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与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及国外村镇银行的成功案例,提出适合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模式。期望有效解决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金融 ;三农
自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基本上围绕着以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中心的金融体系。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体系基本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是以农村信用合作社、农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体,一直是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的核心力量。然而,由于中国农业银行不断缩小其在农村的金融业务范围,邮政储蓄基本只开展存款业务,因此农村信用合作社逐渐垄断了农村金融市场。与此同时,在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控制的影响下,农信社的资金有着向城市流动的趋势,其经营业务“非农化”的倾向也日益明显。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逐步开展,城镇化进程也稳步提升。随着我国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的多样化,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引导商业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同时,大力发展适合“三农”特点的村镇银行,以有效的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优质服务缺位等问题。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旨在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公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此后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村镇银行发展的速度迅猛
国家为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在2006年12月20日,我国银监会发布了《若干意见》,主要针对国内外金融机构各类资本的政策支持与投资引导,促使其对农村的投资,增加经济发展薄弱地区的金融机构的数量,同时减少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限制。于2007年1月22日,《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开始实施。2007年3月1日,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设立,村镇银行就此诞生。村镇银行于2007年首先从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六省(区)开始试点。
2007-2009年期间,我国大中型银行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偏低,村镇银行发展缓慢,截至2009年末,全国仅有148家村镇银行正常营业,增长速度相较2008年出现环比下降。
近两年村镇银行的发展依然没能达到预期,尤其2012年新增村镇银行数量仅为168家,总共数量达到876家。据最新统计显示,6年间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迅猛,数量已达到1233家,其中批准开业就有1152家。
(二)村镇银行分布地区较广
从分布的范围来看,覆盖了东部、中部和西部。截至2013年底,24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起设立150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占1233家(已开业1152家)。银监会的数据中包含村镇银行的总行机构和旗下开设的分支机构,因此数量偏大。截至2014年底,仅村镇银行总行,共批准成立了1123家村镇银行。其中东部地区531家,中部地区308家,西部地区284家。
<E:\123456\速读·下旬201510\Image\图片10.png>
图1-1:各省批准成立的村镇银行数量(截至2014年底)
(三)发起行的种类
截至2014年末,共有包括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信社系统和外资银行等6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254家银行均发起成立了村镇银行。其中,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1家,大型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7家,城市商业银行110家,农信社系统120家和外资银行5家;不同类型及过程(如图)其中可以看出城市商业银行就占据一半的位置。
<E:\123456\速读·下旬201510\Image\图片11.png>
图1-2不同类型发起行发起的村镇银行数量比例(2014年末)
二、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印发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此《意见》促使农村金融市场开始发展,各种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小微型金融机构在全国各省市纷纷设立,然而这一次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突出了很多问题,好的方面是村镇银行开始逐渐发展,在金融市场中也算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村镇银行的设立有其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缓解了单一发展的紧张局面,然而村镇银行的成立也有着内在的矛盾性,发展农村金融的同时,也出现了太多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制约村镇银行前行的发展,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村镇银行生存与发展以及繁荣农村经济的首要目标。目前来看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村镇银行没有从根本上服务“三农”
