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对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有直接关系。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增强教师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那么,运用信息技术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预习语文课文,为了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涵义,学生首先要了解本文的作者情况和文章的时代背景,可以到网络中去查找、学习,还可以摘录下来。学习理科也是一样的。比如说物理,当学生预习的时候,无论是新知识,还是以前学过但忘记的旧知识,都可以依靠网络来自主学习。若能长期坚持,那么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计算机以图、文、声的形式提供信息,具有联想性和非线性,符合认识规律。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从不同角度、深度,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途径,具体生动地呈现教学信息,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及经验,使其思维活动建立在雄厚的感性知识基础上,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自主地去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一封信》这篇课文时,为了渲染气氛,课间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反复播放《美丽的神话》这首歌曲,等到上课时,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听两遍,然后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这样,就会很自然地导入新课,为学生针对“爱情观”展开讨论、发表观点做好了铺垫。再比如,有些物理实验,如原子物理中α粒子的散射、云室,小球的弹性碰撞等实验,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只能从理论上了解,对于现象和规律理解不深刻。而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这些物理现象,学生从直观上看到了,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兴趣也更浓厚了,学习的主动性就被激发起来了。
另外,利用多媒体的非线性和重现性,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他们更好地把握主干知识,强化知识结构的整体性。
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习题和复习
有些科目的课后习题实践性很强,比较贴近生活。例如,物理课本中的“飞机投弹”问题,学生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讲解也很吃力。可以让学生试着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完成,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再如,讲“电路的串并联”问题时,根据电路实物图画电路图,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教师讲解时,在黑板上要反复地画图、擦图,效率非常低。这时,让学生使用计算机将其制作成课件,使电路从难以辨别的方式变成容易识别的方式,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电路的特点,降低了难度,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网络环境下的课件又可供学生反复练习使用。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复习时可以利用教师制作的网络型课件或上网找一些现成的课件来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从网络上的试题信息库里调取一些与自己复习相关的试题做一做,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
学生不但可以和计算机对话,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开放功能同其他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在结束了每节或每章的学习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观点、见解,也可提出自己的疑惑;还可以用e-mail、QQ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探讨、研究,开拓思路,取长补短,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以超文本、超链接的方式组织管理各种知识信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通过人机交互可以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建构知识,实现创造和超越。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打破了教学的时空概念,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这样,教与学的双方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了。因此,运用信息技术能不断地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自己在网络时代获得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
那么,运用信息技术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预习语文课文,为了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涵义,学生首先要了解本文的作者情况和文章的时代背景,可以到网络中去查找、学习,还可以摘录下来。学习理科也是一样的。比如说物理,当学生预习的时候,无论是新知识,还是以前学过但忘记的旧知识,都可以依靠网络来自主学习。若能长期坚持,那么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计算机以图、文、声的形式提供信息,具有联想性和非线性,符合认识规律。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从不同角度、深度,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途径,具体生动地呈现教学信息,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及经验,使其思维活动建立在雄厚的感性知识基础上,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自主地去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一封信》这篇课文时,为了渲染气氛,课间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反复播放《美丽的神话》这首歌曲,等到上课时,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听两遍,然后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这样,就会很自然地导入新课,为学生针对“爱情观”展开讨论、发表观点做好了铺垫。再比如,有些物理实验,如原子物理中α粒子的散射、云室,小球的弹性碰撞等实验,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只能从理论上了解,对于现象和规律理解不深刻。而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这些物理现象,学生从直观上看到了,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兴趣也更浓厚了,学习的主动性就被激发起来了。
另外,利用多媒体的非线性和重现性,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他们更好地把握主干知识,强化知识结构的整体性。
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习题和复习
有些科目的课后习题实践性很强,比较贴近生活。例如,物理课本中的“飞机投弹”问题,学生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讲解也很吃力。可以让学生试着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完成,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再如,讲“电路的串并联”问题时,根据电路实物图画电路图,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教师讲解时,在黑板上要反复地画图、擦图,效率非常低。这时,让学生使用计算机将其制作成课件,使电路从难以辨别的方式变成容易识别的方式,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电路的特点,降低了难度,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网络环境下的课件又可供学生反复练习使用。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复习时可以利用教师制作的网络型课件或上网找一些现成的课件来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从网络上的试题信息库里调取一些与自己复习相关的试题做一做,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
学生不但可以和计算机对话,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开放功能同其他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在结束了每节或每章的学习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观点、见解,也可提出自己的疑惑;还可以用e-mail、QQ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探讨、研究,开拓思路,取长补短,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以超文本、超链接的方式组织管理各种知识信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通过人机交互可以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建构知识,实现创造和超越。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打破了教学的时空概念,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这样,教与学的双方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了。因此,运用信息技术能不断地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自己在网络时代获得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