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爱心.教育与批判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g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梅的《爱我的人请起立》以独特的儿童视角来反观社会和人生,以一少年在日常生活的见闻与思索来真实再现他们成长中的欢乐与烦恼、追求与困顿,探讨个人成长与家庭空间、个人道德与社会伦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矛盾与龃龉,文字清新、细腻,发人深思,极富教育意义。
  
  杜梅的《爱我的人请起立》以独特的儿童视角来反观社会和人生,以一少年在日常生活的见闻与思索来真实再现他们成长中的欢乐与烦恼、追求与困顿,探讨个人成长与家庭空间、个人道德与社会伦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矛盾与龃龉,文字清新、细腻,发人深思,极富教育意义。
  小说的主线很简单。因父母工作需要,小主人公大象一直在乡下与祖父母一起成长、学习、生活,后因父母感情的需要——做父母之间感情的“润滑剂”和“消防队员”而回到城市。城市带给他的视觉冲击是陌生与新奇,带给他的情感体验却是冷漠和无助。他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作为插班生如何与同学相处和交流,如何展示出众的自我,如何弥补自己知识上的欠缺,如何应对考试,如何在父母之间虚与委蛇,等等,不一而论。正是在这种略显琐碎却又高度真实的日常生活的叙述中,故事缓缓向前推进,而作者的理性思考、批判锋芒与教育意图存焉。
  作者既以小主人公的所见所闻来推进故事、演绎情感、诉诸理性,文本即不可避免地带有了一定的童稚化、个性化与隐私化的色彩。这种“半知不能”的儿童视角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介于懂与非懂之间的世界,它绝不似乡下世界的单纯明朗,城市的生活太繁琐、太复杂、太难于捉摸,成人的世界充满着情感纠葛与危机,同学问的世界亦以家庭地位为纲线,壁垒分明,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与尔虞我诈,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与两极分化,这一切也使得进城后的大象如同初进贾府的刘姥姥一样,充满新奇、渴望与焦虑、疑惧。
  在一般人看来,这种似乎是成人才会有的社会焦虑症出现在儿童身上似乎显得不可思议,但杜梅用大象的眼睛透过其遭际清清楚楚地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点,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猜想,当下的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其情感世界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单调而危机重重得多。
  《爱我的人请起立》更像是《麦田里的守望者》那样,在集中的一段时间内展现主人公成长与精神嬗变的过程。大象由乡下进城以后,他成长的焦虑就因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凸显出来。乡村是一个淡泊而又宁静的世界,正如“柳镇”这个名字一样,枝繁叶茂,润物无声,虽有涟漪,却鲜有风浪。“大象像一棵小树在柳镇茁壮成长”,捕知了、游泳、偷黄瓜,生活丰富而充实、平静而有趣,充满古典情致。在那里,没人逼他学英语,爷爷奶奶惦记着的是如何让他玩得更高兴。而一旦掉进城市的泥淖,一切都变得截然不同了。生活方式的不同、生活态度的迥异(26条军规),初来乍到的恓惶与类“血统论”的隔膜(小花老师的特殊作业),学习知识与应对考试问的悖论(乌云密布与期中考),通识教育与学有所用间的偏差(信息课和大象上树),更兼之家中始终挥之不去的父母冷战阴云,这一切,使得年幼的主人公时时都像一张紧绷的弓一样,处处感到撕裂的痛楚。
  成长中的大象身上集中体现着三种情感缺失:作为留守儿童而导致的父母之爱的缺失,作为转校生而导致的同学之谊的缺失,作为外来人口而导致的城市归属感的缺失。这三种情感缺失的背后是大的城乡文化的分野。大象勇敢地面对着成长中的种种烦恼与焦虑,以纯真而又善良的心去融化坚冰、唤醒清晨,他努力弥合着父母之间感情的裂缝,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和海纳百川的心态对待与同学的交往和交流,以勇于探索的精神来寻找都市中硕果仅存的爱(乞讨的母女和老乞丐)。通过其不懈努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虽经波折、略显疲惫却又满载而归的小勇士的形象。
  孩子的教育之于我们,不止是一个问题,更像是一个难题,因为问题可以有清晰而明确的答案,而难题却鲜有正确而统一的认识。青少年教育也不仅仅是一个教师教育问题,它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家庭教育是题中之义。青少年教育呼唤着全社会的探索与关注,呼唤着父母的言传身教与情感参与,杜梅用她笔下的文字充分而形象地为我们诠释了这一点。
  杜梅在故事中反复为我们宣示了一个稳定而和谐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她看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才是孩子们成长的康庄大道,“好家庭就是好学校”。在故事的最后,大象的努力使他赢得了同学的尊重与爱戴,同时也使其父母本已渐行渐远的身影又重新重叠在了一起,这是作者所希望的,也是读者所期待的,但世事倘这样简单,童话世界不存也。
  由大象的所见所闻,作家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社会的不公正、人情的冷漠、世态的炎凉。对于这种种的不公,文本是有所批判的。然而,作者在文本中所表达的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却不是针尖对麦芒的,相反,作者始终以一种较为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这现实生活中的林林总总,并以一种无疆的大爱统领一切,显得高蹈大气。
  文本中流露的这种情感源于作者对生活、对他人、对社会坚定的爱的信念。在日渐浮躁和零散化的社会,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杜梅是一位用生命和真爱来写作的作家,清新的文笔使真情娓娓道出,作为资深教育者,杜梅以十多年的一线经验始终在试图为我们诠释并身体力行着一个道理——好家庭就是好学校,这部作品也是这样一种理念的积极倡导与实践。
