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为视角,对当前短视频文化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短视频传播已经建构了新的狂欢广场,形成多元化、个性化和狂欢化色彩的媒介奇观.在具有“梗文化”、审丑文化特征的短视频狂欢中,全新的加冕范式随之产生.短视频创作者、丑角人物和影视作品中的角色,经由短视频作品加冕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然而,这一系列新的加冕现象也折射出短视频狂欢奇观与巴赫金理想中狂欢世界的背离.
【机 构】
: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经济新闻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为视角,对当前短视频文化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短视频传播已经建构了新的狂欢广场,形成多元化、个性化和狂欢化色彩的媒介奇观.在具有“梗文化”、审丑文化特征的短视频狂欢中,全新的加冕范式随之产生.短视频创作者、丑角人物和影视作品中的角色,经由短视频作品加冕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然而,这一系列新的加冕现象也折射出短视频狂欢奇观与巴赫金理想中狂欢世界的背离.
其他文献
真人表情包作为人类情绪的媒介化之物,不仅改变了个体交往的深层心理机制,也形塑着个体对于自身的认知和使用.在交往机制层面,网络对话成为基于自我认知和期待下的选择性表演,个体在充满情感控制与计算的日常谋划中实现“面具化生存”.而在身体认知层面,个体通过表情包符号将身体从物理空间抽离,实现了无限在场和主观述情,身体价值进一步释放.与此同时,个体的身体观也发生着转变,面容的尊严象征日益消解,祛魅后的身体受到工具理性和消费主义思想的双重渗透,过度消费身体的价值倾向引人担忧.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都市社会研究转向空间政治,尤其是城市空间中的空间正义问题.基于媒介化理论,本文分析了大众媒介对于城市空间正义的现代性意义,大众媒介通过议程设置突出空间占有、空间使用、空间消费、空间再造、空间抗争和空间想象这些元素,用具体的新闻报道、广告、舆论、艺术设计等内容,建构了城市空间正义的四道“媒介墙”的角色,即:区隔之“墙”:建构城市空间所有权的正当性;监护之“墙”:影响公共空间资源再分配的公平性;遮蔽之“墙”:通过代言或标签化扭曲不同社群在城市空间中的平等性;想象之“墙”:干预城市空间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核心功能之一,中国主流媒体在长期实践中对舆论监督形成较完整的理念与规范,然而互联网技术变革推动传统认知及实践发生重构.本研究对全国具有影响力的18家媒体调研发现,网络舆论监督作为舆论监督的新形态,其地位和价值均有所上升.舆论监督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越发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始运用于监测舆情及媒体议程设置中.同时,不少主流媒体大胆进行机制创新,搭建网民互动渠道、尝试建设性舆论监督、形成“闭环”机制等.本研究建议为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合理松绑并鼓励进行国际舆论监督,引导全民成
符号化是人们认知事物的基本手段,跨文化传播中人们通过符号化建构文化认知.符号化认知活动中,态度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使用实证研究法,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937名外籍留学生的问卷调查,试图解析在华外籍留学生的媒介使用、中国文化态度、人口统计变量与中国文化符号态度评价之间的关系.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激化大变局的催化剂.建构中国对外传播话语权是个重要课题,从加强对外传播能力的角度,通过重大事件主动设置议题,取得传播话语权,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声望被视为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策略.从疫情期间美欧等西方国家关于疫情“甩锅”中国来看,有议题设置能力不等于掌控了话语权.话语权的建立是系统工程,它与议题设置、意识形态、文化自信等有密切关系.
本研究基于公共关系“文化循环模型”,探讨在华留学生如何消费中国符号、生产意义及其影响情境.通过对留学生深度访谈进行语义网络与主题分析后发现,对中国符号的意义消费主要基于留学生自身的在地体验.此研究对于国家叙事的实践意义在于构建中国符号象征系统时,应注重从意义的消费端和意义的共创角度洞察传统或现代之于目标公众的日常价值;理论意义在于对公共关系的文化路径进行应用性阐释,亦讨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方向.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之一的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新疆有着广泛的经济、文化交往,但我们对于该国新闻传播业的认知却比较匮乏.哈萨克斯坦的新闻传播业开始于沙俄统治时期,经历了苏联时期俄文媒体的强势影响、苏联解体后的多元扩张,以及如今当权者对媒体直接与间接的控制,争取独立自主一直是哈萨克斯坦新闻传播业发展的主题.
由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以及基于此格局而构建的世界传播秩序,从来都不是平等或对等传播.这就导致中国的国际传播处于被动地位,也是中国国际传播能力与其自身经济体量不相匹配,几十年不懈努力却收效甚微的客观原因.平视世界意味着国际传播的质变阶段的到来,必将带来中国国际传播理念的更新以及传播策略的调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是参与并重建世界传播秩序,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国家形象的最好时期.
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体现在正反两方面:恰当应用有利于有效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不当应用则对意识形态构成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本文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具体应对策略.
2020年是知识类短视频的爆发元年.本文从拼贴理论视角对B站知识区短视频内容进行梳理后发现,拼贴是B站知识类短视频内容呈现中最常用的方式;弹幕符号互动构成其独特的社群氛围;评论区则拓宽了视频所营造的线上学习场景.未来,平台媒体知识生产与传播,只有在化解青年话语体系与主流知识传播语境的冲突与隔阂的基础上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