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贫富差距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其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出现了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即贫富差距问题也更加凸显。本文以贵州省贫富差距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为缩小贫富差距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贫富差距 现状分析 原因 二元结构 对策与建议
一、贵州省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1、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分析
2006年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为7131.9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高达4.59:1,远大于全国3.28:1的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突破了1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4.07:1,也远大于全国3.23:1的城乡居民收入比;2013年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己高达1517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79:1,仍大于全国的城乡居民收入比3.03:1。2013年贵州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667.07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则只有5434元,只达到2001年贵州城镇居民的水平。由此可见,贵州省农村居民收入比城镇居民收入落后了12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仍在不断的拉大。
2、贵州省九个地州市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2006年贵州省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6644元,9个地州市中有4个地州市六盘水市、贵阳市、遵义市和黔东南州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均超过贵州省的平均水平。而其余的5个地州市均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指标,而其中最低的就是毕节只有14293元,最高的六盘水市为18815元,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4522元,工资比为1.32:1。
2013年贵州省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9087元,9个地州市中有3个地州市贵阳市、遵义市、黔西南州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均超过贵州省的平均水平。而其余的6个地州市均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全省工资最高的是贵阳市(50817元),最低的是黔东南州达到45656元,全省最高与最低的绝对差额达到5161元,工资比为1.11:1。以上数据表明:贵州省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同时这个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
3、行业收入差距分析
2006年,全省工资最高的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达到30007元,最低的是住宿与餐饮业,其平均工资为9590元,两者间绝对差额达到20417元,工资比达到3.13:1;
2013年收入最高的行业为金融业,年平均工资为109224元,而最低的为住宿和餐饮业,仅有29898元,两者间绝对差额为79326元,工资比3.65:1。以上数据充分表明贵州省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二、造成贵州省贫富差距的原因
1、二元经济结构及喀斯特地区贫困问题的特殊性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大
贵州仍属于二元经济模式,农村靠天地生活自给自足,城市则以现代化工业为主。贵州贫困地区集中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石漠化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环境恶劣,这些地区恶列的生态环境是造成贫困的根源,这也是导致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原因。贵州省大多数农民从事的产业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且特殊的地形地貌,造成农民粮食单产量低,一年四季辛勤劳作的成果只能“维持生计”;而城镇居民多数从事的是“现代产业”,现代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职工能够得到较高的工资收入,故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远远高于农村居民,从而不断扩大贵州省城镇与农村收入的差距。
2、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导致其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大
贵州省各地区在自然禀赋、旅游资源上的差距,是造成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贵阳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在政府优惠政策的扶持下经济发展迅速。而六盘水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已经发行煤、铁、铜等三十余种矿产资源,其中煤储量居全省首位,素有“西南煤海”之称,因此其经济发展相对快速,经济总量相对较大。
3、垄断导致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随着经济市场的建立,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行业收入较高,与传统行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金融行业收入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传统行业则主要靠劳动密集来取得利润。由于工资制度和福利制度在各种经济体内是不同的,这导致了企业的职工之间不仅存在收入差距,还在其它福利和社会保障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从整体上构成了不同类型企业下职工的贫富差距。
三、对策与建议
1、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元经济结构及喀斯特地区贫困问题的特殊性是导致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大的根本原因。目前来看,城镇是最高收入人群较为密集的地方,而最低收入人群往往出自农村。要着力打破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一是让农村劳动力走出农业的圈子,拓宽农村居民更多的就业途径及改善他们的就业环境;二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工业化、现代化。只有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才能缓解和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还是要减轻农民的负担,政府可以给予农民一些优惠的政策,如减免农民的经济作物税费及农村的小额贷款实行减息政策等。
2、加快落后地区的特色开发,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在贵州省九个地州市里,受政府优惠政策倾斜的省会城市贵阳以及贵阳周边的城市,其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旅游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而相对环境恶劣、土地贫瘠、政府扶持力度小的地区经济发展就十分缓慢。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着49个名族,仅次于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36.ll%。众多少数民族聚居是贵州省的一大特点,各个地区的民族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并且贵州山川秀丽、地理环境独特,在旅游开发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为此政府应加快落后地区的特色开发,在政策上予以引导,资金上予以支持。
