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广大教学工作者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导研式教学法即是创新成果之一。本文就如何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引入导研式教学法,有效控制课堂教学节奏,强化师生互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工作;导研式教学法;思想道德修养;教学节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近四十年,在此期间,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与此同时,随着资源分配模式的变化,生产关系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生产力水平。身处这让人目不暇接的时代,如何让学生能够通过表象观察到本质,如何使学生能够理论指导实践,是每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所必须考虑的事情。特别是由于高校学生与社会的实际接触较少,缺乏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的经验,如何理性看待身边发生的事物,如何正确的树立人生的理想信念,如何适应现下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需要思政工作者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就如何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应用导研式教学法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二、导研式教学法简介
导研式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教师引导在前,学生主动研究思考在后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也是近年来逐渐推广,受到广大教师认可的一种新教学法。长期以来,为了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信息传输、缺乏互动,以及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的问题,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对教学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导研式教学法亦属于这一改革浪潮的累累硕果之一。
该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法,更加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技术路线图”,打破原有的教学导向格局,由知识导向转为能力导向,由结论导向转为过程导向,由单纯的信息授受模式转为主动探究模式,强调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节奏控制,即“导”字为先,由“导”及“研”,层层互动。
三、在思想道德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在思想道德课程中应用导研式教学法,需要把握“导”和“研”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此过程中更多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要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或者采取模拟化的情景教学,使学生置身其中,产生感悟,进行组织讨论,最终完成知识内化的全过程,形成正确的、固定的思维模式和道德判断。
(一)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社会调查,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走向企业、农村、部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体验生活,通过对道德实践的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学生先行后知,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德育活动为主要途径,带着问题开展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对学生道德实践和德育活动的导引,通过学生自觉地参与道德实践,促进其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习惯的养成。从而达到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学目标。而学生长期生活于校园环境,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更多的接触社会,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与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二)组织专题讨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的教学目标,可考虑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题目的确立必须立足与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在贴近生活的同时要侧重于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从而能够吸引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在组织形式上可以考虑小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又或者采用正反方辩论的形式,通过不同的组织方式,变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一言堂”转为“群英会”,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控制讨论的方向和节奏,同时也要参与讨论,正确引导,从而实现“导”和“研”的完善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通过讨论,将书本知识不知不觉的“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如开展价值辩析讨论,对一些近期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辩析讨论,教师就其中的道德选择与价值取向为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分析,最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启发学生进行道德分析、评价、论证,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道德价值判断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进行情景模拟
由于大学生尚未走出校门,与社会的实际接触有限,处于一种相对简单的生活环境中,缺乏实践经验,那么,如何能够让学生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正确树立?如何能够使学生们养成思维定式,在未来可能面临的种种价值选择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很显然,单纯的依靠有限的社会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引入情况模拟这一环节,即通过设置某种模拟的真实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们进入一种面临道德冲突与价值选择的场景,由于在这种模拟教学影响下,学生将自身代入模拟情景中,进行道德选择和价值判断。通过反复的模拟,可以使学生获得稳定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教师的事后反馈形成正确的道德选择。
(四)强调过程导向
导研式教学法并不要求教师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力图通过学生的自悟、讨论等形式的活动,自己推导出正确结论,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类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对于学生的“研”可以积极的参与,确保教学节奏与教学质量,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选择给予修正和评价,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内化知识的根本目的,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包小勇,马冬.高校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初探——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为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2]罗祥莉.试论当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及做法[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3(01).
[3]黄兆林,韩豫.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效能的探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4]夏家春.试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6).
[5]王国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新思路初探[J].梧州学院学报,2009(05).
关键词:高校;思政工作;导研式教学法;思想道德修养;教学节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近四十年,在此期间,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与此同时,随着资源分配模式的变化,生产关系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生产力水平。身处这让人目不暇接的时代,如何让学生能够通过表象观察到本质,如何使学生能够理论指导实践,是每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所必须考虑的事情。特别是由于高校学生与社会的实际接触较少,缺乏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的经验,如何理性看待身边发生的事物,如何正确的树立人生的理想信念,如何适应现下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需要思政工作者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就如何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应用导研式教学法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二、导研式教学法简介
导研式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教师引导在前,学生主动研究思考在后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也是近年来逐渐推广,受到广大教师认可的一种新教学法。长期以来,为了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信息传输、缺乏互动,以及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的问题,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对教学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导研式教学法亦属于这一改革浪潮的累累硕果之一。
该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法,更加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技术路线图”,打破原有的教学导向格局,由知识导向转为能力导向,由结论导向转为过程导向,由单纯的信息授受模式转为主动探究模式,强调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节奏控制,即“导”字为先,由“导”及“研”,层层互动。
三、在思想道德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在思想道德课程中应用导研式教学法,需要把握“导”和“研”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此过程中更多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要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或者采取模拟化的情景教学,使学生置身其中,产生感悟,进行组织讨论,最终完成知识内化的全过程,形成正确的、固定的思维模式和道德判断。
(一)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社会调查,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走向企业、农村、部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体验生活,通过对道德实践的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学生先行后知,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德育活动为主要途径,带着问题开展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对学生道德实践和德育活动的导引,通过学生自觉地参与道德实践,促进其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习惯的养成。从而达到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学目标。而学生长期生活于校园环境,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更多的接触社会,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与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二)组织专题讨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的教学目标,可考虑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题目的确立必须立足与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在贴近生活的同时要侧重于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从而能够吸引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在组织形式上可以考虑小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又或者采用正反方辩论的形式,通过不同的组织方式,变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一言堂”转为“群英会”,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控制讨论的方向和节奏,同时也要参与讨论,正确引导,从而实现“导”和“研”的完善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通过讨论,将书本知识不知不觉的“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如开展价值辩析讨论,对一些近期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辩析讨论,教师就其中的道德选择与价值取向为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分析,最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启发学生进行道德分析、评价、论证,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道德价值判断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进行情景模拟
由于大学生尚未走出校门,与社会的实际接触有限,处于一种相对简单的生活环境中,缺乏实践经验,那么,如何能够让学生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正确树立?如何能够使学生们养成思维定式,在未来可能面临的种种价值选择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很显然,单纯的依靠有限的社会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引入情况模拟这一环节,即通过设置某种模拟的真实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们进入一种面临道德冲突与价值选择的场景,由于在这种模拟教学影响下,学生将自身代入模拟情景中,进行道德选择和价值判断。通过反复的模拟,可以使学生获得稳定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教师的事后反馈形成正确的道德选择。
(四)强调过程导向
导研式教学法并不要求教师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力图通过学生的自悟、讨论等形式的活动,自己推导出正确结论,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类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对于学生的“研”可以积极的参与,确保教学节奏与教学质量,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选择给予修正和评价,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内化知识的根本目的,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包小勇,马冬.高校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初探——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为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2]罗祥莉.试论当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及做法[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3(01).
[3]黄兆林,韩豫.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效能的探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4]夏家春.试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6).
[5]王国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新思路初探[J].梧州学院学报,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