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王若日”——王如是说——是商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以及《尚书》之《商书》、《周书》中较为常见的一个词语。它出现在王发布的“命”或“诰”的前面,起着引领全篇的作用。“王若日”的意义受到学者的重视,先后对此做出解释的有董作宾、陈梦家、于省吾、王占奎等,其观点可以撮述如下:
【机 构】
: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石家庄05009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若日”——王如是说——是商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以及《尚书》之《商书》、《周书》中较为常见的一个词语。它出现在王发布的“命”或“诰”的前面,起着引领全篇的作用。“王若日”的意义受到学者的重视,先后对此做出解释的有董作宾、陈梦家、于省吾、王占奎等,其观点可以撮述如下:
其他文献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进一步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需要各个文化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长和优势。史学修养回然是史学工作者所必需的,同时也是全民族、尤其是知识群体所必要的,因为它是增强人们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1917年二月革命后,群众性的民主运动由温和的社会主义者——社会革命党人和社会民主党人——孟什维克领导。他们在苏维埃中占大多数,而5月他们在政府中又获得了几个席位。布尔什维克能够领导大多数积极从事社会活动的工人并掌握政权,这在1917年春天还令人觉得难以置信。但到了秋天这却变成了事实。弄清楚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这一社会主义者失败的反面很重要。不弄清这一失败的原因,也就不能理解这一胜利的原因。
20世纪20年代初.在俄罗斯知识分子中间出现了一股被称之为“路标转换派”的社会政治思潮。《路标转换》文集于1921年在布拉格出版。
爆发于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俄国工人阶级在自己的先锋队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顺应时代潮流,夺取并掌握了国家政权,使俄国(苏联)逐渐摆脱落后,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苏联的解体,不能遮掩十月革命的伟大功绩。90年过去了,十月革命开辟的历史道路,仍显示出深刻的必然性;对十月革命时代背景、历史进程、社会影响、经验教训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深入考察和科学研究,仍是准确认识20世纪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重要前提。在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之际,本刊发表一组俄罗斯学者的笔谈,供学术
人类文明的发展既遵循共同的规律,又具有各自的特点。表现出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中国古代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既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相适应,又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研究。不能脱离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较的方法和视角。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问题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产生了一批重要成果。
云门宗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北宋曾盛极一时,南宋以后开始衰落,至南宋末传承渐趋不明。但在金朝统治下的中国北方地区,云门宗得到了继续发展,并形成以中都大圣安寺为核心的丛林集团,大圣安寺住持圆通广善更被金朝皇帝尊崇为国师。入元后,元世祖忽必烈崇教抑禅的政策,使禅宗受到一定打击。但至迟到武、仁时代,禅宗又开始复兴,大圣安寺住持云山慧从被仁宗封为荣禄大夫、大司空,领云门宗事,与当时的临济宗、曹洞宗呈三足鼎立之势。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元末。
1923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广州大本营发动关余争端,欲以此为契机获得西方的支持和承认,但列强的冷漠和威胁使孙中山的“敏捷外交”陷入破产境地。内外交困的广州大本营,不能不做现实考虑,与苏俄接触。1923年关余危机,最终促使广州大本营的外交发生改变,孙中山放弃一味青睐西方列强的想法,转而开始联俄革命。
2007年11月由历史研究编辑部、世界历史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辽宁大学共同举办了“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建设研讨会”,与会学者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既有共识。也存在分歧。共识是应该扬弃以“西欧中心论”为核心所构建的世界史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体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国际学术界交往的不断扩大。中国历史学工作者(包括中国史学者和世界史学者)的辛勤努力和认知高度为此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分歧则在于以什么为核心来构建、怎样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体系。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本
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首次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标志着中国政府将“和谐”理念由内政延伸到外交。“和谐世界”新理念既是中国传统智慧的结晶,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共同的愿望,是新时代国际局势发展的需要。在建设“和谐世界”的过程中,世界史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该书以秦岭大巴山区为中心,以流移集聚与资源开发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考察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山区的人口过程、资源开发、经济增长、生态环境演变,对于本主题相关的历史资料、历史事件、政策措施等,也进行了相应的具体辩证分析。在此基础上,研讨历史上的资源开发活动与环境演变、人口流动与社会变迁等相互关系。全书共12章58万字。