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大多数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意义课本上已有定论,很多学生只是盲目的记忆,像是背诵语文课本上的名言警句一样力求一字不差,这种机械的记忆不但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会加重学生的畏难情绪,做老师的此时应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历史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联上,联系只要建立起来,那么个别事件的原因和历史意义也就能推导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理解记忆。大多数高中学生以至很多大学毕业已经参加工作的人一提到高中历史这门课就摇头:高中历史太难学了,背也背不过,记也记不住,其实说白了,还是对历史课没有兴趣。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历史 创新教学 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爱因斯坦曾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教师,教学实践也充分表明: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从中体会到学习乐趣。而历史科学因其内容的庞大和时间的久远即逝性,长期以来被人们当作死记硬背的副科,这一偏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很多学生对历史课不够重视和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研究教法,努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素质发展。这是发展历史思维能力,保证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一些方法。
一、巧设课始导语,诱发兴趣
“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巧设导语,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和兴趣,及早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章可先引导回顾初中历史:“我们都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段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一提到这段历史,我们就会想起《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许许多多不平等的条约。割地、赔款、火烧圆明园、旅顺大屠杀,西方列强的种种罪行,对中国的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在讲述时要带有悲愤的情绪;引导学生对帝国主义的痛恨。这样就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和打动学生,为讲授新课奠定基础。
二、设置疑问激思,产生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历史教学的艺术性表现在诸多方面、而巧妙地质疑设问,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叶圣陶曾经说过:“好的提问必会是学生运用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所以恰当的提问时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能触及学生的兴奋点,起到指示思路,启迪思维,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效果。
三、贴近生活以助理解,提高兴趣
由于历史学科所讲述的内容大都是远离现实生活,对于中学生来说,许多历史问题都是很难理解的。从而对历史学科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如果能把一些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进行类比,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深入浅出地解决一些历史问题。如“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为什么要用纸币呢?因为四川以前是用铁钱的,铁钱太重,在生产低下的社会货币的交易量较小,但生产力发展了,商品经济随着发展,商品交易的量就大,需要用的铁钱就多,用铁钱不方便且危险,容易被盗贼抢。现在我们到商店买东西,可以付现金,也可以刷卡,社会上的商业交往,可以付现金,也可以通过银行转账支付。这就便于让学生理解纸币的出现与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提高兴趣
历史知识本身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历史活动来进一步深化。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知识抢答赛,竞猜历史谜语等来活跃课堂,浓厚兴趣;通过参观革命胜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教唱革命歌曲,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和纪念展览,来回顾历史、陶冶情操;通过走访老红军和地下党干部,让学生调查理解本乡、本村的风俗习惯,进一步了解乡土历史;创办历史墙报和手抄报,提高采集史实和编写能力;等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将学习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五、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兴趣
古人云:“教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受用终生”。教学重要的是把学习方法和钥匙教给学生,使其乐学、会学。例如:预习,听讲,作业,复习和应考等各个环节,使学生明白均有相应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做到:预习有目的有针对性,听课抓住思路和重点,作业要适量而及时,复习要经常而全面,应考时要消除紧张情绪,冷静作答,先易后难,认真检查的几个关键步骤和原则等。特别是对内容繁多且分布穿插于各章节容易遗忘的知识点的记忆问题,宜采取浓缩记忆,组合记忆,歌诀记忆,特征记忆,因果记忆,网络记忆等各种方法来克服遗忘,使知识得到巩固。如战国时各诸侯国很多,不好记忆,就要教学生用歌诀记忆法,如“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这样,学生既记住了战国七雄,也记住了各国的地理方位,效果就会很好。
还要指导他们学会掌握: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进行学习总结,科学利用时间,会使用工具书等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就不会再“谈史色变”,而对历史多了几分亲近感。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在教学中,只要老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利用各种手段,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历史 创新教学 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爱因斯坦曾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教师,教学实践也充分表明: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从中体会到学习乐趣。而历史科学因其内容的庞大和时间的久远即逝性,长期以来被人们当作死记硬背的副科,这一偏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很多学生对历史课不够重视和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研究教法,努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素质发展。这是发展历史思维能力,保证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一些方法。
一、巧设课始导语,诱发兴趣
“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巧设导语,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和兴趣,及早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章可先引导回顾初中历史:“我们都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段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一提到这段历史,我们就会想起《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许许多多不平等的条约。割地、赔款、火烧圆明园、旅顺大屠杀,西方列强的种种罪行,对中国的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在讲述时要带有悲愤的情绪;引导学生对帝国主义的痛恨。这样就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和打动学生,为讲授新课奠定基础。
二、设置疑问激思,产生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历史教学的艺术性表现在诸多方面、而巧妙地质疑设问,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叶圣陶曾经说过:“好的提问必会是学生运用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所以恰当的提问时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能触及学生的兴奋点,起到指示思路,启迪思维,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效果。
三、贴近生活以助理解,提高兴趣
由于历史学科所讲述的内容大都是远离现实生活,对于中学生来说,许多历史问题都是很难理解的。从而对历史学科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如果能把一些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进行类比,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深入浅出地解决一些历史问题。如“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为什么要用纸币呢?因为四川以前是用铁钱的,铁钱太重,在生产低下的社会货币的交易量较小,但生产力发展了,商品经济随着发展,商品交易的量就大,需要用的铁钱就多,用铁钱不方便且危险,容易被盗贼抢。现在我们到商店买东西,可以付现金,也可以刷卡,社会上的商业交往,可以付现金,也可以通过银行转账支付。这就便于让学生理解纸币的出现与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提高兴趣
历史知识本身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历史活动来进一步深化。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知识抢答赛,竞猜历史谜语等来活跃课堂,浓厚兴趣;通过参观革命胜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教唱革命歌曲,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和纪念展览,来回顾历史、陶冶情操;通过走访老红军和地下党干部,让学生调查理解本乡、本村的风俗习惯,进一步了解乡土历史;创办历史墙报和手抄报,提高采集史实和编写能力;等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将学习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五、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兴趣
古人云:“教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受用终生”。教学重要的是把学习方法和钥匙教给学生,使其乐学、会学。例如:预习,听讲,作业,复习和应考等各个环节,使学生明白均有相应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做到:预习有目的有针对性,听课抓住思路和重点,作业要适量而及时,复习要经常而全面,应考时要消除紧张情绪,冷静作答,先易后难,认真检查的几个关键步骤和原则等。特别是对内容繁多且分布穿插于各章节容易遗忘的知识点的记忆问题,宜采取浓缩记忆,组合记忆,歌诀记忆,特征记忆,因果记忆,网络记忆等各种方法来克服遗忘,使知识得到巩固。如战国时各诸侯国很多,不好记忆,就要教学生用歌诀记忆法,如“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这样,学生既记住了战国七雄,也记住了各国的地理方位,效果就会很好。
还要指导他们学会掌握: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进行学习总结,科学利用时间,会使用工具书等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就不会再“谈史色变”,而对历史多了几分亲近感。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在教学中,只要老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利用各种手段,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