村镇银行是依法设立,旨在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使之成为真正服务“三农”、支持“小微”的有生力量,但由于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实现利润最大化是经营者的目标;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各方面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而且农业具有投资回报周期长,盈利能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弱等缺点,从而致使了一些金融机构就放弃和农民合作,致使农村金融相关工作很难开展,最终村镇银行的服务理念也就偏离了“三农”。 1从各地区村镇银行成立分布来看:大多数将其总部设在行政中心处,经济繁华,金融相对完善,这种布局本就不存在服务空白区,最终也是落得个“有其虚名,而无务实”的格局。更严重的是,部分村镇银行没有将重心放在“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小额农贷业务,而将目光集聚在贷款金额比较大的村镇小企业上,最后也就逐步偏离了最初国家“惠三农”的方针。
(二)村镇银行的筹资渠道狭窄
第一,村镇银行设立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虽然是农民自己的银行,是“穷人的银行②”,具有一定的乡土优势,但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较少,客观上也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业务的发展。
第二,村镇银行,旨在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2006年12月银监会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但由于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又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相对偏低。
第三,部分居民将钱存到村镇银行,主要是为了获得村镇银行的优惠贷款。有的村镇银行没有单独的行名行号,因此只能进行资金的手工清算,汇款、划款到账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客户快速便捷的服务要求,出现差错的频率也很高;加之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居民的吸引力,外地汇款都是跨行跨区,汇费昂贵,取款不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不愿将其作为汇入行,这会导致村镇银行失去了大部分的存款来源。
(三)村镇银行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村镇银行是“草根银行”,是“穷人的银行”,其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这也导致了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自改革开放以来,为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国家出台了相关惠农政策,农民享受了很多实惠,但农民对此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凡是国家在惠农方面的政策都被认为是对农民的“救助”。对于村镇银行,他们认为在村镇银行贷款就等于属于国家的补贴可以不用归还;加之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最终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相对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内控和安防能力相对薄弱,应对农村市场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能力不够。
农业生产受自然的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的还款能力。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农业和农民,农业作为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受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影响比较大,所以村镇银行还要承担不良贷款损失。这些原因都会造成经营中利润与风险的不对称性。
(四)政策扶持力度弱
村镇银行是“穷人的银行”,它是借鉴格莱珉银行“穷人是有信用的”这一理念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目前国内的担保体系尚不健全,我们不能全部照搬。在我国农村地区,金融环境相对恶劣,农民手中最大的财富就是土地,而现在我国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民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土地也只能在农户之间流转,更加不能成为贷款抵押品,而农民手中的可以抵押担保的财产就更少且很难变现,使农业贷款经营愈发困难。加之我国村镇银行建立时间晚,各方面发展不完善,国家的政策及配套措施跟不上,管控力度不强。虽然村镇银行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但在营业税和所得税的征收上不能享有农村信用社的同等税收优惠待遇,这些都会加大村镇银行经营的风险。
(五)储蓄业务开展困难
信用创造能力是银行型金融机构本身所固有的特征,而村镇银行由于资金供给渠道狭窄且数量较小,故在这方面功能上存在明显的不足。以河南华宇村镇银行作为示例,截至2011年5月存款余额671万,贷款余额2586万,发放贷款总量3558万,存款余额不足使得资金不足来弥补贷款差额。一些村镇银行在开展贷款业务中出现将资本金耗尽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村镇银行的诚信度普遍较低,这无疑影响了村镇银行各项储蓄业务的开展。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思想比较保守,他们认为村镇银行不是国有的,对于私人占有的银行,觉得不安全也不放心把钱存在这样的银行”,这是造成村镇银行储蓄业务难开展的重要原因。其次农民每年收入甚微,但是农民的日常消费与生活开支较为频繁和琐碎,而且手头空余资金很少,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村镇银行存款业务的开展。最后由于村镇银行同其他商业银行一样吸收存款是开展其他业务基础,然而其信誉程度低、客户认同低,同时网点少加之较高的开办成本,这些都会阻碍村镇银行的发展。
(六)缺少专业人才
在任何一场竞争中“科技是第一位,人才是关键”,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保障商业银行竞争不败的关键。在吸引人才方面,村镇银行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显然难以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抗衡和竞争,这也势必造成了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问题的暴露。
(七)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在内部治理方面,裙带关系是最大的威胁。很多情况下,银行的重要职位如: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可能都有具有亲缘关系的人担任负责人,这就难以形成有效的分权与制衡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村镇银行在组建过程中的“任人唯亲”的现象也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发展村镇银行应采取的对策
(一)强化“三农”服务理念,研发新型“三农”产品
