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职业道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大问题。当前,教师打骂学生、侮辱学生甚至伤害学生身心的现象屡有发生,因此,“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要加强师德建设”是当务之急。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但其本质就是引导为主,宽爱当头。
有的教师遵循古训“严师出高徒”,把“严”字理解得最深最透,认为严就是不让学生说话,严就是威信、服从。如此之“严”让学生的好奇心惨遭扼杀,好动之天性受到限制,好表现之心被扭曲。
教师是学生行为的榜样,也是学生心灵的楷模。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强,教师的一举一动可能影响他们一辈子,也可能给他们终生烙下印记。再加上我们用成年人的目光去指导学生认识事物,用成人的标准去看待学生、启发学生、去要求他们,学生就可能失去思想的自由、行为的自由、说话的自由,因此,他们每天被动接受、被迫作业、被动思考、被迫行为。因而丧失信心、丧失学习的兴趣、主动探索的精神,随之而来的厌学、逃学、失学的现象屡屡发生。抄作业、不写作业的现象层出不穷。在学校、班上是好学生,放学回家是老爷。当着教师貌似听话,背着教师吵嘴打架的事也不乏其例。究其原因大致如下:首先是教师严厉过火、管碍有加。其二:越俎代庖、缺乏指导。其三:以我为中心,老子天下第一。其四:不分青红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其五:独断专横、不容异己。此状况如不及时改变,教师真是要误尽苍生了。针对上述诸多弊病,本文就小学教育中出现的现象谈谈笔者的一孔之见及具体做法:
一、宽爱容忍,给学生一个思维的良好环境
“宽”就是给一个宽松的环境,广阔的空间、任意发挥的余地、随意言谈的机会。在课堂采取民主平等或互学互助,不搞一言堂、一言讲到底,不给学生说、学、做的限制,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和观点,不妄加评说其优劣,课余时间尽量少布置或不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玩耍中发现秘密,在娱乐中增长知识,在追逐中感悟真理,在游戏中认识规律。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充分的体现。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给学生增加了心理压力,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情绪。教师还要全面的爱每一个学生,不以家庭地位高低、经济条件状况优劣来偏倚学生,也不以学生成绩高低和表现好坏来厚薄待之。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因材施教,既给千里马以阳光,又给丑小鸭以雨露。如果教师无论在何时何地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讽刺;多一些表扬,少一些责骂;多一些肯定,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抚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承认,少一些蔑视。那么学生就会在爱的温馨中成长,在爱的沐浴下成功。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温柔而不迁就,承认而不护短,奖励而不包庇。真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学生就有可能在创造和创新方面有所成就,有可能大胆的设想前人没有涉猎的领域。
二、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长期以来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一直笼罩着中小学课堂,笼罩着整个家庭教育。学生总是在教师的意识下思考,在教师的监视中学习,在教师的督促下行为。仿佛认为“填”能代替学生说、想、行,殊不知“填”使学生失去想象的机会,错过联想的光阴,丢了创新的机会。再加上家庭教育“管”“爱”,含在嘴里怕化了,捏在手里怕紧了,放了又怕飞的溺爱、娇惯、放纵。大多学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帝生活,父母把学生的生活限制在只读书、只看书。让孩子过着简单划一的生活。简单的生活、单一的方式、呆板的学习、孤僻的性格、粗陋的见识、狭窄的知识、僵化的思维,怎么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怎么能应付这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凡事都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做、去解决一切问题,只有这样教育才有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才有希望。
三、学会指导,忌越俎代庖
教师的责任是指导学生怎么学,指引学生怎么做,启发学生如何想,教育学生如何观察,点拨学生做什么,解答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传播学习的方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切忌按固定的格式去要求学生,按现存的答案去限制学生,更不能包办代替。通过指导让学生明白,任何事情都有多面性、多层性。教师要指导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素质,否则指导是句空话。缺乏这些硬功夫、硬本领的教师往往在教学上都有可能包办代替,越俎代庖。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要建立在尊重、信任、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教学是双边的活动,只教不学难以成才,只学不教难以明理,只教不引导也是白教,只学不做也是白学。没有自己思想的人是白痴,没有自己行为的人是残疾,没有自己主见的人是傀儡。
