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力资本投资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本文从安徽人力资本投资构成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安徽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本;安徽;投资对策
人力资本形成与增加的主要途径是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是教育投资及增加人才资本的存量。教育支出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个人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组织培训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安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比较分析
(一)政府的教育投资不断增长。学校教育投资是安徽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形式之一,近年来安徽省各级财政投在教育上的资金增长较快,2001年以来,财政投资在教育方面的支出汇总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资料来源:历年《安徽统计年鉴》整理得
表一可以看出七年来政府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呈递增趋势,表二、表三中各类学校个数、招生数等方面的变化,反映安徽省近年来在学校建设方面的发展,在校学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可以反映出安徽省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
上述数据表明安徽省学龄儿童入学率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逐年提高,并且基本稳定在99.78%左右,小学生的升学率达到96.2%。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普通高等教育2007年全省本科招生人数(省属普通高校)达25.25万人,研究生招人数10157人,分别比上年上升了14%和7.5%,普通高校数由上年的83所发展到89所。无论是普通高校的校数还是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的年招生数的增幅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现有成人高校5所,成人各类技术培训学校901所,成人初等学校131所,2007年全省共毕业各类成人高校毕业生43827人,成人中专学生16739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07年毕业本专科人数达到42511人。充分体现了政府在投资人力资本上力度,反映了安徽省人力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存量的贡献。
(二)家庭投资呈快速发展态势。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的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不断上升,家庭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城乡居民家庭最大的支出,“再穷不能穷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已经成为城乡老百姓的共识,家长不惜在孩子身上投资,上“贵族学校”、自费上名牌学校,已经成为全社会人们关注的焦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成了我省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社会力量投资教育迅速发展。近年来安徽社会力量办学,尤其是民办学校发展迅速,诸如三联学院、新华职业学院、万博学院、文达电脑、中锐学校、润安公学等一批中等高等学校已初具规模,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急需人才,一方面解决了一部分学生求学的需求,同时也为社会培养出了人才,增加了人才储备和人力资本存量,是我省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尽管如此,这些学校还是太少,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每年安徽省仍有很多大中小学生赴外省市求学,学成后回皖工作。
(四)企业培训的投入不断增加。培训在培育与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演变为企事业单位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轮训企业员工、选派骨干出国学习、鼓励本单位人员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构建学习型组织等已经成为江淮汽车等安徽企业的具体行动与核心企业文化的内容。
虽然改革开放30年来,安徽省的人力资本投入是巨大的,效果是明显的,人力资本(教育)对安徽省的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明显的、积极的,但是由于我省人力资本投资(教育)的力度与实际需要尚存在一定差距。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的增长率仍旧处于低水平的层面上,与全国横向比较仍显得较落后。
二、安徽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机制和体制问题。现存的管理机制和体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与社会新形势的需要。教育特别是高层次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卖方市场,各类教育的沟通与融合还刚刚起步,多元化的办学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仍然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公办与私营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问题,民办学校获得的社会资源较少,行政指令性管理在教育运行中仍起主导作用,教师工资偏低,造成高级人才流失严重,高校扩招后,编制不足。管理思想还不够解放,改革的步伐还不够大,改革的速度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投入不足。2006年安徽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2.68%,2007年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12.97亿元,约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2.89%,而这与世界上发达国家(乃至国内发达省区)的差距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占当年GDP的比例也在4.0%以上,显然教育投资是不足的。