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J省10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可以发现,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总体情况良好但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方法缺乏创新性、教育理念缺乏先进性、教育队伍缺乏科学性。这就需要从贴近日常生活提升针对性,创新教育方法提升实效性,更新教育理念保持先进性,优化师资结构增强科学性维度来寻求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2.031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明确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因为大学生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仅事关自身的成才,也事关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实现。因此,新时代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研究是一项极为紧迫的课题。
1 调研对象、运用方法和调研内容
为了准确了解本研究的现状,在调研对象上,选取J省10所高校2000年出生的在校大学生,其中“双一流”综合高校2所,公办高校2所(理工科和文科),民办高校2所(理工科和文科),普通高职院校2所(工科和文科),民办高职2所(工科和文科),本研究基本上包括了J省不同类型的高校,共发放1000份问卷,有效回收926份,有效回收率为92.6%;在运用方法上,选用问卷调查和走访访谈两种形式,为了保证调研的有效性,笔者在设计问卷之前和调研对象进行了交流,获取了相关第一手资料;在调研内容上,主要围绕J省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一主题来展开的,问卷共设24个问题,主要包括三个维度:一是有关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二是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方式的认知;三是对思政课及其教师在理想信念教育中作用的认知;四是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建议。
2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2.1 有关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
在对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上,72%的学生认为有着重要的作用,18%和10%的学生分别认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为“一般”和“无”;在对理想信念教育必要性的认知上,71%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有必要”,17%的学生选择了“有必要”,7%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必要”,5%的学生选择了“可有可无”。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了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还有少部分学生对其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
2.2 对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认知
在对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认知上,75%的学生“非常熟悉”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18%的学生选择“不熟悉”,7%的学生选择“不确定”;在对理想信念教育方法的认知上,40%的学生认为家庭教育最为有效,效果最低为自我教育占9%,中间的分别为28%的社会教育和23%的学校教育;而对于线上平台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上,34%的学生选择“有很大影响”,29%的学生选择“比较有影响”,25%的学生选择“影响一般”,12%的学生选择“不影响”。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是知晓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并认同当前的教育方法,但是还有少部分学生对教育内容不知晓、对教育方法持怀疑甚至否定。
2.3 思政课以及思政课教师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作用的认知
关于思政课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的作用的认知,56%的学生认为“十分有成效”,32%的学生认为“成效一般”,12%的学生认为“无效果”;关于思政课采用的教学形式,按照受学生所喜爱的程度从高往低排依次为:71%选择了案例教学法、65%选择了视频教学、58%选择了社会实践、52%选择了理论讲解、45%选择了讨论;关于思政课教师作用的认知;64%的学生认为“发挥了关键作用”,26%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10%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从以上数据可有看出,思政课以及思政教师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作用的效果一般,学生比较认同的是理论与现实有机结合的案例教学和教师。
2.4 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建议
在对如何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相关建议中,82%的学生提出“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推进思政課教学改革”、75%的学生提出“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68%的学生主张“多采用新媒介技术”。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并不喜欢单纯的理论灌输教育,而要多采取符合学生所喜欢的形式,不能仅仅把理想信念教育仅仅局限在课堂、线下。
3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
3.1 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主要表现为:第一,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个体特征。00年左右出生的学生,他们成长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广泛普及以及大量西方文化涌入的时期,他们比较注重自我、张扬个性,生活经验不丰富、理性辨别能力还有待发展。通过教育获得的一些理想信念往往会与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现实发生冲突,从而产生困惑,这些困惑需要在理论中得以科学解答,但是当前的教育内容还尚达不到这一目标。第二,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由于教育内容要具有威权性和稳定性,致使教育内容长期得不到及时更新。当前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很多都是革命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而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下中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国际形势复杂变化以及各种突发事件,这就势必要求上层建筑要发生变化。而当前的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导致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3.2 教育方法缺乏创新性
