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是会在午后的闲茶时间和一二好友聊起《故宫》,这是一部足以证明央视的纪录片制作水平凌驾于其他电视台的优秀纪录片。谈笑宴宴之间,只觉往事倏然而过,大学时那股纵论无忌的意气已然淡淡远去,现在要谈起的《故宫》,却已与那金碧辉煌的宫室无关。因为,我想到的是这座皇城永恒的城市气质,以及为这种气质所熏染的城市小食。
老舍先生说得不错,北京城的味儿啊就在民间。友君前岁赴京时,我只向她荐了舒老先生的作品集,因为,就在那一点一捺之间蕴藏着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无言大爱。感动,因这源于民间的朴质却惊天动地的挚爱,这爱源自生前,绵延于身后,久久未绝。忽然想起那一句口号,“平民的才是世界的!”,真的要敬服发现这个真相的人儿,或许,所谓的“平民的”更多还是一种存在,但这份平民化的存在恰恰是一个城市最恒定的气质。
京味的小食多带有活泼而强烈的民间气场,哪怕是宫里的“克什”,也饱浸了一股脑儿民间的鲜活。
首先出场的是奶油炸糕。其实,最早看到老北京的奶油炸糕却是在煊赫无比的“红楼宴”上,照着这书页上七碟八盏,小样配食的细写法,不免觉得曹公夸张声势了些,只不过尤为好奇的是,那刘姥姥带了一瓷坛家去的做得比花样子还巧的小面果子和奶油炸糕究竟是个怎的模样?那个时候竟还有奶油呢!
其实,传统糕点中就有着奶油炸糕这一项的,只不过不是七零八零年代生长起来的共和国的花骨朵儿们所理解的,奶油一词竟多被眼前大玻璃橱窗内的麦琪琳奶油。又或是高档些的鲜奶油所悄悄替换了。京城百姓的饮食习惯受蒙满回风影响颇深,北人惯好奶类制品。而“奶油”、“酥酪”之词对于以鱼米为食的南方人而言确实是很陌生的。这些加入了奶酥的京味肴馔,大到成品菜样,小到酸甜调料,无一不张扬着老北京人的一份源于草根的风情。
迟至今日,奶油炸糕的滋味,还有种蒙蒙的带有记忆深处的痕迹。记得还是中学生的时候,有次趁便随父亲参观一个大型高级面点考核成品展,兜兜转转,传统的糕点竟也能被美器装点的金碧无限,在一个展台的正中,放了一套八件的白骨瓷碟,每个碟仔细地放入四枚炸得金黄诱人的面团子,雪般的霜糖绵绵地洒于其上,金白相衬,那色调也颇具情味。一旁的名签上用苍道的魏碑体写着“奶油炸糕”四字,为了这四个字,当下举起了手里的相机,端着食评家的样子围这瓷盘左右地转。
我自幼就不嗜甜点,长到现在也没有惯养成食用点心的脾性,所以每次看到家人朋友买来一盒盒精巧的豆糕香片时,自是不可能恣肆地狂想着自己像美食剧集里那满把狂食的模样了。而这“奶油炸糕”却凭那来自京城民间的风味和北方以奶油烹炸的特色,让人心下萌动起享食的因子。看着那金黄色的酥皮,雪花似的白砂糖,吞咽一下口水,便能自然地谱出一段与老北京,与刘姥姥有关的味蕾狂想曲了。
我可以无比贴近地感受皇室的园林建筑,那对我而言没有任何的接受障碍,的确,皇城是北京最强悍的气质,可我还是不了解北京,因为京城是北京人的城池,北京胡同里的主角依旧是生活在北京角角落落里的老少爷们儿,皇室的气质虽然强悍。却始终替代不了京城根子里的平民味儿。
终于,皇室还是沦为北京城里的过客。轰轰烈烈却注定带不去一丝儿云彩。风云苍茫,颐和园的湖水又涸了几度,京城的百姓,依旧以他们宠辱不变的神态,显示着小市民的生活品质。
老舍先生说得不错,北京城的味儿啊就在民间。友君前岁赴京时,我只向她荐了舒老先生的作品集,因为,就在那一点一捺之间蕴藏着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无言大爱。感动,因这源于民间的朴质却惊天动地的挚爱,这爱源自生前,绵延于身后,久久未绝。忽然想起那一句口号,“平民的才是世界的!”,真的要敬服发现这个真相的人儿,或许,所谓的“平民的”更多还是一种存在,但这份平民化的存在恰恰是一个城市最恒定的气质。
京味的小食多带有活泼而强烈的民间气场,哪怕是宫里的“克什”,也饱浸了一股脑儿民间的鲜活。
首先出场的是奶油炸糕。其实,最早看到老北京的奶油炸糕却是在煊赫无比的“红楼宴”上,照着这书页上七碟八盏,小样配食的细写法,不免觉得曹公夸张声势了些,只不过尤为好奇的是,那刘姥姥带了一瓷坛家去的做得比花样子还巧的小面果子和奶油炸糕究竟是个怎的模样?那个时候竟还有奶油呢!
其实,传统糕点中就有着奶油炸糕这一项的,只不过不是七零八零年代生长起来的共和国的花骨朵儿们所理解的,奶油一词竟多被眼前大玻璃橱窗内的麦琪琳奶油。又或是高档些的鲜奶油所悄悄替换了。京城百姓的饮食习惯受蒙满回风影响颇深,北人惯好奶类制品。而“奶油”、“酥酪”之词对于以鱼米为食的南方人而言确实是很陌生的。这些加入了奶酥的京味肴馔,大到成品菜样,小到酸甜调料,无一不张扬着老北京人的一份源于草根的风情。
迟至今日,奶油炸糕的滋味,还有种蒙蒙的带有记忆深处的痕迹。记得还是中学生的时候,有次趁便随父亲参观一个大型高级面点考核成品展,兜兜转转,传统的糕点竟也能被美器装点的金碧无限,在一个展台的正中,放了一套八件的白骨瓷碟,每个碟仔细地放入四枚炸得金黄诱人的面团子,雪般的霜糖绵绵地洒于其上,金白相衬,那色调也颇具情味。一旁的名签上用苍道的魏碑体写着“奶油炸糕”四字,为了这四个字,当下举起了手里的相机,端着食评家的样子围这瓷盘左右地转。
我自幼就不嗜甜点,长到现在也没有惯养成食用点心的脾性,所以每次看到家人朋友买来一盒盒精巧的豆糕香片时,自是不可能恣肆地狂想着自己像美食剧集里那满把狂食的模样了。而这“奶油炸糕”却凭那来自京城民间的风味和北方以奶油烹炸的特色,让人心下萌动起享食的因子。看着那金黄色的酥皮,雪花似的白砂糖,吞咽一下口水,便能自然地谱出一段与老北京,与刘姥姥有关的味蕾狂想曲了。
我可以无比贴近地感受皇室的园林建筑,那对我而言没有任何的接受障碍,的确,皇城是北京最强悍的气质,可我还是不了解北京,因为京城是北京人的城池,北京胡同里的主角依旧是生活在北京角角落落里的老少爷们儿,皇室的气质虽然强悍。却始终替代不了京城根子里的平民味儿。
终于,皇室还是沦为北京城里的过客。轰轰烈烈却注定带不去一丝儿云彩。风云苍茫,颐和园的湖水又涸了几度,京城的百姓,依旧以他们宠辱不变的神态,显示着小市民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