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做校长:中小学校长更替的挑战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q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仅仅从有没有人填满空缺职位的角度看,当前总体上不存在校长短缺的问题:如从吸引优秀潜在候选人或在任校长的角度看,中小学校长更替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工作负荷与回报、工作压力与支持的不相对称、领导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冲突,以及似乎没有止境的外在琐事,使得越来越多符合资格要求的潜在候选人和在任校长,不愿意担任校长职位。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从提高工资待遇,完善学校领导模式,减少外部干扰以及提供支持、指导与关心等方面,增强中小学校长职位的吸引力。
  关键词学校领导研究:校长更替:潜在候选人:在任校长:共享领导:双元领导
  “领导更替的相关研究显示。校长更替是学校走向失败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无论教师可能做什么。任命或留住一名新校长。被视为改进薄弱学校最为重要的策略之一。”然而,在某种意义上,有如哈格里夫斯(AndyHargreaves)所言,“几乎没有多少事情比领导更替更不成功了。我们经常不能很好地管理更替工作。甚至忽略它。”当前,“谁来做校长”便是我国中小学校长更替工作面临的—项挑战。
  一、是否存在校长短缺问题?
  “谁来做校长”这一问题,表达的是能否有足够合适的人担任校长职位的担心。一直以来,在我国学校领导实践与研究领域。大家关注更多的是“谁能做校长”的问题。其隐含的认识是。校长候选人的供给不是一个需要操心的问题,人们重要的是如何在众多候选者中选拔与培养出符合条件的人。然而。这种“候选人充足”的认识未必与事实完全相符,这可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数量上“够不够”?
  新世纪以来。西方一些国家出现了校长候选人短缺的问题。美国的一些州和学区面临严重的校长“代际更替”问题。英国一项2005年针对报纸上招聘校长广告的研究显示,过去十年的广告数量超过了平均数,达到2688份,其中2001~2005年的数量为最多。很多学校第一次登出广告后,还难以招聘到校长。相比来看,我国总体上还不存在中小学校长职位无人可用的情况,各地基本都建立了一支中小学校长后备干部队伍,形成了校长潜在候选人“蓄水池”。能够保证在职位空缺时有人可用。不过,如果从性别、地区等角度看,那么我国还是存在校长短缺问题的。很多调查研究都表明,我国中小学校长队伍中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女性校长的数量偏少。同时。农村地区中小学校长潜在候选人不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多份有关农村校长队伍基本情况的报告提到,“校长后备人才缺乏”,不少校长“不愿在农村学校任职”。“有潜力、有基础的学校工作者无法及时补充到领导岗位。”
  2.态度上“想不想”?
  态度问题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教师或中层干部做校长动机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校长后备人才的规模。当下的很多教师不再将担任校长作为个人发展的追求。一位教师提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校长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二十多年前,一群师范生以此作为毕业誓言。拼命工作,然后提干,成为‘长’字号人物一一这就是我们的人生规划。”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层干部是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的主要来源,但不少中层干部表示没有要当校长的想法。做中层也是无所谓或情非得已。并不是为了将来有机会做校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中小学中层干部的选拔也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在任校长的意愿与认同程度,是后备人才是否存在紧缺问题的一个表征,也对后备人才的需求有着间接影响。一项涉及440名中小学校长的调查显示,有28.6%的人后悔当校长,另有27.0%的人有相关感受。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29.3%的人表示不想或不太愿意做校长,只有30.2%的人会坚定地选择再次做校长。让人不安的是,似乎越是优秀的校长,不想当校长的愿望越强烈。“不愿做校长的人在做校长”有着“双侧”意味:一侧是供给不足,积极争取做校长的人不多:另一侧是需求增强,要发现与培养更多愿意做校长的人。要找到能够及时接任校长职位的人。
  3.素质上“好不好”?
  素质好不好,是更为重要的问题。用芬克(DeanFink)的话说,“如果教育目标是动员或强制教师与学生遵循自上而下的指令,以完成根据考试分数来定义的狭窄目标,校长更替的挑战是不存在的。如果我们真正关心的是让学习领导者管理我们的学校。其努力使学生能够在知识社会中取得成功,能以真诚专业的态度对待教育工作者。那么就任重道远了。”就实际情况而言,在教育水平大幅提高,学习体系日益完善,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经验更加丰富的背景下。当前素质上符合校长任职资格的人,如果不能说比已往更多,那么至少是相似的。关键是这些具备良好领导素质的人。越来越少地将校长职位作为追求。越来越不愿意坚守在校长岗位上。
  因此,仅從数量上看,中小学校长人才是比较充足的,除分布不均外,总体上不存在合格候选人短缺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如何使有抱负、有能力为学生幸福成长真诚服务的候选人或在任校长,愿意追求校长职位,愿意继续留在校长岗位上。这是当前中小学校长更替工作面临的挑战。
  二、何以越来越多优秀者不愿做校长?
