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 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在十几天时间内迅速蔓延至全国。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更加实时、准确、全面地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提升疫情防控工作效率
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迅猛,借助春运的人口流动蔓延至全国,各地都面临着巨大的疫情防控压力,迫切需要提升疫情防控工作效率。一方面,需要高效研究和测试新型冠状病毒,找到病毒的防治之法;另一方面,各地大量流动人口登记排查耗费巨大人力,亟需提升效率。效率提升正是人工智能算法的强项,也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应用的核心点。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了冠状病毒研究。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与“非典”病毒、艾滋病毒、埃博拉病毒、流感病毒一样,都属于RNA病毒,其单链结构导致病毒更容易变异,不易开发疫苗。RNA序列有丰富的空间结构,这些结构能决定RNA的功能,可以参考设计分子药物和分子检测仪。冠状病毒的基因组有多达3万个碱基,用最快的经典算法测序也需要等待很长时间。人工智能的算法优势在此体现,各家人工智能厂商纷纷开放算法来提升效率。2020年1月30日,百度研究院向各基因检测机构、防疫中心及全世界科学研究中心免费开放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old,该算法可将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提速120倍,节省了大量的等待时间。2020年2月1日,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线自动化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基于阿里达摩院研发的AI算法,原来需要耗费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并能精准检测出病毒的变异情况。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社区疫情防控。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基层社区居民排查、快速摸清人员健康状况和流动情况,成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为我们同舟共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群策群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然而,社区住户密集、人员流动大等问题,让人员较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委会等组织难以快速完成居民排查,而且人工排查仍存在交叉感染风险。此时,基于自然语言理解、智能语音交互的人工智能技术显现出其威力,该技术能够应用于社区情况排查和通知回访等场景,避免人员直接接触,同时,对比人工拨打电话,效率大幅提升。2020年1月28日,百度推出针对疫情防控的智能外呼平台,免费向各级政府、卫健委、基层社区、疾控中心等相关疫情防控机构开放使用。该平台可提供流动人员排查、本地居民排查/回访、特定人群通知三大场景的外呼服务,日拨打能力超过10万次,极大提升社区疫情防控效率。2月5日,360金融面向全国各地所有医院、社区、乡村及相关机构免费开放“疫情通”智能机器人服务。“疫情通”基于庞大语义识别语料库,采用深度学习算法结合人机协同模式,以语音形式实现高效沟通,旨在高效探寻、排查疫情信息及智能化统计、分析与处理。平安智慧医疗推出“新型疫情防控服务管理平台”,以智能语音、医学知识图谱、辅助诊疗模型、疫情预测模型等自有核心技术为基础,可帮助一线防控人员,进行一线语音摸排、智能回答12320卫生热线问题,并对区域内群众的感染风险实现智能分级。讯飞医疗智能语音基于科大讯飞先进的智能语音识别核心技术,通过人工智能语音随访辅助进行重点人群发热筛查和跟进随访,协助进行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和宣教,可提升效率5倍以上,减轻基层医务工作者的随访负担。1月21日至2月9日,该平台已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累计服务1182.1万人次。
最后,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测温手段升级。发热是此次新冠肺炎主要症状之一,当前体温检测是机场、火车站、地铁、学校等人流聚集场所防控疫情的主要手段。公共场所人员密集,流动性高,传统额温枪虽然准确但速度慢,容易引发人群拥堵并产生一些近距离接触,增加互相聚集形成交叉性传染的风险。此时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有了较大的应用空间,基于计算机视觉 红外技术的新型测温技术手段,能够以非接触、可靠、高效且无感知的方式进行体温检测,同时能够快速精准定位体温超过阈值的人员。2020年1月25日,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向海淀区科技公司公开征集与“红外测温产品”有关的人工智能技术方案。2月2日,百度宣布其研发的多人体温检测技术落地海淀区清河火车站,自1月28日上线测试以来,该技术已完成了1.4万人的检测,发现160人次体温异常,极大提高客运区域多人体温检测效率。2月4日,由旷视科技开发的用于发热及潜在被感染对象识别、筛查与分析的系统“明骥”在牡丹园地铁站和海淀区政府服务大厅正式布设上线。旷视针对人脸佩戴口罩进行了专项优化,无需人们摘下口罩和排队聚集;其智能疑似高热报警可达15人/秒,大流量通道可由一人完成管控,一台机器可以部署16条通道,基本保证一个地铁口的管控,提升了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和检测效率。
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态势感知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大数据技术可谓功不可没。此次武汉疫情爆发正值春运时期,全国范围内的春运大迁徙成为病毒快速传播的催化剂,在此期间从武汉回到全国各地的人多达500万,如此庞大的人口流动以及产生的影响用传统手段几乎是无法监控的。然而,在当今数字化的社会生活中,数据已经渗透到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正因为如此,在疫情发生后,基于海量数据的大数据技术能够迅速发挥其威力,在疫情预测预警、人员流动监控、物资调配分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疫情态势感知和预测的重要手段。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47亿,网民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9.1%,手机和App俨然已成为生活必备品,在疫情时期网民更是依赖手机与外界沟通。用户的行踪轨迹有助于精准锁定“潜在传染源”,以手机及App相关的个人信息大数据为出发点,可以有效监测人口流动和分布。
从政府部门到企業,均开始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展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1 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疫情防控大数据专家会商会,研究部署大数据支撑、服务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各地通信管理局积极响应,主动与当地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工作机制对接、沟通,了解当地疫情防控精准排查工作对大数据的需求,组织当地通信运营企业开展大数据统计分析,为确保从源头防控疫情、当地精准施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基于脱敏后的大数据能力,在保证用户隐私安全的基础上,配合相关部门重点开展对定点医院、发热门诊、人员聚集区等重点区域的人流变化分析,提供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服务。自1月26日至今,北京移动持续为北京市委市政府、市发改委、市通管局、市经信局、市卫健委等部门及东城、西城、海淀、朝阳等13个区县提供疫情专项分析服务,对各区街乡进行细分监测,持续输出人口流动及疫情相关监测数据、分析报告,同时协助朝阳区完成“数字战‘疫’”地图的研发及部署。联通大数据参与搭建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数字政府”政务大数据资源,对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加强疫情数据共享和地图服务,支撑疫情防控决策指挥,实现对重点疫区来粤人员“一人一档”精准管理和服务。在福建,中国电信应南平、福州、宁德、漳州等地市人民政府的需求,运用大数据分析、梳理、细分所在地市相关信息,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疫情监测,助力福建省各市县精准防控疫情。
1月22日,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平台上线升级版,截至目前已开放查询300多个城市,包含来源地、目的地、迁徙规模指数、迁徙规模趋势图等信息,直观表现春运期间各地人口迁徙情况,为疫情提前布防提供数据基础。1月25日,百度发布新冠肺炎搜索大数据报告,被相关政府机构作为决策参考。2月3日,360地图发布“地图迁徙大数据”,用户从手机或电脑进入,可查看2020年1月1日至今全国除港澳台外的迁徙趋势状况。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更加实时、准确、全面地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撑,对疫情防控工作功不可没。
编辑: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