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Mahara是新西兰开发的一个开放源码的学习历程系统,包含了电子学档、博客、个人履历和社群网络系统,为学生进行反思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活动提供E-Learning网络平台。本研究探讨了如何实现Mahara平台与混合式翻译教学的整合,基于Mahara平台进行了翻译学档的内容设计。
【关键词】电子学档;学档会谈;粗放型自主学习;Mahara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9—458x(2011)03—0046—05
一、互动型翻译课程的构件
学档(portfolio)是有目的地收集学生作品,以证实学生在某领域的努力、进步、成就的工具。最早被摄影师、建筑师用来记录成就和展示作品,在外语教学领域主要用于写作或提供学生在外语各方面发展的例证[1]。国内学者对学档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关注甚少,且教学方法常如庄智象教授批评的那样“因袭外语教学PPP教法(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过分强调“教”而对课内交互讨论和课外实践关心不够”[2]。美国翻译学教授Colina结合翻译学和教育技术学理论认为,现代翻译课程需以学生为中心,以技术为依托,实现师生互动,激发创造性思维,并提出了“互动型翻译课程八个构件”(图1),系统介绍了翻译学档(translation portfolio)的使用[3]。笔者认为Colina的设计理念先进,但其研究还仅针对传统纸媒学档。如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子学档(E-Portfolio)已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与Blog、Wiki、Podcasts等技术整合,二是与E-learning、分布式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整合。电子学档可直接或间接囊括八个翻译课程构件,更好地辅助翻译教学。
二、基于Mahara平台的电子学档与其他学档的比较
Mahara(http://mahara.org/)是新西兰开发的一个开放源码学习历程系统,包含电子学档、博客、个人履历和社群网络系统等功能模块,为学生进行反思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活动提供E-Learning网络平台。
与纸媒学档相比,基于Mahara平台的电子学档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方便信息编排、整合、管理和检索。用户可以设定参阅者权限,同一学档兼有作品型学档、展示型学档和评估型学档三项功用,无需重复建设学档。二是非线性。超链接可以使学档与外部资源互动。就计算机辅助翻译而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然要借助翻译工具查找L1或L2信息(表1)并整合到翻译决策过程中[4]。尤其是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过程和结果都可以收入学档,以供译者绩效评估参考。三是传递方便,易于移动、复制和保存。Mahara支持RSS阅读器订阅所需文章,还可以随时将学档内容导出。
Stefani总结了电子学档的6项功能:评价、展示、学习、个人发展、与多用户共享、工作素材[5]。从教师角度来看,电子学档还可以为教师反思教学提供良好素材。电子学档按软件类型可分为四类:商业软件、专有系统(一般为高校自主研发)、开放源码软件、开放源码通用工具(一般为网页编辑软件如Dreamweaver、MS Front Page等)。Mahara开放源码不仅免费而且对所有网络用户开放,较适合我国高校教学使用。与其它E-Portfolio 软件最大的不同在于,使用者可以决定历程档案的大纲和内容。这些内容会呈现在一个类似网页的页面中,Mahara 称之为“View”。用户可以依据不同的内容、目的以及观看对象,设立多个View。
三、Mahara与混合式翻译教学的整合
2001年后E-Learning在国外渐入低潮。人们开始反思E-Learning的重心是E(信息技术)还是Learning(学习活动),纯技术支持的学习为什么达不到预期效果等问题。于是混合学习应运而生,力求实现传统教学与E-Learning的优势互补。笔者基于图1所列的8个课程构件,为英语专业翻译课设计了“混合式笔译教学” [6],设计强调了教育哲学(建构主义、认知主义、行为主义)、教学形式(集体授课、小组协作、个别化教学)、教学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教育理念(技巧与学术、教育与社会等)四方面的融合。德国学者Austermühl认为,电子百科全书、机器翻译、翻译记忆软件、术语库、电子语料库、电子档案、超媒体等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翻译活动从传统人工翻译扩展到机器翻译、人助机译和机助人译的新格局[7]。Varantola列举的表1所示的翻译过程中所需信息也都可以通过合适的电子工具获取。笔者认为,利用Mahara平台可以充分利用其功能模块(图2)收录学生的翻译过程和翻译产品,发挥优势(表2)为混合式笔译教学服务。
笔者经文献查阅发现,上世纪90年代港台高教已有翻译学档的“影子”。刘韦思(Vess Lau)回忆199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师从著名翻译学者刘宓庆学习的轶事:一篇“得意之作”竟被教授评分很低,并被教授叫到办公室面授机宜。一周后刘宓庆教授就此作业在课堂上组织了长达两小时的讨论,大家认为原译“读起来像中文”、“句子松散”、“缺乏英语所需结构整合”、“对巴金的悲伤之情没把握好”。这使得Vess受益匪浅,作业至今还珍藏在自己的“学业档案”中[8]。笔者访谈刘宓庆教授得知,刘韦思的“学业档案”是他自发对作业的收集和反思,没有整合进教学框架内且是传统纸媒形式。(案例一)
