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问题,从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构建体系、诊改运行和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可为广大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
近年来,为了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高职院校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关于确定职业院校教学诊析与改进工作试点省份及试点院校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72号)和《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号)等文件精神为指导,陆续启动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下称“诊改”)工作 ,现就高职院校在操作层面如何开展诊改工作探讨如下。
1.提高认识
在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诊改工作,组织全校职工学习诊改文件,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一是广泛组织校外专家到校开展全员诊改培训,二是学校领导、各层面负责人、二级系院部负责人和教师也要多外出参加诊改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职工对诊改工作的认识,有效推动诊改工作的实施。
2.明确目标
建立学校自主诊改工作机制,以目标链和标准链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平台建设为支撑,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逐步达到“指标有分析,过程有预警,画像有对比,诊改有报告”的要求,推动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3.构建体系
3.1建立健全机构
建立党委领导、行政指挥的诊改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学校诊改工作决策、制度建立、工作督促和协调工作。诊改工作委员会由党委书记、院长任主任、相关院领导任副主任、各系院部处室负责人为成员。诊改工作委员会下设诊改办公室,具体负责诊改日常工作。
3.2建立目标链。
一是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对应学校发展的奋斗目标,基于SWOT分析编制学校规划,形成完整的目标链。二是各教学系院部依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及相关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结合本系院部发展实际,制定系院部发展规划和各专业(课程)发展规划。三是各职能部门依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及相关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围绕保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等目标的实现,充分调研管理服务对象的需求,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四是教职员工依据学校和所在部门的发展目标,根据个人自身条件和工作基础,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明确个人发展目标。五是学生根据学校和所在专业的发展目标,根據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学业发展规划,明确个人发展目标。
3.3建立标准链
一是建立学校层面质量标准体系。在厘清各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岗位工作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纵向五个系统功能,建立和完善各系统中的职责和工作标准。二是建立和完善专业和课程质量标准。基于办学定位中明确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专业建设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动态调整标准、课程标准、资源建设标准等。三是建立教师发展质量标准。以学校一流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为依据,建立学校教学名师标准、专兼职教师聘用标准、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专业带头人标准、骨干教师标准等。四是建立学生发展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综合考虑学生学习生涯、职业生涯、个人发展等要素,按照学习目标、职业目标、素质目标、个人发展目标方面制定和完善学生发展标准。
4.诊改运行
4.1学校层面
建立健全“院系二级管理”机制,将诊改工作融入职能部门、系院部的绩效目标考核。建立各层面、各部门的“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将学校年度工作任务落实、各类项目建设成效作为部门绩效考核性诊断的重要依据,通过诊改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证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
4.2专业层面
建立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将原来的专业进行整合调整。以学校项目建设为契机,重点打造专业优势突出的专业群,逐步形成国家、市、校三级骨干专业建设梯队,引领全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4.3课程层面
依据课程建设方案,落实每门课程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充分运用校内教学云平台,及时了解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对问题进行改进,使教学评价促进教学改进的作用真正得以落实。
4.4教师层面
推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培养办法实施,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实施团队建设计划,不断加强高层次创新团队建设。
4.5学生层面
学校不断完善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学习成绩、文艺体育、学生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劳动教育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提高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五有”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玉泉 张琳. 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探索——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监控与评估处, 2018.3
[2]王玉晶 郝媛. 高等院校学生工作诊改之师生共进的过程性研究[D].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14
[3]谢林 阙小平 仲甜甜. 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研究与探索[D]. 教育现代化, 2018.28
[4]冯荷兰 丁才成. 高职院校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探析[D].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
[5]张扬群 吕红. 诊断与改进中职学校的校本化实践——以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为例[D].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5
[6]方娟. 基于质量提升的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研究[D].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2018.3
[7]曾景峰. 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信息化应用探讨[D].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2018.17
[8]李引. 基于智慧校园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模式探索与研究[D].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8.3
[9]蒋世军 曾升科.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路径——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为例[D].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19.5
