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写作的先导,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读读现在孩子们的作文,总觉得感受不到那纯朴的童真,真诚的童情。有感于此,我们就倡导以“激情趣,抒真情,展个性”来组织习作活动。强调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熟悉的真事,真想法,真感受。
一、从兴趣入手,还作文以情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意志趋向,是求知的动力。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种思想,感情和词语。”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让作文教学向生活开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鼓励学生参加兴趣活动,充实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拥有自己的见闻、感受。如上个星期,雨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上课铃声响过,我站在教室门口,教室里乱哄哄的,学生三三两两地围在一起,好象没听见铃声。我走近一看,他们个个都在玩蜗牛,我拍了拍手,教室渐渐安静下来,但学生的注意力却不集中,目光始终没离开那“小东西”。我们知道如果粗暴地制止,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按原计划上课,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何不趁机……想到这,我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看谁观察得细致,把观察到的情况告诉老师。”学生们欢呼雀跃,大胆地拿出蜗牛,兴趣盎然地用眼看,動用摸,张口说,一会儿全班纷纷举手,就连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学生也把小手举得老高。就在学生兴趣最浓时,我让他们边观察边动笔写下来,做到“情动而辞发”。半个小时后,一篇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文章跃然纸上。从而让学生觉得习作和读书、游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自己的需要,并是不想象的那样难。这样在作文中记录下来的将不再是贫乏的情感,不再是干瘪的套话,而是一种心灵之声的交响曲。
这节没有准备的作文课,使我想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如能多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尊重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他们定会用心观察生活,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乐于表达,充满自信。教师还要抓住时机,适当点拨,童趣、妙语、真情就会从学生的笔端流出。
二、从生活入手,还作文以本真
“生活是写作的惟一源泉”。学生拥有生活并不一定能写出真情实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问题是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周围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有的甚至熟视无睹,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提倡生活写真。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各不相同,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想写啥就写啥,爱怎么就怎么写,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写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释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给他们备了两本写集,一本《个人写真集》专门记录个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和感受;另一本《五花八门集》主要记录社会生活见闻,热点透视,让学生随感而发,强调不虚构,不抄袭,表达形式自由活泼,只要写实事,吐真情就好。在写真活动中,我每周的一、三、五早会课组织学生交流,当场进行点评,激励学生写真的热情,激发学生写真的兴趣,培养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
第二,鼓励自由作文。在写作训练中,我们很少搞命题作文,鼓励学生自由作文,不限时间,不拘字数,自选内容,自拟形式。由于不受老师指导的束缚,因而学生非担不再怕作文,而且经常产生写作的冲动,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种种看法,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的真实情趣。
三、从心灵入手,还作文以个性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失落了学生个性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作文,不能反映内心世界,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习作要体现个性化。
首先,鼓励学生写个性化的生活体验。
在传统的作文指导中,教师常常采用“求同思维”的模式,引导学生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去思考,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如果学生能在不受压抑的情况下去写个人生活经历的一些事,作文内容是不可能雷同的。前年冬天,我们这里下起了罕见的大雪,一大早,孩子们就在操场上,草地上堆雪人,打雪仗,上课铃响了,他们才依依不舍地进教室。我想,我应该利用这难得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去赏雪,玩雪,尽情地体验,于是我对孩子们说:“老师和你们一起到操场上打雪仗去吧!”孩子们大呼:“耶! 老师太伟大了! ”后来在作文中有的是这样写的:“我军英勇善战,‘敌人’抵挡不住我军密集的炮火,节节败退,有的‘敌人’抱头鼠窜,有的‘敌人’被炮火击中,干脆坐在地上哇哇大哭。”有的写:“大雪啊,南方的稀客,你的到来,让我们比过年还高兴!”喜欢雪是孩子们的天性,在玩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是课本中无法得到的。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会呈现“横看成岭侧成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生活局面。
其次,激发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是呈现个性化的基础。每个学生个性不同,对生活的体验必然不同。指导学生作文,要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性,用自己的声音和性格说话。有一次,布置了一篇看图作文--《狐假虎威》,文中有的写很喜欢老虎,老虎虽然被狐狸利用了,但森林中的百兽怕的还是老虎,当百兽之王真威风。有的写“狐狸真可恶,自己没本领,就只知道耍奸计,骗人。”有的却写“狐狸真聪明,会随机应变,不然早就被老虎吃了。现在它巧妙地躲过了灾难,保护了自己,多能干 !”这些不同的感悟,正是出于不同的个性的儿童的真实的感受,即使有些偏差也是很正常,教师在尊重、理解的前提下,作些疏导是不难解决的问题。