教育方法缺乏创新性,具体体现在:第一,单一的教育平台。当下开展理想信念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思政课,而这一平台在互联网时代就显得比较单一,难以满足00后学生的秀气。因为互联网时代下,抖音、微信、微博、QQ等是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平台,学生在这些平台可以肆意表达自身情感、想法和诉求,使其主体性得到极大的张扬。而单一的思政课如果没能很好地融入互联网因素则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标。第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不力。仅仅单纯依赖理论灌输,理想信念教育是难以实现教育目的的。因为理论只有回归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实践才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而当前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在各高校都有行动,但是开展力度、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第三,缺乏隐性教育。作为显性教育的思政课,发挥着主导地位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思政课就显得比较单薄,需要和隐性教育形成合力,发挥最大效果。 3.3 教育理念缺乏先进性
教育理念缺乏先进性,具体体现为:第一,只注重局部不关注全局。00年左右出生的大学生所生活的环境更为复杂,在理想信念教育上要想引导好他们,必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不能仅仅把教育寄托在实教者,还需要受教者以及全社会的参与。然而,当前参与的主力军主要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大学生基本上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自身也是参与者;在教育开展过程中,也仅仅把教育重心放在课堂上,很少与其他部门形成协作。第二,关注教师的主体性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育中起的是引导作用,学生的学是主体,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但事实上,在教育中采取的是实教者讲解、受教者听取的单向度模式。第三,过度关注工具理性缺乏价值理性引导。虽然当前教育一直在提倡“以人为本”为主导的教育价值理性引导,但事实上大学教育依然还是工具理性盛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性依然在被淡化,很容易造成大学生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的局面。
3.4 教育队伍缺乏科学性
当前虽然各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师资队伍已初具规模,形成了高校各级党政团委领导、辅导员以及专任教师共同教育的局面,但是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实教者自身的素养有待提升。实教者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导者,自身素养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当前实教者的素养总体状况良好的,部分实教者由于缺少相关专业培训以及形成的思维定式,难以面对自我意识比较强的00后大学生,再加上新时代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很难应对学生面临的现实困惑。第二,实教者的结构不合理。当前实教者中的思政教师是专职教师,通过思政课直接对学生实施教育引导;党政团委干部在教育中主要负责组织协调;辅导员在教育中負责学生的日常事务工作。在实教者的队伍中,其中专任思政课教师人员严重不足,很难达到教育部所要求的师生比;党政团干部在教育中多为兼职。另外,长期从事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人员新进的年轻人比较多,经验丰富的比较欠缺。
4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4.1 贴近日常生活,提升针对性
针对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必须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一方面,理想信息教育内容要同0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自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注重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价值的取向,如在选取典型代表作为学生的榜样时,不能只选择国家层面(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的榜样,还要挖掘大学生周边的典型;另一方面,结合新时代中国出现的新情况、新特征,在对00后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解答学生在新时代所面临的社会现实问题。
4.2 创新教育方法,提升实效性
针对理想信念教育方法缺乏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才能够提升教育的实效性。第一,注重网络教育。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促进人的思想得到积极发展,又可以阻碍人思想的前进。理想信念教育,不能仅仅单纯依靠思政课,还有积极把网络平台利用起来,占领这块阵地,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教育。高校可以通过创建多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来宣传理想信念内容,从而打破课堂教育的束缚。第二,大力推进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理论的认知必须要经过实践的践行才能知行合一。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三下乡”农村实践、校园志愿实践、红色文化实践等形式展开,通过社会实践使教育沿着“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模式发展。第三,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仅仅依靠作为显性教育的思政课程来承担理想信念教育是不现实的,需要其他课程来协作思政课程来完成这一任务,也就是让其他课程渗透思政元素,从而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共同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4.3 更新教育理念,保持先进性
针对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这一困境,新时代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更新教育理念。第一,树立全局的教育理念。针对以往教育中只关注局部不注重全局的现象,需要在教育中融入全局的教育理念。理想信念教育,不仅仅是高校教师,也是大学生,也是高校的管理、服务部门的工作。高校上下要一盘棋,各个部门之间要协同教育。第二,坚持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打破以往教育中教师单向度的理论灌输,教师要开动脑筋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想学。第三,坚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的理念。不能过分注重工具理性的功能,工具理性说到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4.4 优化师资结构,增强科学性
针对教育队伍存在不合理的设置情形,可以通过优化师资结构从而增强科学性。第一,提升实教者自身质量。要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质量,就必须提升实教者自身的质量,这就需要增强实教者的知识能力与教学技能。另外,最为重要一点就是,实教者自身要政治立场坚定,实教者首先要自己真信。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按照教育部规定的1∶350师生比配齐思政课专任教师,不低于1∶200师生比配齐专任辅导员,从而使教育人员结构趋于合理。其次,加强党委团委各级干部的领导。他们是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领导者,具有先进的思想,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起着引领作用。通过优化师资结构,从而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0.
