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丽江工作室具体情况的介绍和与中国当代艺术中其他有关“乡土经验”活动的比较,试图分析乡土经验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的意义。
关键词:乡土经验;丽江工作室;中国当代艺术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6-2
丽江工作室的成立缘于美国人正杰(JayBrown)和丽江艺术家木玉明。工作室是一个非营利的艺术机构,作为一个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组织机构,基于避免艺术家短期进入农村,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以及试图保存一些即将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两方面的目的,工作室的工作在当代艺术和人类学文化保护的交叉点得以开展。
一、丽江工作室的理念———农村包豪斯
“农村包豪斯”的概念综合了“农村”和“包豪斯”两个因素,体现了丽江工作室对中国农村和现代社会两者之间关系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它所具有的实验性、包容性特点。
从19世纪的泰戈尔,到20世纪以梁漱溟、晏阳初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他们都希望用教育手段推动农业发展,改造农村。这些乡村建设的努力虽然大都失败,但是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却提示我们以乡村本位为视角和立场来观察了解社会的必要性。丽江工作室的建立,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此外,丽江工作室工作的开展还受到了德国“包豪斯”观念的影响。包豪斯所具有的实验性、自由性、包容性、互动性正是丽江工作室追求的。在双年展成为中国艺术界的时尚时,丽江工作室却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深入民间,生活在农村中,与社区密切合作,并让艺术家创作出呈现或揭示当代中国的问题、切近中国人生存经验和艺术经验的艺术作品,以此促进当代艺术和民间文化的交流。
二、丽江工作室与拉市海
丽江工作室的项目活动可以从“江湖”系列活动、艺术家进驻和艺术地图三个方面来了解。“江湖”艺术活动是一个在2005年间为期一年的艺术活动,每月一次,由丽江工作室和昆明ALAB实域艺术空间共同发起策划,带有很强的实验性。相比较美术馆中展览,在“江湖”这样一个更生活化的场景活动中,艺术和生活的界限被模糊,充满了日常性、游戏性和娱乐精神。源于对西方艺术的模仿和学习的中国当代艺术,因对本土经验的忽视,导致公众认为当代艺术晦涩生硬、不知所云。或许较之美术馆的展览,“江湖”展览显得有些混乱粗糙、良莠不齐,但是活动本身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关注和自由创作的氛围在当代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都显得尤为珍贵。创造力,正是江湖的价值所在,也为工作室积累了工作经验。
从2005年开始,丽江工作室就在拉市海开展了艺术家进驻项目。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与当地人的合作,为生活环境和背景不同的两类人提供了交流和碰撞的可能。在特定的农村环境和过程中的每个人都可以重新思考彼此在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中国艺术家现在都有一种剧烈的历史责任感,许多人想要使用最近的中国艺术分析并且表现中国,这不只是一个市场机会,或一个中国的普遍动力:这个地方极大的机会出现在艺术家身上,但是如果艺术家仅仅是表现中国,这种艺术在市场上取得的成功将会是表面的,也是遗憾的事情,这个进驻项目的申请,是我们计划的一部份,就是用另外一种视点来观察今天非常暴露的中国艺术界,我们想要建立乡村和都市之间的文化生命,这个联系也存在于艺术世界的“内部”和“外部”之间”①。
“文化地图”的项目是丽江工作室把艺术家聚集在丽江地区的工作过程中,生成文献及创造作品的记录,也是他们在工作中对云南本土传统知识文化、历史的记录。阿诺德.豪泽尔曾经在《艺术社会学》中写道:“对民间艺术来说,农民是最稳固的文化阶层。但外来趣味规范和新的价值尺度侵入他们的语言形式,民间艺术就开始衰落和瓦解,……民间艺术中剩下的那部分就只能留在行将故世的老人们的模糊记忆中和对古风和民间艺术感兴趣的学者的发现中。”②可是丽江工作室所作的不仅如此,他们请老师给学生讲讲纳西族的传奇故事,教孩子东巴文和手工造纸,引导下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了解,为这些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开辟一块小的实验田,试图延续。
三、丽江工作室艺术实验的启示
(一)以乡村文化传统与城市现代化的互相尊重为前提
中国传统文化源自农村,乡土中国仍然保持着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原汁。农村不仅保留着《乡土中国》书中谈及的“礼制秩序”这些道德礼仪规范,由此引发的许多风俗习惯和民间艺术也相应保存。城市则不同,现代化的工业发展,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乡村与城市两地居民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个性气质,以及随之产生的文化差异。当丽江工作室和进驻艺术家身处在丽江拉市海纳西族的村子时,应最大限度地与村民沟通,平等地、分享地融入当地村民的生活中是首要问题,只有在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基础上,才有平等交流的可能性和进一步了解的机会。