  为什么越来越多优秀的符合资格要求的潜在候选人和在任校长,不愿意担任或继续担任校长职位?其影响因素既是多样的(不同人可能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又是复杂的(不同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综合实际情况看,以下几个方面经常被提及。
  1.工作负荷日益加重.得失难平衡
  近年来,外部期待、上级要求、师生情况等方面较之已往有很大变化,中小学校长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工作内容不断增加,使得中小学校长工作负荷加重,普遍感觉太忙。有调查显示。在440位校长中工作时间为8小时及以下的占13.0%。工作时间为8~10小时的占56.1%。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的占30.9%。不管忙着做什么、忙得有没有价值,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工作超载。使校长自问或被问:这是否值得?这是不是我或他(她)想要的生活?
  首先是工资回报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地方校长的绩效工资不超过本校教师的1.5倍。校长也会权衡,自己的精力投入与所担责任要胜过教师太多,但工资并没有多出多少。一项调查也显示,90%的受访校长认为“工资低于工作量和创造的价值”,只有4%的受访校长认为“基本匹配”。6%的受访校长认为“工资超过工作量和创造的价值”。   其次,在生活观念与方式转变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在“75后”“80后”逐渐走上中小学领导岗位后,这一点体现得更明显。人们越来越珍视家庭时间以及用于运动、休闲的时间。认同“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的理念。在此观念下。当繁重的学校领导工作严重挤占个人生活时间时。有些校长会觉得从事这项工作是很大的牺牲,感到不值得:那些潜在校长候选人也不会有多大意愿接手目前在任者都不喜欢、不享受的职位。
  2.工作压力不断增大。支持难为继
  新时期,校长工作的改变,不只是工作量的增多,还有工作复杂性与利害程度的增加所带来的工作压力增大。过大的压力导致校长身心健康方面的不适。一项针对山西省部分地区327名中小学校长工作压力的调查显示,总计为75分的量表,校长的平均得分为53.19,显示出较大的压力。当前,中小学校长工作的压力源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安全压力。很多校长都说:“只要不出事就好,其他倒是次要的。”“安全是1,其他都是1后面的0。”其次是质量压力。行政部门和家长都希望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进步。质量不好。会面临学生流失、学校地位下降、校长发展前景不好等压力。质量好了,又会带来期待更高,以及生源激增后的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管理任务加重、择校需求的关系协调等问题。再次是保持稳定的压力。当下,社会和家长对于学校招生、考试、评优乃至某位任课教师授课质量等问题的关注。超过了已往任何一个时期。在自媒体时代,这些事情稍微处理不好,就会成为一个社会事件。此外还有学校内部管理、校长自身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新情况与新要求等。重要的是。在期待、要求、关注等压力不断增加且很多问题非校长之力能解决的情况下,校长却难以从政府、行政部门、家长等组织和力量那里获得更多的支持。用一些校长的话说:“除了责任还是责任。没有其他。”
  3.领导与业务工作相冲突.兼顾难实现
  现实中。很多校长是从骨干教师走上行政与领导岗位的。做了校长后,业务发展的精力与时间会被严重挤压。相关调查显示。92.5%的行政干部认为优秀教师从事行政工作对自身学科专业有很大影响。只有7.5%的行政干部认为影响不大,没有行政干部认为对学科专业没有影响。另一方面,无论从待遇还是从职业成就感等角度考虑,不少校长都不会割舍业务发展。因此,在任校长常处于业务发展与行政工作不能兼顾的困扰中,觉得行政工作影响了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潜在校长候选人也会估量选择做校长的成本。这种情况的形成,与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校长任用与管理制度有很大关系。在绝大多数地方,对校长仍采用干部管理体制,未能真正实现校长队伍建设的职业化。这意味着两个问题:其一。做了校长就很难再自然地做回普通教师:其二,校长无法像教师那样作为一个专门职业来做。这两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能实现,可能有更多的人愿意尝试做校长。
  4.外在琐事常干扰。精力难专注
  还有一种普遍的困境是:一些校长愿意将心思放在管理与领导学校发展上。但来自外部的各种琐事太多。使他们没有多少精力思考和从事与学校发展真正相关的事。这让校长们感叹:如果只是不停地应付这些琐事。那么校长工作的意义何在?校长的价值何在?一位校长提到:“现在做一名校长非常不易。许多外在的因素是校长自身无法左右的。除了各类常规事务的处理外。各种检查、会议、接待占去了我不少的工作时间。还要做各种材料、参加许多应酬、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等。在上级召开的各种会议中,很多都是要求校长到会的,以此证明会议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每年还要应对各项评优、评比。都要耗费校长大量精力。”各种低意义工作的增多,成为很多有信心、有愿望、有能力的在任校长和潜在校长候选人,对校长职位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
  三、如何使校长职位更具吸引力?
