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学是和人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学科,其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其自身本体规律性的研究,素描教学作为高校视觉造型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形象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民俗美术在素描写生课教学中的实践,可以丰富学生课堂教学以外社会学的知识,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目标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同时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美术 民俗 素描教学
“造型艺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占有一定空间、构成有美感的形象,使人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也叫美术。就其中的绘画艺术而言,大的方面有东、西方绘画艺术之区别,东方艺术以我国的传统绘画为代表,西方绘画则通常以油画艺术为代表;在艺术的本体方面,也就是艺术自身的艺术规律方面二者亦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需要,从绘画艺术中分离出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学科。从造型艺术教育之基础教育实践方面来讲,普通专业院校多以素描教学训练为主,所以素描课在目前高校视觉造型领域各专业是作为必修基础课程而开设的。
美术学领域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其自身本体规律性的研究,从分类学的角度讲,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之分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种类。民俗学是一门极具广泛性跨学科的专业,长期以来民俗学的研究在可视性、形象性的研究方面一直处于薄弱状态,很难反映它的交叉性学科之特点。民俗美术指的是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够体现视觉造型艺术基本特点的,集艺术与实用为一体的物化产品。
在以写实主义为核心的视觉造型艺术领域,就美术专业院校之基础课程教学训练,从入学专业考试到学院专业基础教学的实践,基本上是沿用前苏联美术教育的体系及教学方法。经过了近百年的教育实践,随着美术教育的普及以及相关专业随着社会的日趋进步从而也相应分类较细,这样就视觉造型艺术领域的基础教学课程素描教学亦随之相应,必须适应相关专业的学科规律而有所调整,也是极其必要的。
素描课程的训练是解决造型能力问题的。我们试图从“术学”之外的“法学”通过素描教学对于民俗美术的研究使学生对艺术得以新的理解,具有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知识面及扩大艺术视野的作用,从而使他们成为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结构同时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艺术人才。
影像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日益现代化使得“写实”或者“具象”变得相对实现起来较为大众,这也是这个时代其所以被称为“浅读图时代”的原因之一。生活的真实和艺术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素描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训练形象思维的过程,所以讲民俗美术在素描教学中的研究对于学生专业性的实践是必要的、可行的。
所谓素描教学的专业性,也就是素描教学的专业学科之方向性训练。我们将视觉造型艺术简单分为绘画和设计两大部分,而绘画又可理解为具象和抽象两种类型,就前者而言,训练学生对物体的把握和表现无疑是借助构图、明暗、调子、透视等艺术语言的训练来实现的。
我们在反复讨论的有关艺术家或者设计师的培养之基础教育的素描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常常涉及到“技”与“艺”的问题,二者之关系是显而易见。忽略了或者很少涉及有关在艺术训练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素养问题,这也是通常所讲的综合素质的养成。“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是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目标;并且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民俗美术在素描写生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是着重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和造型有关的美术作品的研究,属于美术学、民俗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性专题性研究范围。故民俗美术在素描写生教学实践中也是和我国传统的教育精神相契合的。我国传统教育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特别注重人的精神塑造,“德”高则“艺”成。艺术作品是和人有关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物化形式。
民俗美术在素描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是和通常的户外写生课有着严格的不同的。户外素描写生的对象可概括为人、动物、建筑物、自然景观等。各地的风土人情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到户外实现素描写生训练,其一是为了为创作搜集素材,其二可以将在学校教室掌握的技法在现实生活中间得到应用,同时也是对学生专业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情况最好的检验。
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其自身特点的民俗习惯,伴随着这一过程的形成亦产生了极具地域特点的美术文化遗产,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民俗美术专题性研究素描写生有助于学生对不同地区人文自然的了解,在实地写生考察研究之前给出研究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综上简述,在当前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发扬民族文化事业的背景下,将民俗美术列为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基础素描课程教学的内容之一,可以使学生对民族艺术有一定了解,才能够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继承和发展民族艺术的精华,是民俗美术在素描教学中实践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K·尤恩.美术论文集[M].上海: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