村镇银行旨在农村地区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所以只有真正的以“三农”服务为己任,研发新型“三农”产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服务“三农”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广泛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宣导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使农民真正的了解和接受村镇银行;二是设立分支机构,扩大服务范围;三是各监管层应深入基层群众,及时了解农民的生产和收入状况,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四是完善村镇银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现代化服务;以彰显村镇银行的宗旨:为“三农”服务,让农民明白村镇银行是“农民自己的银行”,是真正的为“三农”提供必要的惠民银行,严格恪守服务“三农”的宗旨的金融机构,是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开展业务工作的真正的“农民的银行”。 (二)努力拓展资金来源,壮大村镇银行发展实力
村镇银行即“穷人的银行”目前资金实力较弱,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对村镇银行持续、健康发展不利,为改变这一局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研发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产品,加大地方性财政支持。同时加大各级政府财政存款存入村镇银行,不断壮大村镇银行资金实力,为村镇银行更好地支持和服务“三农”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
其次,充分利用当地的优质资源户。 村镇银行是新生事物,大家认可度较低,吸引当地实力比较强的企业参股,增强居民的认同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吸储难的压力;此外,各参股人可以在村镇银行设立自己的专属账户,办理存取款业务,以缓解村镇银行资金不足等问题。
最后,加强内外资本市场联动。建立村镇银行向人民银行贷款机制,利用资本市场获取外部资金支持,对于持续经营好的村镇银行,央行准许其发行特殊的农村金融债券,利用资本市场可有效增加外部资金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实施强有力的内外联动,不断拓展资金来源,壮大村镇银行发展实力。
(三)加强风险管理,完善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要强化信用风险管控。“诚信经营”是银行持续发展的灵魂,村镇银行是“农民的银行”,旨在为农民服务,这就要当地政府通过政策激励方式推进信用环境建设,构建信用评价制度,以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内控机制。严格落实审、贷、查三者分离机制,使每笔贷款做到贷前审查、贷后跟踪和清收工作都能落实到人,加强与借款人的动态联系。
其次,加强资金的流动性管理,确保村镇银行持续稳健经营。一方面要加强吸储能力,服务“三农”,将农户,农村企业吸收到自己范围下;还要对村镇银行进行监管和科学化的激励机制,各尽其责,真正意义上为“三农”服务。
最后,加大操作风险的管控,是其安全持久运营的关键。不仅要定期的给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行业素养,使每一个员工都清晰地掌握操作流程和风险,提高对风险的认识与识别,而且要加大对员工业务的培训强度和力度,提高各项业务技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并依据风险规章制度,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还要定期质量检查,落实整改,加强问责,逐步将风险隐患杜绝,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持续经营。
(四)加大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促进村镇银行更好的发展
首先,中国人民银行为了扩充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可以适当下放给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权利,并且给予适当宽松的信贷规模政策,同时实现利率的市场化管理。高利率会对农民产生一种压力,使他们努力经营,以便及时还本付息;低利率则相反。另一方面央行应争取早日将村镇银行纳入全国支付结算体系和存款保险体系,允许村镇银行进行同业拆借,减少经营成本,提高村镇银行在群众心中的社会公信度和竞争能力。
其次,对早期的村镇银行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取消财政性资金开户歧视政策,给予平等竞争的机会,支持其不断发展壮大。
最后,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正面激励机制。扶持和鼓励村镇银行增加网点,拓展服务区域,提高村镇银行的经营自主性和积极性。建议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村镇银行一些财力与物力的支持,以解决村镇银行开业前期信贷资金供给不足的困难。
(五)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创造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
村镇银行是面向广大农村和中小企业的,这天然的局限性使得村镇银行必须控制成本,同时还应加强对风险的管控,要把不足转化为长处,对其特定的服务人群制定个合适的产品与服务,体现它的特殊性,充分发挥“小”的优势,展现其应有的灵活性。村镇银行作为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它的发展必会遇到很多困难,除了同业竞争外,还要面临信贷风险。村镇银行应发掘更为有效的资金融通模式以便更高效、便捷地为“三农”发展提供更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对小额又无担保模式的借款,要完善信贷流程,加强资金运用的监控,追踪跟进,用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性。
(六)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科技是第一位,人才是关键。人才竞争已成为各大银行争夺的重中之重,不难发现各个城市不同银行相互之间已经展开了“人才大战”。爱岗敬业,勤奋谨慎,诚信守法并兼具专业背景,又有从业经验的人员是各个银行之间争夺的核心对象。所以,要想组建精良的管理团队,就必须要储备高质量的银行从业人员,才能使村镇银行得到良性的生存和发展。
(七)完善村镇银行的自身监管制度
有效的金融监管与宏观调控,是经济金融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监管是营造良好金融环境的重要保障机制之一,村镇银行同样需要监管保障,有效地金融监管体系是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力支持手段。村镇银行同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一样也面临着经营管理上的风险,和它自身的特殊风险。村镇银行的发起人通常是该银行的重要客户,和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的关联贷款情况很多,这贷款势必给村镇银行造成经营风险。因而对村镇银行加强监管也是必须,毕竟它还属于起步阶段,只有国家以及监管部门把握好方向,村镇银行才能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才能真正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八)对外树立良好的形象