案例一表明,好的翻译作品并非一蹴而就,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普遍建设学业档案以促进学生像刘韦思一样反思翻译学习,学档也可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讨论的参考资料。外语教学习惯于将学档用于写作,是基于过程写作法理论“写作不是一个从头到尾都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的循环往复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造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教学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强调反复修改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始终坚持发现意义、创造意义的过程”[9]。翻译又何尝不是修改过程?正如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所言:翻译也是写作,但却是穿着“紧身衣”的写作,是有“照妖镜”的写作。
案例一:
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这二十二年来你养育了我。我无日不在你的怀抱中,我无日不受你扶持。我的衣食取给于你。我的苦乐也是你的赐予。我的亲人生在这里,我的朋友也散布在这里。我幼年时代你曾使我享受种种的幸福,而在我有了知识以后你又成了我的痛苦的源泉了…… 巴金《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笔者按:限于篇幅,仅摘录原作业中的一段)
四、基于Mahara平台的翻译学档内容设计
Colina引入翻译学档的目的是“给学生介绍专业译者参与的各类翻译任务和文本,使学生解决翻译过程中的问题”[10]。翻译学档可以诱导学生关注过程,为学生提供完成真实任务的环境,增加隐性学习机会,这些理念都是正确的。本文认为以Mahara为平台开展混合式笔译教学,电子学档作用远不止是翻译作业的存放空间那么简单(表3)。表3与互动型翻译课程8个构件遥相呼应,所列内容既非穷尽所有也不是强制每个人必须照单全收,而是基于Mahara功能模块所能为混合式翻译教学提供的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刘宓庆教授的教学设计针对的是港台地区翻译系学生,大陆高校外语专业笔译教学很难照搬港台模式。本文倡导“扩大粗放型课外自主学习同时辅以学档会谈”的教学模式。
传统翻译教学奉行精耕细作的教法,追求“精”、“准”、“美”。例如:良机—a good opportunity→a chance of offer;苦笑—give a little smile→give a rueful grin; a rekindled idea—重新燃起的念头→复萌之念。这种逐步精炼的教法可继续在课堂教学时保留,但不适宜课外自主学习。课堂练习着眼于微观局部和专项技能技巧问题,课外练习着眼于宏观、整体综合技能技巧。后者的认知要求更高,分属“意”(意义、意向、意蕴等),“形”(文体对应、审美对应、效果对应),“理”(逻辑)三个层面[11]。
粗放型翻译学习鼓励学生在不同条件下开展大量不同题材、风格、篇幅的实践,关注译作的交际效果和整体功能(表4)。译界有种论调:没有十万字以上实践不可轻言翻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说法切中翻译教学重精耕细作而粗放型教学不足(包括数量和文体等的不足)的实际情况。有学者通过有声思维法(TAPs)对比学生译者与专业译者行为发现:学生翻译过程多是符号导向而非意义导向,多采用自下而上策略,而不能综合考虑风格、受众、功能等要素[12]。这也为粗放型翻译学习的评估焦点提出参考。同时应注意“粗放型课外自主学习”如果片面强调“自主”而忽略了教师随之而来的新责任,势必会将教学引向更危险的歧路。因为自主学习起码包含了积极态度、认知能力和学习环境三个前提要求。Mahara确实能提供混合学习环境,但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翻译能力、强化学生对翻译的认知,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作用。技术的介入不能保证有效学习的一定发生,课前教师要设计开发课程,课中教师要讲授组织课程,课后教师要协助学生、为学生提供指导。这也是为什么笔者采用混合式翻译教学而非纯粹的网络远程教学的原因。
五、学档会谈与电子学档的互补
根据笔者网上问卷“语言专业学生翻译实践态度调查”发现:传统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翻译实践有兴趣(79%)且全部表示希望他人能关注自己的译作。最喜欢交流的对象是教师(89%)、同学(64%),网络和面谈结合的交流方式最受认可(75%),单纯选择网络交谈的仅占7%。最希望得到指导的内容为:找出译文错误(96%),提供相关参考意见和信息(93%)。与之不相称的现实是,极少有人在课外自主实践(7%),很少有人经常回顾自己译作(25%)。调查发现:学生对翻译实践兴趣很高,渴望得到反馈;但对网络交流认同度不高。经群体访谈得知,学生没有自觉收集译作,很少收获相应反馈信息,无从发现自己翻译兴趣和翻译困难;教师也没有将课外自主翻译实践纳入教学和评估计划。有鉴于此,我们认为翻译教学有必要引入翻译学档,有必要强化师生面谈辅导。