中国当代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建立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基础上。由于在中国缺乏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得艺术家建立在对西方现代哲学著作和后现代哲学著作基础上的作品难以被中国接收和理解。“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当代艺术家一方面要十分关注中国现实的社会问题与大众的生存经验、视觉经验;另一方面还要有效地利用传统的文化资源,并使之成功地转换。”③借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文化差异性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也可认识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学习过程,也是对社会日常生活介入与体验的过程。丽江工作室在拉市海乡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丽江、云南传统文化和当地公众生活状况的机会。
(二)参与和互动
在丽江工作室进驻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很多作品的创作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家创作作品—观众欣赏作品”的艺术创作模式,转而强调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和互动,许多的作品都是在艺术家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合作完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由的市场为艺术的商品化提供了生长的环境,社会也由于城乡间、群体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出现断裂和失衡。在公众对艺术的参与过程中,艺术家与公众也实现了双向的交流。交流促进彼此的了解,在这个意义上,不仅是公众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理解,也是艺术家对公众的了解。丽江工作室在进驻邀请中声明,进驻的艺术家必须和当地的人一起合作完成一个计划。这就需要艺术家和当地人进行沟通交流,特别是在2008年的进驻项目“新农村实验———壁画项目”中更是特别明显。由于艺术家和合作的村民沟通不够,带来了之前部分所画壁画村民不满意,而被涂抹、覆盖、重画结果。我想这影响了以后此类项目的继续开展。 (三)艺术实验对乡村建设的推动
工作室的展示空间———海东艺术中心的建设引用了是美国的“援建”思路,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贫困农村的住宅质量。而玻璃材质、钢结构与传统木结构房屋的组合,也为农村房屋建筑的发展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旧轮胎、啤酒瓶等废旧材料的运用,更是给村民们启发。丽江工作室在拉市海所开展的各项活动也推动了乡村文化的建设。为了避免送科技下乡、送电影下乡等短暂活动的缺陷,丽江工作室开展了“艺术家进驻”计划,让艺术家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生活在农村,与当地村民共同生活、相处。“文化地图”的推出,扩充了公众的艺术视野,也为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再创造提供了可能。
由于当代艺术“新锐”“实验”“创新”等特征所呈现出的“先锋性”,超越了大众的审美能力,当代艺术很难被大众所了解,客观事物所被赋予的抽象意义,也增加了对艺术解读的难度。丽江工作室的工作,就起到了一个展示当代艺术、熏陶观众、对参展观众进行艺术普及的作用。
注释:
①正杰:关于丽江工作室.http://www.lijiangstudio.org/web/Studio_cn.jsp?RecordID=20060712121134&FunctionID=20050429144915&FirstMenuID=20050429144555,2006-7/2009-3
②[匈]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年8月版,第206页。
③鲁虹:《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400页。
参考文献:
[1]梁漱溟.忆往谈旧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12.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6.
[3][英]弗兰克·惠特福德著,林鹤译.包豪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2.
[4][匈]阿诺德·豪泽尔著,居延安译.艺术社会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8.
[5]鲁虹.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1.