村镇银行发展历程很短,广大农民群众对于作为新生事物村镇银行还很陌生,因而在资金需求方面还是过多的和信用社合作,对于村镇银行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因此,村镇银行要努力改善营业环境,提高服务水平,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三农”,就要努力塑造银行社会形象,在大众心里树立口碑,让老百姓真真正正得到实惠,这样农民才会正意义上接受村镇银行,进而支持其发展。为此村镇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第一,塑造温馨的服务环境。不仅要有齐全的硬件设施,而且要有良好的人员服务,使得客户对银行形成较好的第一印象,以便增加信任度。
第二,提供特色优质的服务。工作人员良好的技能操作,规范文明的礼貌用语,亲切和蔼的精神面貌不仅能让客户在办理业务时享受到贵宾的服务,同时能把银行的整体服务水平提升到相当高度。做到“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一定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第三,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建立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应当包含六部分,即感恩文化、日新文化、合规文化、乡土文化、和合文化以及社区文化。村镇银行的企业文化,应有助于员工素质的提升,服务理念的树立以及便于经营管理。高层次的企业文化会给员工一种家的感觉,能够极大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展现不一样的精神风貌,提高银行的公信度。
四、结论
村镇银行是我国新世纪以来新型的金融机构,可以有效舒缓我国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诸多不足,它具有一定存在发展的必要,也有自身的发展优势,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也出现了农村金融所特有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我国农村的实际国情,努力在政策,法规,风控和预防等措施下,使村镇银行更好的为社会主义“三农”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参考文献:
[1]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5):3-5
[2]沈杰、马九杰.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状况调查[J].经济纵横,2010(6):15-18
[3]贾学琳,从构建农村和谐金融的角度谈村镇银行的设立[J].农村金融,2012(5):17-20
[4]乐意定.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困境及改善建议[J].金融经济,2010(20):50-54
[5]高思.中国村镇银行总体现状与发展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2(09):29-33
[6]楚汴英,村镇银行发展:优势,挑战与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学习学校学报,2013:18-23
[7]李嘉焱、陶长高.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思考[J].银行家,2010,(11):168-171
[8]王大威、丁薇.透析村镇银行发展现状[J].银行家,2013,(11):11-13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金融 ;三农
自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基本上围绕着以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中心的金融体系。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体系基本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是以农村信用合作社、农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体,一直是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的核心力量。然而,由于中国农业银行不断缩小其在农村的金融业务范围,邮政储蓄基本只开展存款业务,因此农村信用合作社逐渐垄断了农村金融市场。与此同时,在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控制的影响下,农信社的资金有着向城市流动的趋势,其经营业务“非农化”的倾向也日益明显。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逐步开展,城镇化进程也稳步提升。随着我国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的多样化,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引导商业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同时,大力发展适合“三农”特点的村镇银行,以有效的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优质服务缺位等问题。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旨在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公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此后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村镇银行发展的速度迅猛
国家为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在2006年12月20日,我国银监会发布了《若干意见》,主要针对国内外金融机构各类资本的政策支持与投资引导,促使其对农村的投资,增加经济发展薄弱地区的金融机构的数量,同时减少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限制。于2007年1月22日,《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开始实施。2007年3月1日,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设立,村镇银行就此诞生。村镇银行于2007年首先从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六省(区)开始试点。
2007-2009年期间,我国大中型银行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偏低,村镇银行发展缓慢,截至2009年末,全国仅有148家村镇银行正常营业,增长速度相较2008年出现环比下降。
近两年村镇银行的发展依然没能达到预期,尤其2012年新增村镇银行数量仅为168家,总共数量达到876家。据最新统计显示,6年间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迅猛,数量已达到1233家,其中批准开业就有1152家。