拓展粗放型课外自主学习符合终身学习理念。翻译教学若抽掉认知过程的经验性,忽视经验过程的时间性,以应试为目标,无视能力培养,就会退化成应试教育、速成教育。刘宓庆教授曾告诫笔者:“粗放型翻译学习解决不了与“质”的矛盾。翻译教学前期可以实行粗放型的教学,到后期的时候则应该采取精耕细作式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较高质量的翻译教学成效。Individual Coaching/Consultation在香港高校翻译教学中很普遍,几乎每个学期、每个学生都要与老师谈很多次。”笔者认为,基于Mahara平台的网络交流重点可放在对粗放型自主学习提供宏观层面指导意见(表4中“评估焦点”),学档会谈可以细致地讨论微观层面兼顾宏观层面,以解决“质”的问题(详见表5),将学档会谈作为电子学档的一种教学优化。
Genesee建议把学档会谈纳入绩效评估,会谈对象可以是个人、小组甚至班级;方式可以是师生、学生之间的问答、讨论;内容可以是学习产品也可以是学习过程。相对而言,学档侧重展示成果而会谈更关注过程中的策略、方法和理解[13]。笔者认为,Mahara平台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历程,教师可以在社交群组功能模块上随时与学生在线互动交流。而面对面的学档会谈是对在线交流的补充,有助于教师更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会谈内容既可针对某次翻译任务,如讨论为什么选择该翻译任务、存在哪些翻译困难、译文中(不)满意之处等问题,也可以从历史发展角度讨论学生翻译作品之间的联系,如学生的翻译风格、常见错误和翻译兴趣爱好等。(案例二)
案例二:
XX前身是个服装小厂,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国家大型工业制造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电子材料产业化基地重点骨干企业,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之一,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先进企业。
采用Mahara学档之前,笔者参与的笔译教学作业递交采用E-mail方式。学生在递交作业后,教师通过E-mail反馈宏观层面的修改意见:① 提供一条Yahoo!企业简介的英文网页作为参照平行文本 (http://docs.yahoo.com/info/misc/history.html);②注意译文衔接连贯;③ 建议查找专有名词、专门译法;④ 部分中国特色词汇有必要增译背景常识。一周后,学生递交二次修改稿,师生当面会谈讨论此次修改稿做过哪些修改、修改原因、满意和不满意之处等。这次学档会谈使教师发现,实用文体翻译任务符合学生兴趣,学生存在不善于查找、利用平行文本等困难,这些都为教师笔译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见。同时,学档会谈还是结合实践进行理论教学的大好机会,尤其是应用型理论。本次会谈中,师生借助功能目的论、翻译论和主位推进的功能语言学理论,对译文完善做出了很好的解释。笔者认为,当今译论纷繁复杂,本科翻译教学不必面面俱到,焦点可放在“能为专业译者描述翻译过程或者涉及过程的因素,提供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帮助译者避免犯错的理论”,翻译教学应是译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正如英国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提醒的“译论并非万能,不能使蹩脚译者变得高明”[14]。
以上教学案例如果整合学档(而不是E-mail),不仅可以继续发挥会谈的优势,还能使沟通更加高效快捷,使作业保存和学档互动更加方便。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基于Mahara平台实行粗放型自主学习,学生会遇到更多的非良构问题,尤其是翻译实践往往仁者见仁,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拘于只进行授导教学,还要与学生一起互动,实现探究学习(图3)。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翻译学博导王建开教授曾提到,学生会提出各种“出其不意”的翻译问题:小到新词语的翻译,大到语篇翻译决策等。这也促使教授不得不“反思”,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其结果是教学相长。
六、冷思考
混合式笔译教学应整合电子学档,充分发挥其优势,但需注意的是,不论是基于学档的评价还是学档会谈都势必会花费教师大量时间甚至额外精力。另外,即便有适当的标准和量规,也如霍尔特所说“绩效评估策略在执行的时候仍然存在不一致性。在档案袋评估中,教师看的学档越多,在应用标准的时候会变得越严格或越松。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宽泛的、不太精确的标准来评估作业。同时,对这样的标准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解释,评估的信度值得怀疑”[15]。所以,笔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的同时还必须综合考量系统变化的后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才可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13] Genesee, Fred & Upshur Johna A. Classroom-based Evalu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p.98-117
[2] 庄智象. 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06.
