感觉,这就是好玩、通俗、调侃、幽默。这是一种对民间艺术资源的借用,它不仅扩大了雕塑图式来源,把老百姓的喜闻乐见的样式引入了雕塑,给当代雕塑赋予了一个无须仰望的平民视点。新公仔的笑声是颠覆性的,在雕塑上,人们看到了太多的纪念碑,习惯了用正面性、普遍性,用庄严、肃穆来界定雕塑,当新公仔以它的诙谐、搞笑的形象出现时,便具有了四两拨千斤的力量。……首先,我以为它们扩展了雕塑在鉴赏上的感觉空间,在古典主义雕塑面前,人们习惯了严肃、深思、缅怀、激昂的感觉方式,在现代主义的雕塑面前,人们习惯了惊愕、茫然、恐怖、亢奋的感觉方式,然而在新公仔这一类雕塑面前,过去的感觉方式都化为轻松的一笑,人们终于可以 从无形的强制和压迫中解放出来。”。
新公仔的创造,不仅是石湾的图式,而是石湾公仔的幽默、睿智的智慧重生。陶艺大师刘传说:“要创出一件成功的艺术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必须进行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二、必须有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三、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创作方法。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在当代的艺术语境中,新公仔是中国当代雕塑界利用民间资源进行当代艺术创作的典范,开启了中国新一代玩世主义雕塑的先河。而于石湾地域来说一方面有利于恢复古人随情、随性、随意的创造智慧,另一方面石湾地域的陶艺创作的丰富和发展需要创造力,想象力、更需要我们学习先辈对待眼前生活关照的积极态度。
三、石湾公仔的再创造及在城市空间的运用
石湾公仔起源戏剧,是建筑产业的附属,来自空间,其本身就有很强的公共性,也是当时人们生括的反映。在现代空间陶瓷材料特有的工艺特性最能实现从工艺到艺术,从公仔到当代人文精神和当代艺术价值的实现。1999年底笔者受邀参加“千年之烧”回到石湾,并很快在南风古灶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这种回归对于笔者的心路历程来说是对石湾陶文化认识的一种升华。开始思考着传统的陶瓷艺术何以才能进入中国当代文化视野,何以才能在陶瓷艺术中表达当代文化精神。
1 公仔柱
2000年底佛山祖庙路商业文化街的主雕塑招标,笔者设计《公仔柱》得到了评审一致通过。《公仔桂》通过对石湾瓦背公仔的再模写以素烧的方式,使南风古灶第一次烧制超过8m高的大型柴烧作品。《公仔柱》的意义在于:①佛山第一次拥有了以自己地域文化图式创造的城市雕塑。②在佛山,陶艺走入了城市空间,恢复了石湾陶艺放置在公共空间的特性。③具有500年传统的南风古灶开启了烧制大型公共艺术的先河,传统与当代文化生活有了联系。
2 《公仔墙》《公仔砖》与《创意佛山》
《公仔墙》是笔者为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创作的壁画。2003年,博物馆方面要求要创作反映石湾制陶历史的作品,而笔者也深受后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通过对石湾各个时期公仔的复制挪用,应用砖体的现代构件形式进行拼合,实现了很强烈的艺术效果,呈现了既传统又现代的石湾陶艺的新形式。石湾公仔是被人们消费的陶瓷产品,其生产、销售大有过剩之嫌,实际形成了一个与当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文化市场,《公仔墙》实际上通过陶瓷特有的印制方式,褪去了其故有的审美程式,把多余的、废置的公仔重新组合,使其具有了经典的意义,呈现着具有当代审美价值和意义的“作品”。而这种实现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石湾公仔的再提升、再创造。如果说“新公仔系列”是对石湾公仔样式和精神价值的提升,那么《公仔墙》《公仔砖》则是完全进行着合乎后现代意义的当代艺术创作。
《公仔砖》是笔者找到的最自然的精神呈现。历史、文化沉淀着众多的所谓创造,对于任何一个形态或某种审美的情趣,往往倾往着各个时代的印痕、某种精神祈愿,宗教的、政治的或是某个封建帝王的意忠,通过时间的过滤,我们能接受到的都是淡淡的气息,退去了宗教的追随、人间的烟火,“砖”的意义就在于创造了某种时间的距离,营造了别样的思想空间,有时也有些游移漂浮,但总是在打乱时空的重构中找到自己个人的某些记忆、某些片段。陶的材料的运用给了自己创作无限的丰富性,“砖”确实让人不再执着所谓的塑造。也不再坚持某种创作的意义。实际上,游戏与精神力度是个相对邻近的东西,有一片薄薄的纸片只要加以水分就能穿透。造“砖”有时也体味了人生的某种片段,浓缩了人生的时间和空间,它创造了不一样的人生场景,不仅是挪用,而是一种新型形象的再创造,是把历代、中外,经典通俗的雕塑公仔通过陶瓷粘合工艺进行新的创造,构成全新的视觉图像。《创意佛山》实际上则是《公仔墙》《公仔砖》的进一步完善。