[2][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3]李浴.西方美术史纲[M].沈阳:辽宁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4]姚治华.中国画论文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5]应金飞.素描的高度[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关键词】美术 民俗 素描教学
“造型艺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占有一定空间、构成有美感的形象,使人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也叫美术。就其中的绘画艺术而言,大的方面有东、西方绘画艺术之区别,东方艺术以我国的传统绘画为代表,西方绘画则通常以油画艺术为代表;在艺术的本体方面,也就是艺术自身的艺术规律方面二者亦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需要,从绘画艺术中分离出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学科。从造型艺术教育之基础教育实践方面来讲,普通专业院校多以素描教学训练为主,所以素描课在目前高校视觉造型领域各专业是作为必修基础课程而开设的。
美术学领域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其自身本体规律性的研究,从分类学的角度讲,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之分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种类。民俗学是一门极具广泛性跨学科的专业,长期以来民俗学的研究在可视性、形象性的研究方面一直处于薄弱状态,很难反映它的交叉性学科之特点。民俗美术指的是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够体现视觉造型艺术基本特点的,集艺术与实用为一体的物化产品。
在以写实主义为核心的视觉造型艺术领域,就美术专业院校之基础课程教学训练,从入学专业考试到学院专业基础教学的实践,基本上是沿用前苏联美术教育的体系及教学方法。经过了近百年的教育实践,随着美术教育的普及以及相关专业随着社会的日趋进步从而也相应分类较细,这样就视觉造型艺术领域的基础教学课程素描教学亦随之相应,必须适应相关专业的学科规律而有所调整,也是极其必要的。
素描课程的训练是解决造型能力问题的。我们试图从“术学”之外的“法学”通过素描教学对于民俗美术的研究使学生对艺术得以新的理解,具有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知识面及扩大艺术视野的作用,从而使他们成为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结构同时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艺术人才。
影像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日益现代化使得“写实”或者“具象”变得相对实现起来较为大众,这也是这个时代其所以被称为“浅读图时代”的原因之一。生活的真实和艺术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素描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训练形象思维的过程,所以讲民俗美术在素描教学中的研究对于学生专业性的实践是必要的、可行的。
所谓素描教学的专业性,也就是素描教学的专业学科之方向性训练。我们将视觉造型艺术简单分为绘画和设计两大部分,而绘画又可理解为具象和抽象两种类型,就前者而言,训练学生对物体的把握和表现无疑是借助构图、明暗、调子、透视等艺术语言的训练来实现的。
我们在反复讨论的有关艺术家或者设计师的培养之基础教育的素描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常常涉及到“技”与“艺”的问题,二者之关系是显而易见。忽略了或者很少涉及有关在艺术训练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素养问题,这也是通常所讲的综合素质的养成。“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是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目标;并且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民俗美术在素描写生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是着重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和造型有关的美术作品的研究,属于美术学、民俗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性专题性研究范围。故民俗美术在素描写生教学实践中也是和我国传统的教育精神相契合的。我国传统教育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特别注重人的精神塑造,“德”高则“艺”成。艺术作品是和人有关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物化形式。
民俗美术在素描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是和通常的户外写生课有着严格的不同的。户外素描写生的对象可概括为人、动物、建筑物、自然景观等。各地的风土人情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到户外实现素描写生训练,其一是为了为创作搜集素材,其二可以将在学校教室掌握的技法在现实生活中间得到应用,同时也是对学生专业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情况最好的检验。
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其自身特点的民俗习惯,伴随着这一过程的形成亦产生了极具地域特点的美术文化遗产,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民俗美术专题性研究素描写生有助于学生对不同地区人文自然的了解,在实地写生考察研究之前给出研究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综上简述,在当前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发扬民族文化事业的背景下,将民俗美术列为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基础素描课程教学的内容之一,可以使学生对民族艺术有一定了解,才能够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继承和发展民族艺术的精华,是民俗美术在素描教学中实践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K·尤恩.美术论文集[M].上海: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
[2][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3]李浴.西方美术史纲[M].沈阳:辽宁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4]姚治华.中国画论文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5]应金飞.素描的高度[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