[3][10] Colina, S. Translation Teaching from Research to the Classroom: A Handbook for Teachers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9. p.49-78
[4] Varantola, Krista. The Dictionary User as Decision-maker [A]. in Willy Martine et al. (eds) EURALEX 1994 Proceedings[C].Amsterdam: Vrije Universiteit. 1994.p.606-611
[5] Stefani, L., & Mason, R. The Educational Potential of E-Portfolios Supporting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Reflective Learning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7 p.57
[6] 王峰,李先玲等. 混合式协作学习与英语专业笔译教学[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8):93-96.
[7] Austermüh, Frank. Electronic Tools for Translators [M].Manchester: St. Jerome. 2001. p.10-13
[8] [11] 刘韦思(Vess Lau)刘宓庆翻译教学思想研习[Z]. 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7.
[9] Zamel, V. The Composing Process of Advanced ESL Students: Six Case Studies [J].TESOL Quarterly, 1983, (17):165
[12] Kussmaul, P. Training the Translator [M].Philadelphia& Amsterdam: JohnBenjamins, 1995
[14] 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p.36
[15] (美)霍尔特,(美)凯斯尔卡;沈书生,刘强等译. 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9.
收稿日期: 2010-11-15
作者简介:王峰,研究生;王正,副教授,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200083)。
责任编辑石子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Mahara是新西兰开发的一个开放源码的学习历程系统,包含了电子学档、博客、个人履历和社群网络系统,为学生进行反思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活动提供E-Learning网络平台。本研究探讨了如何实现Mahara平台与混合式翻译教学的整合,基于Mahara平台进行了翻译学档的内容设计。
【关键词】电子学档;学档会谈;粗放型自主学习;Mahara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9—458x(2011)03—0046—05
一、互动型翻译课程的构件
学档(portfolio)是有目的地收集学生作品,以证实学生在某领域的努力、进步、成就的工具。最早被摄影师、建筑师用来记录成就和展示作品,在外语教学领域主要用于写作或提供学生在外语各方面发展的例证[1]。国内学者对学档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关注甚少,且教学方法常如庄智象教授批评的那样“因袭外语教学PPP教法(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过分强调“教”而对课内交互讨论和课外实践关心不够”[2]。美国翻译学教授Colina结合翻译学和教育技术学理论认为,现代翻译课程需以学生为中心,以技术为依托,实现师生互动,激发创造性思维,并提出了“互动型翻译课程八个构件”(图1),系统介绍了翻译学档(translation portfolio)的使用[3]。笔者认为Colina的设计理念先进,但其研究还仅针对传统纸媒学档。如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子学档(E-Portfolio)已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与Blog、Wiki、Podcasts等技术整合,二是与E-learning、分布式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整合。电子学档可直接或间接囊括八个翻译课程构件,更好地辅助翻译教学。
二、基于Mahara平台的电子学档与其他学档的比较
Mahara(http://mahara.org/)是新西兰开发的一个开放源码学习历程系统,包含电子学档、博客、个人履历和社群网络系统等功能模块,为学生进行反思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活动提供E-Learning网络平台。
