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11..048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已经成为当前一线媒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媒体改革已经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为融合发展、创新创造铺垫了良好的条件。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媒体改革中,要充分发挥最贴近群众这一优势,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纽带,打造舆论新平台。
1. 县级媒体要明确肩负的使命和任务
1.1 县级融媒体要有使命感、阵地意识
县级媒体离群众最近,担负着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反映人民群众心声,加强舆论监督、推进实际工作、服务群众等重要职责。县级媒体要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担当,正确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使人们了解国情民意。随着新媒体兴起和快速发展, 新闻媒介存在着“多而散、资源分散、内容不精准”,以及宣传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等问题非常突出。改变这种局面,就是要把县级媒体融合起来,建成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华、展形象”功能的现代化资讯中心,努力壮大宣传阵地,扩大传播渠道,才能以全新姿态占领舆论制高点,吸引更多的干部和群众前来关心国家大事,实现思想意识的高度统一,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
1.2 融媒+政务+服务,是县级融媒体的根本任务
互联网一方面需要承担信息传播的任务,另一方面也具有电子商务、文化娱乐和社交的功能,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工作、学习和休闲的重要载体。因此,赋于了县级融媒体更为艰巨的使命,其任务、职能和作用主要体现为扩大新型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向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导入信息、用户及本土资源,借助新型媒体平台的技术能力和资源开展本土业务运营,具体可归纳为“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其中“主流舆论阵地”是指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成为县域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主导力量;“综合服务平台”是指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成为向本地人民群众提供以政务服务为核心的各种本土性服务;“社区信息枢纽”是指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当为社区成员提供信息交互的空间,以促进社会共识的达成。鉴于此,县级融媒体中心要依托党的执政优势,整合各种执政资源,通过提供政务服务及其他公共服务这一“刚需”,将人民群众聚合在主流媒体自主可控的新型媒体平台上,从而提升其网络传播能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2. 找准不足,补齐短板
县级融媒体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构筑“多端一体”全媒体宣传平台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融合发展中的短板制约了融媒体的发展。
2.1 机制短板
缺乏统一的政策扶持和规定。融媒体中心建设是新生事物,如何重塑管理架构,实现新闻宣传和广告运营有效分开,推动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快速发展,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没有明确的政策扶持。
单位整合未融合。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已经成为当前一线媒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大部分县级媒体没有对此进行充分的定位和认识,对上级媒体照抄照搬,将原来的几个媒体单位合成一个单位,只是简单相加没有质的变化。思想上没有融合,还是用老办报办台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业务上没有融合,按部就班的按原来的几个条块推进工作,运行机制没有融合等,没有真正起到1+1大于2的效果,有的甚至还出现扯皮的问题。
2.2 资源短板
原创性和互动性不足。在县级媒体转型过程中,其内容生产只是充当了信息的搬运工,内容、形式都与受众的需求存在巨大差别,内容维护情况不理想,单纯只把传统媒体上的内容复制黏贴直接放在两微一端平台,原创性和互动性不足。
优质内容欠缺。存有重硬件建设、轻内容开掘的问题,主要职能仍局限在新闻传播方面,而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相对缺失或显弱,传播内容缺乏丰富性和吸引力,偏离了融媒体的主业和基本定位。
2.3 技术短板
平台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可循。各地建成的融合平台五花八门,有的对省市不能接驳优质资源,有的横向难以互通互联,中央厨房仅仅能够勉强完成一次采集、多种分发的任务,传播效果不佳,沦为新的信息“孤岛”。
条块分割式的治理模式影响融媒体中心发展。智慧治理平台归属发改和工信部门,媒体融合平台归宣传系统等,各种APP还有多头建设、多头管理、多头运营的倾向,信息孤岛还在形成之中。
专业型人才缺乏。各地融媒体构架已形成,但普遍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特别是网络工程师、机务技术和采编播复合型等技术性人才短缺,既懂新闻规律、又懂新媒体运营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3. 加快融媒体建设,提供舆论服务
