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人的神话中,苹果是主角;虽然苹果也很早在中国古籍里出现,但并不是中国文化里一种重要的水果。起码在屈原的时代,有名的果子是橘子,屈原就自比橘树。所以,现在中国人一迁徙还会想起江南的橘子过了江就变味道。桃子让我感受到古中国的饱满美艳。桃花处处,平常人家的柴门口,大户人家的流水边。
小时候,每年春天举家要去颐和园的后山看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想起来,还是没有比古人更出色的语言来形容。古代中国,桃树一定很多吧,远古神话里,已可见桃树的影子。对任何文明来说,火的发明都是最重要的起点。西方于是有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中国则是夸父逐日。普遍说法是普罗米修斯持茴香杆在太阳车驶过的时候取到了火种——茴香是地中海饮食里重要的调味料。夸父逐日的故事里也有一只木杖。《山海经・海外北经》云:“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中次六经》云:“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
夸父逐日,道渴而死,丢下木杖,那木杖就化为了桃林(专家指出邓林就指桃林)。多美的故事!英雄倒下,木杖甩落,从太阳处引来的火星四溅,化为灼灼的桃花,点缀故乡美丽的原野。原来桃花跟神火是有关系的,桃花恰在日光春暖之时盛燃。
古代门户上用桃符、桃板辟邪驱鬼,除夕的时候除了贴对联换门神,门上的桃符也要重新漆一遍,“总把新桃换旧符”,那才叫过年。道教相信桃木做剑可以斩妖伏魔,《典术》中说桃木是“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气恶,故能厌伏邪气百鬼”。这些习俗的起源都应该与夸父逐日以桃木为杖以及桃都山神树的神话有关系。
西方诗人贺拉斯笔下的古罗马是苹果处处,古中国则可称得上是桃林漫野。听听这样的名胜:桃坞、桃洲、桃湖、桃溪、桃花洞、桃花峰……当然,最有名的是中国人的仙境乐园:桃花源。西方的伊甸园是从波斯的苹果树花园伊始,所以苹果是那乐园中的主角,而中国人的乐园则是桃花世界。而桃树也的确是发源于中国,经由甘肃、新疆传到波斯和印度,然后又传到希腊、罗马的。
似乎中国的每一位古典诗人都曾经吟诵过桃花,从《诗经》的“桃之夭夭”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到大量的关于桃花的唐诗宋词,到戏曲《桃花扇》,再到曹雪芹托付于林黛玉的《葬花吟》,桃花诗词是中国文化心灵的一个重要反映,是中国人对自然、年华、命运、理想等命题的或明朗或忧郁的诗意的反省。而桃子则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圣果,在西王母的仙境瑶池,有长生不老之仙桃。在唐代,通过西域通道传入很多新奇物品,传说中,撒尔马罕国进贡一种金桃——这种金桃的传说再次反映了桃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与西方人所向往的金苹果相映成趣。
所以,我们中国人的水果神话应该推桃。我们在民俗画里看到鲜艳的仙桃,我们在神话故事里听到神奇的桃树,我们在文人的雅诗里不断遇到灿烂的桃花。无论是看到桃之字眼,还是桃花和桃子的实物,都起一种温暖而盎然的感觉在我们的血液。那不仅仅是对美好物事的自然反映,而且还是一种特别属于中国心灵的浮想联翩。
小时候,每年春天举家要去颐和园的后山看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想起来,还是没有比古人更出色的语言来形容。古代中国,桃树一定很多吧,远古神话里,已可见桃树的影子。对任何文明来说,火的发明都是最重要的起点。西方于是有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中国则是夸父逐日。普遍说法是普罗米修斯持茴香杆在太阳车驶过的时候取到了火种——茴香是地中海饮食里重要的调味料。夸父逐日的故事里也有一只木杖。《山海经・海外北经》云:“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中次六经》云:“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
夸父逐日,道渴而死,丢下木杖,那木杖就化为了桃林(专家指出邓林就指桃林)。多美的故事!英雄倒下,木杖甩落,从太阳处引来的火星四溅,化为灼灼的桃花,点缀故乡美丽的原野。原来桃花跟神火是有关系的,桃花恰在日光春暖之时盛燃。
古代门户上用桃符、桃板辟邪驱鬼,除夕的时候除了贴对联换门神,门上的桃符也要重新漆一遍,“总把新桃换旧符”,那才叫过年。道教相信桃木做剑可以斩妖伏魔,《典术》中说桃木是“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气恶,故能厌伏邪气百鬼”。这些习俗的起源都应该与夸父逐日以桃木为杖以及桃都山神树的神话有关系。
西方诗人贺拉斯笔下的古罗马是苹果处处,古中国则可称得上是桃林漫野。听听这样的名胜:桃坞、桃洲、桃湖、桃溪、桃花洞、桃花峰……当然,最有名的是中国人的仙境乐园:桃花源。西方的伊甸园是从波斯的苹果树花园伊始,所以苹果是那乐园中的主角,而中国人的乐园则是桃花世界。而桃树也的确是发源于中国,经由甘肃、新疆传到波斯和印度,然后又传到希腊、罗马的。
似乎中国的每一位古典诗人都曾经吟诵过桃花,从《诗经》的“桃之夭夭”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到大量的关于桃花的唐诗宋词,到戏曲《桃花扇》,再到曹雪芹托付于林黛玉的《葬花吟》,桃花诗词是中国文化心灵的一个重要反映,是中国人对自然、年华、命运、理想等命题的或明朗或忧郁的诗意的反省。而桃子则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圣果,在西王母的仙境瑶池,有长生不老之仙桃。在唐代,通过西域通道传入很多新奇物品,传说中,撒尔马罕国进贡一种金桃——这种金桃的传说再次反映了桃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与西方人所向往的金苹果相映成趣。
所以,我们中国人的水果神话应该推桃。我们在民俗画里看到鲜艳的仙桃,我们在神话故事里听到神奇的桃树,我们在文人的雅诗里不断遇到灿烂的桃花。无论是看到桃之字眼,还是桃花和桃子的实物,都起一种温暖而盎然的感觉在我们的血液。那不仅仅是对美好物事的自然反映,而且还是一种特别属于中国心灵的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