3 亚洲艺术之门的意义
《亚洲艺术之门》是笔者与陈舒舒合作设计的中国乃至世界最大型的户外陶瓷作品之一,高18m,由繁体汉字“門”按照太极图的平面构成的,门上镶嵌了亚洲各国重要的文化符号和雕塑。①《亚洲艺术之门》是佛山第一次全城参与投票选举的城市雕塑,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伴随着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的宣传,以及亚洲27国文化部长为其剪彩,它已成为佛山城市文化的地标,也成为一座城市百姓的共同记忆。②是石湾制陶历史上重要事件及中国公共艺术的重要事件。
4 陶瓷文化广场
陶瓷文化广场是中国陶瓷城总部基地为提升总部陶瓷文化内核而建造的,有主雕《中华之光》(高19m)《汉俑墙》《秦俑墙》《唐俑墙》《卫浴产业水景墙3》等多组的大型陶瓷雕塑,是通过各个时期雕塑品的采购、复制再组合拼装,建成具有全新视觉经验和感受的作品,是当代人文精神全新的释放,是石湾陶土、火、釉特性淋漓尽致的运用。“现成品”成为笔者惟一的创作组件,无论是传统的雕塑或是陶瓷工业产品,都被笔者注入了艺术家的视觉的经验和精神意志。建构培育新型的文化系统和价值是当代文化的开始,陶瓷文化广场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佛山新兴陶文化语言及创造的展示点,是当代陶艺创作进入公共空间的集中表现,是一次成功的当代人文精神和当代艺术价值的实验。
5 佛山工业陶瓷产品再创造在公共空间中的运用
陶瓷工业产品的艺术化创作有着不同于石湾公仔再创作的特别意义,强大的陶瓷产业是进行当代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①2006年笔者与韩国金海美术馆合作组织了马桶艺术创作工作营。《青花马桶》:是笔者第一次利用工业陶瓷现成品进行的艺术创作。②《六一·脸》是笔者利用洗手盘加上数码丝网印刷技术,采用网络下载图片创作的作品。③《泉·大缸》:是笔者用南风古灶废弃的大缸创作的一面水景墙。④《泉·洁具的交响》:是笔者利用工业卫浴的工业产品拼合的水景墙,建于陶瓷总部。
6 陶艺文化在广佛地铁中的应用
广佛地铁是中国首条城际地铁,突显地域文化的特色具有重要的标志作用。佛山是陶文化之都,通过陶瓷材料把具有地方特色石湾公仔、粤剧、武术,年画、剪纸等文化艺术形式呈现在各地铁出口,可以说是国内目前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地铁出口。
四、结论
总之,传统一方面体现了历史的惰性;另一方面则是创造创新的必然条件。从地域传统文化走入到当代文化的语境中,不仅有温情脉脉,更有重构的破坏。事实上,以当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的地域文化,重新评估传统文化,我们会发现暗淡的宝藏会重现光芒,我们会激发出不同于其他地域、不同于其他地域传统的,创造出只属于特定地域文化代码的当代。地域性虽说有其难以逾越的局限,但有一点值得庆幸的,它不至于使我们失去传统,更不至于使我们的创造失去文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是创造的基础,也是创造的养份。改造传统也只仅限于承传的考量,只有再造传统才能呈现具有当代意义的文化创造。从这种意义来说,我们的创作要找到自己与时代、社会的契合点,释放并表达了当下人的情感与心态,这才是石湾公仔的精神和智慧。
地域文化资源是实现当代文化艺术价值的基础和原料,这种原料表现在其材料特征上,而且也能挖掘出地域文化中固有的精神价值,比如石湾公仔的平民化引发了我们去关照当代人的当下生活,又比如石湾陶瓷商业意识带动了当代佛山陶瓷产业的巨大发展。在文化的认识上,我们总有两个标准:事实上,我们往往不会否定现代化的中国不是中国,而我们往往否定现代化的文化是中国文化。同样我们当代的陶艺家们创造了当代的陶瓷艺术,而我们又没有把它们纳入陶瓷文化的系统。地域性不仅是地方的概念,它是一个地区共同文化观和价值观的呈现,当代性也不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更是一种精神价值的取向,是一种精神价值的建构、发现和创造。石湾公仔再创造同样不仅仅是一种区域文化的创造,更是注入时代精神的产物,正因为此,一个区域的文化才充满了魅力继而承载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精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