(二)村镇银行分布地区较广
从分布的范围来看,覆盖了东部、中部和西部。截至2013年底,24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起设立150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占1233家(已开业1152家)。银监会的数据中包含村镇银行的总行机构和旗下开设的分支机构,因此数量偏大。截至2014年底,仅村镇银行总行,共批准成立了1123家村镇银行。其中东部地区531家,中部地区308家,西部地区284家。
<E:\123456\速读·下旬201510\Image\图片10.png>
图1-1:各省批准成立的村镇银行数量(截至2014年底)
(三)发起行的种类
截至2014年末,共有包括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信社系统和外资银行等6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254家银行均发起成立了村镇银行。其中,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1家,大型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7家,城市商业银行110家,农信社系统120家和外资银行5家;不同类型及过程(如图)其中可以看出城市商业银行就占据一半的位置。
<E:\123456\速读·下旬201510\Image\图片11.png>
图1-2不同类型发起行发起的村镇银行数量比例(2014年末)
二、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印发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此《意见》促使农村金融市场开始发展,各种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小微型金融机构在全国各省市纷纷设立,然而这一次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突出了很多问题,好的方面是村镇银行开始逐渐发展,在金融市场中也算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村镇银行的设立有其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缓解了单一发展的紧张局面,然而村镇银行的成立也有着内在的矛盾性,发展农村金融的同时,也出现了太多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制约村镇银行前行的发展,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村镇银行生存与发展以及繁荣农村经济的首要目标。目前来看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村镇银行没有从根本上服务“三农”
村镇银行是依法设立,旨在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使之成为真正服务“三农”、支持“小微”的有生力量,但由于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实现利润最大化是经营者的目标;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各方面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而且农业具有投资回报周期长,盈利能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弱等缺点,从而致使了一些金融机构就放弃和农民合作,致使农村金融相关工作很难开展,最终村镇银行的服务理念也就偏离了“三农”。 1从各地区村镇银行成立分布来看:大多数将其总部设在行政中心处,经济繁华,金融相对完善,这种布局本就不存在服务空白区,最终也是落得个“有其虚名,而无务实”的格局。更严重的是,部分村镇银行没有将重心放在“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小额农贷业务,而将目光集聚在贷款金额比较大的村镇小企业上,最后也就逐步偏离了最初国家“惠三农”的方针。
(二)村镇银行的筹资渠道狭窄
第一,村镇银行设立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虽然是农民自己的银行,是“穷人的银行②”,具有一定的乡土优势,但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较少,客观上也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业务的发展。
第二,村镇银行,旨在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2006年12月银监会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但由于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又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相对偏低。
第三,部分居民将钱存到村镇银行,主要是为了获得村镇银行的优惠贷款。有的村镇银行没有单独的行名行号,因此只能进行资金的手工清算,汇款、划款到账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客户快速便捷的服务要求,出现差错的频率也很高;加之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居民的吸引力,外地汇款都是跨行跨区,汇费昂贵,取款不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不愿将其作为汇入行,这会导致村镇银行失去了大部分的存款来源。
(三)村镇银行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村镇银行是“草根银行”,是“穷人的银行”,其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这也导致了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自改革开放以来,为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国家出台了相关惠农政策,农民享受了很多实惠,但农民对此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凡是国家在惠农方面的政策都被认为是对农民的“救助”。对于村镇银行,他们认为在村镇银行贷款就等于属于国家的补贴可以不用归还;加之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最终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相对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内控和安防能力相对薄弱,应对农村市场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能力不够。
农业生产受自然的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的还款能力。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农业和农民,农业作为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受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影响比较大,所以村镇银行还要承担不良贷款损失。这些原因都会造成经营中利润与风险的不对称性。