[10]荣莉.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政策评析[D].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6.31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
近年来,为了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高职院校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关于确定职业院校教学诊析与改进工作试点省份及试点院校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72号)和《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号)等文件精神为指导,陆续启动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下称“诊改”)工作 ,现就高职院校在操作层面如何开展诊改工作探讨如下。
1.提高认识
在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诊改工作,组织全校职工学习诊改文件,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一是广泛组织校外专家到校开展全员诊改培训,二是学校领导、各层面负责人、二级系院部负责人和教师也要多外出参加诊改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职工对诊改工作的认识,有效推动诊改工作的实施。
2.明确目标
建立学校自主诊改工作机制,以目标链和标准链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平台建设为支撑,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逐步达到“指标有分析,过程有预警,画像有对比,诊改有报告”的要求,推动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3.构建体系
3.1建立健全机构
建立党委领导、行政指挥的诊改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学校诊改工作决策、制度建立、工作督促和协调工作。诊改工作委员会由党委书记、院长任主任、相关院领导任副主任、各系院部处室负责人为成员。诊改工作委员会下设诊改办公室,具体负责诊改日常工作。
3.2建立目标链。
一是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对应学校发展的奋斗目标,基于SWOT分析编制学校规划,形成完整的目标链。二是各教学系院部依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及相关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结合本系院部发展实际,制定系院部发展规划和各专业(课程)发展规划。三是各职能部门依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及相关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围绕保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等目标的实现,充分调研管理服务对象的需求,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四是教职员工依据学校和所在部门的发展目标,根据个人自身条件和工作基础,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明确个人发展目标。五是学生根据学校和所在专业的发展目标,根據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学业发展规划,明确个人发展目标。
3.3建立标准链
一是建立学校层面质量标准体系。在厘清各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岗位工作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纵向五个系统功能,建立和完善各系统中的职责和工作标准。二是建立和完善专业和课程质量标准。基于办学定位中明确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专业建设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动态调整标准、课程标准、资源建设标准等。三是建立教师发展质量标准。以学校一流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为依据,建立学校教学名师标准、专兼职教师聘用标准、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专业带头人标准、骨干教师标准等。四是建立学生发展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综合考虑学生学习生涯、职业生涯、个人发展等要素,按照学习目标、职业目标、素质目标、个人发展目标方面制定和完善学生发展标准。
4.诊改运行
4.1学校层面
建立健全“院系二级管理”机制,将诊改工作融入职能部门、系院部的绩效目标考核。建立各层面、各部门的“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将学校年度工作任务落实、各类项目建设成效作为部门绩效考核性诊断的重要依据,通过诊改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证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
4.2专业层面
建立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将原来的专业进行整合调整。以学校项目建设为契机,重点打造专业优势突出的专业群,逐步形成国家、市、校三级骨干专业建设梯队,引领全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4.3课程层面
依据课程建设方案,落实每门课程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充分运用校内教学云平台,及时了解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对问题进行改进,使教学评价促进教学改进的作用真正得以落实。
4.4教师层面
推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培养办法实施,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实施团队建设计划,不断加强高层次创新团队建设。
4.5学生层面
学校不断完善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学习成绩、文艺体育、学生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劳动教育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提高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五有”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玉泉 张琳. 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探索——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监控与评估处, 2018.3
[2]王玉晶 郝媛. 高等院校学生工作诊改之师生共进的过程性研究[D].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14
[3]谢林 阙小平 仲甜甜. 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研究与探索[D]. 教育现代化, 2018.28
[4]冯荷兰 丁才成. 高职院校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探析[D].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
[5]张扬群 吕红. 诊断与改进中职学校的校本化实践——以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为例[D].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5
[6]方娟. 基于质量提升的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研究[D].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2018.3
[7]曾景峰. 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信息化应用探讨[D].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2018.17
[8]李引. 基于智慧校园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模式探索与研究[D].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8.3
[9]蒋世军 曾升科.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路径——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为例[D].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19.5
[10]荣莉.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政策评析[D].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