与纸媒学档相比,基于Mahara平台的电子学档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方便信息编排、整合、管理和检索。用户可以设定参阅者权限,同一学档兼有作品型学档、展示型学档和评估型学档三项功用,无需重复建设学档。二是非线性。超链接可以使学档与外部资源互动。就计算机辅助翻译而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然要借助翻译工具查找L1或L2信息(表1)并整合到翻译决策过程中[4]。尤其是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过程和结果都可以收入学档,以供译者绩效评估参考。三是传递方便,易于移动、复制和保存。Mahara支持RSS阅读器订阅所需文章,还可以随时将学档内容导出。
Stefani总结了电子学档的6项功能:评价、展示、学习、个人发展、与多用户共享、工作素材[5]。从教师角度来看,电子学档还可以为教师反思教学提供良好素材。电子学档按软件类型可分为四类:商业软件、专有系统(一般为高校自主研发)、开放源码软件、开放源码通用工具(一般为网页编辑软件如Dreamweaver、MS Front Page等)。Mahara开放源码不仅免费而且对所有网络用户开放,较适合我国高校教学使用。与其它E-Portfolio 软件最大的不同在于,使用者可以决定历程档案的大纲和内容。这些内容会呈现在一个类似网页的页面中,Mahara 称之为“View”。用户可以依据不同的内容、目的以及观看对象,设立多个View。
三、Mahara与混合式翻译教学的整合
2001年后E-Learning在国外渐入低潮。人们开始反思E-Learning的重心是E(信息技术)还是Learning(学习活动),纯技术支持的学习为什么达不到预期效果等问题。于是混合学习应运而生,力求实现传统教学与E-Learning的优势互补。笔者基于图1所列的8个课程构件,为英语专业翻译课设计了“混合式笔译教学” [6],设计强调了教育哲学(建构主义、认知主义、行为主义)、教学形式(集体授课、小组协作、个别化教学)、教学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教育理念(技巧与学术、教育与社会等)四方面的融合。德国学者Austermühl认为,电子百科全书、机器翻译、翻译记忆软件、术语库、电子语料库、电子档案、超媒体等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翻译活动从传统人工翻译扩展到机器翻译、人助机译和机助人译的新格局[7]。Varantola列举的表1所示的翻译过程中所需信息也都可以通过合适的电子工具获取。笔者认为,利用Mahara平台可以充分利用其功能模块(图2)收录学生的翻译过程和翻译产品,发挥优势(表2)为混合式笔译教学服务。
笔者经文献查阅发现,上世纪90年代港台高教已有翻译学档的“影子”。刘韦思(Vess Lau)回忆199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师从著名翻译学者刘宓庆学习的轶事:一篇“得意之作”竟被教授评分很低,并被教授叫到办公室面授机宜。一周后刘宓庆教授就此作业在课堂上组织了长达两小时的讨论,大家认为原译“读起来像中文”、“句子松散”、“缺乏英语所需结构整合”、“对巴金的悲伤之情没把握好”。这使得Vess受益匪浅,作业至今还珍藏在自己的“学业档案”中[8]。笔者访谈刘宓庆教授得知,刘韦思的“学业档案”是他自发对作业的收集和反思,没有整合进教学框架内且是传统纸媒形式。(案例一)
案例一表明,好的翻译作品并非一蹴而就,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普遍建设学业档案以促进学生像刘韦思一样反思翻译学习,学档也可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讨论的参考资料。外语教学习惯于将学档用于写作,是基于过程写作法理论“写作不是一个从头到尾都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的循环往复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造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教学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强调反复修改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始终坚持发现意义、创造意义的过程”[9]。翻译又何尝不是修改过程?正如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所言:翻译也是写作,但却是穿着“紧身衣”的写作,是有“照妖镜”的写作。
案例一:
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这二十二年来你养育了我。我无日不在你的怀抱中,我无日不受你扶持。我的衣食取给于你。我的苦乐也是你的赐予。我的亲人生在这里,我的朋友也散布在这里。我幼年时代你曾使我享受种种的幸福,而在我有了知识以后你又成了我的痛苦的源泉了…… 巴金《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笔者按:限于篇幅,仅摘录原作业中的一段)
四、基于Mahara平台的翻译学档内容设计
Colina引入翻译学档的目的是“给学生介绍专业译者参与的各类翻译任务和文本,使学生解决翻译过程中的问题”[10]。翻译学档可以诱导学生关注过程,为学生提供完成真实任务的环境,增加隐性学习机会,这些理念都是正确的。本文认为以Mahara为平台开展混合式笔译教学,电子学档作用远不止是翻译作业的存放空间那么简单(表3)。表3与互动型翻译课程8个构件遥相呼应,所列内容既非穷尽所有也不是强制每个人必须照单全收,而是基于Mahara功能模块所能为混合式翻译教学提供的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刘宓庆教授的教学设计针对的是港台地区翻译系学生,大陆高校外语专业笔译教学很难照搬港台模式。本文倡导“扩大粗放型课外自主学习同时辅以学档会谈”的教学模式。