(四)政策扶持力度弱
村镇银行是“穷人的银行”,它是借鉴格莱珉银行“穷人是有信用的”这一理念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目前国内的担保体系尚不健全,我们不能全部照搬。在我国农村地区,金融环境相对恶劣,农民手中最大的财富就是土地,而现在我国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民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土地也只能在农户之间流转,更加不能成为贷款抵押品,而农民手中的可以抵押担保的财产就更少且很难变现,使农业贷款经营愈发困难。加之我国村镇银行建立时间晚,各方面发展不完善,国家的政策及配套措施跟不上,管控力度不强。虽然村镇银行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但在营业税和所得税的征收上不能享有农村信用社的同等税收优惠待遇,这些都会加大村镇银行经营的风险。
(五)储蓄业务开展困难
信用创造能力是银行型金融机构本身所固有的特征,而村镇银行由于资金供给渠道狭窄且数量较小,故在这方面功能上存在明显的不足。以河南华宇村镇银行作为示例,截至2011年5月存款余额671万,贷款余额2586万,发放贷款总量3558万,存款余额不足使得资金不足来弥补贷款差额。一些村镇银行在开展贷款业务中出现将资本金耗尽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村镇银行的诚信度普遍较低,这无疑影响了村镇银行各项储蓄业务的开展。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思想比较保守,他们认为村镇银行不是国有的,对于私人占有的银行,觉得不安全也不放心把钱存在这样的银行”,这是造成村镇银行储蓄业务难开展的重要原因。其次农民每年收入甚微,但是农民的日常消费与生活开支较为频繁和琐碎,而且手头空余资金很少,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村镇银行存款业务的开展。最后由于村镇银行同其他商业银行一样吸收存款是开展其他业务基础,然而其信誉程度低、客户认同低,同时网点少加之较高的开办成本,这些都会阻碍村镇银行的发展。
(六)缺少专业人才
在任何一场竞争中“科技是第一位,人才是关键”,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保障商业银行竞争不败的关键。在吸引人才方面,村镇银行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显然难以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抗衡和竞争,这也势必造成了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问题的暴露。
(七)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在内部治理方面,裙带关系是最大的威胁。很多情况下,银行的重要职位如: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可能都有具有亲缘关系的人担任负责人,这就难以形成有效的分权与制衡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村镇银行在组建过程中的“任人唯亲”的现象也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发展村镇银行应采取的对策
(一)强化“三农”服务理念,研发新型“三农”产品
村镇银行旨在农村地区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所以只有真正的以“三农”服务为己任,研发新型“三农”产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服务“三农”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广泛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宣导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使农民真正的了解和接受村镇银行;二是设立分支机构,扩大服务范围;三是各监管层应深入基层群众,及时了解农民的生产和收入状况,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四是完善村镇银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现代化服务;以彰显村镇银行的宗旨:为“三农”服务,让农民明白村镇银行是“农民自己的银行”,是真正的为“三农”提供必要的惠民银行,严格恪守服务“三农”的宗旨的金融机构,是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开展业务工作的真正的“农民的银行”。 (二)努力拓展资金来源,壮大村镇银行发展实力
村镇银行即“穷人的银行”目前资金实力较弱,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对村镇银行持续、健康发展不利,为改变这一局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研发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产品,加大地方性财政支持。同时加大各级政府财政存款存入村镇银行,不断壮大村镇银行资金实力,为村镇银行更好地支持和服务“三农”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
其次,充分利用当地的优质资源户。 村镇银行是新生事物,大家认可度较低,吸引当地实力比较强的企业参股,增强居民的认同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吸储难的压力;此外,各参股人可以在村镇银行设立自己的专属账户,办理存取款业务,以缓解村镇银行资金不足等问题。
最后,加强内外资本市场联动。建立村镇银行向人民银行贷款机制,利用资本市场获取外部资金支持,对于持续经营好的村镇银行,央行准许其发行特殊的农村金融债券,利用资本市场可有效增加外部资金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实施强有力的内外联动,不断拓展资金来源,壮大村镇银行发展实力。
(三)加强风险管理,完善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要强化信用风险管控。“诚信经营”是银行持续发展的灵魂,村镇银行是“农民的银行”,旨在为农民服务,这就要当地政府通过政策激励方式推进信用环境建设,构建信用评价制度,以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内控机制。严格落实审、贷、查三者分离机制,使每笔贷款做到贷前审查、贷后跟踪和清收工作都能落实到人,加强与借款人的动态联系。
其次,加强资金的流动性管理,确保村镇银行持续稳健经营。一方面要加强吸储能力,服务“三农”,将农户,农村企业吸收到自己范围下;还要对村镇银行进行监管和科学化的激励机制,各尽其责,真正意义上为“三农”服务。
最后,加大操作风险的管控,是其安全持久运营的关键。不仅要定期的给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行业素养,使每一个员工都清晰地掌握操作流程和风险,提高对风险的认识与识别,而且要加大对员工业务的培训强度和力度,提高各项业务技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并依据风险规章制度,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还要定期质量检查,落实整改,加强问责,逐步将风险隐患杜绝,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持续经营。
