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守门行为与父子依恋的关系:父亲教养投入的中介作用

来源 :心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xku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597个核心家庭的父亲、母亲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母亲守门行为与父子依恋的关系以及父亲教养投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母亲开门行为正向预测父子依恋,母亲关门行为负向预测父子依恋;(2)母亲开门行为通过正向预测父亲教养投入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父子依恋,而母亲关门行为通过负向预测父亲教养投入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父子依恋。研究结果扩展了母亲守门行为的作用效果研究,对家庭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实验采用眼动轨迹记录法并结合边界范式(Rayner,1975),操纵单字词和双字复合词的首字为一致预视或假字预视,考察单字词和复合词预视加工的差异性。另外,通过在中文句子中加入词边界信息--词间阴影,以考察词间阴影对单字词和复合词预视加工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词的预视效应大于单字词,并且词间阴影对单字词和复合词的预视加工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与印欧语系相比,中文阅读中更大更强的预视效应需从更深层次的语言和认知因素进行探讨。该结果更倾向于支持词切分和词汇识别模型。
本研究通过比较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受到认知疲劳影响的差异,以了解内隐记忆的自动化加工机制。实验采用被试内设计,使用词汇判断任务与词汇再认任务测量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实验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疲劳组的被试在完成疲劳任务后内隐记忆成绩显著下降,而外显记忆没有受到影响。结果说明相对于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更容易受到认知疲劳影响。内隐记忆虽然是无意识的认知加工,但是与其他自动化加工具有不同的特征。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范式,考察乐观、中性和悲观个体对情绪词和中性词的分心抑制。实验1以情绪词为材料,结果发现,当启动分心词为负性时,乐观组出现负启动;启动词为正性时悲观组出现负启动;无论正或负性启动词,中性组均出现负启动。实验2以中性词为材料,结果发现仅悲观组和中性组出现负启动。说明乐观个体对正性和中性信息不实施分心抑制,这可能与注意在这些刺激上的维持及乐观者拥有积极的认知图式有关。本研究为乐观者积极而务实的说法提供了一定依据。
采用整体检测的变化察觉范式,探讨客体相似性对客体-空间型认知方式个体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行为结果显示,在不相似客体的视觉工作记忆表征任务中,客体型者在长延时条件下的成绩高于空间型者,而在相似客体的视觉工作记忆表征任务中,两者无差异;ERP结果显示,在不相似客体视觉工作记忆表征任务中,与客体型者相比,空间型者在大脑皮层诱发出更大的负SP。以上结果表明,客体型者比空间型者对不相似客体视觉工作记忆加工具有优势,其潜在机制可能在于,客体型者在不相似客体视觉工作记忆表征时的神经活动效能更高。
本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考察厌恶和恐惧情绪对跨期选择的影响。其中,厌恶和恐惧情绪采用情绪面孔图片进行启动,分析跨期选择任务中评估阶段所诱发的ERP成分。行为结果发现,与中性面孔相比,厌恶面孔启动使个体倾向于选择立即奖赏。ERP结果发现,在选项评估阶段,厌恶面孔比中性和恐惧面孔启动诱发更大的P2、P3和LPP波幅。这说明,厌恶情绪促使个体投入更多的注意和动机资源对跨期选项进行评估,进而使个体倾向即时满足。
采用双矩形范式变式考察在对客体无觉知的条件下的客体注意效应,共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考察对完整矩形客体无觉知的条件下能否出现客体注意效应,发现在完整矩形客体不可见的情况下依然出现了客体注意效应。实验2考察对虚拟矩形客体无觉知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出现客体注意效应,发现在虚拟矩形客体不可见的情况下也能够出现客体注意效应。综上所述,无论客体轮廓是否完整,不可见条件下的客体均能够引导客体注意效应的产生,这提示客体觉知并不是产生客体注意效应的充分条件。
为了考察雅安地震后青少年的共情、情绪表达、认知重评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伯克利情绪表达量表、情绪调节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雅安市芦山县的693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在控制创伤暴露程度之后,共情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G,也可以分别通过积极情绪表达和认知重评间接地正向预测PTG,还可以通过积极情绪表达经认知重评间接地正向预测PTG。不过,消极情绪表达在共情与PTG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采用类别知觉情绪识别范式,考察高、低羞怯儿童对快乐-愤怒、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的知觉偏差和知觉敏感性。结果发现:(1)相对于低羞怯儿童,高羞怯儿童倾向于将快乐-愤怒模糊情绪面孔知觉为愤怒,将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知觉为悲伤;(2)两组儿童在快乐-愤怒、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类别界线处的斜率差异均不显著。研究表明高羞怯儿童对快乐-愤怒和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存在消极的知觉偏差,而对快乐-愤怒和快乐-悲伤表情的类别转变不敏感。
选取393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儿童的母亲拒绝、家庭环境纷杂度、问题行为和同伴拒绝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后,母亲拒绝对儿童的同伴拒绝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家庭环境纷杂度调节了母亲拒绝与同伴拒绝之间的关系;(3)儿童外化问题行为在家庭环境纷杂度对母亲拒绝和同伴拒绝关系的调节效应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父亲面临着父亲身份不确定性的风险,亲子间面孔相似性是辨别父亲身份的一个常用的有效线索,因此,父亲往往依据亲子间面孔相似性程度来调整对孩子的态度和行为。由于中国重男轻女的文化,父子间面孔相似性可能比父女间面孔相似性的预测效应更强。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测量了212名中学生感知到亲子间面孔相似性、亲子虐待以及人口学变量。结果表明:(1)感知到的亲子间面孔相似性与精神虐待存在显著的相关,与身体虐待的相关没有达到显著水平;(2)父母的性别调节着感知到亲子间面孔相似性对精神虐待的预测,具体而言,父子(女)间面孔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