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课题。本文从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以推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提升。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单位固定资产在数量、构成方面越发复杂,也暴露出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固定资产闲置浪费严重、会计核算不合理等。2013年1月1日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迎来新的挑战,现结合实践经验就如何创新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粗浅探讨。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较差,闲置浪费严重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庞杂,日常的管理工作涉及诸多部门(财务、资产、使用部门等)和环节(预算、采购、领用、报废、处置以及转入转出等),工作量大管理过程复杂,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来看,很多单位的管理基础较差,闲置浪费严重,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内部管理职责不健全。多数单位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协调管理力量薄弱,很容易出现监管不到位或监督无效问题,增加资金浪费及流失几率。二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均规定了严格的内控措施,如定期清查盘点资产、对固定资产处置需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等,但在实践工作中,很多单位并未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落实,既容易造成固定资产账物脱节、账实不符,甚至造成腐败的滋生。三是部控制流程管理不健全。一些单位照搬其他单位的内控流程,造成内控流程与单位实际不符形同虚设,还有一些单位在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上以领导意志为主,随意性大,难以实现对固定资产业务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国有资产闲置浪费严重。
(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账实不符
账实相符是事业单位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前提,也是规避财务风险的有效保障。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多多少少存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现象,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固定资产入账不全面,如只对单价设备满足入账标准的资产入账,而对单价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办公桌椅等)未按照规定入账,对于一些历史原因违规建造或购置的固定资产未完全入账,对于一些捐赠、盘盈以及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仅抽取部分入账,等等;二是旧会计制度下的遗留问题。旧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是不需要计提累计折旧的,从购置、入账到报废的一系列环节中始终不考虑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磨损、损坏,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差越来越大。
(三)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动态管理薄弱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具有精准化、大容量等优点,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重要支撑手段,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基本构建起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信息管理上以账卡登记、信息录入等静态管理为主,系统普遍只提供简单的查询、统计、报表等功能,而对于资产的信息变动(如投入使用、维修保养、优化配置等)等动态化管理不到位,既造成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脱节,也使得上级部门及领导在决策上受到制约,造成固定资产不同程度的重复购置、资源浪费。又如,信息系统的设计存在缺陷,很多单位不同部门的管理系统都为“单干”形式,系统数据传输既不考虑与财务管理、采购、预算编制、办公管理等业务系统的连接,更少考虑与其他政务系统的关联,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与沟通很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和流失等。此外,在访问权限方面也多局限于资产管理个人,不利于单位员工及社会公众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监督,容易滋生舞弊和腐败。
二、固定资产管理创新策略
(一)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关键点控制
一是理顺机构设置,提高管理规范性。应组织专门的资产管理小组,负责建立健全具有独立性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并严格制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等各部门的职能权限,如资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登记账簿,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而各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只有使用权而没有处置权,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要进行申请并尽量在使用过程中保护固定资产的完整,等等。二是在严格遵循会计法规以及资产管理相关规范等的基础上,各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确保其体现在单位资产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的购置、维修、报废、捐赠、出租、出借等事项审批权限,严格划清固定资产的领取、维护、保管、使用、维修等责任;强化定期盘点制度,每年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核对,切实做到账、卡、物相符;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方面着手完善监督体系,内部监督方面,采用定期或用随机抽查方式,严格监督资产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采购、使用、处置以及定期盘点等方面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外部监督方面,同级财政部门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情况,督促各事业单位规范资产管理和固定资产财务核算工作。三是建立完善固定资产内控流程管理模式,加强购置处置两大环节的关键风险点控制,如购置方面要认真核查使用部门的购置申请,购置价格在2万元以上设备时增加审批,购置价格在5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时严格进行评估、论证,等等;处置方面,认真核查使用部门申请处置的实物,对处置资产进行清查,形成资产处置报告,等等。
(二)完善会计核算防范财务风险
一是规范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如,对于新制度中所说的购入固定资产、自建固定资产、改扩建固定资产以及一些无偿调入、捐赠的固定资产,在日常固定资产核算中均要严格按照新制度中的规定严格入账。此外需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单位价值未超过标准的大批同类商品可进行灵活处理,如可规定数量超过十件、价格在三千元以上的商品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处理。二是做好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各事业单位可结合固定资产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来计提折旧,如电脑、桌椅、打印复印设备等常规固定资产推荐采用直线折旧法,通过一次性补提折旧,对于非常规的固定资产若直线折旧法较难反应其折旧损耗的,推荐以工作量法进行折旧,在折旧年限和系数方面,若上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有规定的则按规定进行,反之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三是关于权责发生制的问题,权责发生制较之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优势明显,但其实施并非一蹴而就,故新制度只提及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例如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之上,实际工作照此进行即可。
(三)与时俱进整合固定资产信息系统
一是打破信息沟通壁垒,逐步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进而在实现对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的同时加大管理的透明度,减少舞弊、腐败等问题的发生。如,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和事业单位的办公自动化OA系统,保证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通顺;实现财务软件中的资产管理模块与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信息系统的对接,进行实时对账,以做好所有固定资产的验收、登记、领用和查询工作;打破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现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壁垒,从政府网络平台出发,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在已有的信息平台上,通过WEB技术把系统涵盖资产管理的配置、使用、处置、收益、清查、统计等各项管理内容,以实现财政部门与事业单位之间的资产管理信息畅通,以更好地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动态管理。如,事业单位在购置环节中一旦出现超标购置,政府采购信息平台的预警机制立即做出限制措施,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二是对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全过程、高效动态的监督,以确保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资产的闲置或浪费问题,提高其利用率和使用率。
