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格小城建在较开阔的峡谷中,镇子中间夹着一条喧腾的河,就是从雀儿山上流下来的那条河,317国道也追着河从镇子通过。小城给我的印象是玲珑剔透,像一件精心打造的工艺品。镇子的主街与国道平行,两条道中间是河,以桥相连,两座桥上下相距咫尺,两岸相通很方便。国道那一侧空间窄,一些楼房甚至贴崖而建。主街那一侧地势较宽,楼宇房屋在山坡上梯次排开,街外侧有一排房子临水。店肆装饰多为藏式风格,与广告牌交相辉映,繁华而有特色。街道和铺面整洁,很小的饭馆也窗明几净。出租车绕着街转,想去哪儿很方便。虽地处僻壤,却不失时尚。
德格是座文化古城,最有名的就是印经院。印经院建于十八世纪,是藏区最大的,也是更庆寺的一部分。由于来早了,印经院还没开门,我们先到坡上的寺院去。寺院正在维修,一座殿宇的木结构骨架已换成新的,脚手架和木板等还没拆除。正殿大厅内有两位师傅正在彩绘墙壁饰板,认真地绘花描金。最悦人眼目的是殿内若干根新油的大红柱子,红彤彤发亮,这柱子和殿顶吊下来的彩色幢幡交相辉映,加之左右墙上新绘的彩色壁画,营造出庄严神秘的气氛。这大概就是更庆寺的汤甲经堂了。
经堂侧面的山上,鳞次栉比一片紫红色圆木结构的僧房,僧房的紫红色与经堂和印经院的外墙差不多是一个颜色,一起构成这片建筑的基本色调。
忽然,经堂二楼的阳台上传来咚咚鼓声,一位喇嘛穿着袈裟挥臂击鼓,这是在报点。9点整,喇嘛们要各就各位,开始做佛事了。
蒙蒙细雨中,围着印经院转经的人络绎不绝,有普通人,也有喇嘛;有的人手里摇着转经筒,有的人步伐很快,年龄大的人居多,也有年轻人。同寺庙和玛尼墙一样,印经院在人们心目中也是神圣的。
经文纸是用木版印制的,木版有五六十厘米长,十二三厘米宽,两厘米左右厚,两面刻字,以朱砂为墨,完全用手工印制。在印经作坊里,数十位师傅在操作,两个人一组,对面坐着,一位管往木版上刷色,一位管往上贴纸,纸贴好后,用滚筒一压,然后揭下来,一面就印成了。待正面晾干后,再印背面。大门内的天井里,几位师傅在刷洗用过的木版,槽子里的朱砂水鲜红,他们系着大围裙,刷洗后将木版晾干。楼上库房里,一排排木架整齐地摆放,里边立码着经版,如同档案馆里的藏书。印好的经文纸不装订,成叠摆放,上面压着木条,有的则吊起来晾着。
站在印经院楼顶上,庙宇的金顶图腾近在眼前,镀金的卧鹿、吉祥鸟及飞檐等在蓝天丽日下熠熠生辉,加之多彩的簇新幢幡,神秘、庄严而奇幻。印经院对面街边,有个刻经版的作坊,几位师傅在操刀刻制木版。一位师傅告诉我,刻完正反两面一块版需用两天。在另一个作坊里,几位妇女将印制中的产生的废纸拣择加工,做成纸浆,重新晾晒成纸。其中一位漂亮女子的头饰很别致,几个人高兴地与她合影,她腼腆笑着友好地配合。雕刻木版印刷比活字印刷更古老,用雕板印经,在藏区的一些寺院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除了德格印经院外,在藏区,还有一些寺院沿用这种印刷方法。雕版印刷术起着传播佛教文化的作用,反之,佛教文化的传播也为雕版印刷术的存在提供了前提。这是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发展史的见证和活化石,应精心加以保护。德格寺庙众多,许多有名的寺庙和佛学院都在德格,德格方言也是康区的标准语言,从这一点看,德格是个文化中心。在德格,通过建筑、街市、印经院以及人们的服饰和谈吐,你可以感觉到,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街头,我观察一位师傅用手工刻经石,速度极快,文字刻得流畅规整,比观看写书法还舒服。师傅告诉我,一块六七十厘米长,四五十厘米宽的经石,可以卖到一百五十元,这是一种职业。
从德格顺河而下,就到了金沙江边,江对面是西藏江达县的岗托镇。站在岸边望过去,是个景色绝佳的地方。大江南下,如天来之水,在此处骤然转了个弯,划出一道优美的曲线。江对面大山下山坡平缓,江边兀然一座锥形矮山,巍然独立,俯视江流。山石上大书“西藏”二字,字体苍劲雄浑,山上挂了不少经幡。坡上田畴参差,即将成熟的青稞地黄中泛青。田畴间,村居错落,炊烟袅袅。此景将大江的壮美与田园的优美框在一个画面中,令人流连。