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設在全国范围内已经铺开,建设模式基本上是在整合县域内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传统媒体资源的基础进行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融合要从“相加”转化为“相融”,打造一个全新的、优质的服务平台,真正实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目标,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整合各类资源,提高传播效能。首先要打通传播资源。目前,各级各类主流媒体缺乏互联网传播平台。在这一状况下,一些县级党政机构的政务公开主要通过互联网商业平台实现,大批商业运作的自媒体账号也藉由互联网商业平台而活跃于网络舆论场上。主流媒体在县域网络空间传播主体多元,缺乏协同,造成主流价值观的舆论引导力不强,不利于构建基层舆论的良性生态。基于此,县域的“播、视、报、网、端、微”等传播资源要 全面打通,应通过内部组织机构和采编流程再造,提升报道资源的利用效能。其次要打通社会资源。正确理顺内部和外部关系,既要打通与县域党委和政府各级组织各个部门的联系,也要打通其与本土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联系,通过各项垂直应用的渗透和各类便民惠民服务的聚合,盘活县域社会资源,为所在区域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的互联网端口。还要与省级主流媒体集团建立密切合作,使县级融媒体中心成为省级新型媒体平台的运营端口。 打造四大平台,提供核心动力。融媒体中心需要通过中央厨房来统一指挥、协调和运行,可以说,中央厨房是融媒体中心的核心。而技术平台、业务平台、大数据平台和空间平台这四大平台的打造,对中央厨房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一要打造好技术平台,一般为媒体融合所必需的硬件和软件。二要打造好业务平台,即融媒体高效运转的流程、制度、机制、考核、反馈等系统。为适应融合需要,要对各业务部室进行整合,进行内部机构改革,建立健全全媒体运行制度,规范全媒体采编播及审核发布流程,完善了全媒体考核办法等等,这些都为打造一流的融媒体业务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三要打造好大数据平台,即融媒体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大数据中心及数据可视系统,包括新媒体传播实时数据、领导活动、专题分析等模块。四要打造好空间平台,即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创建之时,应该精心做好筹建方案,力争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实现体制编制的改革突破,得到人财物的支持保障。
坚持内容为王、移动优先。“传媒企业的基石必须而且绝对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越来越亲睐具有高质量的内容,内容取胜是融媒体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法宝。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坚持“内容为王”,着力解决内容同质化严重、原创性较少等问题。一方面要把中央媒体、省市媒体、社会自媒体和用户生产的内容汇聚整合。另一方面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原创性内容,满足群众多层次的需求。再就是要结合县域特点提供就医、就业、种植、养殖、农产品销售、旅游休闲等丰富的服务内容,让融媒体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通过内容的创新,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移动优先代表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移动传播兴起,不仅在于其既有互联网即时、多样、海量、互动等特点,还有移动端随时随地接收和发布信息、永远在线和永远互联的优势。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9.89亿。因此,我们必须强化移动优先意识,在融媒体中心建设中,旗帜鲜明地实施移动优先战略。融媒体必须重点对移动客户端进行改版升级,按照“突出新闻功能、完善服务功能、增加运用功能”的思路和要求,全面打造新一代掌上新闻平台,使其成为集新闻资讯、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民生服务、文化娱乐、旅游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移动平台。
运用资源优势,提高市场份额。在媒体融合实践中,不少主流媒体集团在“融媒+政务+服务”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这就是县级媒体的资源优势所在。县级融媒体中心植根于本土,与基层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唇齿相依”,要借助党委、政府的力量号召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推广使用移动客户端,通过镇(街办)、社区、村(组)的宣传提升群众对移动客户端的知晓率和使用率,扩大移动客户端在县域内传播的覆盖面,要围绕基层群众的需求,细化、充实“融媒+政务+服务”内容。还可以借鉴大型商业互联网平台嵌入居民日常生活的经验,聚合和运营所在区域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资源,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实现用户、数据和资源的聚集;还要积极探索对本地电商、文化、旅游、教育等市场资源的开发和运营,建构起一个能够依托市场资源良性循环的运行模式。
全力打造两支队伍,实施人才强媒战略。县级融媒体要发展必须有一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支经营人才队伍,必须坚持“人才优先”战略,不断改善选人、育人、用人机制。由于受地域发展平台的限制,县级融媒体中心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人才队伍稳定性不高,人才緊缺已成为制约县级融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从福利待遇、未来发展规划等多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稳定人才队伍,推动县级融媒体的蓬勃发展。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坚持采编经营两分开,积极探索市场化经营方式,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市场化经营方式,整合具有县域特色的资源,拓展服务项目,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县级融媒体负载着巩固基层舆论阵地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大使命,应当运用互联网思维,遵循现代传播体系建设的客观规律,把握建设的重点与关键,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方向,建设好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平台。这将使以新型主流媒体平台为核心的现代传播体系,成为我们党的执政体系中,离互联网最近、离大数据最近、离人民群众最近的一支骨干力量。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已经成为当前一线媒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媒体改革已经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为融合发展、创新创造铺垫了良好的条件。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媒体改革中,要充分发挥最贴近群众这一优势,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纽带,打造舆论新平台。