2005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生均校舍面积、生均仪器设备等指数均居全国的“锅底”位置,依据国家审定普通高校“红”、“黄”牌标准,基本上均处在下限,按现在省属高校在校生规模测算,高校建设所需资金缺口很大,欠帐太多。其次是教师的队伍问题突出,教师人员严重不足,师生比更是不断拉大。教师学科专业结构失调,尤其是部分公共基础课如计算机、外语、数学以及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热门学科专业课教师严重不足。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不高,现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只有16.9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另外,教师尤其是较高层次的教师流失严重,据统计1998年至2006年安徽仅教育系统净流失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300多人,可谓触目惊心。
(三)教育总量不足,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薄弱学校相对较多,重点大学和名牌专业偏少,现有的89所高校进入国家“211”重点建设的院校仅3所,省内院校进入国家级名牌仅中国科技大学一家。研究生教育规模偏小,2007年省属院校招收研究生虽然超过了一万人,但仍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愿望。
(四)人力资源存量少。安徽省现有就业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大学专科、高中三个层次学历者的比重小,特别是高学历者的比重小,仅高中以上从业人员的比重在全国的位次仅排在25位,比较结果与安徽省的“科教大省”的称号不相称,这样的人力资源状况也限制了安徽经济的发展,限制了科技创新与技术传播能力,限制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空间和政府、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资本投入未充分考虑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近年来安徽省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招商引资,扩大投资工作,但却很少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很多地方政府并未像修建楼堂馆所那样,去多建一些优质的学校,也不像修公路、买进口汽车那样为人才的成长“多修一些通道”,很多资金去搞那些重复的建设,搞市场无法容纳的重复的企业,却不愿意年复一年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创新需要人才,可没有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的场所和激励机制,以至于大量的“孔雀”东南飞,仅统计近五年安徽省的中高级人才流失数字着实会让人心头一颤。
(六)安徽人力资本流失情况突出。虽然人力资本的迁移与流动,可以优化人力资本的配置,提高人力资本的效率与收益。但是,从安徽人力资本的流失情况可以反映出安徽人力资本的状况不容乐观。如果安徽不能进一步采取新的人才政策和人才战略,那么在外地区高工资待遇的诱导下,人才流失的潜在威胁变成现实的越来越多,据省人事厅不完全统计,每年我省毕业的专科以上毕业生有30%以上向东部沿海地流失。值得注意的是,安徽省人力资本流向外地区的情况依然十分严重,尤其是教育、卫生、电子信息、通讯类等创新型高级人才。直接的冲击着我省人力资本投资的效果——人力资源存量的增加。
(七)企业投入的人力资本占比仍然较低。虽然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培训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但从安徽目前企业对职工每年的教育投资仅占其工资总额的1.5%看,这个比例仍然很低,且往往很难到位,甚至被挪做他用。安徽省内的中小企事业单位普遍不够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有的单位根本就没有在职培训计划,且培训的效率不够,员工的培训时间不足。飞速革新的技术要求现代企业不同岗位上的员工都要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从而适应新的流程和系统。仅有少量技能的工作将很快被拥有技术、人际关系和谐、全面质量管理、团结合作以及国际化业务所取代;新时期的员工只有不断发展技能,才能处理更新、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任务,而这些正是需要安徽企业在提高市场竞争力中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三、加快安徽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思考
加快安徽省人力资本投资的发展步伐,实现安徽教育的全面振兴,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振兴,满足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培养出大批创新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推动企业加快人才培训的投入,是推动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省力,实现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赶超目标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也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采取超常举措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对各类教育的投入,省级政府更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强度,充实和提高现有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能力。同时在进行省统筹自筹投资结构调整时,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基本建设投资份额,加快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按照财政增长的一定比例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二)拓宽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人力资本的资金筹集可以借鉴多种资金筹集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切实开放民间和外资对我省教育的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独资或投资入股的形式进入各级教育机构。由于政府的教育投资是有限的,政府不可能把全社会的所有的教育包括在内,可以向资本市场渗入,可以通过教育资产重组,扩大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发行教育债券、股票,建立教育产业投资基金筹集资金。直接投资学校或帮助高等学校的校办企业上市,帮助相关的教育行业发展等,帮助民办学校快速发展壮大。