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医学的发展,研究者越来越认识到了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的重要性,近年来研究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已逐渐成为热门话题。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作为传统的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亦有可能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预防,改善患者的预后以及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20年4月于山东省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心内科就医可疑诊断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并行冠脉造影和心肌血流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radionuclide imaging)的128例患者(男性54例,女性74例;平均年龄57.09±8.21岁)。入选患者均已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且提交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入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均为心外膜主支血管管腔直径狭窄<50%并且至少一支血管的TIMI≤2级。以心肌血流灌注显像是否阳性作为分组标准,分组结果心肌血流灌注显像阳性组(观察组)病人58例,心肌血流灌注显像阴性组(对照组)病人70例。观察组:男24例,女34例;平均年龄57.45±9.21岁;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6.64±8.11岁。阳性组以17节段分段法,对患者每个节段应用5分法量化缺血程度,计算总缺血评分。收集128例患者一般资料及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8小时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收集的相关数据后统一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ACEI/ARB、阿司匹林、他汀类用药史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阴性组vs阳性组(17.9%vs55.2%P<0.05,24.3%vs5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液指标方面:阳性组与阴性组对比结果显示:两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肌钙蛋白I、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血D2聚体、脂蛋白-α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空腹血糖、血同型半胱氨酸(6.24±1.17 vs 5.00±0.92 P<0.05,15.82±5.90 vs 10.43±3.59 P<0.05)均高于阴性组,差异统有计学意义(P<0.05)。3.直线回归分析显示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肌灌注显像缺血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19,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同型半胱氨酸(OR=1.366,95%CI:1.081-1.726,P<0.05)可能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提示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会对心肌灌注显像缺血评分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