(作者单位:626700四川省甘孜县三完小)
有的教师遵循古训“严师出高徒”,把“严”字理解得最深最透,认为严就是不让学生说话,严就是威信、服从。如此之“严”让学生的好奇心惨遭扼杀,好动之天性受到限制,好表现之心被扭曲。
教师是学生行为的榜样,也是学生心灵的楷模。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强,教师的一举一动可能影响他们一辈子,也可能给他们终生烙下印记。再加上我们用成年人的目光去指导学生认识事物,用成人的标准去看待学生、启发学生、去要求他们,学生就可能失去思想的自由、行为的自由、说话的自由,因此,他们每天被动接受、被迫作业、被动思考、被迫行为。因而丧失信心、丧失学习的兴趣、主动探索的精神,随之而来的厌学、逃学、失学的现象屡屡发生。抄作业、不写作业的现象层出不穷。在学校、班上是好学生,放学回家是老爷。当着教师貌似听话,背着教师吵嘴打架的事也不乏其例。究其原因大致如下:首先是教师严厉过火、管碍有加。其二:越俎代庖、缺乏指导。其三:以我为中心,老子天下第一。其四:不分青红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其五:独断专横、不容异己。此状况如不及时改变,教师真是要误尽苍生了。针对上述诸多弊病,本文就小学教育中出现的现象谈谈笔者的一孔之见及具体做法:
一、宽爱容忍,给学生一个思维的良好环境
“宽”就是给一个宽松的环境,广阔的空间、任意发挥的余地、随意言谈的机会。在课堂采取民主平等或互学互助,不搞一言堂、一言讲到底,不给学生说、学、做的限制,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和观点,不妄加评说其优劣,课余时间尽量少布置或不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玩耍中发现秘密,在娱乐中增长知识,在追逐中感悟真理,在游戏中认识规律。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充分的体现。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给学生增加了心理压力,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情绪。教师还要全面的爱每一个学生,不以家庭地位高低、经济条件状况优劣来偏倚学生,也不以学生成绩高低和表现好坏来厚薄待之。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因材施教,既给千里马以阳光,又给丑小鸭以雨露。如果教师无论在何时何地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讽刺;多一些表扬,少一些责骂;多一些肯定,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抚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承认,少一些蔑视。那么学生就会在爱的温馨中成长,在爱的沐浴下成功。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温柔而不迁就,承认而不护短,奖励而不包庇。真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学生就有可能在创造和创新方面有所成就,有可能大胆的设想前人没有涉猎的领域。
二、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长期以来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一直笼罩着中小学课堂,笼罩着整个家庭教育。学生总是在教师的意识下思考,在教师的监视中学习,在教师的督促下行为。仿佛认为“填”能代替学生说、想、行,殊不知“填”使学生失去想象的机会,错过联想的光阴,丢了创新的机会。再加上家庭教育“管”“爱”,含在嘴里怕化了,捏在手里怕紧了,放了又怕飞的溺爱、娇惯、放纵。大多学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帝生活,父母把学生的生活限制在只读书、只看书。让孩子过着简单划一的生活。简单的生活、单一的方式、呆板的学习、孤僻的性格、粗陋的见识、狭窄的知识、僵化的思维,怎么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怎么能应付这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凡事都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做、去解决一切问题,只有这样教育才有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才有希望。
三、学会指导,忌越俎代庖
教师的责任是指导学生怎么学,指引学生怎么做,启发学生如何想,教育学生如何观察,点拨学生做什么,解答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传播学习的方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切忌按固定的格式去要求学生,按现存的答案去限制学生,更不能包办代替。通过指导让学生明白,任何事情都有多面性、多层性。教师要指导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素质,否则指导是句空话。缺乏这些硬功夫、硬本领的教师往往在教学上都有可能包办代替,越俎代庖。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要建立在尊重、信任、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教学是双边的活动,只教不学难以成才,只学不教难以明理,只教不引导也是白教,只学不做也是白学。没有自己思想的人是白痴,没有自己行为的人是残疾,没有自己主见的人是傀儡。
(作者单位:626700四川省甘孜县三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