通过一定的资本回报使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购买教育基金,壮大基金规模,支持教育发展。也可建立起教育发展公司,从事教育行业的投资,以教育产业为主,可以投资民办学校,可以投资教育用品制造,教育发展公司同样可以上市募集资金,这样的公司在国外已不新鲜。争取政策发行教育彩票,教育和体育事业一样,也是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发行教育彩票可以集中大批社会闲散资金用于教育,因为我国的彩票业发展的空间很大,目前尚无一支教育彩票。从体彩与福彩发行情况看,人们对购买彩票的热情还是很大的,这也为教育彩票的上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本管理体制,降低人力资本的流失。一个省的人力资本如何才能发挥作用,关键看人才激励政策,建立起科学的人才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不仅使本地的高级专门人才坚守本土,同时还可吸引外来人才,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安徽省有不少高等学校或中等学校以及科研机构内部缺乏相应的竞争、激励机制,造成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严重,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很好地运用市场经济情况下人才运作体制,应该下大力气加以整顿改革。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的自身尤其是企业的动力,建立起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至少不要让他们流到外地去。创造更具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吸引身处外地的本省人才回皖工作。形式上可以不仅仅回到省内,具体办法应该根据新情况更为灵活一些。
领导干部需要培养人才观念和危机意识,充分考虑为各类人才营造长足的发展空间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不断增强安徽在人才需求与使用方面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增大人力资本的积累,使安徽的人力资本投资处于良性的状态,并在发展中不断壮大。
(四)正确认识人力资本流动,提高市场意识。利用人力资本流动促进人力资本形成。人力资本流动会对地区人力资本发挥作用产生不利影响,但对人才个人而言往往会给他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这与人力资本流动和欠发达地区间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是矛盾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具有市场意识,正确认识人力资本流动,应当以“变”应变,重视人力资本流动,在流动中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
具体说来,安徽省应重视和落实人力资本的提升和流动,可将人力资本流动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来抓。正视流动的现实,可以通过发展人才柔性流动、人力资本输出、人才租借等各类新型模式与方法,促进各类劳动者增进自身的人力资本投入并提升层次,进而利用人力资本输出等机会,在流动中谋求与发达地区利益共享。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应加强与发达地区在人力资本流动与使用方面的联系与合作,有组织地推动人力资本流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大力从外地吸引高级人才进皖,为安徽的建设服务,以抵销因人力资本流失而造成的空缺,提高安徽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率与作用。
(五)以改革为突破口,优化重组现有的教育资源。针对现有教育存量资源,着手进行结构调整,可对现有的学校,尤其那些办学条件差,规模小,师资力量簿弱的学校与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雄厚,生源条件好的学校进行全面合并重组或兼并,充分发挥优势学校的带头作用。办教育也必须象办企业一样才行,要尽快建立起安徽的高校品牌,高校航母,一方面有利于为安徽本地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同时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地发挥名校、有实力的学校的特长,扩大办学规模,多办大而全的重点综合性名牌大学,尽量减少对那些小而差的、学科设置重复,又没有师资力量和生源的学校的投入。重新评估学校设置,规划发展方向,公正地对省内学校师资力量、教学科研能力、毕业学生水平等主要指标进行评估分类,以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引导资源优化配置。重点做好一批重点高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工作,同时多开设一些对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力的学科,以培训出社会所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
(六)引进国际教育资源,促进安徽人力资本投资。目前,国外教育机构纷纷看好中国的教育市场,美国最大的K-12私立教育集团董事长JACK CLEGG曾表示:“中国教育现实的巨大空间和未来良好的发展潜力,让我们必须关注这个市场”。全球最大的教育资本网站EDUVENTURES推出的2001年度十大报告中,中国教育报告名列其中。这些外国的教育机构不仅拥有丰富的办学经验,而且拥有雄厚的资本。他们进入中国市场后有利于促进我们教育市场的发展,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改善教育投资结构。安徽应该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的这一市场变化情况,抓住我国开放服务贸易领域投资的契机,解放思想,大胆引进国外的教育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可以先在在职培训中偿试,也可鼓励私立与民营教育机构积极与外资合作,待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广。据北京市教委的统计,在北京的高校中,与国外建立固定友好关系的学校达463个,国际合作项目405个,中小学与国外建立固定友好关系的学校近100所。上海也有20多所大学与海外的110多个大学合作办学。中国音乐学院同奥地利格拉茨音乐与戏剧艺术大学、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合办中国—奥地利联合音乐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欧盟合作开办EMBA都是成功的典范。安徽省也应该抓紧时机,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充分发挥生源优势,采用合作办学的形式,尽快吸引国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和成才模式,以便进一步扩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
