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在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某些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纵观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数学教学似乎总走不出“重复做题,强化训练,耗时多,收效微”的怪圈。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无论是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是新的教育方式都有利也有弊。因此,要真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就要养成理性反思的良好习惯。
每次在进行教学成绩分析时,总有老师这样说:所有的题型不仅讲了,而且讲了很多遍,可是从得分情况看,学生的解题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考试成绩也出乎意料,这个问题确实应该引起反思。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诸多方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很多时候老师做着的只是例题继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面,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为怪了。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解后反思了。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訓、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类似上述情况的教学现象很多,作为数学老师要时刻反省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总结得与失,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要有机融合,扬长避短,才能使有效教学得到较大的发挥。结合我三十余年的数学教学情况,对数学教学反思有几下几点想法。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要正确对待过程与结果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的教学只注重结果而忽视教学的过程,往往认为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凭以往的经验认真教就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我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就会缺少应变能力。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是典型的“经验型”,总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上因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在数学教学中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必须努力走出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然而走出这个模式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既要注重过程,也要注重结果。可是,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只注重过程而忽视结果。如有的老师在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让学生自由交流探讨:不等式组的解集分为几种情况?有的学生说四种,有的学生说三种。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是注重了教学的过程。可是,教学的结果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找的更准?老师不加评判,也不与数轴表示解集相结合,更谈不上引导。
二、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热闹与安静,传统模式和新方法要适时运用,各尽所长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讲授法,所以课堂以安静为主。而新课改实施以来,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所以有的数学课堂变得无比热闹。课堂上学生自由组合、交流讨论、上台汇报……课堂热闹非凡,可数学的基本功——计算能力、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甚至数学题目的阅读能力练习时间少了,所以数学课堂也依旧是“耗时多,收效微”。但如果善于反思,就知道创设什么样的课堂氛围,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要对课堂进行有效调控,创设适宜的课堂氛围。要珍视课堂上的“静场”,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
三、合理运用传统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使数学教学事半功倍
课改不是邯郸学步,也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我们要像魏书生老师说的那样,无论进行怎样的改革,都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丢弃,我们要正确对待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技术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景象。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动、逼真的情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利用几何画板、畅言教学通、希沃等软件使有些難以理解的数学题的分析变得直观易懂,学生一看就知道其中的奥妙。可有的数学课堂上,多媒体不仅取代了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有的甚至取代课本,学生在一张张幻灯片中支离破碎地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黑板上没有只言片语,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点犹如走马观花,也不能把相关知识、解题技巧有机结合,高效课堂从何谈起?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把传统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才能打造出省时、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通过反思,无论是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是课改下的新的教育方式,都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提高:数学概念的教学、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学方法的更新。
1.从数学概念入手,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我来说,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应当能够教会学生去“做”,要从概念教学入手,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我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多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向其他老师学习,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以,与时俱进
每次在进行教学成绩分析时,总有老师这样说:所有的题型不仅讲了,而且讲了很多遍,可是从得分情况看,学生的解题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考试成绩也出乎意料,这个问题确实应该引起反思。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诸多方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很多时候老师做着的只是例题继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面,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为怪了。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解后反思了。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訓、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类似上述情况的教学现象很多,作为数学老师要时刻反省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总结得与失,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要有机融合,扬长避短,才能使有效教学得到较大的发挥。结合我三十余年的数学教学情况,对数学教学反思有几下几点想法。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要正确对待过程与结果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的教学只注重结果而忽视教学的过程,往往认为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凭以往的经验认真教就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我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就会缺少应变能力。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是典型的“经验型”,总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上因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在数学教学中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必须努力走出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然而走出这个模式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既要注重过程,也要注重结果。可是,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只注重过程而忽视结果。如有的老师在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让学生自由交流探讨:不等式组的解集分为几种情况?有的学生说四种,有的学生说三种。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是注重了教学的过程。可是,教学的结果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找的更准?老师不加评判,也不与数轴表示解集相结合,更谈不上引导。
二、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热闹与安静,传统模式和新方法要适时运用,各尽所长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讲授法,所以课堂以安静为主。而新课改实施以来,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所以有的数学课堂变得无比热闹。课堂上学生自由组合、交流讨论、上台汇报……课堂热闹非凡,可数学的基本功——计算能力、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甚至数学题目的阅读能力练习时间少了,所以数学课堂也依旧是“耗时多,收效微”。但如果善于反思,就知道创设什么样的课堂氛围,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要对课堂进行有效调控,创设适宜的课堂氛围。要珍视课堂上的“静场”,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
三、合理运用传统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使数学教学事半功倍
课改不是邯郸学步,也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我们要像魏书生老师说的那样,无论进行怎样的改革,都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丢弃,我们要正确对待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技术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景象。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动、逼真的情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利用几何画板、畅言教学通、希沃等软件使有些難以理解的数学题的分析变得直观易懂,学生一看就知道其中的奥妙。可有的数学课堂上,多媒体不仅取代了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有的甚至取代课本,学生在一张张幻灯片中支离破碎地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黑板上没有只言片语,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点犹如走马观花,也不能把相关知识、解题技巧有机结合,高效课堂从何谈起?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把传统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才能打造出省时、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通过反思,无论是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是课改下的新的教育方式,都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提高:数学概念的教学、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学方法的更新。
1.从数学概念入手,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我来说,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应当能够教会学生去“做”,要从概念教学入手,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我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多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向其他老师学习,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以,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