[2]谢文艳,代玉龙.基于心理角度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35).
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思政专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2018SJSZ744)。
作者简介:吴军(1968—),男,江苏东台人,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基础部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2.031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明确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因为大学生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仅事关自身的成才,也事关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实现。因此,新时代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研究是一项极为紧迫的课题。
1 调研对象、运用方法和调研内容
为了准确了解本研究的现状,在调研对象上,选取J省10所高校2000年出生的在校大学生,其中“双一流”综合高校2所,公办高校2所(理工科和文科),民办高校2所(理工科和文科),普通高职院校2所(工科和文科),民办高职2所(工科和文科),本研究基本上包括了J省不同类型的高校,共发放1000份问卷,有效回收926份,有效回收率为92.6%;在运用方法上,选用问卷调查和走访访谈两种形式,为了保证调研的有效性,笔者在设计问卷之前和调研对象进行了交流,获取了相关第一手资料;在调研内容上,主要围绕J省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一主题来展开的,问卷共设24个问题,主要包括三个维度:一是有关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二是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方式的认知;三是对思政课及其教师在理想信念教育中作用的认知;四是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建议。
2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2.1 有关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
在对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上,72%的学生认为有着重要的作用,18%和10%的学生分别认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为“一般”和“无”;在对理想信念教育必要性的认知上,71%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有必要”,17%的学生选择了“有必要”,7%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必要”,5%的学生选择了“可有可无”。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了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还有少部分学生对其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
2.2 对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认知
在对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认知上,75%的学生“非常熟悉”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18%的学生选择“不熟悉”,7%的学生选择“不确定”;在对理想信念教育方法的认知上,40%的学生认为家庭教育最为有效,效果最低为自我教育占9%,中间的分别为28%的社会教育和23%的学校教育;而对于线上平台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上,34%的学生选择“有很大影响”,29%的学生选择“比较有影响”,25%的学生选择“影响一般”,12%的学生选择“不影响”。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是知晓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并认同当前的教育方法,但是还有少部分学生对教育内容不知晓、对教育方法持怀疑甚至否定。
2.3 思政课以及思政课教师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作用的认知
关于思政课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的作用的认知,56%的学生认为“十分有成效”,32%的学生认为“成效一般”,12%的学生认为“无效果”;关于思政课采用的教学形式,按照受学生所喜爱的程度从高往低排依次为:71%选择了案例教学法、65%选择了视频教学、58%选择了社会实践、52%选择了理论讲解、45%选择了讨论;关于思政课教师作用的认知;64%的学生认为“发挥了关键作用”,26%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10%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从以上数据可有看出,思政课以及思政教师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作用的效果一般,学生比较认同的是理论与现实有机结合的案例教学和教师。
2.4 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建议
在对如何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相关建议中,82%的学生提出“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推进思政課教学改革”、75%的学生提出“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68%的学生主张“多采用新媒介技术”。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并不喜欢单纯的理论灌输教育,而要多采取符合学生所喜欢的形式,不能仅仅把理想信念教育仅仅局限在课堂、线下。
3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
3.1 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主要表现为:第一,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个体特征。00年左右出生的学生,他们成长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广泛普及以及大量西方文化涌入的时期,他们比较注重自我、张扬个性,生活经验不丰富、理性辨别能力还有待发展。通过教育获得的一些理想信念往往会与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现实发生冲突,从而产生困惑,这些困惑需要在理论中得以科学解答,但是当前的教育内容还尚达不到这一目标。第二,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由于教育内容要具有威权性和稳定性,致使教育内容长期得不到及时更新。当前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很多都是革命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而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下中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国际形势复杂变化以及各种突发事件,这就势必要求上层建筑要发生变化。而当前的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导致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3.2 教育方法缺乏创新性