总之,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也伴随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以切实满足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要求。(作者单位为广西广播电视技术中心 )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单位固定资产在数量、构成方面越发复杂,也暴露出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固定资产闲置浪费严重、会计核算不合理等。2013年1月1日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迎来新的挑战,现结合实践经验就如何创新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粗浅探讨。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较差,闲置浪费严重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庞杂,日常的管理工作涉及诸多部门(财务、资产、使用部门等)和环节(预算、采购、领用、报废、处置以及转入转出等),工作量大管理过程复杂,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来看,很多单位的管理基础较差,闲置浪费严重,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内部管理职责不健全。多数单位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协调管理力量薄弱,很容易出现监管不到位或监督无效问题,增加资金浪费及流失几率。二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均规定了严格的内控措施,如定期清查盘点资产、对固定资产处置需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等,但在实践工作中,很多单位并未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落实,既容易造成固定资产账物脱节、账实不符,甚至造成腐败的滋生。三是部控制流程管理不健全。一些单位照搬其他单位的内控流程,造成内控流程与单位实际不符形同虚设,还有一些单位在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上以领导意志为主,随意性大,难以实现对固定资产业务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国有资产闲置浪费严重。
(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账实不符
账实相符是事业单位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前提,也是规避财务风险的有效保障。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多多少少存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现象,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固定资产入账不全面,如只对单价设备满足入账标准的资产入账,而对单价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办公桌椅等)未按照规定入账,对于一些历史原因违规建造或购置的固定资产未完全入账,对于一些捐赠、盘盈以及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仅抽取部分入账,等等;二是旧会计制度下的遗留问题。旧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是不需要计提累计折旧的,从购置、入账到报废的一系列环节中始终不考虑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磨损、损坏,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差越来越大。
(三)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动态管理薄弱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具有精准化、大容量等优点,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重要支撑手段,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基本构建起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信息管理上以账卡登记、信息录入等静态管理为主,系统普遍只提供简单的查询、统计、报表等功能,而对于资产的信息变动(如投入使用、维修保养、优化配置等)等动态化管理不到位,既造成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脱节,也使得上级部门及领导在决策上受到制约,造成固定资产不同程度的重复购置、资源浪费。又如,信息系统的设计存在缺陷,很多单位不同部门的管理系统都为“单干”形式,系统数据传输既不考虑与财务管理、采购、预算编制、办公管理等业务系统的连接,更少考虑与其他政务系统的关联,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与沟通很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和流失等。此外,在访问权限方面也多局限于资产管理个人,不利于单位员工及社会公众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监督,容易滋生舞弊和腐败。
二、固定资产管理创新策略
(一)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关键点控制
一是理顺机构设置,提高管理规范性。应组织专门的资产管理小组,负责建立健全具有独立性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并严格制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等各部门的职能权限,如资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登记账簿,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而各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只有使用权而没有处置权,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要进行申请并尽量在使用过程中保护固定资产的完整,等等。二是在严格遵循会计法规以及资产管理相关规范等的基础上,各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确保其体现在单位资产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的购置、维修、报废、捐赠、出租、出借等事项审批权限,严格划清固定资产的领取、维护、保管、使用、维修等责任;强化定期盘点制度,每年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核对,切实做到账、卡、物相符;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方面着手完善监督体系,内部监督方面,采用定期或用随机抽查方式,严格监督资产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采购、使用、处置以及定期盘点等方面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外部监督方面,同级财政部门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情况,督促各事业单位规范资产管理和固定资产财务核算工作。三是建立完善固定资产内控流程管理模式,加强购置处置两大环节的关键风险点控制,如购置方面要认真核查使用部门的购置申请,购置价格在2万元以上设备时增加审批,购置价格在5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时严格进行评估、论证,等等;处置方面,认真核查使用部门申请处置的实物,对处置资产进行清查,形成资产处置报告,等等。
(二)完善会计核算防范财务风险
一是规范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如,对于新制度中所说的购入固定资产、自建固定资产、改扩建固定资产以及一些无偿调入、捐赠的固定资产,在日常固定资产核算中均要严格按照新制度中的规定严格入账。此外需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单位价值未超过标准的大批同类商品可进行灵活处理,如可规定数量超过十件、价格在三千元以上的商品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处理。二是做好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各事业单位可结合固定资产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来计提折旧,如电脑、桌椅、打印复印设备等常规固定资产推荐采用直线折旧法,通过一次性补提折旧,对于非常规的固定资产若直线折旧法较难反应其折旧损耗的,推荐以工作量法进行折旧,在折旧年限和系数方面,若上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有规定的则按规定进行,反之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三是关于权责发生制的问题,权责发生制较之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优势明显,但其实施并非一蹴而就,故新制度只提及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例如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之上,实际工作照此进行即可。
(三)与时俱进整合固定资产信息系统
一是打破信息沟通壁垒,逐步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进而在实现对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的同时加大管理的透明度,减少舞弊、腐败等问题的发生。如,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和事业单位的办公自动化OA系统,保证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通顺;实现财务软件中的资产管理模块与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信息系统的对接,进行实时对账,以做好所有固定资产的验收、登记、领用和查询工作;打破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现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壁垒,从政府网络平台出发,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在已有的信息平台上,通过WEB技术把系统涵盖资产管理的配置、使用、处置、收益、清查、统计等各项管理内容,以实现财政部门与事业单位之间的资产管理信息畅通,以更好地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动态管理。如,事业单位在购置环节中一旦出现超标购置,政府采购信息平台的预警机制立即做出限制措施,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二是对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全过程、高效动态的监督,以确保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资产的闲置或浪费问题,提高其利用率和使用率。
总之,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也伴随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以切实满足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要求。(作者单位为广西广播电视技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