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职学生的挫折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xt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做到事事如意,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挫折。中职学生作为社会化进程中的社会成员,同样也会遭受挫折,这不但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影响其身心健康,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挫折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主要针对中职学生受挫的原因分析和提出相应对策来对中学生挫折教育进行全面的认识,以此来促进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生;挫折;挫折教育
  一、 挫折和挫折教育的含义
  (一) 挫折的含义
  关于挫折的定义,在字典中,“挫折”一词是指挫敗、阻挠、失意的意思;综合来说,指个体在一些行为动机的驱使下去从事一些活动时,受到了无法克服的阻碍,产生了目标无法实现、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各种消极情绪:恐惧、抑郁和沮丧。
  (二) 挫折教育的含义
  挫折教育是当个体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受到干扰和阻碍、遇到困难却又无法克服,引起一种较为持久的、紧张的、无法适应的、消极的情绪反映和体验时,给予指引和帮助。通过对产生挫折原因的分析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认识挫折,如何对待挫折,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抗挫折能力,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从而为他们排除一些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
  二、 中职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学生抗挫折力低
  现代社会,高品质的生活、优越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部分青少年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他们面对和克服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弱。具体表现有:
  (一) 学习方面
  中职学生学习负担较重,造成压力过大。通常因学习问题造成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紧张,很多学生因承受不了过重的压力而表现出抵抗情绪。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教育,一旦面对批评,便觉得失去尊严和面子,要么沉默对抗,要么离家出走。特别是考试失利后容易产生消极自卑心理,从而阻碍了自身学习积极性的发展。
  (二) 人际方面
  中职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也愈趋复杂,而且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困惑阶段,情绪波动往往较大。早恋、逃学、斗殴、反叛等各种现象时有发生。例如遇到人际关系障碍时,不知所措,甚至不会使用正确的方法调节情绪、解决问题,只会消极地烦恼悲伤。有的学生在受挫折后,意志消沉、自怨自艾。甚至还有不少学生把大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穿着打扮等消费方面。
  (三) 生活方面
  中职学生父母大多不在身边,在学校住校,很多生活琐事都要自己独立处理。有些学生初次离家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低,由此引起强烈的不适应感,甚至产生“恋家情结”,导致学习精力分散,成绩难以提高。
  三、 中职学生抗挫折力低的原因
  以上情形的出现不但与个体性格、遗传因素、特殊经历等多方面有关,而且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一) 个人因素
  (二) 中职学生抗挫能力弱,心理素质差
  抗挫能力过弱是中学生容易受挫的重要原因之一。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还没有成熟,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三) 个人主观要求高与客观条件相矛盾
  处于追梦年龄中学生,每个人都渴望优秀、卓越。他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的社会环境中,对自己、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很高的期望。个人的主观要求过高与客观条件的矛盾是导致挫折感产生的主要原因。
  (四) 学校因素
  只注重考试成绩的教育模式是导致中职学生抗挫折力低的重要原因。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导致许多教育工作者只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五) 家庭因素
  1.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不当;2. 家庭变故的发生,子女缺乏关爱。
  四、 中职学生挫折教育对策
  (一) 挫折教育的内容
  (二)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要让学生知道困难和挫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客观存在,谁也无法避免。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畅通无阻。
  (三) 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遭受挫折是人生之必然。
  (四) 挫折具有积极的一面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能只看问题的表面,对待挫折也是这样。中职学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积极向上;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把困难当成人生的挑战,勇敢地面对困难的历练,相信总有一天会战胜困难,这才是青年人面对挫折的正确方法和心态。
  五、 帮助学生合理制定目标
  不眼高手低,适度地制定目标,前提应该是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例如主观条件、客观环境等条件,这样才能正确地分析制定目标。
  (一) 授以应对挫折的技巧
  1. 自我欣赏,自我鼓励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鼓起战胜失败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对挫折的适应能力。
  2. 有效的发泄方式
  很多学生遇到困难不知所措,甚至产生很多消极情绪,这时不应该压抑和克制,而应该多宣泄多沟通。要学会向亲朋好友交流沟通,在亲朋好友的倾听和劝解中消解痛苦,从他人那里获得力量与支持。
  六、 挫折教育的方式
  (一) 心理暗示教育
  在教育情境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将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而影响学生各方面的行为表现。你希望学生怎么样,你就把他当作这样的人来对待,多给其以良性的暗示,他就按照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一种期望效应(expectation),即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同时懂得尊重和欣赏学生的优点。良好的教育期待体现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爱是最好的教育,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就会向老师期望的方向努力。 “赏识教育”的成功之处即在于此。
  (二) 寓挫折教育于政治课堂之中
  无论是在初中阶段还是中职阶段,政治课堂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在初中阶段,政治学科教学的重点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知识构成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选择等内容。那么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应该教会学生怎样树立自信,克服苦难以及认识挫折。在中职阶段,中职学生对自己,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哲学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中,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中职学生应该把挫折当成机遇,勇敢地面对挫折,最终会走向成功。
  (三) 发挥榜样力量
  进行榜样教育重要的环节是收集榜样素材,这些素材最好是中职学生所知晓的,是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例如,老师给学生讲些关于自己所带历届学生中部分学生克服学习挫折,学习成绩由差转优,最终考上名牌大学的榜样;还有国内外著名历史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为榜样。
  总之,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这需要社会更新教育观念、学校重视德育、教师端正教育方法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勇敢、积极、健康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 孙义农.高中生心理辅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2]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 许其瑞.中学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向守俊,张大均.关于挫折教育挫折的思考[J].天津教科院学报,2002(5).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450名海南省农村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探析海南省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现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学生在自主阅读能力上的差异,并从学校、家庭、学生自身三个要素出发,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海南省;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 问题提出  小学生正处于学龄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引导
研究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为典型病理改变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人们提出了各种假说,而 Aβ假说是目前较
摘 要:教师对教材解读不透彻,教学设计不科学,制定的活动目标不合理等,都会产生“内耗”现象,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尽可能地减少“教学内耗”,也就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减少“内耗”;提高实效  所谓“教学内耗”特指的是由教学主导内部纠葛而形成的无谓的消耗,即“教师本人自我否定、自我抵消的教学效果。”[1]教师对教材解读不透彻,教学设计不科学,制定的活动目标不合理等,都会产生“内耗”
摘 要:创建特色学校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入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主题。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更具深远意义。广州市第七十二中学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通过对自身现状的厘清,探索出了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即“思源”教育。“思源”就是“求真务本,爱乡爱国”。学校以鲜明个性的“知所先务”办学理念为灵魂,指引特色学校创建;以“思源”特色项目为抓手,带动特色学校创建;以“思源”校本课程为重要载体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中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但要有精益求精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重视言传身教、严于律己。从思想上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具有高尚品格和较高职业道德水平,这也需要我们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建设,从而提高队伍的素质的外在要求。爱学习肯钻研的教师会欣然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