(四)加大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促进村镇银行更好的发展
首先,中国人民银行为了扩充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可以适当下放给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权利,并且给予适当宽松的信贷规模政策,同时实现利率的市场化管理。高利率会对农民产生一种压力,使他们努力经营,以便及时还本付息;低利率则相反。另一方面央行应争取早日将村镇银行纳入全国支付结算体系和存款保险体系,允许村镇银行进行同业拆借,减少经营成本,提高村镇银行在群众心中的社会公信度和竞争能力。
其次,对早期的村镇银行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取消财政性资金开户歧视政策,给予平等竞争的机会,支持其不断发展壮大。
最后,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正面激励机制。扶持和鼓励村镇银行增加网点,拓展服务区域,提高村镇银行的经营自主性和积极性。建议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村镇银行一些财力与物力的支持,以解决村镇银行开业前期信贷资金供给不足的困难。
(五)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创造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
村镇银行是面向广大农村和中小企业的,这天然的局限性使得村镇银行必须控制成本,同时还应加强对风险的管控,要把不足转化为长处,对其特定的服务人群制定个合适的产品与服务,体现它的特殊性,充分发挥“小”的优势,展现其应有的灵活性。村镇银行作为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它的发展必会遇到很多困难,除了同业竞争外,还要面临信贷风险。村镇银行应发掘更为有效的资金融通模式以便更高效、便捷地为“三农”发展提供更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对小额又无担保模式的借款,要完善信贷流程,加强资金运用的监控,追踪跟进,用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性。
(六)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科技是第一位,人才是关键。人才竞争已成为各大银行争夺的重中之重,不难发现各个城市不同银行相互之间已经展开了“人才大战”。爱岗敬业,勤奋谨慎,诚信守法并兼具专业背景,又有从业经验的人员是各个银行之间争夺的核心对象。所以,要想组建精良的管理团队,就必须要储备高质量的银行从业人员,才能使村镇银行得到良性的生存和发展。
(七)完善村镇银行的自身监管制度
有效的金融监管与宏观调控,是经济金融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监管是营造良好金融环境的重要保障机制之一,村镇银行同样需要监管保障,有效地金融监管体系是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力支持手段。村镇银行同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一样也面临着经营管理上的风险,和它自身的特殊风险。村镇银行的发起人通常是该银行的重要客户,和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的关联贷款情况很多,这贷款势必给村镇银行造成经营风险。因而对村镇银行加强监管也是必须,毕竟它还属于起步阶段,只有国家以及监管部门把握好方向,村镇银行才能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才能真正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八)对外树立良好的形象
村镇银行发展历程很短,广大农民群众对于作为新生事物村镇银行还很陌生,因而在资金需求方面还是过多的和信用社合作,对于村镇银行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因此,村镇银行要努力改善营业环境,提高服务水平,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三农”,就要努力塑造银行社会形象,在大众心里树立口碑,让老百姓真真正正得到实惠,这样农民才会正意义上接受村镇银行,进而支持其发展。为此村镇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第一,塑造温馨的服务环境。不仅要有齐全的硬件设施,而且要有良好的人员服务,使得客户对银行形成较好的第一印象,以便增加信任度。
第二,提供特色优质的服务。工作人员良好的技能操作,规范文明的礼貌用语,亲切和蔼的精神面貌不仅能让客户在办理业务时享受到贵宾的服务,同时能把银行的整体服务水平提升到相当高度。做到“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一定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第三,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建立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应当包含六部分,即感恩文化、日新文化、合规文化、乡土文化、和合文化以及社区文化。村镇银行的企业文化,应有助于员工素质的提升,服务理念的树立以及便于经营管理。高层次的企业文化会给员工一种家的感觉,能够极大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展现不一样的精神风貌,提高银行的公信度。
四、结论
村镇银行是我国新世纪以来新型的金融机构,可以有效舒缓我国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诸多不足,它具有一定存在发展的必要,也有自身的发展优势,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也出现了农村金融所特有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我国农村的实际国情,努力在政策,法规,风控和预防等措施下,使村镇银行更好的为社会主义“三农”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参考文献:
[1]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5):3-5
[2]沈杰、马九杰.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状况调查[J].经济纵横,2010(6):15-18
[3]贾学琳,从构建农村和谐金融的角度谈村镇银行的设立[J].农村金融,2012(5):17-20
[4]乐意定.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困境及改善建议[J].金融经济,2010(20):50-54
[5]高思.中国村镇银行总体现状与发展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2(09):29-33
[6]楚汴英,村镇银行发展:优势,挑战与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学习学校学报,2013:18-23
[7]李嘉焱、陶长高.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思考[J].银行家,2010,(11):168-171
[8]王大威、丁薇.透析村镇银行发展现状[J].银行家,2013,(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