(七)鼓励和引导企业大量投资于在职培训。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另一重要方式,培训在当今的各类组织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是各类机构增加核心竞争力的手段。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本形成的第二大重要途径,通过员工培训,可以延长人力资本的使用期限,还可以达到组织内部人力资本的调整和更新。国外十分重视员工的在职培训,美国和日本企业员工在职培训的经费投入,平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10%左右。据美国《培训杂志》报道,美国仅商界每年对正式培训的投资2001年已超过520亿美元,也是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的明确方向,应该成为我们安徽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很好借鉴。
(八)积极引导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有效补充,从现代社会来看,一个地方的员工收入、职业保障、就业机会和职位升迁已经与每个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直接相关。此外还有许多非经济因素影响着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如独生子女政策、社会地位等等。应该进一步清楚地看到安徽家庭个人人力资本投资需求市场的巨大,同时要想方设法满足个人投资的愿望,千方百计增加投资主体,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王金营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人力资源管理》(第十一版)美国,亚瑟·W·小舍曼等著,张文贤主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人力资本研究》、《劳动供给研究》美国雅各布·明塞尔著,张风林译,中国经济出版社。
[4]《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石金涛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5]《论人力资本投资》美舒尔茨,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6]《中国问题报告》金鑫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知识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趋势》荣剑英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
[8]《当代产业的知识与生态化》黄志斌等著,安徽大人民出版社。
[9]《优秀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孙立樵等著,中央党校出版社。
[10]《安徽省2001年计划会议专题报告汇编》省政府秘书处编。
[11]《关于教育产业的几个问题》厉以宁报告录音整理。
[12]《上海的人力资本投资》黄维德著《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
[13]《中国统计年鉴》1993—2007卷。
[14]《西部人力资本投资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闫淑敏,段兴民著,《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
[15]《安徽统计年鉴》1991年—2007年卷本。
[16]《安徽年鉴》1999—2007年卷。
[17]《安徽省月度经济运行监测》2001—2007年。
关键词:人力资本;安徽;投资对策
人力资本形成与增加的主要途径是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是教育投资及增加人才资本的存量。教育支出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个人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组织培训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安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比较分析
(一)政府的教育投资不断增长。学校教育投资是安徽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形式之一,近年来安徽省各级财政投在教育上的资金增长较快,2001年以来,财政投资在教育方面的支出汇总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资料来源:历年《安徽统计年鉴》整理得
表一可以看出七年来政府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呈递增趋势,表二、表三中各类学校个数、招生数等方面的变化,反映安徽省近年来在学校建设方面的发展,在校学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可以反映出安徽省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
上述数据表明安徽省学龄儿童入学率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逐年提高,并且基本稳定在99.78%左右,小学生的升学率达到96.2%。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普通高等教育2007年全省本科招生人数(省属普通高校)达25.25万人,研究生招人数10157人,分别比上年上升了14%和7.5%,普通高校数由上年的83所发展到89所。无论是普通高校的校数还是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的年招生数的增幅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现有成人高校5所,成人各类技术培训学校901所,成人初等学校131所,2007年全省共毕业各类成人高校毕业生43827人,成人中专学生16739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07年毕业本专科人数达到42511人。充分体现了政府在投资人力资本上力度,反映了安徽省人力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存量的贡献。