3、实现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贵州省应不断完善市场体制,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再分配制度,通过财政支出完善保障体制,避免不公平的现象产生,这样才能不断缩小行业收入差异。同时,鼓励各行业不断创新、改进,不断强化内在进步的力量,促进各行各业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 贫富差距 现状分析 原因 二元结构 对策与建议
一、贵州省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1、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分析
2006年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为7131.9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高达4.59:1,远大于全国3.28:1的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突破了1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4.07:1,也远大于全国3.23:1的城乡居民收入比;2013年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己高达1517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79:1,仍大于全国的城乡居民收入比3.03:1。2013年贵州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667.07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则只有5434元,只达到2001年贵州城镇居民的水平。由此可见,贵州省农村居民收入比城镇居民收入落后了12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仍在不断的拉大。
2、贵州省九个地州市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2006年贵州省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6644元,9个地州市中有4个地州市六盘水市、贵阳市、遵义市和黔东南州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均超过贵州省的平均水平。而其余的5个地州市均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指标,而其中最低的就是毕节只有14293元,最高的六盘水市为18815元,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4522元,工资比为1.32:1。
2013年贵州省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9087元,9个地州市中有3个地州市贵阳市、遵义市、黔西南州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均超过贵州省的平均水平。而其余的6个地州市均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全省工资最高的是贵阳市(50817元),最低的是黔东南州达到45656元,全省最高与最低的绝对差额达到5161元,工资比为1.11:1。以上数据表明:贵州省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同时这个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
3、行业收入差距分析
2006年,全省工资最高的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达到30007元,最低的是住宿与餐饮业,其平均工资为9590元,两者间绝对差额达到20417元,工资比达到3.13:1;
2013年收入最高的行业为金融业,年平均工资为109224元,而最低的为住宿和餐饮业,仅有29898元,两者间绝对差额为79326元,工资比3.65:1。以上数据充分表明贵州省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二、造成贵州省贫富差距的原因
1、二元经济结构及喀斯特地区贫困问题的特殊性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大
贵州仍属于二元经济模式,农村靠天地生活自给自足,城市则以现代化工业为主。贵州贫困地区集中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石漠化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环境恶劣,这些地区恶列的生态环境是造成贫困的根源,这也是导致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原因。贵州省大多数农民从事的产业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且特殊的地形地貌,造成农民粮食单产量低,一年四季辛勤劳作的成果只能“维持生计”;而城镇居民多数从事的是“现代产业”,现代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职工能够得到较高的工资收入,故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远远高于农村居民,从而不断扩大贵州省城镇与农村收入的差距。
2、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导致其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大
贵州省各地区在自然禀赋、旅游资源上的差距,是造成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贵阳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在政府优惠政策的扶持下经济发展迅速。而六盘水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已经发行煤、铁、铜等三十余种矿产资源,其中煤储量居全省首位,素有“西南煤海”之称,因此其经济发展相对快速,经济总量相对较大。
3、垄断导致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随着经济市场的建立,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行业收入较高,与传统行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金融行业收入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传统行业则主要靠劳动密集来取得利润。由于工资制度和福利制度在各种经济体内是不同的,这导致了企业的职工之间不仅存在收入差距,还在其它福利和社会保障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从整体上构成了不同类型企业下职工的贫富差距。
三、对策与建议
1、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元经济结构及喀斯特地区贫困问题的特殊性是导致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大的根本原因。目前来看,城镇是最高收入人群较为密集的地方,而最低收入人群往往出自农村。要着力打破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一是让农村劳动力走出农业的圈子,拓宽农村居民更多的就业途径及改善他们的就业环境;二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工业化、现代化。只有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才能缓解和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还是要减轻农民的负担,政府可以给予农民一些优惠的政策,如减免农民的经济作物税费及农村的小额贷款实行减息政策等。
2、加快落后地区的特色开发,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在贵州省九个地州市里,受政府优惠政策倾斜的省会城市贵阳以及贵阳周边的城市,其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旅游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而相对环境恶劣、土地贫瘠、政府扶持力度小的地区经济发展就十分缓慢。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着49个名族,仅次于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36.ll%。众多少数民族聚居是贵州省的一大特点,各个地区的民族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并且贵州山川秀丽、地理环境独特,在旅游开发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为此政府应加快落后地区的特色开发,在政策上予以引导,资金上予以支持。
3、实现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贵州省应不断完善市场体制,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再分配制度,通过财政支出完善保障体制,避免不公平的现象产生,这样才能不断缩小行业收入差异。同时,鼓励各行业不断创新、改进,不断强化内在进步的力量,促进各行各业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