司机是岗托镇昂巴村人,叫玉西多杰,过江到德格来拉活儿。他带我们去看岗托大桥。这里有两座金沙江大桥,一座双曲拱桥,一座普通墩梁桥。那拱桥仅两跨,中踩一座桥墩,如双虹越江;那梁桥是新修的,据说此处原有座吊桥,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专家设计,因废旧已拆除,但守卫桥头的旧碉堡仍在。山峻谷深,崖危势险,大江浩浩,人心竦惕,越此天险,317国道就进入西藏了。
赴白玉要从四川这边沿江而下。路况很差,左手的边坡一些地方岩石松动,偶见有飞石砸在路上。个别处悬崖是半石半土的古海洋沉积物,探出在路上方,让人担心会随时塌下来。路面很窄,坑洼泥泞,右手下方是滔滔江水,为绕开连续不断的水坑,汽车左冲右突。我心里揪揪着,担心一不留神冲到江里去。更有甚者,多杰开始不断打手机,用一只手扶着方向盘,让人心里不安。为了安全,我终于让他停下来打电话。原来他见我带着大相机,想让我给他住在江下游村里的姐姐照相。又走了二十几公里,在江上一座吊桥边,多杰的姐姐穿着崭新的衣裳从吊桥那头走过来。她是从西藏越江走到四川来。我们赶紧过去迎接她。大家站在晃晃悠悠的吊桥上,下临令人目眩的激流,小心地踩着桥板,笑着聊着。多杰的两个老乡也来凑热闹,那个身着藏袍的小伙子个子超过一米九,憨笑着举起一只手臂,伸出两个粗大的手指做胜利状。相机快门咔嚓嚓响个不停,记录下这时空的瞬间。
TIPS
德格县在四川省西北部,属甘孜藏族自治州,临近西藏,在317国道上,路程相对较远,最好的选择是租车去那里。可先到成都,走318国道到康定,过康定北上到炉霍,然后走317国道到德格。一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琳琅满目,可称是景观大道。沿途各县城均有旅馆。德格属青藏高原,海拔高,是藏区,须有抗高原反应的准备,也要了解一些藏区知识。也可从成都走317国道经马尔康去那里。我是从青海西宁经玉树去的,走那边海拔更高。总之,去德格,要有吃点儿苦的思想准备。
德格印经院在藏区很有名,有关它的情况,你上网搜一下,会了解得更详细。
德格是座文化古城,最有名的就是印经院。印经院建于十八世纪,是藏区最大的,也是更庆寺的一部分。由于来早了,印经院还没开门,我们先到坡上的寺院去。寺院正在维修,一座殿宇的木结构骨架已换成新的,脚手架和木板等还没拆除。正殿大厅内有两位师傅正在彩绘墙壁饰板,认真地绘花描金。最悦人眼目的是殿内若干根新油的大红柱子,红彤彤发亮,这柱子和殿顶吊下来的彩色幢幡交相辉映,加之左右墙上新绘的彩色壁画,营造出庄严神秘的气氛。这大概就是更庆寺的汤甲经堂了。
经堂侧面的山上,鳞次栉比一片紫红色圆木结构的僧房,僧房的紫红色与经堂和印经院的外墙差不多是一个颜色,一起构成这片建筑的基本色调。
忽然,经堂二楼的阳台上传来咚咚鼓声,一位喇嘛穿着袈裟挥臂击鼓,这是在报点。9点整,喇嘛们要各就各位,开始做佛事了。
蒙蒙细雨中,围着印经院转经的人络绎不绝,有普通人,也有喇嘛;有的人手里摇着转经筒,有的人步伐很快,年龄大的人居多,也有年轻人。同寺庙和玛尼墙一样,印经院在人们心目中也是神圣的。
经文纸是用木版印制的,木版有五六十厘米长,十二三厘米宽,两厘米左右厚,两面刻字,以朱砂为墨,完全用手工印制。在印经作坊里,数十位师傅在操作,两个人一组,对面坐着,一位管往木版上刷色,一位管往上贴纸,纸贴好后,用滚筒一压,然后揭下来,一面就印成了。待正面晾干后,再印背面。大门内的天井里,几位师傅在刷洗用过的木版,槽子里的朱砂水鲜红,他们系着大围裙,刷洗后将木版晾干。楼上库房里,一排排木架整齐地摆放,里边立码着经版,如同档案馆里的藏书。印好的经文纸不装订,成叠摆放,上面压着木条,有的则吊起来晾着。