一、从兴趣入手,还作文以情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意志趋向,是求知的动力。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种思想,感情和词语。”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让作文教学向生活开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鼓励学生参加兴趣活动,充实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拥有自己的见闻、感受。如上个星期,雨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上课铃声响过,我站在教室门口,教室里乱哄哄的,学生三三两两地围在一起,好象没听见铃声。我走近一看,他们个个都在玩蜗牛,我拍了拍手,教室渐渐安静下来,但学生的注意力却不集中,目光始终没离开那“小东西”。我们知道如果粗暴地制止,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按原计划上课,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何不趁机……想到这,我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看谁观察得细致,把观察到的情况告诉老师。”学生们欢呼雀跃,大胆地拿出蜗牛,兴趣盎然地用眼看,動用摸,张口说,一会儿全班纷纷举手,就连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学生也把小手举得老高。就在学生兴趣最浓时,我让他们边观察边动笔写下来,做到“情动而辞发”。半个小时后,一篇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文章跃然纸上。从而让学生觉得习作和读书、游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自己的需要,并是不想象的那样难。这样在作文中记录下来的将不再是贫乏的情感,不再是干瘪的套话,而是一种心灵之声的交响曲。
这节没有准备的作文课,使我想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如能多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尊重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他们定会用心观察生活,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乐于表达,充满自信。教师还要抓住时机,适当点拨,童趣、妙语、真情就会从学生的笔端流出。
二、从生活入手,还作文以本真
“生活是写作的惟一源泉”。学生拥有生活并不一定能写出真情实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问题是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周围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有的甚至熟视无睹,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提倡生活写真。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各不相同,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想写啥就写啥,爱怎么就怎么写,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写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释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给他们备了两本写集,一本《个人写真集》专门记录个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和感受;另一本《五花八门集》主要记录社会生活见闻,热点透视,让学生随感而发,强调不虚构,不抄袭,表达形式自由活泼,只要写实事,吐真情就好。在写真活动中,我每周的一、三、五早会课组织学生交流,当场进行点评,激励学生写真的热情,激发学生写真的兴趣,培养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
第二,鼓励自由作文。在写作训练中,我们很少搞命题作文,鼓励学生自由作文,不限时间,不拘字数,自选内容,自拟形式。由于不受老师指导的束缚,因而学生非担不再怕作文,而且经常产生写作的冲动,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种种看法,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的真实情趣。
三、从心灵入手,还作文以个性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失落了学生个性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作文,不能反映内心世界,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习作要体现个性化。
首先,鼓励学生写个性化的生活体验。
在传统的作文指导中,教师常常采用“求同思维”的模式,引导学生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去思考,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如果学生能在不受压抑的情况下去写个人生活经历的一些事,作文内容是不可能雷同的。前年冬天,我们这里下起了罕见的大雪,一大早,孩子们就在操场上,草地上堆雪人,打雪仗,上课铃响了,他们才依依不舍地进教室。我想,我应该利用这难得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去赏雪,玩雪,尽情地体验,于是我对孩子们说:“老师和你们一起到操场上打雪仗去吧!”孩子们大呼:“耶! 老师太伟大了! ”后来在作文中有的是这样写的:“我军英勇善战,‘敌人’抵挡不住我军密集的炮火,节节败退,有的‘敌人’抱头鼠窜,有的‘敌人’被炮火击中,干脆坐在地上哇哇大哭。”有的写:“大雪啊,南方的稀客,你的到来,让我们比过年还高兴!”喜欢雪是孩子们的天性,在玩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是课本中无法得到的。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会呈现“横看成岭侧成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生活局面。
其次,激发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是呈现个性化的基础。每个学生个性不同,对生活的体验必然不同。指导学生作文,要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性,用自己的声音和性格说话。有一次,布置了一篇看图作文--《狐假虎威》,文中有的写很喜欢老虎,老虎虽然被狐狸利用了,但森林中的百兽怕的还是老虎,当百兽之王真威风。有的写“狐狸真可恶,自己没本领,就只知道耍奸计,骗人。”有的却写“狐狸真聪明,会随机应变,不然早就被老虎吃了。现在它巧妙地躲过了灾难,保护了自己,多能干 !”这些不同的感悟,正是出于不同的个性的儿童的真实的感受,即使有些偏差也是很正常,教师在尊重、理解的前提下,作些疏导是不难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