1. 县级媒体要明确肩负的使命和任务
1.1 县级融媒体要有使命感、阵地意识
县级媒体离群众最近,担负着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反映人民群众心声,加强舆论监督、推进实际工作、服务群众等重要职责。县级媒体要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担当,正确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使人们了解国情民意。随着新媒体兴起和快速发展, 新闻媒介存在着“多而散、资源分散、内容不精准”,以及宣传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等问题非常突出。改变这种局面,就是要把县级媒体融合起来,建成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华、展形象”功能的现代化资讯中心,努力壮大宣传阵地,扩大传播渠道,才能以全新姿态占领舆论制高点,吸引更多的干部和群众前来关心国家大事,实现思想意识的高度统一,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
1.2 融媒+政务+服务,是县级融媒体的根本任务
互联网一方面需要承担信息传播的任务,另一方面也具有电子商务、文化娱乐和社交的功能,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工作、学习和休闲的重要载体。因此,赋于了县级融媒体更为艰巨的使命,其任务、职能和作用主要体现为扩大新型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向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导入信息、用户及本土资源,借助新型媒体平台的技术能力和资源开展本土业务运营,具体可归纳为“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其中“主流舆论阵地”是指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成为县域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主导力量;“综合服务平台”是指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成为向本地人民群众提供以政务服务为核心的各种本土性服务;“社区信息枢纽”是指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当为社区成员提供信息交互的空间,以促进社会共识的达成。鉴于此,县级融媒体中心要依托党的执政优势,整合各种执政资源,通过提供政务服务及其他公共服务这一“刚需”,将人民群众聚合在主流媒体自主可控的新型媒体平台上,从而提升其网络传播能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2. 找准不足,补齐短板
县级融媒体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构筑“多端一体”全媒体宣传平台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融合发展中的短板制约了融媒体的发展。
2.1 机制短板
缺乏统一的政策扶持和规定。融媒体中心建设是新生事物,如何重塑管理架构,实现新闻宣传和广告运营有效分开,推动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快速发展,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没有明确的政策扶持。
单位整合未融合。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已经成为当前一线媒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大部分县级媒体没有对此进行充分的定位和认识,对上级媒体照抄照搬,将原来的几个媒体单位合成一个单位,只是简单相加没有质的变化。思想上没有融合,还是用老办报办台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业务上没有融合,按部就班的按原来的几个条块推进工作,运行机制没有融合等,没有真正起到1+1大于2的效果,有的甚至还出现扯皮的问题。
2.2 资源短板
原创性和互动性不足。在县级媒体转型过程中,其内容生产只是充当了信息的搬运工,内容、形式都与受众的需求存在巨大差别,内容维护情况不理想,单纯只把传统媒体上的内容复制黏贴直接放在两微一端平台,原创性和互动性不足。
优质内容欠缺。存有重硬件建设、轻内容开掘的问题,主要职能仍局限在新闻传播方面,而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相对缺失或显弱,传播内容缺乏丰富性和吸引力,偏离了融媒体的主业和基本定位。
2.3 技术短板
平台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可循。各地建成的融合平台五花八门,有的对省市不能接驳优质资源,有的横向难以互通互联,中央厨房仅仅能够勉强完成一次采集、多种分发的任务,传播效果不佳,沦为新的信息“孤岛”。
条块分割式的治理模式影响融媒体中心发展。智慧治理平台归属发改和工信部门,媒体融合平台归宣传系统等,各种APP还有多头建设、多头管理、多头运营的倾向,信息孤岛还在形成之中。
专业型人才缺乏。各地融媒体构架已形成,但普遍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特别是网络工程师、机务技术和采编播复合型等技术性人才短缺,既懂新闻规律、又懂新媒体运营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3. 加快融媒体建设,提供舆论服务