(二)家庭投资呈快速发展态势。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的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不断上升,家庭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城乡居民家庭最大的支出,“再穷不能穷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已经成为城乡老百姓的共识,家长不惜在孩子身上投资,上“贵族学校”、自费上名牌学校,已经成为全社会人们关注的焦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成了我省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社会力量投资教育迅速发展。近年来安徽社会力量办学,尤其是民办学校发展迅速,诸如三联学院、新华职业学院、万博学院、文达电脑、中锐学校、润安公学等一批中等高等学校已初具规模,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急需人才,一方面解决了一部分学生求学的需求,同时也为社会培养出了人才,增加了人才储备和人力资本存量,是我省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尽管如此,这些学校还是太少,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每年安徽省仍有很多大中小学生赴外省市求学,学成后回皖工作。
(四)企业培训的投入不断增加。培训在培育与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演变为企事业单位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轮训企业员工、选派骨干出国学习、鼓励本单位人员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构建学习型组织等已经成为江淮汽车等安徽企业的具体行动与核心企业文化的内容。
虽然改革开放30年来,安徽省的人力资本投入是巨大的,效果是明显的,人力资本(教育)对安徽省的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明显的、积极的,但是由于我省人力资本投资(教育)的力度与实际需要尚存在一定差距。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的增长率仍旧处于低水平的层面上,与全国横向比较仍显得较落后。
二、安徽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机制和体制问题。现存的管理机制和体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与社会新形势的需要。教育特别是高层次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卖方市场,各类教育的沟通与融合还刚刚起步,多元化的办学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仍然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公办与私营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问题,民办学校获得的社会资源较少,行政指令性管理在教育运行中仍起主导作用,教师工资偏低,造成高级人才流失严重,高校扩招后,编制不足。管理思想还不够解放,改革的步伐还不够大,改革的速度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投入不足。2006年安徽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2.68%,2007年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12.97亿元,约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2.89%,而这与世界上发达国家(乃至国内发达省区)的差距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占当年GDP的比例也在4.0%以上,显然教育投资是不足的。2005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生均校舍面积、生均仪器设备等指数均居全国的“锅底”位置,依据国家审定普通高校“红”、“黄”牌标准,基本上均处在下限,按现在省属高校在校生规模测算,高校建设所需资金缺口很大,欠帐太多。其次是教师的队伍问题突出,教师人员严重不足,师生比更是不断拉大。教师学科专业结构失调,尤其是部分公共基础课如计算机、外语、数学以及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热门学科专业课教师严重不足。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不高,现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只有16.9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另外,教师尤其是较高层次的教师流失严重,据统计1998年至2006年安徽仅教育系统净流失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300多人,可谓触目惊心。
(三)教育总量不足,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薄弱学校相对较多,重点大学和名牌专业偏少,现有的89所高校进入国家“211”重点建设的院校仅3所,省内院校进入国家级名牌仅中国科技大学一家。研究生教育规模偏小,2007年省属院校招收研究生虽然超过了一万人,但仍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愿望。
(四)人力资源存量少。安徽省现有就业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大学专科、高中三个层次学历者的比重小,特别是高学历者的比重小,仅高中以上从业人员的比重在全国的位次仅排在25位,比较结果与安徽省的“科教大省”的称号不相称,这样的人力资源状况也限制了安徽经济的发展,限制了科技创新与技术传播能力,限制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空间和政府、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资本投入未充分考虑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近年来安徽省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招商引资,扩大投资工作,但却很少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很多地方政府并未像修建楼堂馆所那样,去多建一些优质的学校,也不像修公路、买进口汽车那样为人才的成长“多修一些通道”,很多资金去搞那些重复的建设,搞市场无法容纳的重复的企业,却不愿意年复一年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创新需要人才,可没有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的场所和激励机制,以至于大量的“孔雀”东南飞,仅统计近五年安徽省的中高级人才流失数字着实会让人心头一颤。
(六)安徽人力资本流失情况突出。虽然人力资本的迁移与流动,可以优化人力资本的配置,提高人力资本的效率与收益。但是,从安徽人力资本的流失情况可以反映出安徽人力资本的状况不容乐观。如果安徽不能进一步采取新的人才政策和人才战略,那么在外地区高工资待遇的诱导下,人才流失的潜在威胁变成现实的越来越多,据省人事厅不完全统计,每年我省毕业的专科以上毕业生有30%以上向东部沿海地流失。值得注意的是,安徽省人力资本流向外地区的情况依然十分严重,尤其是教育、卫生、电子信息、通讯类等创新型高级人才。直接的冲击着我省人力资本投资的效果——人力资源存量的增加。
