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光点”照亮全文

来源 :考试·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595091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61-01
  写作文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好的文章具有一种强烈的艺术张力,文中的某个"点"能够长久的留在读者的记忆里,能将瞬间定格成永恒,给人以美的享受。
  写作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写什么,怎么写,表现什么。其中"怎么写"就是人们常说的作文的构思问题。作文的构思就是把"布"想成"衣服",就是解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等问题,使文章"言之有序"。
  作文构思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探讨的"光点式"构思方法是一种简单、易学、高效的构思方法。主要从三个层面把握:一是抓住一个光点,二是抽象一根红线,三是创写一幅佳篇。三个层面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一种让"光点"照亮全文的艺术效果,从而启迪人们的心智,陶冶人们的情操。
  1抓住一个光点
  命题作文,人们拿到作文题,一般的思维进程是,首先在记忆的文件夹里搜索与作文题相关的内容片断;自由式作文,同样也是捕捉心中不吐不快的生活片断。这片断就是"光点",这"光点"是一句话,是一个细节,是一种奇想;这"光点"是五颜六色的,是丰富多彩的,是闪闪烁烁;这"光点",是独特的,是典型的,也是挥之不去的。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范例。阅读《背影》一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无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
  朱自清写《背影》时28岁,是清华大学的讲师,父亲送他上学时,朱自清20岁,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在《背影》的篇末写到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由此可见,"来信"只是一个"引爆点",而"背影"才是一个聚焦的"光点"。时隔八年,这"背影"不是模糊了,而是更加清晰了,随着自己的成长而折射出其亲情本质,作者抓住了"背影"这一"光点",创造出了感人的佳篇。
  2抽象一根红线
  "光点"是定格在人们头脑中的一个画面,或者是在记忆深处的一个细节,这画面这细节不是孤立的,自有其来龙去脉,其中或暗含着一个情节链,或内隐着一个思想群。请看下图。
  光点A→B点,从A点到B点,追寻"光点"形成的背景、起因、过程。
  光点A→C点,从A点到C点,表达"光点"产生的影响、意义、效应。
  B点→C点,从B点到C点,抽象出一条贯穿全文的红线。
  仍然以《背影》为例:
  首先,A点(光点)的闪现与捕捉。因为有那一封"来信"的引爆,作者心灵深处的"背影"被激活。作者捕捉到了"背影"这一光点。
  其次,A点到B点的追寻。"背影"的存在,有其产生的环境和过程,作者追寻到回家奔丧,在南京游逛,父亲的送行,购买橘子,背影的出现等过程,这一过程清晰明了,历历在目。
  第三,A点到C点的探幽。朱自清先生描写的这个特殊的背影,不仅看到了父亲的"形"的特点,还能洞察到他的"神"的本质特性。父亲虽然老境颓唐,心情忧伤,但他真挚的父爱依然厚重如山。这就是意义所在。
  第四,B点到C点的抽象。从《背影》中不难看出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买橘的背影--离去的背影--泪光中的背影。"背影"(光点)贯穿全文,照亮全篇,感动一生。
  三、创写一幅佳篇
  抓住了扣人的光点,抽象了清晰的红线,还需要创写佳篇。
  "创写"就是创造性的写,在"红线"的引领下,创新性的表达,让文章有血有肉,立体丰满。这样,在构思时需要作者有巧设,有铺垫,有深化等。
  《背影》巧设"背影",倍显父爱子的真挚与崇高。
  文章前半部分写父子一同回家奔丧,父亲处在失业、典卖、借钱这样"祸不单行"的境遇之中,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为了交代事情的开端,其实不然,这些内容为整个作品设置了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的背影就是在这样的气氛环境中出现的,这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与父亲对儿子的深切挚爱形成对照,作者的巧设,显示出父爱的真挚与崇高。
  《背影》深化"背影",彰显子爱父的浓厚与深沉。
  文章最后一段,写了父亲近年来老境颓唐的苦况。这一段一方面照应了开头,表现了父亲生活的坎坷;另一方面起到强化"背影"形象的作用。父亲年迈,年老体衰,但关爱儿子的心没有改变,父亲做到了"老而不已"。儿子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了父亲的背影,这泪光中的背影,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对父爱深沉的感念,深化了背影形象。
  总之,在作文构思中,只要把握对光点的捕捉,把握对光点的抽象,把握对光点的丰满,让光点照亮全文,生活中那些闪亮的瞬间就会生长成永恒。
其他文献
摘要: 如何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积累、推想与体会中感悟课文语言的意境与精彩,本文用实际、鲜明的课例,呈现了阅读教学的另一视角。  关键词:阅读教学;积累;推想;辨别;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59-01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是完全必要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仅就"体现"这一途径,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人文精神; 体现; 师生关系; 交流互动;自我超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36-01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清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50-01  重视能力培养,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材与旧教材最大的区别。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后的思考练习,新教材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问质疑,独立思考,培养思考习惯,质疑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操作技能,在导读和练习中占有一定的训练比例。那么,如何凭借教材提供的条件,培
期刊
摘要:34年的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注重对学生的渗透思想教育, 大家知道: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安排了《董存瑞舍身砸暗堡》等记叙文,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是一组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教学中,可采取多种途径,渗透好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简介背景;学科特点;本地资源;身心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
期刊
摘要: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师问生答,教师评价的形式。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的惟一评定者。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缺乏了生气和乐趣,缺乏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为此,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的首要任务是要转变评价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把评价的权力交还给学生。  关键词:语文课堂;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5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63-0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65-01  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英语语言环境之中。在英语教学法中,呈现的作用是提供充分的新的英语感性材料,让学生完成良好的感知任务。学生对语言材料感知、理解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呈现环节中与学生认知的过程协
期刊
摘要: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并且想办法尽力因材施教。本文旨在分析如何通过分层教学解决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潜能,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关键词: 分层教学的意义;具体实施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67-01  祥林嫂是生活在封建主义残酷统治的社会里,她的一生经历过亡夫改嫁、再亡夫又失子的大不幸,正面地描写它,是可以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不少反映被压迫妇女苦难的作品,都通过这种描写来换取读者的同情。但试翻《祝福》,我们却发现:对于这类大不幸事件,作者竟出人意料地把它放到幕后去,并未写祥林嫂失去了丈夫和儿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66-01  无论是哪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科普说明文都占有一定的比例。科普说明文教学的地位不容忽视,但科普说明文怎么教学,怎么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许多教师都困惑的问题。本文将围绕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谈谈科普文的教学策略。  1科普说明文教学内容的设计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科普说明文承载着传播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