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設在全国范围内已经铺开,建设模式基本上是在整合县域内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传统媒体资源的基础进行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融合要从“相加”转化为“相融”,打造一个全新的、优质的服务平台,真正实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目标,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整合各类资源,提高传播效能。首先要打通传播资源。目前,各级各类主流媒体缺乏互联网传播平台。在这一状况下,一些县级党政机构的政务公开主要通过互联网商业平台实现,大批商业运作的自媒体账号也藉由互联网商业平台而活跃于网络舆论场上。主流媒体在县域网络空间传播主体多元,缺乏协同,造成主流价值观的舆论引导力不强,不利于构建基层舆论的良性生态。基于此,县域的“播、视、报、网、端、微”等传播资源要 全面打通,应通过内部组织机构和采编流程再造,提升报道资源的利用效能。其次要打通社会资源。正确理顺内部和外部关系,既要打通与县域党委和政府各级组织各个部门的联系,也要打通其与本土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联系,通过各项垂直应用的渗透和各类便民惠民服务的聚合,盘活县域社会资源,为所在区域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的互联网端口。还要与省级主流媒体集团建立密切合作,使县级融媒体中心成为省级新型媒体平台的运营端口。 打造四大平台,提供核心动力。融媒体中心需要通过中央厨房来统一指挥、协调和运行,可以说,中央厨房是融媒体中心的核心。而技术平台、业务平台、大数据平台和空间平台这四大平台的打造,对中央厨房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一要打造好技术平台,一般为媒体融合所必需的硬件和软件。二要打造好业务平台,即融媒体高效运转的流程、制度、机制、考核、反馈等系统。为适应融合需要,要对各业务部室进行整合,进行内部机构改革,建立健全全媒体运行制度,规范全媒体采编播及审核发布流程,完善了全媒体考核办法等等,这些都为打造一流的融媒体业务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三要打造好大数据平台,即融媒体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大数据中心及数据可视系统,包括新媒体传播实时数据、领导活动、专题分析等模块。四要打造好空间平台,即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创建之时,应该精心做好筹建方案,力争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实现体制编制的改革突破,得到人财物的支持保障。
坚持内容为王、移动优先。“传媒企业的基石必须而且绝对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越来越亲睐具有高质量的内容,内容取胜是融媒体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法宝。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坚持“内容为王”,着力解决内容同质化严重、原创性较少等问题。一方面要把中央媒体、省市媒体、社会自媒体和用户生产的内容汇聚整合。另一方面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原创性内容,满足群众多层次的需求。再就是要结合县域特点提供就医、就业、种植、养殖、农产品销售、旅游休闲等丰富的服务内容,让融媒体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通过内容的创新,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移动优先代表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移动传播兴起,不仅在于其既有互联网即时、多样、海量、互动等特点,还有移动端随时随地接收和发布信息、永远在线和永远互联的优势。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9.89亿。因此,我们必须强化移动优先意识,在融媒体中心建设中,旗帜鲜明地实施移动优先战略。融媒体必须重点对移动客户端进行改版升级,按照“突出新闻功能、完善服务功能、增加运用功能”的思路和要求,全面打造新一代掌上新闻平台,使其成为集新闻资讯、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民生服务、文化娱乐、旅游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移动平台。
运用资源优势,提高市场份额。在媒体融合实践中,不少主流媒体集团在“融媒+政务+服务”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这就是县级媒体的资源优势所在。县级融媒体中心植根于本土,与基层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唇齿相依”,要借助党委、政府的力量号召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推广使用移动客户端,通过镇(街办)、社区、村(组)的宣传提升群众对移动客户端的知晓率和使用率,扩大移动客户端在县域内传播的覆盖面,要围绕基层群众的需求,细化、充实“融媒+政务+服务”内容。还可以借鉴大型商业互联网平台嵌入居民日常生活的经验,聚合和运营所在区域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资源,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实现用户、数据和资源的聚集;还要积极探索对本地电商、文化、旅游、教育等市场资源的开发和运营,建构起一个能够依托市场资源良性循环的运行模式。
全力打造两支队伍,实施人才强媒战略。县级融媒体要发展必须有一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支经营人才队伍,必须坚持“人才优先”战略,不断改善选人、育人、用人机制。由于受地域发展平台的限制,县级融媒体中心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人才队伍稳定性不高,人才緊缺已成为制约县级融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从福利待遇、未来发展规划等多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稳定人才队伍,推动县级融媒体的蓬勃发展。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坚持采编经营两分开,积极探索市场化经营方式,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市场化经营方式,整合具有县域特色的资源,拓展服务项目,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县级融媒体负载着巩固基层舆论阵地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大使命,应当运用互联网思维,遵循现代传播体系建设的客观规律,把握建设的重点与关键,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方向,建设好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平台。这将使以新型主流媒体平台为核心的现代传播体系,成为我们党的执政体系中,离互联网最近、离大数据最近、离人民群众最近的一支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