其他文献
面对欧美出版业的数字化狂潮,许多业内有识之士都敏锐地认识到,这是大势所趋、时代潮流。但要让每一个市场个体都去应对滔天洪水,去操作所谓的云计算所必备的庞大数据库则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消极观望,坐而待之是等死,单枪匹马偏师深入是找死。最为聪明的做法是中国的中庸之道,热观察、冷思考,有所为,不盲动。    美国当前数字出版重要    与传统大众出版的愁云惨雾相反,数字出版中的电子图书却是一枝独秀。索
期刊
中国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走”,外国哲人说“我思故我在”。单纯强调一方面都可能存在片面。要力石可以说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且读且行且思。    现代生活,已经不再像是一条宽广的河流,而是波翻浪涌的大海,每个人都在这大海上寻觅航向、归宿,也就是所谓成就人生,所要经受的考验也就比以往多得多,四面围拥的浪涛,所向空阔的茫然,常使人生之旅变得诡谲而沉重。在这样的境况下,许多人的心灵就会日渐麻木,而只有极少数
期刊
从长远和深层次来看,中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和行业转型的目的,是要摆脱旧的生产关系,在/z,'-JE的制度和规则的平台上实现各种权利的平衡与调節,而评判其成败的最终标准应该是上述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多重标准的统一,是政治、经济、社会/组织等多个层面的转型目标得以有效协调。    中国当代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与行业转型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多维层面的复杂命题。随着媒介化社会的来临,新闻出版业对
期刊
再次倾听庄子的道言,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个向“道”而思的诗人哲学家。他用看似无情实则充满温情的一双慧眼,审视这个充满诱惑的现代化丛林,提醒着我们拂去遮在生命之上的尘埃,去寻找自我生命的引擎,做心灵自由的游戏。    庄子是战国时代最富浪漫情怀的哲学家和最具批判智慧的抒情诗人。他独特的人生感悟和生命体验让无数人为之神往痴迷,他妙解生死、笑傲人生的旷达与幽默和“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激情呐喊,留给后人
期刊
这群湖南美术社的拓荒者,用飞扬的青春与激扬的文化理想构筑的精神高地,搭建的艺术文脉,营造出的多元文化环境,奠定了一家出版社传之久远的发展根基。    人有时为了匆匆赶路,却错过了看路边的风景。  三月草长莺飞,淅沥的小雨最让人安静闲散,电脑里传来小野丽莎的哼唱,这一长段时间感觉自己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很久没有动笔了。最近社里很忙,上下都在忙着筹备社庆30周年,我是一个喜欢仪式感的人,那就写点东西吧
期刊
如何才能打造五星级的畅销书、长销书、口碑书?儿童本位、家长诉求、消费口碑、产品细节,一个都不能少。未来,中国宝贝和世界宝贝的脚步会越来越同步,中国儿童的审美观、中国家长的价值理念会逐渐纳入全球阅读视野,坚守儿童本位、家长诉求的同时,出版者还要及时把握每一个维度上的变化,哪怕是微小的部分。    浏览当当网上一篇篇言辞恳切的评论,听年轻妈妈口耳相传一本本好书,你会发现,父母们在睁大双眼,观察自家宝贝
期刊
毋庸置疑,这是一套儿童文学精品,但是,如果错过了世界杯这个营销的好时机,要找一个合适的宣传切入点会费很多工夫。所以,儿童图书也应该利用社会热点,在打造精品的基础上,把握好营销的时机。    儿童图书的出版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图书,相对来说,儿童文学受社会热点事件的影响较小,营销时机一般只是针对“六一”、寒暑假、订货会等时段,不像成人书籍那样能紧跟社会热点,经常性的举办推广活动。但是我社最近出版的一套引
期刊
北语社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形成了纸质图书出版、电子音像出版、网络出版三大出版核心,国内营销、海外营销、网络营销三大营销渠道。利用先进科技成果创新产品形态,增强品牌力量,拓展传播渠道,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在中国出版“走出去”工作领域,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立足国际国内市场形势,积极探索实践“走出去”的新思路新途徑,坚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以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己任,不断研发出版满足不同国家
期刊
地处桂林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在2009年7月出版了《魅力汉语》对外汉语系列教材,在东南亚来华留学人员和东南亚孔子学院学生中使用后,这套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推广效果,在东南亚地区成为对外汉语教材知名品牌。作为定位为区域化的对外汉语教材,能够得到读者的欢迎,值得分析研究。    根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统计,目前全球有30多个国家、3000多万人学习汉语,海外2500所大学和上万所中
期刊
正是由于不断创新尝试,现代连环画形成了明显区别于传统连环画的艺术语言,它的表现形式也实现了从图解文字向图像叙事的转换。    连环画从一开始的图解文字到现在的以图叙事,其形式演进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近一百年来,在吸取了文学、戏剧、电影等邻近艺术门类的表现元素之后,借助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强大视觉表现力,最大限度地强化了绘画的叙事功能,实现了艺术语言从图解性向叙事性的转换。连环画最终脱胎演变为拥有广泛受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