  从吸引更多优秀者追求或留任校长职位的角度看,当前中小学校长队伍更替工作面临着挑战。因此。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长职位的吸引力。
  1.提高工资水平,平衡校长的付出与回报
  调查表明,超过70%的校长因工资原因想过跳槽,没想过的仅占24%。对于优秀校长或边远落后地区学校的校长而言。产生这种想法的可能性更大。有70%以上的校长与大部分教师工资的差距在1000元以内,这种差距无法体现校长与教师在工作任务和压力上的区别。当前,我们必须面对与回应现时期普遍存在的得失权衡。尽管只有6%的校长认为,工资比情怀重要:但72%的校长也认为。两者需要均衡。同时。有半数以上的校长认为。校长的合理工资应在每月1~1.5万元。至于校长工资到底提高到什么程度,需要结合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工作任務、学校规模、领导效能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广泛调研与局部试点。
  2.优化学校领导模式.破解校长工作负荷超载困局
  考特(Marion Court)曾概括了国际上为解决中小学校长工作负荷超载问题。而实施共享领导的五种模式。一是两个全职的共事校长(co-leaders),基于优势、兴趣和工作量。分别承担不同的领导工作。二是基于“两个校长好过一个校长”的前提,实施全职的双元领导(dual leadership),两位校长以相互支持与合作的方式肩并肩地承担领导工作。三是兼职性质的领导分享,两位校长根据时间分配领导工作。譬如:一位校长上午工作,另一位校长下午工作:或者两位校长隔天工作。四是整合式的共同领导,共事校长与其他学校管理者一起以委员会的方式合作进行领导。五是教师领导集体,教师委员会以一致行动的方式代替校长职位。格拉布(Norton Grubb)等人也主张,传统—人式的校长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的政策情境,需要构建两个以上领导者的联合式或合作式的领导结构。这些模式都有其局限性,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通过完善中小学领导模式,减轻校长的工作负担与压力。学校领导模式的完善既可以是整体性的。也可以是既有总体框架下相关职能的重新划分。
  3.减少外部干扰。让校长专注投入与享受学校领导工作
  校长的时间、精力、动力是有限的。因此。校长任职意愿的培养与行政领导能力的提升,不只在于做加法,在目前看来更需要做减法。即减少外部特别是上级部门对于校长工作的干扰。这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减少形式化的会议、视察、接待等工作和要求:二是限制外部推动改革的数量与节奏。简言之。在外在表现上,要保护校长的有效工作时间和精力:在实质意义上。要变革以直接指派与控制为主要手段的自上而下式管理。汤普森(Pat Thomson)曾提出这样的疑问:当学校领导者所做都是被规定、被要求的事,且如有违背会受到严厉处罚时。他们怎么可能形成真正的教育愿景。这一质疑捕获了潜隐在政策现实与具有愿景、创造性和企业家精神的素质要求之间的现代学校领导矛盾。就此而言,减少外部干扰是一个更为深层的治理体系问题。只有建立合理的学校治理体系,才能使校长专注于他们更擅长也可能更热衷的教育教学领导工作,才能使他们在深层、持久的价值动力下投入与享受学校领导工作。
  4.给予支持、指导与关心,为校长办学治校扫除障碍
  对于校长,不能“只加压力、不予支持”“只是要求、不予指导”“只知使用、不予关心”。在理论和实践上。我们都不应该构建一种“无坚不摧”的校长形象。“英雄主义”与“孤立无援”之间离得很近。有时,我们感觉校长负责所有,决定一切,直面问题,像个英雄。这当中,确有权力欲望较重者、管理方式专断者或心理素质过硬者。但还有很多校长实则是因为无人担当、无从求教、无人过问。这种孤立无援感,会让在任者心力交瘁,让潜在候选人望而生畏。所以,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既要在具体的办学治校“前台”工作上知“退”。又要在校长领导工作的“后台”支持上能“进”。例如:为校长的学校领导工作提供经费、人员支持:帮助校长缓冲外部压力与干扰:为新手校长配备稳定、胜任的咨询者与辅导者:为校长学习与思考提供机会和时间:关注并协助解决校长个人层面的困扰、困惑与困难。等等。
其他文献
一、“写谈法”的提出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一些错误,在农村学校,班主任主要通过面谈帮助学生纠错、和学生对话,这种途径有一定的成效,但仅凭谈话往往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对话。主要原因有:    1.农村学生通常不善于口头表达  有研究表明,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显著低于城镇学生。大多数学生在教师面前或支支吾吾,或沉默寡言,教师往往唱“独角戏”,师生对话变成教师一人“说教”、“唠叨”,甚至“