(七)企业投入的人力资本占比仍然较低。虽然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培训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但从安徽目前企业对职工每年的教育投资仅占其工资总额的1.5%看,这个比例仍然很低,且往往很难到位,甚至被挪做他用。安徽省内的中小企事业单位普遍不够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有的单位根本就没有在职培训计划,且培训的效率不够,员工的培训时间不足。飞速革新的技术要求现代企业不同岗位上的员工都要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从而适应新的流程和系统。仅有少量技能的工作将很快被拥有技术、人际关系和谐、全面质量管理、团结合作以及国际化业务所取代;新时期的员工只有不断发展技能,才能处理更新、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任务,而这些正是需要安徽企业在提高市场竞争力中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三、加快安徽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思考
加快安徽省人力资本投资的发展步伐,实现安徽教育的全面振兴,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振兴,满足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培养出大批创新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推动企业加快人才培训的投入,是推动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省力,实现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赶超目标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也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采取超常举措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对各类教育的投入,省级政府更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强度,充实和提高现有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能力。同时在进行省统筹自筹投资结构调整时,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基本建设投资份额,加快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按照财政增长的一定比例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二)拓宽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人力资本的资金筹集可以借鉴多种资金筹集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切实开放民间和外资对我省教育的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独资或投资入股的形式进入各级教育机构。由于政府的教育投资是有限的,政府不可能把全社会的所有的教育包括在内,可以向资本市场渗入,可以通过教育资产重组,扩大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发行教育债券、股票,建立教育产业投资基金筹集资金。直接投资学校或帮助高等学校的校办企业上市,帮助相关的教育行业发展等,帮助民办学校快速发展壮大。通过一定的资本回报使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购买教育基金,壮大基金规模,支持教育发展。也可建立起教育发展公司,从事教育行业的投资,以教育产业为主,可以投资民办学校,可以投资教育用品制造,教育发展公司同样可以上市募集资金,这样的公司在国外已不新鲜。争取政策发行教育彩票,教育和体育事业一样,也是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发行教育彩票可以集中大批社会闲散资金用于教育,因为我国的彩票业发展的空间很大,目前尚无一支教育彩票。从体彩与福彩发行情况看,人们对购买彩票的热情还是很大的,这也为教育彩票的上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本管理体制,降低人力资本的流失。一个省的人力资本如何才能发挥作用,关键看人才激励政策,建立起科学的人才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不仅使本地的高级专门人才坚守本土,同时还可吸引外来人才,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安徽省有不少高等学校或中等学校以及科研机构内部缺乏相应的竞争、激励机制,造成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严重,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很好地运用市场经济情况下人才运作体制,应该下大力气加以整顿改革。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的自身尤其是企业的动力,建立起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至少不要让他们流到外地去。创造更具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吸引身处外地的本省人才回皖工作。形式上可以不仅仅回到省内,具体办法应该根据新情况更为灵活一些。
领导干部需要培养人才观念和危机意识,充分考虑为各类人才营造长足的发展空间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不断增强安徽在人才需求与使用方面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增大人力资本的积累,使安徽的人力资本投资处于良性的状态,并在发展中不断壮大。
(四)正确认识人力资本流动,提高市场意识。利用人力资本流动促进人力资本形成。人力资本流动会对地区人力资本发挥作用产生不利影响,但对人才个人而言往往会给他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这与人力资本流动和欠发达地区间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是矛盾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具有市场意识,正确认识人力资本流动,应当以“变”应变,重视人力资本流动,在流动中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
具体说来,安徽省应重视和落实人力资本的提升和流动,可将人力资本流动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来抓。正视流动的现实,可以通过发展人才柔性流动、人力资本输出、人才租借等各类新型模式与方法,促进各类劳动者增进自身的人力资本投入并提升层次,进而利用人力资本输出等机会,在流动中谋求与发达地区利益共享。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应加强与发达地区在人力资本流动与使用方面的联系与合作,有组织地推动人力资本流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大力从外地吸引高级人才进皖,为安徽的建设服务,以抵销因人力资本流失而造成的空缺,提高安徽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率与作用。
