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路遥作品的诗意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j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寄托着人们的诗情画意,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它给世人无穷的愉悦与希望,又将血淋淋的现实直面在人们面前。路遥作品中传达的对苦难人生的顽强反抗、对人间真情的讴歌、对黄土地的深深眷恋,不经意间流露出浓郁的诗性美感,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关键词:路谣;诗意;情感;求索
  作者简介:李祥玉(1996-),男,汉族、陕西洋县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01
  路遙出生于陕北农村,伴随着极度贫困长大成才,其小说作品大多讲述了一群生活在农村、受到良好教育的青年,他们思想先进,但又摆脱不了贫穷生活带来的困扰,苦苦追求人生的价值。作家在描写他们的苦难经历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在简陋生活面目下高贵而倔强的灵魂,使读者这一苦难环境中感受到隐隐的诗意,温暖前行。
  1.对苦难人生的顽强反抗
  文学凭借想象和情感传达出人类的寻求意识与探索精神。夸父逐日、庄子梦蝴蝶、《神曲》、梁祝化蝶等标识着人类对于光明、对于自我、对于人生、对于真爱的不懈追求与探索,路遥也是如此。他笔下塑造的人物无论是向往文明城市的还是流落乡村、期盼返城的, 都昂起头挺直腰板走上了这条漫漫求索之路, 历经重重困难孕育出理想之花。路遥始终认为,人只有在苦难中不断搏击与奋斗,人生才会更充实、更幸福些。在《人生》一书中,高加林半夜推着大粪家家户户找粪源、掏大粪;高加林在县城里卖馍馍,碍于面子怎么也叫卖不出;刘巧珍看望高加林,发现高已背叛,不禁泪流满面,却无法释怀。在《平凡的世界》开头写到学生去食堂打饭,干粮分三类,白面馍、玉米面馍和高粱面馍。菜也是三种,土豆白菜加点肥肉片加点粉条,三毛钱,为甲菜。不加肉片是一毛五,清水熬白菜最差,是五分钱,但是,郝红梅和孙少平连最差的菜都吃不起,每次挨到最后才去打饭[1]……通过这些细致的描写,让读者也渐渐步入到作品人物的精神世界中,共同承担着他们生活的穷难,分享着成功的喜悦。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一颗想赢的心。不懈劳动改变人的境遇,让人学会坚强、乐观的生活。
  2.对人间真情的讴歌
  路遥的作品往往带有很强的自传色彩,寄托着作者真挚的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作品中的主人公马健强、高加林、孙少平等具有极其相似的人物性格,他们都有城乡交叉的地域特征、苦难多磨的生活以及顽强拼搏的硬汉气质,这也从侧面投射出作者个人的人生感悟与精神世界。路遥并没有一味地去赞扬和认同农民的所作所为,他还深刻的揭示出农民生活方式的呆板、容易自满、思想守旧等缺陷,预感变革迫在眉睫。[2]或许正是路遥真挚而热烈的情绪牢牢锁定了读者的注意力, 使他们在这个诗意淡薄、唯物主义奉行的社会中仍能感受到久违的幸福与温情。
  3.对黄土地的深深眷恋
  路遥是在陕西农村出生的,因为家里太穷了,父亲把他送给伯父家,至少在那里他还能有书读,从小路遥就吃了很多苦,但土地、土地上的亲人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无法忘怀,一直伴随着他的童年时代。哪怕后来路遥成为“城里人”,也无法取代他对黄土地的那份挚爱之情。他始终认为,自己身体里是流着和农民一样的血液,他用他坚韧而温情的笔触,描绘了他记忆中的那块黄土地,他深深眷恋着的家园。
  在《平凡的世界》一书中,路遥这样写道:“在漫长的二三百年间,这块广裹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剥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就在大自然无数的褶皱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那一条‘褶皱’走进去,你都能碰到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地叫人不可思议……[3]”通过这段文字描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纵横交错的沟壑、气势雄浑的河水……在路遥的眼中已不再是真实而具体的物象,而变成了一个充满烟火气息的黄土地。
  信天游是路遥最早学习到的也是持续时间最长久的文化教育,它直接感染到路遥学会用真情实感去体味黄土高原原生态的魅力,同时也唤醒了他记忆深处对陕北生活的爱恋以及对世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的深切同情。路遥有意收集了大量关于信天游的歌谣,他把乡亲们的普通生活融入到了小说之中,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像黄土地一样平凡而又普通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如黄土地般质朴纯真而又多情自尊的人,讴歌了一代又一代黄土地上的农民苦难而又坚强不催的精神面貌。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认为,把生活的苦难、残酷和卑微描写出来并不是路遥的特色,许多作家都能这样做,而能够把年轻人的贫穷、窘迫写得如此无辜,纯洁,甚至可爱,可敬,才是路遥的不同凡响之处。”[4]事实上,在路遥作品中,主人公并没有因为处境困苦而自暴自弃,反而依然纯真、积极地面对生活,努力创造条件,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源于小说中主人公内心诗意的写照,也满含了生活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郭晓聪.路遥的诗意—一个读者心中的路遥[J].小说作家作品研究,2004(2).
  [2]雷达.长篇:平稳发展和时有闪亮[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
  [3]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P347、P400.
  [4]陈建功.厚重的现实主义力作[N].文艺报,2007.
其他文献
可转换债券是兼具债券和权益特性的复杂金融衍生产品。可转换债券在中国市场的定价和套利研究,为可转换债券的合理定价,以及相关统计套利策略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相关投资者
徽因作为民国时期的一代才女,在建筑史、文学等方面有着不俗的成就,而同时拥有着建筑学家、老师、爱人、母亲等身份,又使不同媒介在塑造林徽因人物形象时有了更多的素材参照.
1993年春,党支部组织党员、积极分子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作为申请入党6年的积极分子,我感慨万千,便提笔给党支部书记孙德明写了封信,信中写道:现在如果大部分党员能够像
成就性报道是党报正面宣传的重要内容,要使这类报道真正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就必须以报道视角的多元化、灵活化,争取成就性报道宣传价值的最大化。 Achievement reporting is
徐訏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传奇作家,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就进行浪漫、传奇、唯美的爱情小说写作,有一套属于他自身独特的爱情哲学.本文拟从爱与性、爱与时空以及爱与人
8月24日,由中国巨幕和中影光峰携手举办的“至臻·影领——中国巨幕&中影光峰全新观影概念发布活动”在中影国际影城小西天店1号厅举行。来自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国
本文旨在分析讨论董桥的散文创作,基于艺术审美与现实关照两个层面展开.从艺术审美与文化关怀角度,董桥的散文典丽精工,意境似宋元山水,行文布局缜密,修辞灵动丰饶,文体大胆
摘 要:对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的民族性进行研究,这里所说的民族性是指在其发展与形成过程中所构建起来的一种独有的审美特质,它是中国文艺美学中所蕴含的内在因素。推进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的发展,就必须充分了解民族性的特点与内涵,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中华美学精神以及美学观点之间的关系,发掘其中存在的规律。  关键词:文艺美学;民族性;中华美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价格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人们的经济行为,生产者因价格高低而核算收益多寡,消费者因价格高低而权衡交易进退。价格可以反映供求关系状况,引导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也可以调
摘 要:《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的武侠小说之一,这本小说具有文学性、历史性和故事性。文本中有很多文化负载词,译者郝玉清是否能够准确翻译文本中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是中外读者关心的问题。笔者初读英译本《射雕英雄传》,试对段落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从文化差异、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角度进行初步讨论。  关键词:翻译策略;英译版《射雕英雄传》;文化负载词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