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教学更贴近于生活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rorw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的音乐课仍然存在几个问题:(一)没有专业教师,所以音乐课常常变为休息课或者被其它科教师占用。临考时,某些学校和班主任要求停音乐课,复习其它科;(二)教材留给学生自己看,音乐课成为“流行歌场”;(三)依照教材,照本宣科,逐课上来;(四)抛弃教材,只教革命歌曲,否定流行歌曲;(五)要求出成果;(六)把音乐课的开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标志,完全忽略了音乐课与其它科目的联系,忽视了其它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
  近来,素质教育的呼声似乎特高,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落实课程计划,把音乐的开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标志之一,却忽略了要求在音乐课的实施中,在提高音乐素质的同时,也应提高其它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的教育应贯穿于音乐课之中。因此音乐课实施得较好的学校也只是像上其它“主课”一样,依照教材和大纲,照本宣科,逐课上来。而现行音乐教材严重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故而学生兴趣不大,达不到提高审美素质的效果,更达不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效果,学生的兴趣仍主要集中在流行歌曲。
  本人任教间,均让学生写过《我最喜爱的一首歌》,尽管初一和初三的作文有极少部分相同,例如初一也有喜爱情歌的,初三也有喜爱爱国歌曲的,但初一和初三的回答倾向都较明显。初一学生的回答多集中于这几首歌:《妈妈的吻》、《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中国心》、《中国人》、《东方之珠》、《流浪歌》、《好汉歌》、《十三不亲》、《大头皮鞋》等。初三学生的回答多集中于这样几首歌:《榕树下》、《春水流》、《双双飞》、《十三不亲》、《忘情水》、《九妹》、《爱情鸟》、《女人是老虎》、《心太软》、《同桌的你》、《涛声依旧》、《愁啊愁》等。
  从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初一和初三的学生对歌曲都有一定的兴趣,初一学生偏重于优美的旋律、爱国的内容、对少年的依恋,能反映与他们有关的现实生活即最流行。初三学生偏重于反映现实问题及朦胧的感情生活。无论初一学生还是初三学生,他们的回答都有一个共同点:几乎没有教材上的歌曲。笔者翻阅过一些学生的歌本,无论初一学生还是初三学生,凡流行的歌曲他们都抄录于其上,其次是老师所教歌曲。笔者问学生会不会唱,他们回答歌本上的歌有些会唱,有些不会,但不知为什么都抄录。
  从作文和歌本上反映出的问题是严重的。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欣赏能力不高,他们对音乐的选择一般根据流行程度,但如果不加以精心引导,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从初一到初三必然逐渐退化。心理学证明,十三岁左右是青少年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也是青少年犯罪率比较高的阶段,如果对他们的引导不加以足够的重视,有些学生甚至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针对以上现象和问题,笔者反复思考过解决的方法,认为以下一些方法可取:
  (1)校长和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由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音乐课必须切切实实地开设,不能对学生的音乐娱乐放任自流,要把学生引向正确的轨道。
  通过音乐教学实施的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宽容精神和开朗性格。比如:在合唱队里,通过音乐能培养一种集体感和相互协作的精神。这样既学习了音乐,又培养了交际能力。宽容精神又是一种民主观念的体现,通过音乐教学向学生介绍其它国家、其它民族的音乐文化。还能使音乐对世界文化给予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要有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音乐教师要有扎实的乐理知识、丰富的欣赏经验及音乐典故知识、较高的辨析能力和引导能力。例如港台歌曲《水手》曾风靡校园,许多学生不理解作者创作的真谛,只是简单模仿,音乐教师如果熟悉郑智化身残志坚的事迹并加以介绍和分析,则能取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3)常办各种音乐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常办“音乐窗”,通过对古今中外名曲的介绍与欣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人们愈来愈发现音乐教育对促使学生思维的活跃、反应的敏捷、记忆力的增长及创造力的培养等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试看古今中外的伟人名士们无不领略过音乐的魅力。如:世界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提琴钢琴都演奏得很好,还举行过独奏音乐会,我国数学家苏步青教授爱好音乐、戏曲、舞蹈;科学家钱三强教授爱好文学并擅长音乐。据报刊摘录能考入全国名牌大学的学生,几乎都和音乐有缘。有艺术才能的学生其文化知识掌握得好而活。其共同特点是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特别是音乐教育可促使人们联想、幻想能力的发展,而这正是科学发明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音乐教学对智力有极大的作用。
  (4)运用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爱国情操。五·一节、国庆节、元旦节、毛泽东诞辰、邓小平诞辰、抗战胜利纪念日等等都可举办歌咏比赛,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5)在音乐中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主要阵地是学生的歌本、课前十分钟歌唱和音乐课堂。流行歌曲永远不会从学生歌本和课前十分钟歌唱中消失,采用“堵”的方法,禁止演唱,不可能做到。那么关键在于“疏导”,在于教会学生选择流行歌,净化学生歌本。流行歌中不是没有好作品,有些歌甚至震撼人心,具有强烈的德育功能,例如韦唯《爱的奉献》、崔健摇滚《南泥湾》、高枫《大中国》、刘德华《中国人》、郑智化《水手》、李宗盛《明天会更好》、成龙《真心英雄》、九八春节联欢晚会三首歌——《好汉歌》、《相约1998》、《健康歌》、侯德健《龙的传人》、《黄土高坡》等等。因为教材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利用各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教材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选唱有德育意义的流行歌曲,教会学生选唱高尚的流行歌曲。此外,音乐课堂可引进优美的民歌民乐,旋律较好的革命歌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世界名曲来充实和改变学生的歌本内容,达到加强音乐课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音乐曾伴随着人类进行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作艰苦的斗争,而音乐教育作为塑造美好心灵,发展高尚品质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它将为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