站在印经院楼顶上,庙宇的金顶图腾近在眼前,镀金的卧鹿、吉祥鸟及飞檐等在蓝天丽日下熠熠生辉,加之多彩的簇新幢幡,神秘、庄严而奇幻。印经院对面街边,有个刻经版的作坊,几位师傅在操刀刻制木版。一位师傅告诉我,刻完正反两面一块版需用两天。在另一个作坊里,几位妇女将印制中的产生的废纸拣择加工,做成纸浆,重新晾晒成纸。其中一位漂亮女子的头饰很别致,几个人高兴地与她合影,她腼腆笑着友好地配合。雕刻木版印刷比活字印刷更古老,用雕板印经,在藏区的一些寺院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除了德格印经院外,在藏区,还有一些寺院沿用这种印刷方法。雕版印刷术起着传播佛教文化的作用,反之,佛教文化的传播也为雕版印刷术的存在提供了前提。这是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发展史的见证和活化石,应精心加以保护。德格寺庙众多,许多有名的寺庙和佛学院都在德格,德格方言也是康区的标准语言,从这一点看,德格是个文化中心。在德格,通过建筑、街市、印经院以及人们的服饰和谈吐,你可以感觉到,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街头,我观察一位师傅用手工刻经石,速度极快,文字刻得流畅规整,比观看写书法还舒服。师傅告诉我,一块六七十厘米长,四五十厘米宽的经石,可以卖到一百五十元,这是一种职业。
从德格顺河而下,就到了金沙江边,江对面是西藏江达县的岗托镇。站在岸边望过去,是个景色绝佳的地方。大江南下,如天来之水,在此处骤然转了个弯,划出一道优美的曲线。江对面大山下山坡平缓,江边兀然一座锥形矮山,巍然独立,俯视江流。山石上大书“西藏”二字,字体苍劲雄浑,山上挂了不少经幡。坡上田畴参差,即将成熟的青稞地黄中泛青。田畴间,村居错落,炊烟袅袅。此景将大江的壮美与田园的优美框在一个画面中,令人流连。
司机是岗托镇昂巴村人,叫玉西多杰,过江到德格来拉活儿。他带我们去看岗托大桥。这里有两座金沙江大桥,一座双曲拱桥,一座普通墩梁桥。那拱桥仅两跨,中踩一座桥墩,如双虹越江;那梁桥是新修的,据说此处原有座吊桥,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专家设计,因废旧已拆除,但守卫桥头的旧碉堡仍在。山峻谷深,崖危势险,大江浩浩,人心竦惕,越此天险,317国道就进入西藏了。
赴白玉要从四川这边沿江而下。路况很差,左手的边坡一些地方岩石松动,偶见有飞石砸在路上。个别处悬崖是半石半土的古海洋沉积物,探出在路上方,让人担心会随时塌下来。路面很窄,坑洼泥泞,右手下方是滔滔江水,为绕开连续不断的水坑,汽车左冲右突。我心里揪揪着,担心一不留神冲到江里去。更有甚者,多杰开始不断打手机,用一只手扶着方向盘,让人心里不安。为了安全,我终于让他停下来打电话。原来他见我带着大相机,想让我给他住在江下游村里的姐姐照相。又走了二十几公里,在江上一座吊桥边,多杰的姐姐穿着崭新的衣裳从吊桥那头走过来。她是从西藏越江走到四川来。我们赶紧过去迎接她。大家站在晃晃悠悠的吊桥上,下临令人目眩的激流,小心地踩着桥板,笑着聊着。多杰的两个老乡也来凑热闹,那个身着藏袍的小伙子个子超过一米九,憨笑着举起一只手臂,伸出两个粗大的手指做胜利状。相机快门咔嚓嚓响个不停,记录下这时空的瞬间。
TIPS
德格县在四川省西北部,属甘孜藏族自治州,临近西藏,在317国道上,路程相对较远,最好的选择是租车去那里。可先到成都,走318国道到康定,过康定北上到炉霍,然后走317国道到德格。一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琳琅满目,可称是景观大道。沿途各县城均有旅馆。德格属青藏高原,海拔高,是藏区,须有抗高原反应的准备,也要了解一些藏区知识。也可从成都走317国道经马尔康去那里。我是从青海西宁经玉树去的,走那边海拔更高。总之,去德格,要有吃点儿苦的思想准备。
德格印经院在藏区很有名,有关它的情况,你上网搜一下,会了解得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