教育方法缺乏创新性,具体体现在:第一,单一的教育平台。当下开展理想信念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思政课,而这一平台在互联网时代就显得比较单一,难以满足00后学生的秀气。因为互联网时代下,抖音、微信、微博、QQ等是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平台,学生在这些平台可以肆意表达自身情感、想法和诉求,使其主体性得到极大的张扬。而单一的思政课如果没能很好地融入互联网因素则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标。第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不力。仅仅单纯依赖理论灌输,理想信念教育是难以实现教育目的的。因为理论只有回归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实践才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而当前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在各高校都有行动,但是开展力度、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第三,缺乏隐性教育。作为显性教育的思政课,发挥着主导地位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思政课就显得比较单薄,需要和隐性教育形成合力,发挥最大效果。 3.3 教育理念缺乏先进性
教育理念缺乏先进性,具体体现为:第一,只注重局部不关注全局。00年左右出生的大学生所生活的环境更为复杂,在理想信念教育上要想引导好他们,必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不能仅仅把教育寄托在实教者,还需要受教者以及全社会的参与。然而,当前参与的主力军主要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大学生基本上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自身也是参与者;在教育开展过程中,也仅仅把教育重心放在课堂上,很少与其他部门形成协作。第二,关注教师的主体性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育中起的是引导作用,学生的学是主体,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但事实上,在教育中采取的是实教者讲解、受教者听取的单向度模式。第三,过度关注工具理性缺乏价值理性引导。虽然当前教育一直在提倡“以人为本”为主导的教育价值理性引导,但事实上大学教育依然还是工具理性盛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性依然在被淡化,很容易造成大学生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的局面。
3.4 教育队伍缺乏科学性
当前虽然各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师资队伍已初具规模,形成了高校各级党政团委领导、辅导员以及专任教师共同教育的局面,但是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实教者自身的素养有待提升。实教者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导者,自身素养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当前实教者的素养总体状况良好的,部分实教者由于缺少相关专业培训以及形成的思维定式,难以面对自我意识比较强的00后大学生,再加上新时代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很难应对学生面临的现实困惑。第二,实教者的结构不合理。当前实教者中的思政教师是专职教师,通过思政课直接对学生实施教育引导;党政团委干部在教育中主要负责组织协调;辅导员在教育中負责学生的日常事务工作。在实教者的队伍中,其中专任思政课教师人员严重不足,很难达到教育部所要求的师生比;党政团干部在教育中多为兼职。另外,长期从事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人员新进的年轻人比较多,经验丰富的比较欠缺。
4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4.1 贴近日常生活,提升针对性
针对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必须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一方面,理想信息教育内容要同0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自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注重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价值的取向,如在选取典型代表作为学生的榜样时,不能只选择国家层面(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的榜样,还要挖掘大学生周边的典型;另一方面,结合新时代中国出现的新情况、新特征,在对00后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解答学生在新时代所面临的社会现实问题。
4.2 创新教育方法,提升实效性
针对理想信念教育方法缺乏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才能够提升教育的实效性。第一,注重网络教育。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促进人的思想得到积极发展,又可以阻碍人思想的前进。理想信念教育,不能仅仅单纯依靠思政课,还有积极把网络平台利用起来,占领这块阵地,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教育。高校可以通过创建多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来宣传理想信念内容,从而打破课堂教育的束缚。第二,大力推进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理论的认知必须要经过实践的践行才能知行合一。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三下乡”农村实践、校园志愿实践、红色文化实践等形式展开,通过社会实践使教育沿着“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模式发展。第三,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仅仅依靠作为显性教育的思政课程来承担理想信念教育是不现实的,需要其他课程来协作思政课程来完成这一任务,也就是让其他课程渗透思政元素,从而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共同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4.3 更新教育理念,保持先进性
针对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这一困境,新时代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更新教育理念。第一,树立全局的教育理念。针对以往教育中只关注局部不注重全局的现象,需要在教育中融入全局的教育理念。理想信念教育,不仅仅是高校教师,也是大学生,也是高校的管理、服务部门的工作。高校上下要一盘棋,各个部门之间要协同教育。第二,坚持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打破以往教育中教师单向度的理论灌输,教师要开动脑筋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想学。第三,坚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的理念。不能过分注重工具理性的功能,工具理性说到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4.4 优化师资结构,增强科学性
针对教育队伍存在不合理的设置情形,可以通过优化师资结构从而增强科学性。第一,提升实教者自身质量。要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质量,就必须提升实教者自身的质量,这就需要增强实教者的知识能力与教学技能。另外,最为重要一点就是,实教者自身要政治立场坚定,实教者首先要自己真信。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按照教育部规定的1∶350师生比配齐思政课专任教师,不低于1∶200师生比配齐专任辅导员,从而使教育人员结构趋于合理。其次,加强党委团委各级干部的领导。他们是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领导者,具有先进的思想,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起着引领作用。通过优化师资结构,从而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0.
[2]谢文艳,代玉龙.基于心理角度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35).
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思政专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2018SJSZ744)。
作者简介:吴军(1968—),男,江苏东台人,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基础部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