案例一:  又是一年暑假,虽然骄阳似火,但是某市重点中学的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正在斗烈日、战高温,以最快的速度建设一幢新的教学大楼。原来,此校在全市人民的心目中地位较高、口碑较好,“进入××中学,就相当于拿到了重点大学的入场券”,因此,许多家长即使是一掷千金也要让孩子进入此校学习。为此,该校校长决定,为满足“市场需求”并“扩大战果”,每个年级再多招收两个班,考虑到学校教室不够,于是再建一幢教学楼。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校长张卫东—让党建工作为学校发展“引路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既是国之大计,更是党之大计。他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为中小学办学治校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和清晰的方向。中小学基层党组织应该坚持立德树人总目标,将充分体现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建设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着力点,把党对教育工作的方
2008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17届学术年会在曲阜师范大学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除了来自全国部分高校不同学科的164名专家出席大会外,来自小学的十几位校长及中层干部也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与会代表围绕30年来教育改革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本文从整体研究和具体研究的角度对学者的观点进行概述。    关于中国30教育变革的总体研究与思考 
2006年7月,“地方教育行政改革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就地方教育行政改革的趋势与成果进行了广泛交流,重点讨论了以下几个议题。    1.建立新型的政校关系    政校关系的核心,是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问题。山东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成洪说,传统的政校关系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极大地抑制了学校的活力和创造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潍坊市教育局在全市推行以校长聘用制、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合同聘任制、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血与火的历史,震撼人心。对真理的追求和信仰的力量,再次展现了圣洁的光辉,令平庸者沉思,促新生代奋进。  作为热衷于讴歌中国教育辉煌历史的一员,笔者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背景下,不能不再次揭开尘封的往事,告诉人们,特别是教育界的同人们,1937年,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发生过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教育长征。这一武一文的长征,形成一种互为呼应的力量,奏响了凝聚中华民族伟
每年的雨季,非洲维多利亚湖就会出现“蚊子大军”,它们所到之处犹如刮起一股“黑色旋风”。不过,这些蚊子不但不是当地居民的“公敌”,反而被他们视为“桌上佳肴”。原来,当地人的日常饮食里缺乏蛋白质,所以,他们研发出了一款另类“美食”——“蚊子汉堡”。要知道,每个“蚊子汉堡”中的蛋白质含量是普通的牛肉汉堡的7倍哦。  (内容选择:http://news.sohu.com/20150727/n4176074
我和爸爸喜欢吃汤圆和水饺,妈妈经常为我们做这类美食。有一次,我被香气引诱到了厨房,发现锅里的汤圆在翻滚,而水饺却安静地“躺”在锅里,只是偶尔翻翻身。我很疑惑,决定要揭开这个秘密。  我猜测,重心的变化应该是汤圆和水饺在锅里表现出不同状态的原因。汤圆是一个球形,这使得汤圆在转动的时候,只要一个很小的力就能让它转起来。而饺子的形状相对复杂,它的重心位置偏向有馅的一侧。如果想让水饺翻转,只有借助外力才能
学校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是指学校物力资源消耗与教育产出成果的比例。简言之,就是学校物力投入与产出之比。学校中的物力资源主要包括校舍、土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学校的物力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有效的利用,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效益高低的标志之一。    一、西部农村小学物力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最近,我们以甘肃为例,对西部农村小学物力资源的利用效率现状作了一个调查,共随机抽取了27 所农村小学,其中19
很多人小时候都干过这些事:蹲在地上,手拿木棍不停地拨弄地上的虫子;拿着捕虫网,追着蜜蜂或蝴蝶到处跑;逮几只小虫子,然后拿个放大镜,看看这些小家伙究竟长啥样……  的确如此,人的一生中,接触得最多的动物,应该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各种虫子,我们总是想出各种办法、通过各种途径来认识它们。这一次,我们就通过微距摄影这种技术手段,来观察一下虫虫们,你会发现,它们的世界其实很美丽。  上面这些虫虫的照片是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