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纤维素酶产生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为实验菌株,研究了低能N+注入对T.reesei存活率、菌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蛋白质含量以及产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T.reesei
【机 构】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纤维素酶产生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为实验菌株,研究了低能N+注入对T.reesei存活率、菌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蛋白质含量以及产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T.reesei经N+注入后存活率曲线呈现“双马鞍型”,这与离子注入典型的“马鞍型”曲线不同.菌体总抗氧化能力与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同样在1.50×1016和2.50×1016 cm-2注量处呈现两个峰,与存活率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由此推测,离子注入微生物所诱导的总抗氧化能力的强弱变化很有可能决定微生物的存活情况.实验通过诱变筛选得到3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150-1,150-2和250-6,高产菌株纤维素酶的平均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24.3%,均表现出很强的发酵积累纤维素酶的能力,尤其在发酵后期更为突出.
其他文献
以我国多个地区实际运行风电场为研究对象,以实现风电功率预测结果不确定性较优估计为目的,提出了基于风过程方法的风电功率预测结果不确定性估计方法,并给出了各风过程的数
以天然沸石和水化硅酸钙为材料,构建新型潜流人工湿地装置,并与传统的砾石型潜流人工湿地装置进行对照,研究其净化低污染景观水的效果。在水力负荷为0.3 m3/(m2.d)的条件下连续运行8个月,基质强化型潜流湿地对浊度、COD、TN、氨氮、TP的去除效果均明显高于传统的砾石床潜流湿地,且去除效果较为稳定。其对浊度的去除率为70.4%~95.9%,对COD的去除率为33.3%~92.1%,对TN的去除率
采用改良UASB处理玉米酒精废水,研究了启动期间对COD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容积负荷、pH值、碱度、出水VFA和颗粒污泥形态的变化,以期为玉米酒精废水的处理提供运行参数。接种污泥采用厌氧絮状污泥,在中温条件下运行54 d后完成启动,当改良UASB的容积负荷为4.77 kgCOD/(m3.d)时,对COD的去除率>70%。随着容积负荷的提升,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出水VFA浓度呈先
通过间歇试验研究了中温条件下pH值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考察了pH值为5、6、7及不控制pH值下的有机酸浓度、SCOD溶出量、对VS的去除率及产气情况。结果表明,当控制pH值为6时,餐厨垃圾的水解酸化效果最好,发酵液中的VFA浓度最高,达到37.60g/L。对VS的去除率在pH值为6和7时最高,分别为64.8%和64.5%。氨氮浓度在pH值为6和7时均达到2 140 mg/L,而在更低pH
采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单独或与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非离子聚丙烯酰胺(NPAM)复合对废纸造纸废水处理污泥进行调质,通过测定比阻以评估调质效果。结果表明:CPAM用于造纸污泥调质脱水时吸附架桥作用大于电中和;当与APAM或NPAM复合使用时均能节省CPAM的用量;与APAM复合时对脱水能力的改善效果要好于与NPAM复合时的,但在使用过量的情况下不利于污泥脱水,而此时使用NPAM带
研究了水上介质阻挡放电法(DBDow)去除水体中双酚A(BPA)的效果与机制,考察了峰值电压、BPA的初始浓度、pH值、电导率等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峰值电压(20、21、22、23、24 kV)的升高,BPA降解率升高,初始浓度为0.684 1 mg/L的BPA在30 min时降解率均超过85%。当峰值电压为24 kV、BPA初始浓度为0.334 0~0.684 1 mg/L、初始电导
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水质仅能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为使其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拟采用活性砂过滤技术对其进行改造,据此进行了中试启动研究。中试以污水厂二沉池出水为原水,处理规模为6 m3/h,滤速为7.5 m/h,洗砂排污量为进水量的5%,砂循环量为0.172 m3/h,经过18 d的运行,出水COD和SS浓度分别稳定在50和10 mg/L以下,出水水质对环境生物的威胁明显降低,表明活性砂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