传统翻译教学奉行精耕细作的教法,追求“精”、“准”、“美”。例如:良机—a good opportunity→a chance of offer;苦笑—give a little smile→give a rueful grin; a rekindled idea—重新燃起的念头→复萌之念。这种逐步精炼的教法可继续在课堂教学时保留,但不适宜课外自主学习。课堂练习着眼于微观局部和专项技能技巧问题,课外练习着眼于宏观、整体综合技能技巧。后者的认知要求更高,分属“意”(意义、意向、意蕴等),“形”(文体对应、审美对应、效果对应),“理”(逻辑)三个层面[11]。
粗放型翻译学习鼓励学生在不同条件下开展大量不同题材、风格、篇幅的实践,关注译作的交际效果和整体功能(表4)。译界有种论调:没有十万字以上实践不可轻言翻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说法切中翻译教学重精耕细作而粗放型教学不足(包括数量和文体等的不足)的实际情况。有学者通过有声思维法(TAPs)对比学生译者与专业译者行为发现:学生翻译过程多是符号导向而非意义导向,多采用自下而上策略,而不能综合考虑风格、受众、功能等要素[12]。这也为粗放型翻译学习的评估焦点提出参考。同时应注意“粗放型课外自主学习”如果片面强调“自主”而忽略了教师随之而来的新责任,势必会将教学引向更危险的歧路。因为自主学习起码包含了积极态度、认知能力和学习环境三个前提要求。Mahara确实能提供混合学习环境,但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翻译能力、强化学生对翻译的认知,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作用。技术的介入不能保证有效学习的一定发生,课前教师要设计开发课程,课中教师要讲授组织课程,课后教师要协助学生、为学生提供指导。这也是为什么笔者采用混合式翻译教学而非纯粹的网络远程教学的原因。
五、学档会谈与电子学档的互补
根据笔者网上问卷“语言专业学生翻译实践态度调查”发现:传统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翻译实践有兴趣(79%)且全部表示希望他人能关注自己的译作。最喜欢交流的对象是教师(89%)、同学(64%),网络和面谈结合的交流方式最受认可(75%),单纯选择网络交谈的仅占7%。最希望得到指导的内容为:找出译文错误(96%),提供相关参考意见和信息(93%)。与之不相称的现实是,极少有人在课外自主实践(7%),很少有人经常回顾自己译作(25%)。调查发现:学生对翻译实践兴趣很高,渴望得到反馈;但对网络交流认同度不高。经群体访谈得知,学生没有自觉收集译作,很少收获相应反馈信息,无从发现自己翻译兴趣和翻译困难;教师也没有将课外自主翻译实践纳入教学和评估计划。有鉴于此,我们认为翻译教学有必要引入翻译学档,有必要强化师生面谈辅导。
拓展粗放型课外自主学习符合终身学习理念。翻译教学若抽掉认知过程的经验性,忽视经验过程的时间性,以应试为目标,无视能力培养,就会退化成应试教育、速成教育。刘宓庆教授曾告诫笔者:“粗放型翻译学习解决不了与“质”的矛盾。翻译教学前期可以实行粗放型的教学,到后期的时候则应该采取精耕细作式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较高质量的翻译教学成效。Individual Coaching/Consultation在香港高校翻译教学中很普遍,几乎每个学期、每个学生都要与老师谈很多次。”笔者认为,基于Mahara平台的网络交流重点可放在对粗放型自主学习提供宏观层面指导意见(表4中“评估焦点”),学档会谈可以细致地讨论微观层面兼顾宏观层面,以解决“质”的问题(详见表5),将学档会谈作为电子学档的一种教学优化。
Genesee建议把学档会谈纳入绩效评估,会谈对象可以是个人、小组甚至班级;方式可以是师生、学生之间的问答、讨论;内容可以是学习产品也可以是学习过程。相对而言,学档侧重展示成果而会谈更关注过程中的策略、方法和理解[13]。笔者认为,Mahara平台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历程,教师可以在社交群组功能模块上随时与学生在线互动交流。而面对面的学档会谈是对在线交流的补充,有助于教师更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会谈内容既可针对某次翻译任务,如讨论为什么选择该翻译任务、存在哪些翻译困难、译文中(不)满意之处等问题,也可以从历史发展角度讨论学生翻译作品之间的联系,如学生的翻译风格、常见错误和翻译兴趣爱好等。(案例二)
案例二:
XX前身是个服装小厂,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国家大型工业制造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电子材料产业化基地重点骨干企业,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之一,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先进企业。
采用Mahara学档之前,笔者参与的笔译教学作业递交采用E-mail方式。学生在递交作业后,教师通过E-mail反馈宏观层面的修改意见:① 提供一条Yahoo!企业简介的英文网页作为参照平行文本 (http://docs.yahoo.com/info/misc/history.html);②注意译文衔接连贯;③ 建议查找专有名词、专门译法;④ 部分中国特色词汇有必要增译背景常识。一周后,学生递交二次修改稿,师生当面会谈讨论此次修改稿做过哪些修改、修改原因、满意和不满意之处等。这次学档会谈使教师发现,实用文体翻译任务符合学生兴趣,学生存在不善于查找、利用平行文本等困难,这些都为教师笔译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见。同时,学档会谈还是结合实践进行理论教学的大好机会,尤其是应用型理论。本次会谈中,师生借助功能目的论、翻译论和主位推进的功能语言学理论,对译文完善做出了很好的解释。笔者认为,当今译论纷繁复杂,本科翻译教学不必面面俱到,焦点可放在“能为专业译者描述翻译过程或者涉及过程的因素,提供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帮助译者避免犯错的理论”,翻译教学应是译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正如英国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提醒的“译论并非万能,不能使蹩脚译者变得高明”[14]。