作者简介:
罗军,女,湖南浏阳人,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助教。
关键词:乡土经验;丽江工作室;中国当代艺术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6-2
丽江工作室的成立缘于美国人正杰(JayBrown)和丽江艺术家木玉明。工作室是一个非营利的艺术机构,作为一个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组织机构,基于避免艺术家短期进入农村,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以及试图保存一些即将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两方面的目的,工作室的工作在当代艺术和人类学文化保护的交叉点得以开展。
一、丽江工作室的理念———农村包豪斯
“农村包豪斯”的概念综合了“农村”和“包豪斯”两个因素,体现了丽江工作室对中国农村和现代社会两者之间关系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它所具有的实验性、包容性特点。
从19世纪的泰戈尔,到20世纪以梁漱溟、晏阳初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他们都希望用教育手段推动农业发展,改造农村。这些乡村建设的努力虽然大都失败,但是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却提示我们以乡村本位为视角和立场来观察了解社会的必要性。丽江工作室的建立,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此外,丽江工作室工作的开展还受到了德国“包豪斯”观念的影响。包豪斯所具有的实验性、自由性、包容性、互动性正是丽江工作室追求的。在双年展成为中国艺术界的时尚时,丽江工作室却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深入民间,生活在农村中,与社区密切合作,并让艺术家创作出呈现或揭示当代中国的问题、切近中国人生存经验和艺术经验的艺术作品,以此促进当代艺术和民间文化的交流。
二、丽江工作室与拉市海
丽江工作室的项目活动可以从“江湖”系列活动、艺术家进驻和艺术地图三个方面来了解。“江湖”艺术活动是一个在2005年间为期一年的艺术活动,每月一次,由丽江工作室和昆明ALAB实域艺术空间共同发起策划,带有很强的实验性。相比较美术馆中展览,在“江湖”这样一个更生活化的场景活动中,艺术和生活的界限被模糊,充满了日常性、游戏性和娱乐精神。源于对西方艺术的模仿和学习的中国当代艺术,因对本土经验的忽视,导致公众认为当代艺术晦涩生硬、不知所云。或许较之美术馆的展览,“江湖”展览显得有些混乱粗糙、良莠不齐,但是活动本身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关注和自由创作的氛围在当代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都显得尤为珍贵。创造力,正是江湖的价值所在,也为工作室积累了工作经验。
从2005年开始,丽江工作室就在拉市海开展了艺术家进驻项目。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与当地人的合作,为生活环境和背景不同的两类人提供了交流和碰撞的可能。在特定的农村环境和过程中的每个人都可以重新思考彼此在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中国艺术家现在都有一种剧烈的历史责任感,许多人想要使用最近的中国艺术分析并且表现中国,这不只是一个市场机会,或一个中国的普遍动力:这个地方极大的机会出现在艺术家身上,但是如果艺术家仅仅是表现中国,这种艺术在市场上取得的成功将会是表面的,也是遗憾的事情,这个进驻项目的申请,是我们计划的一部份,就是用另外一种视点来观察今天非常暴露的中国艺术界,我们想要建立乡村和都市之间的文化生命,这个联系也存在于艺术世界的“内部”和“外部”之间”①。
“文化地图”的项目是丽江工作室把艺术家聚集在丽江地区的工作过程中,生成文献及创造作品的记录,也是他们在工作中对云南本土传统知识文化、历史的记录。阿诺德.豪泽尔曾经在《艺术社会学》中写道:“对民间艺术来说,农民是最稳固的文化阶层。但外来趣味规范和新的价值尺度侵入他们的语言形式,民间艺术就开始衰落和瓦解,……民间艺术中剩下的那部分就只能留在行将故世的老人们的模糊记忆中和对古风和民间艺术感兴趣的学者的发现中。”②可是丽江工作室所作的不仅如此,他们请老师给学生讲讲纳西族的传奇故事,教孩子东巴文和手工造纸,引导下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了解,为这些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开辟一块小的实验田,试图延续。
三、丽江工作室艺术实验的启示
(一)以乡村文化传统与城市现代化的互相尊重为前提
中国传统文化源自农村,乡土中国仍然保持着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原汁。农村不仅保留着《乡土中国》书中谈及的“礼制秩序”这些道德礼仪规范,由此引发的许多风俗习惯和民间艺术也相应保存。城市则不同,现代化的工业发展,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乡村与城市两地居民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个性气质,以及随之产生的文化差异。当丽江工作室和进驻艺术家身处在丽江拉市海纳西族的村子时,应最大限度地与村民沟通,平等地、分享地融入当地村民的生活中是首要问题,只有在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基础上,才有平等交流的可能性和进一步了解的机会。