(五)以改革为突破口,优化重组现有的教育资源。针对现有教育存量资源,着手进行结构调整,可对现有的学校,尤其那些办学条件差,规模小,师资力量簿弱的学校与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雄厚,生源条件好的学校进行全面合并重组或兼并,充分发挥优势学校的带头作用。办教育也必须象办企业一样才行,要尽快建立起安徽的高校品牌,高校航母,一方面有利于为安徽本地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同时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地发挥名校、有实力的学校的特长,扩大办学规模,多办大而全的重点综合性名牌大学,尽量减少对那些小而差的、学科设置重复,又没有师资力量和生源的学校的投入。重新评估学校设置,规划发展方向,公正地对省内学校师资力量、教学科研能力、毕业学生水平等主要指标进行评估分类,以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引导资源优化配置。重点做好一批重点高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工作,同时多开设一些对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力的学科,以培训出社会所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
(六)引进国际教育资源,促进安徽人力资本投资。目前,国外教育机构纷纷看好中国的教育市场,美国最大的K-12私立教育集团董事长JACK CLEGG曾表示:“中国教育现实的巨大空间和未来良好的发展潜力,让我们必须关注这个市场”。全球最大的教育资本网站EDUVENTURES推出的2001年度十大报告中,中国教育报告名列其中。这些外国的教育机构不仅拥有丰富的办学经验,而且拥有雄厚的资本。他们进入中国市场后有利于促进我们教育市场的发展,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改善教育投资结构。安徽应该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的这一市场变化情况,抓住我国开放服务贸易领域投资的契机,解放思想,大胆引进国外的教育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可以先在在职培训中偿试,也可鼓励私立与民营教育机构积极与外资合作,待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广。据北京市教委的统计,在北京的高校中,与国外建立固定友好关系的学校达463个,国际合作项目405个,中小学与国外建立固定友好关系的学校近100所。上海也有20多所大学与海外的110多个大学合作办学。中国音乐学院同奥地利格拉茨音乐与戏剧艺术大学、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合办中国—奥地利联合音乐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欧盟合作开办EMBA都是成功的典范。安徽省也应该抓紧时机,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充分发挥生源优势,采用合作办学的形式,尽快吸引国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和成才模式,以便进一步扩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
(七)鼓励和引导企业大量投资于在职培训。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另一重要方式,培训在当今的各类组织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是各类机构增加核心竞争力的手段。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本形成的第二大重要途径,通过员工培训,可以延长人力资本的使用期限,还可以达到组织内部人力资本的调整和更新。国外十分重视员工的在职培训,美国和日本企业员工在职培训的经费投入,平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10%左右。据美国《培训杂志》报道,美国仅商界每年对正式培训的投资2001年已超过520亿美元,也是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的明确方向,应该成为我们安徽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很好借鉴。
(八)积极引导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有效补充,从现代社会来看,一个地方的员工收入、职业保障、就业机会和职位升迁已经与每个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直接相关。此外还有许多非经济因素影响着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如独生子女政策、社会地位等等。应该进一步清楚地看到安徽家庭个人人力资本投资需求市场的巨大,同时要想方设法满足个人投资的愿望,千方百计增加投资主体,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王金营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人力资源管理》(第十一版)美国,亚瑟·W·小舍曼等著,张文贤主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人力资本研究》、《劳动供给研究》美国雅各布·明塞尔著,张风林译,中国经济出版社。
[4]《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石金涛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5]《论人力资本投资》美舒尔茨,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6]《中国问题报告》金鑫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知识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趋势》荣剑英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
[8]《当代产业的知识与生态化》黄志斌等著,安徽大人民出版社。
[9]《优秀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孙立樵等著,中央党校出版社。
[10]《安徽省2001年计划会议专题报告汇编》省政府秘书处编。
[11]《关于教育产业的几个问题》厉以宁报告录音整理。
[12]《上海的人力资本投资》黄维德著《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
[13]《中国统计年鉴》1993—2007卷。
[14]《西部人力资本投资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闫淑敏,段兴民著,《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
[15]《安徽统计年鉴》1991年—2007年卷本。
[16]《安徽年鉴》1999—2007年卷。
[17]《安徽省月度经济运行监测》2001—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