以上教学案例如果整合学档(而不是E-mail),不仅可以继续发挥会谈的优势,还能使沟通更加高效快捷,使作业保存和学档互动更加方便。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基于Mahara平台实行粗放型自主学习,学生会遇到更多的非良构问题,尤其是翻译实践往往仁者见仁,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拘于只进行授导教学,还要与学生一起互动,实现探究学习(图3)。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翻译学博导王建开教授曾提到,学生会提出各种“出其不意”的翻译问题:小到新词语的翻译,大到语篇翻译决策等。这也促使教授不得不“反思”,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其结果是教学相长。
六、冷思考
混合式笔译教学应整合电子学档,充分发挥其优势,但需注意的是,不论是基于学档的评价还是学档会谈都势必会花费教师大量时间甚至额外精力。另外,即便有适当的标准和量规,也如霍尔特所说“绩效评估策略在执行的时候仍然存在不一致性。在档案袋评估中,教师看的学档越多,在应用标准的时候会变得越严格或越松。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宽泛的、不太精确的标准来评估作业。同时,对这样的标准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解释,评估的信度值得怀疑”[15]。所以,笔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的同时还必须综合考量系统变化的后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才可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13] Genesee, Fred & Upshur Johna A. Classroom-based Evalu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p.98-117
[2] 庄智象. 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06.
[3][10] Colina, S. Translation Teaching from Research to the Classroom: A Handbook for Teachers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9. p.49-78
[4] Varantola, Krista. The Dictionary User as Decision-maker [A]. in Willy Martine et al. (eds) EURALEX 1994 Proceedings[C].Amsterdam: Vrije Universiteit. 1994.p.606-611
[5] Stefani, L., & Mason, R. The Educational Potential of E-Portfolios Supporting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Reflective Learning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7 p.57
[6] 王峰,李先玲等. 混合式协作学习与英语专业笔译教学[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8):93-96.
[7] Austermüh, Frank. Electronic Tools for Translators [M].Manchester: St. Jerome. 2001. p.10-13
[8] [11] 刘韦思(Vess Lau)刘宓庆翻译教学思想研习[Z]. 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7.
[9] Zamel, V. The Composing Process of Advanced ESL Students: Six Case Studies [J].TESOL Quarterly, 1983, (17):165
[12] Kussmaul, P. Training the Translator [M].Philadelphia& Amsterdam: JohnBenjamins, 1995
[14] 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p.36
[15] (美)霍尔特,(美)凯斯尔卡;沈书生,刘强等译. 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9.
收稿日期: 2010-11-15
作者简介:王峰,研究生;王正,副教授,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200083)。
责任编辑石子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