中国当代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建立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基础上。由于在中国缺乏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得艺术家建立在对西方现代哲学著作和后现代哲学著作基础上的作品难以被中国接收和理解。“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当代艺术家一方面要十分关注中国现实的社会问题与大众的生存经验、视觉经验;另一方面还要有效地利用传统的文化资源,并使之成功地转换。”③借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文化差异性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也可认识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学习过程,也是对社会日常生活介入与体验的过程。丽江工作室在拉市海乡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丽江、云南传统文化和当地公众生活状况的机会。
(二)参与和互动
在丽江工作室进驻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很多作品的创作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家创作作品—观众欣赏作品”的艺术创作模式,转而强调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和互动,许多的作品都是在艺术家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合作完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由的市场为艺术的商品化提供了生长的环境,社会也由于城乡间、群体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出现断裂和失衡。在公众对艺术的参与过程中,艺术家与公众也实现了双向的交流。交流促进彼此的了解,在这个意义上,不仅是公众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理解,也是艺术家对公众的了解。丽江工作室在进驻邀请中声明,进驻的艺术家必须和当地的人一起合作完成一个计划。这就需要艺术家和当地人进行沟通交流,特别是在2008年的进驻项目“新农村实验———壁画项目”中更是特别明显。由于艺术家和合作的村民沟通不够,带来了之前部分所画壁画村民不满意,而被涂抹、覆盖、重画结果。我想这影响了以后此类项目的继续开展。 (三)艺术实验对乡村建设的推动
工作室的展示空间———海东艺术中心的建设引用了是美国的“援建”思路,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贫困农村的住宅质量。而玻璃材质、钢结构与传统木结构房屋的组合,也为农村房屋建筑的发展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旧轮胎、啤酒瓶等废旧材料的运用,更是给村民们启发。丽江工作室在拉市海所开展的各项活动也推动了乡村文化的建设。为了避免送科技下乡、送电影下乡等短暂活动的缺陷,丽江工作室开展了“艺术家进驻”计划,让艺术家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生活在农村,与当地村民共同生活、相处。“文化地图”的推出,扩充了公众的艺术视野,也为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再创造提供了可能。
由于当代艺术“新锐”“实验”“创新”等特征所呈现出的“先锋性”,超越了大众的审美能力,当代艺术很难被大众所了解,客观事物所被赋予的抽象意义,也增加了对艺术解读的难度。丽江工作室的工作,就起到了一个展示当代艺术、熏陶观众、对参展观众进行艺术普及的作用。
注释:
①正杰:关于丽江工作室.http://www.lijiangstudio.org/web/Studio_cn.jsp?RecordID=20060712121134&FunctionID=20050429144915&FirstMenuID=20050429144555,2006-7/2009-3
②[匈]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年8月版,第206页。
③鲁虹:《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400页。
参考文献:
[1]梁漱溟.忆往谈旧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12.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6.
[3][英]弗兰克·惠特福德著,林鹤译.包豪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2.
[4][匈]阿诺德·豪泽尔著,居延安译.艺术社会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8.
[5]鲁虹.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1.
作者简介:
罗军,女,湖南浏阳人,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